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飲食 > 附子理中丸(湯)加味治療久瀉,溫補脾腎,調理營血,固澀止瀉

附子理中丸(湯)加味治療久瀉,溫補脾腎,調理營血,固澀止瀉

附子理中丸(湯)加味治療久瀉,溫補脾腎,調理營血,固澀止瀉


【12.12,買中醫智庫VIP 送好禮】,點擊文末藍色「了解更多」,購買【中醫智庫VIP】,學中醫,懂中醫,用中醫!

採用附子理中丸(湯)加味治療久瀉 56 例,取得顯著療效,現總結如下。

附子理中丸(湯)加味治療久瀉,溫補脾腎,調理營血,固澀止瀉


臨床資料

56 例患者均為門診病人,均經纖維結腸鏡檢查排除可引起腹瀉的器質性疾病。

男性 39例,女性 17 例,年齡 30 歲以下 10 例,31 ~ 50 歲 34 例,50 歲以上 12 例;年齡最小 24 歲,最大 61 歲,平均 39歲,病程最短 1 年,最長 15 年。

診斷標準參照《中醫內科學》制定的久瀉標準:腹痛時作,腸鳴即瀉,糞質稀溏或完谷不化,形寒怕冷,腰膝酸軟,舌淡苔白,脈細弱;糞便檢查、腸鏡檢查排除器質性疾病。本組 56 例患者均符合上述診斷標準。

附子理中丸(湯)加味治療久瀉,溫補脾腎,調理營血,固澀止瀉


治療方

本組病例均採用附子理中丸(湯)加味治療,基本方:制附片 6g,党參 20g,乾薑 5g,炒白朮10g,薏苡仁 15g,當歸 10g,炒白芍 10g,清半夏 10g,砂仁(後下)6g,制肉蔻 6g,陳皮 10g,炙甘草 6g。1 劑/日,水煎服。7 天為一療程。服藥期間停用其他藥物。

忌食辛辣、油膩食物及煙酒等。加減:兼食滯者加內金10g,炒麥芽 15g,炒山楂 15g;夾濕熱者加黃連 6g,車前子 12g;中氣下陷者可加黃芪 15g,升麻 5g。

附子理中丸(湯)加味治療久瀉,溫補脾腎,調理營血,固澀止瀉


結果

療效標準,治癒:服藥 1 個療程,腹瀉及其他癥狀消失,大便成形,隨訪 2 年以上未複發者;好轉:腹瀉緩解,其他癥狀減輕,1 年內偶有腹瀉者;未愈:癥狀改善不明顯者。

治療結果,共治療 56 例,其中治癒 32 例,佔57. 1% ;好轉 18 例,占 32. 1% ;未愈 6 例,占 10. 8% ,有效率為 89. 2% 。


典型病

李某,男,35 歲。2008 年 3 月 11 日初診。

腹痛時作,腸鳴即瀉,糞質稀溏甚至完谷不化,日十數次有 2 年,加重 1 個月,伴形寒怕冷,腰膝酸軟,舌淡苔白,脈細弱。2 個月前做腸鏡複查:排除器質性病變,提示腸易激綜合征。服用西藥,效果不佳,改投中醫治療。

診斷為脾腎陽虛型久瀉,治當溫補脾腎,調理固澀。予理中丸(湯)加味治療。

附子理中丸(湯)加味治療久瀉,溫補脾腎,調理營血,固澀止瀉

方葯:制附片 6g,党參 20g,乾薑 5g,炒白朮 12g,薏苡仁 15g,砂仁(後下)6g,當歸 10g,炒白芍 10g,制肉蔻 6g,五味子 6g,清半夏 10g,陳皮 10g,炙甘草 6g。7 劑,1 劑/日,水煎早晚溫服,並囑注意飲食起居。

於 2008 年 3 月 18 日複診,腹痛發作減少,腸鳴減輕,腹瀉 3 ~ 5 次/日,糞質略稠,納谷稍增,治療用上方加茯苓 10g,7 劑,1 劑/日。

於 2008 年 3 月 25 日三診,腹痛大減,腸鳴不明顯,腹瀉 2 ~ 3 次/日,形寒怕冷大好,納谷增加,又以上方加減,7 劑,1 劑/日。

於 2008 年 4 月 1 日四診,腹痛消失,腸鳴正常,1 ~ 2 次/日成形軟便,已不怕冷,精神大好,仍以上方加減,囑再服 7 劑,以鞏固療效。隨訪 2年未見複發。

附子理中丸(湯)加味治療久瀉,溫補脾腎,調理營血,固澀止瀉


討論

久瀉的診斷首先應排除可引起腹瀉癥狀的器質性病變,符合病程半年以上且近 3 個月來持續存在腹部不適或腹痛,並伴有:①癥狀在排便後改善;②癥狀發生伴隨排便次數改變;③癥狀發生伴隨糞便性狀改變。

腸鏡檢查無形態學改變和粘膜病變,糞便檢查無膿血。泄瀉是臨床常見的病症,以排便次數增加和糞便有量和質的改變為特點,其病因較多,外感寒熱濕邪、內傷飲食及情志、臟腑功能失調,均可導致泄瀉,且病機複雜多變,常有兼夾或轉化。久瀉初起多由「飲食不節,起居不慎,以致脾胃受傷,則水反為濕,谷反為滯,精華之氣不能輸化,乃至合污下降而瀉痢作矣」。

久病則有濕盛傷脾,或食滯生濕,壅滯中焦,脾為濕困而致脾虛不運而生濕,或他臟及脾,或腎虛火不暖脾,水谷不化;日久脾病及腎,腎陽虧虛,脾失溫煦,不能腐熟水谷而成脾腎陽虛之久瀉。臨床辨證久瀉多屬脾腎陽虛,溫煦失養,溫運失常,清濁不分而成。病情遷延反覆難愈。

附子理中丸(湯)加味治療久瀉,溫補脾腎,調理營血,固澀止瀉

治當溫補脾腎,調理營血,固澀止瀉,方選附子理中丸(湯) 加味:附子、乾薑溫腎助陽,溫中散寒;党參(紅參)補益脾氣助運化而調升降;白朮健脾燥濕;半夏、陳皮燥濕健脾理氣;砂仁芳香化濕;薏苡仁淡滲利濕;當歸、白芍調理營血,乃應脾胃多氣多血之性;肉蔻、五味子澀腸止瀉;炙甘草益氣和中,調和諸葯。諸葯合用,相輔相成,共奏溫補脾腎,調理營血,固澀止瀉之功。臨床觀察表明附子理中丸(湯) 加味治療久瀉,療效明顯,值得臨床借鑒、應用。


【12.12,買中醫智庫VIP 送好禮】,點擊文末藍色「了解更多」,購買【中醫智庫VIP】,學中醫,懂中醫,用中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神黃中醫說 的精彩文章:

TAG:神黃中醫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