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國產感測器喜憂參半,智能化將是主流趨勢

國產感測器喜憂參半,智能化將是主流趨勢

感測器技術歷經了多年的發展,就中國感測器產業而言,目前正處於由傳統型向新型感測器發展的關鍵階段,感測器正在朝著微型化、多功能化、數字化、智能化、系統化和網路化發展。

當下我們都對AI比較熟悉了,也明白演算法的完善離不開海量的數據。數據量越大,演算法給出的結果可能就越精準,越「如人意」。而機器人和目前很火的無人駕駛要實現精準目的,離不開感測器的數據。

自20世紀60年代初以來,就已經有光的探測和測距(激光雷達)感測器了。這些感測器已經在地理信息學,考古學,林業,大氣研究,國防和其他行業中業以及經投入使用。近年來,激光雷達也已成為自主導航的首選感測器。

感測器技術歷經了多年的發展,其技術的發展大體可分三代:第一代是結構型感測器,它利用結構參量變化來感受和轉化信號;第二代是上70年代發展起來的固體型感測器,這種感測器由半導體、電介質、磁性材料等固體元件構成,是利用材料某些特性製成;第三代感測器是以後剛剛發展起來的智能型感測器,是微型計算機技術與檢測技術相結合的產物,使感測器具有一定的人工智慧。

就中國感測器產業而言,目前正處於由傳統型向新型感測器發展的關鍵階段,它體現了新型感測器向微型化、多功能化、數字化、智能化、系統化和網路化發展的總趨勢。

業內人士表示,感測器作為工業互聯網的基礎和核心以及自動化智能設備的關鍵部件,隨著工業互聯網的發展,以及產業化應用提速將率先受益。據關機構預測,2017年我國感測器市場規模將達到2070億元,2021年市場規模將達到5937億元,且市場規模有望不斷擴大。

不過有喜也有憂,根據國務院發布的《關於深化「互聯網+先進位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指出,當前我國工業互聯網面臨著高端工業感測器、工業控制系統、關鍵工業軟體等供給能力不足;較多工業企業的信息化技術薄弱,工業互聯網服務和應用水平不夠突出等問題,需要不斷加大對感測器及全面互聯技術的研發投入,才能推動工業互聯網的全面發展。

與此同時,感測器在研究層面展現出引領AI產業駛入藍海的潛力,但在產業界卻不溫不火。有分析文章指出,在人工智慧硬體領域,有晶元和感測器兩個方向,在晶元領域國內還有幾家數得出的企業,而感測器幾乎全部依賴進口。

而且相比其他較早進入這一領域的國家,我國感測器在研發上至少晚了十年。「中國汽車感測器95%以上的市場份額,都掌握在外資企業手裡」、「整車企業和ECU廠家寧願多給國外廠家幾百萬的專利費用,也不願意用國產感測器」、「國產感測器現在還是靠模仿國外產品,而且企業規模小,產品更是進入不了主流市場」……系列「歷史遺留」問題都亟待解決。

如今,感測器遇冷正在引起業內人士的關注,各方力量正在集結,為避免讓那些冷門但重要的AI必備區域阻礙產業發展而努力,從而推進AI實現一個整體進化。

文章來源:中國智能製造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工控中國 的精彩文章:

智能產業蓬勃興起,教育機器人市場容量將超3000億元
無人機產業加速爆發 專利申請成新「戰場」
解決疲勞駕駛有新招 無人駕駛技術能幫到哪一步?
或將反超美國?中國出台政策加速人工智慧人才培養
3D列印防偽再獲突破,植入水印成版權保護新趨勢

TAG:工控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