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二戰被俘英記者拒絕「東京玫瑰」招攬,戰後親手拆毀戰俘營禁閉室

二戰被俘英記者拒絕「東京玫瑰」招攬,戰後親手拆毀戰俘營禁閉室

來源:中國軍網微信公眾號 作者:水手

二戰期間,日軍為開展輿論戰和心理戰,專門網羅一些女播音員對前線盟軍進行英語廣播,這些人被美軍稱為「東京玫瑰」,曾名噪一時。英國記者詹姆斯·貝特蘭曾作為戰俘被押往日本,日軍企圖拉攏他為「東京玫瑰」服務,甚至直接參与播音,但他斷然拒絕了。

義無反顧參加守港戰鬥

貝特蘭出生於紐西蘭,是傑出的英國記者和作家,他與白求恩、斯諾、斯特朗、史沫特萊、艾黎等一起,成為同情和支持中國革命的著名國際友人。

抗戰開始以後,他是第一位踏上解放區土地的英國記者,他以極大的熱情採訪毛澤東,報道敵後抗戰。

太平洋戰爭爆發前,他參加了設在香港的「保衛中國同盟」,協助宋慶齡救助抗戰中的傷員和孤兒。1941年12月8日,日軍發起了對香港的進攻,「保衛中國同盟」處境危險,貝特蘭力勸宋慶齡離開香港,到緬甸或印度重新開展工作,他自己卻決定留下,參加守港戰鬥。

戰爭爆發時,英國在香港的防禦力量極其微弱,守港戰鬥打響後,港英當局試圖保住香港,號召所有駐港人員拿起武器,參加守港戰鬥。來自中國、英國、美國、加拿大、印度等國家的駐港人員積極響應,紛紛被編入英軍戰鬥部隊。

貝特蘭雖是一名記者,但他疾惡如仇的性格促使他拿起武器,與敵戰鬥。他擠進長長的報名隊伍,參加了英軍,被編入第二炮兵連,當了一名輕機槍手。在守港戰鬥中,貝特蘭在赤柱阻擊日軍的進攻。他扛著一挺機關槍,不分晝夜地與敵激戰,擊斃了多名日軍。

然而,港英當局在抵抗了18天後宣布投降,包括英國、印度、加拿大等國在內的陸海空軍官兵10000餘人淪為日軍俘虜,貝特蘭也在其中。

貝特蘭所著《中國的新生》。

被押往日本做苦役

香港陷落後,日軍將大批俘虜關押在各個臨時戰俘營。貝特蘭所在的深水埗戰俘營位於九龍丘陵和港灣之間,原是英軍的一個兵營,經過戰火,這裡破敗不堪,生活條件極其惡劣。由於房子低矮,人員太多,戰俘只能睡在擁擠的大通鋪上。食物非常糟糕,只有少量發霉的米和幾近腐爛的蔬菜。

日軍強迫戰俘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讓他們清理被炸壞的公路和擴建啟德機場,還到幾十里以外的地方修建油料和彈藥倉庫,一天要工作十幾個小時。日子不長,腳氣、敗血症、黃疸病、白喉等疾病就在戰俘營中蔓延開來。特別是白喉的傳播,奪走了許多戰俘的生命。

在惡劣的環境中,貝特蘭艱難地堅持著。從1942年夏天開始,日軍將香港戰俘分批運回日本國內做苦役,以彌補勞力的不足。貝特蘭和其他500餘戰俘一同被押往日本。

1943年12月,他們從香港啟程,穿過台灣海峽,沿中國海岸向北行駛。一路上歷盡風浪,他們乘坐的「東山丸」號運輸船幾次差點被掀翻。在途中,戰俘們曾經密謀過一場暴動,貝特蘭也參與其中,但由於日軍戒備森嚴而未獲成功。

拒絕「東京玫瑰」

到達日本的戰俘,被分散關押於多個戰俘營,貝特蘭要去的是位於東京灣一個人工小島上的大森戰俘營。

該戰俘營的管理者在貝特蘭到達之前,就對他進行了詳細的考察,他們認為,貝特蘭是著名記者,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如果能說服他為日本工作,將收到很好的效果。

當時,日本專門設立了一個對外宣傳機構,叫「東京文化中心」,它的主要功能是對盟軍開展輿論戰和心理戰,既美化日本的侵略戰爭,又瓦解盟軍的鬥志。

貝特蘭也被叫到大森戰俘營總部接受詢問。戰後,貝特蘭在他的回憶錄中描述了當時的情景:

