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乾隆為什麼沒有詩讚「金光穿洞」?

乾隆為什麼沒有詩讚「金光穿洞」?

原標題:乾隆為什麼沒有詩讚「金光穿洞」?

這幾天,北京頤和園十七孔橋的「金光穿洞」成了熱門「網紅」,吸引了不少遊客和攝影愛好者前去觀賞。所謂「金光穿洞」就是每年冬至前後,日落時分,十七孔橋的十七個橋洞都被夕陽點亮,美不勝收。於是坊間流傳,這是古人建橋時運用了天文學原理,因此讚美其是巧奪天工的一大奇蹟。事情果真如此嗎?

讓我們穿越回清代。在乾隆十四年,乾隆帝準備為其母孝聖皇太后慶祝六十大壽之前,西湖(昆明湖前身)上本沒有橋,只在湖東界長堤上有一座龍神祠。舊長堤的位置是自龍神祠斜上西北直至今昆明湖石舫附近。也就是說當時的瓮山(萬壽山前身)與西湖基本上是東西錯開的。同年冬天,乾隆命將舊長堤東移至暢春園的西堤(即今昆明湖東堤的位置),並挖湖東擴,留下龍神祠形成今日的南湖島。同時,在湖的西堤外又建藻鑒堂和治鏡閣島,與南湖島分別象徵東海的三仙島,即蓬萊、方丈與瀛洲。擴建後的西湖名為昆明湖,比原來的西湖大了兩倍,形成我們今天看到的水抱山環的美麗風景。

清帝非常重視敬天祈雨,所以乾隆帝重修龍神祠,改名廣潤祠,後又御名「廣潤靈雨祠」,並且年年都到這裡祈雨,企盼天下風調雨順。有了南湖島,與島最近的岸邊必然要建橋以相通,這樣,十七孔橋也就應運而生了。

此橋是三山五園中最大的橋,仿盧溝橋而建。橋上的石雕極其精美,每個橋欄的望柱上都雕有形態各異的獅子,惟妙惟肖,大小共544個,比盧溝橋上的石獅子還多。橋兩頭還有石雕異獸,形象威猛,極為生動。十七孔橋上有乾隆撰寫的匾額,正南端是「修蝀凌波」,形容十七孔橋像一道彩虹,飛架碧波之上。正北端是「靈鼉偃月」,比喻十七孔橋像西海神獸,橫卧水中如同半月。至於古人如何用天文學原理製造出「金光穿洞」現象,我想這完全是子虛烏有的事。

乾隆帝還令在十七孔橋的東岸建造國內最大的敞亭「廓如亭」,這是清帝與翰林詞臣們飲酒賦詩的地方。當時的清漪園(今頤和園)東堤是沒有園牆的,於此亭四面觀景,可讓人無私無欲,胸懷寬廣,故名「廓如」。另外,乾隆帝有時在暢春園問安或想去玉泉山靜明園,又或由萬壽山返回圓明園時,這裡也是他的登舟之處,極為近便。乾隆帝曾作《廓如亭》詩,其中云:「虛亭湖岸俯澄流,恆此登舟亦舍舟。設以廓如名責實,大公卻與我心投。」

清漪園建成後,乾隆帝非常喜歡這座山水園子,每年數次前往游觀,光吟詠清漪園的詩就多達1500餘首。其中,在《昆明湖泛舟》一詩中,他讚美道:「何處燕山最暢情,無雙風月屬昆明。」盛時的清漪園景觀有100餘處,可以說是晨昏皆佳,四時皆美。其中觀賞夕陽落日最佳之處,除十七孔橋外,還有望蟾閣、夕佳樓、知春亭等諸多地方。但品讀乾隆的清漪園詩時,我們卻發現,裡面不僅沒有一首詠十七孔橋的詩,也沒有詠清漪園夕陽落日的詩,更不要說「金光穿洞」了。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原來,乾隆帝在乾隆九年大規模擴建圓明園後,他寫了一篇《圓明園後記》,讚譽圓明園為「天寶地靈之區,帝王豫游之地無以逾此」,暗示自己不再建園,但事隔不久,清漪園又動工了。隨後,乾隆給自己立了一個規矩,如他所說:「園雖成,過辰而往,逮午而返,未嘗度宵。」也就是說,他每次賞游清漪園都在上午八時左右,到中午就返回圓明園,從不在清漪園中過夜。這一點,乾隆帝還真是做到了。所以,我們今天能夠欣賞到的十七孔橋「金光穿洞」的自然美景,當年貴為天子的乾隆大帝卻無此眼福,這不能不說是他的一個小小遺憾吧。

供圖/視覺中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乾隆 的精彩文章:

央視爸爸年底壓軸綜藝《國家寶藏》,大型文化吐槽乾隆審美節目
此人是英國首席預言師?兩百年前見到乾隆就斷定此國離覆滅不遠!
吐槽乾隆皇帝成了時尚?在這個節目中,他反擊了!
君臣議論平大小和卓戰事,乾隆大喜曆數自己的文治武功

TAG:乾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