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乾隆:這,金髮碧眼的男人,好像是我來著……

乾隆:這,金髮碧眼的男人,好像是我來著……

前些天,萃花看到了一張熟悉又陌生的面龐,猜猜看這個被簇擁著的金髮碧眼男子是誰?我賭五塊錢你們都猜不到!!!

這,是大家「恨之入骨」的弘曆寶寶啊!出自18世紀法國人之手。

是不是有點難以置信?請站穩扶好,跟萃花一起圍觀法國人YY出來的中國人~

中國皇帝上朝弗朗索瓦·布歇

說好的早朝禮儀呢?

中國皇帝宴請弗朗索瓦·布歇

皇上,您的武備儀仗哪去了?更為搞笑的是這些「中國皇帝」系列不但畫出來了,還被設計在掛毯上送給了乾隆!

新航路開闢後,中國的瓷器、絲綢等,漂洋過海到了大西洋彼岸,把老外迷得不要不要的,除了愈演愈烈的「瓷器熱」,外國人中間還興起了一股另類的「中國風」,而這批畫作就是那種時代下的產物。

中國皇帝上朝 局部弗朗索瓦·布歇

其作者是「東方迷弟」——弗朗索瓦·布歇,對他而言,遙遠的東方是一個神奇的夢,畢竟他一生從未到過中國,在他的畫作里,背後對稱的涼亭,面前跪拜的僕人,人物奇怪的髮髻,隨意的跪姿,扭曲的華蓋,讓人絲毫感覺不到君主威嚴

中國皇帝上朝 局部弗朗索瓦·布歇

布歇一反路易十四時期「中國風」畫作的端莊、古板沉悶。

路易十四時期:皇帝狩獵歸來

沿襲了早期的構圖,他將皇帝放在中間改用細緻淡雅的顏色,人物纖細,透露著洛可可的戲謔與輕浮。雖然是上朝,怎麼看都像是在旅遊,順帶處理一下民間冤情。

中國皇帝宴請 局部弗朗索瓦·布歇

除此之外,布歇為了表現中國的異域色彩,把從東印度進口的棕櫚和服飾,直接複製在自己的「中國風」畫作上。說到底也只是為了迎合歐洲貴族的審美,emmm……你開心就好,我怎樣不重要!

但,萃花萬萬沒想到,當傳教士把紡有這些圖案的掛毯送給乾隆時,他居然很喜歡,為了掛下這些巨大的掛毯,還特意派人對圓明園進行了內部改造。我敢肯定,換現在誰都不承認這是中國風!好在有「明事理」的人站出來了。

英國藝術史學家修·昂納說:中國風格其實是一種歐洲藝術風格,是一種想模仿中國而不成功的藝術手法。

說白了,就是模仿中國風的失敗案例唄。難道就沒有正確的案例嗎?同樣是外國人,義大利籍畫家郎世寧筆下穿著朝服的乾隆卻有富貴莊嚴的皇家氣象

乾隆皇帝朝服像 郎世寧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看這魚尾紋,這眼袋,這蘋果肌……可見郎世寧用筆一絲不苟。針對中國人不喜歡臉上留有陰影的審美,郎世寧採取「平光」的處理手法,避免過度的明暗對比在人臉上造成「陰陽臉」,使用中國傳統的渲染,凸顯出面部結構和皮膚質感。

乾隆皇帝朝服像 郎世寧 局部

郎世寧估計也想不到自己的歐洲同胞,能把皇帝宴請畫得那麼自由地飛翔,畢竟他目睹的宴請場面是這樣的

萬樹園賜宴圖 郎世寧等繪(PS:郎世寧和好多人一起畫的!)

找找看這幅畫里乾隆在哪~~~他在角落準備入場

萬樹園賜宴圖 左下角 步輦上的乾隆

大概也只有真正體驗過皇家生活的人,才能畫出這種莊嚴肅穆的氛圍,這幅畫里乾隆在招待歸順的蒙古首領,畫家一反將皇帝放在正中央的構圖,改把蒙古首領放在畫卷中央,為了表示乾隆對蒙古首領的重視,萃花得承認,這很China!

萬樹園賜宴圖 視覺中心的蒙古包

郎世寧能夠躋身於宮廷畫師之列,還得益於他對中國繪畫的深入解讀。

自1715年到中國,本是帶著傳教的任務,卻將大把時間花在了研究中國繪畫上。他把繪畫里知白守黑,以大觀小的布局觀,詩書畫印相結合的審美趣味,與西洋油畫技法進行改造和嫁接,探索出了一套「中西合璧」的新畫體,還引領了明中末期偏好真實感的風潮。

《中國圖說》插圖

遠在大西洋彼岸的布歇,不僅吃了沒到過中國的虧,還敗在看了不太靠譜的書——《中國圖說》。

這本書在17世紀,風靡歐洲,成為介紹中國風土人情、社會信仰、建築樣式和文字等的專業著作。

《中國圖說》插圖

最最最尷尬的是,這本書的作者基歇爾是根據在教會聽從中國回來的傳教士的描述,結合自己的「淵博知識」和想像寫出來的。

也就是說,基歇爾也沒有到過中國

這場「外國人畫中的中國皇帝」大比拼,也給了萃花一個啟示:實地考察是最重要的科研活動!我泱泱大國五千年文化,豈是道聽途說就能深入到精髓的?

更多內容,請關注」藝萃」

本文為藝萃原創,轉載請私信藝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萃 的精彩文章:

看懂名畫—13歲少女的臨終畫像,卻流傳了200多年
華夏最正統的中國好聲音,從曾侯乙到乾隆都愛不釋手
《國家寶藏》 湖北省博物館為啥沒帶這件鎮館之寶?
深扒—2萬年前法國原始人塗鴉,竟亂入了幾匹中國馬
三墨餘韻—你看到的將不只是黑白

TAG:藝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