他跟一個日軍警衛來到一間不大的辦公室,辦公室的桌前坐著兩個來自日本陸軍新聞局的軍官。

「請坐。」一個戴著眼鏡、留著光頭的日本軍官說道,「貝特蘭先生,我們是同行,我以前是《朝日新聞》駐美國的特派記者,也曾到過英國,早就聽說了你的大名。」他試圖通過敘舊拉近與貝特蘭的心理距離。

接著,他話鋒一轉,說道:「在兩年的時間裡,美國人推進了不到200英里,試想,他們要推進到日本,需要多長時間?如果能夠迅速締結和平,通過談判解決戰爭,不是要比曠日持久的戰爭對大家更好嗎?在報紙上,或者通過東京電台來表達這樣的觀點,可以拯救同盟國人的生命和日本人的生命。我們日本政府是樂於做這樣的宣傳的。你是一個通情達理的人,如果在舒適的環境里作這樣的宣傳,不比在戰俘營里更好嗎?」

隨後,他交待了貝特蘭在這裡將要做的工作:給日本報刊寫文章和編寫定期的英語廣播節目,給臭名昭著的「東京玫瑰」提供新聞稿件,必要時擔任節目播音員直接對外廣播。

貝特蘭十分明白日軍的意圖,因為在太平洋戰爭爆發時,他就聽說了日本「東京文化中心」的勾當。他默默告誡自己:「在『東京文化中心』作任何工作,都是一種賣國投敵的行為。」於是,他平靜而婉轉地答道:「我是一個喜好運動的人,對廣播工作沒有什麼興趣,為了身體健康,還是做做露天體力勞動為好。」

日本軍官又對貝特蘭做了長時間的規勸,但始終未能打動貝特蘭的心,日軍無計可施,只好讓警衛將貝特蘭押到禁閉室。幾天後,貝特蘭被正式編入戰俘營。

在大森戰俘營,戰俘的日常工作就是勞動。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的戰俘組成不同的勞動隊,被派往各地的車站、碼頭從事貨物搬運,他們裝卸的貨物通常包括各種金屬、機器、工業原料、食品等。他們的搬運量每人一天10至30噸,有些戰俘不堪忍受如此重負,僅幾天的工夫就住進了醫院,有些則丟掉了性命。

戰後親手拆毀禁閉室

1944年,盟軍在各個戰場都取得了輝煌的勝利,戰火也燒到了日本本土。3月9日,戰俘們迎來了盟軍對日本本土的第一次大規模空襲。那天夜裡,東京淹沒在一片火海中,有四分之一的地區變成廢墟。貝特蘭看到了日本失敗的徵兆。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國分別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了兩顆原子彈,與此同時,蘇聯出兵中國東北,日寇的末日就要來臨。

15日,貝特蘭所在的勞動隊照常出工,在路上,他們忽然聽到了日本裕仁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的講話,頓時欣喜若狂。在回戰俘營的途中,他們唱起了歌。

一個星期以後,日本官方正式通知他們戰爭已經結束。

9月2日,盟國在美國戰列艦「密蘇里」號上舉行了隆重的投降簽字儀式。第二天,包括貝特蘭在內的全體英國戰俘共3000餘人,換上嶄新的海軍軍服,登上了英國皇家海軍「議長」號航空母艦。

1946年,貝特蘭作為遠東委員會紐西蘭代表團的顧問再次來到東京,並在那裡工作了一段時間。工作期間,他幾次來到大森戰俘營,面對一排排陰黯的營舍,回憶起那段痛苦的經歷,感慨萬分。他親自動手將曾經關押過特殊戰俘的禁閉室拆毀,他希望人類永遠不再經歷那些黑暗的日子。

中國軍網微信(zgjw_81)出品

作者:水手

編輯:毛志文 郝思嘉

編審:曲延濤

轉載請註明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戰 的精彩文章:

傷亡9000餘萬的二戰,為何士兵寧願被俘虜,也不敢裝死保命
如果美國沒有加入二戰,沒有使用原子彈,中國能夠打敗日本嗎?
羅馬尼亞前國王去世:二戰末期反抗納粹 與英女王是表親
二戰最大贏家不是美國,而是此國,趁火打劫60萬領土,成超級大國
十二大戰 決戰,十二戰士排名產生

TAG:二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