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經里常出現的「般若」到底啥意思?

佛經里常出現的「般若」到底啥意思?

GIF/91K

般若的全稱是「般若波羅蜜多」或者「般若波羅蜜」,意思是智慧。佛教認為,般若智慧是一種洞視徹聽、明了所有的無上智慧,與凡世間的聰明智慧是不一樣的。為了區別於人們通常說的「智慧」,所以稱為般若。

根據《大般若經》中的解釋,大乘佛法與般若相通。般若就是大乘,大乘就是般若。般若是所有善法的基礎,所有的佛法都可以被納入般若之中。般若造就了眾佛,相當於眾佛的母親;般若能夠顯示出世間諸法的實相,也是如來的母親,先有般若,才有如來。

般若是佛教中的三無漏學之一,也是六度之一。

一【實相般若】

即指眾生所具本覺妙心之實相理體,絕諸對待,離一切虛妄之相,即一切種智也。所謂一切種智即佛之智也,謂能以一切智知一切道,知一切種。所謂知一切道,即指知一切諸佛之道法也。所謂知一切種,即指知一切眾生之因種也。

二【觀照般若】

即指依眾生所具本覺妙心的實相理體,發起始覺照明之智用也,即照了諸法,無一切虛妄之相,悉皆空寂,即一切智也。所謂一切智即聲聞、緣覺之智也,謂於一切內法、內名能知能解,一切外法、外名亦能知能解。所謂於一切內法、內名能知能解,即指佛所說之法相、佛所說之名字,皆依眾生所具本覺妙心的實相之理開出,對於眾生所具本覺妙心的實相之理所詮之法相、能詮之名字能知能解也。所謂一切外法、外名亦能知能解,即指外道所說之法、所說之名字,皆違背眾生所具本覺妙心實相之理,對於違背眾生所具本覺妙心實相之理所詮之法相、能詮之名字亦能知能解。

三【方便般若】

方即方法,便即便宜,猶善巧也。謂菩薩教化眾生應機利物,而不厭倦,隨其心樂,而為現身說法也,即道種智也。所謂道種智,即菩薩之智也,謂能用諸佛一切道法,發起眾生一切善種也。

四【文字般若】

文字即能詮之文;般若即所詮實相之理,而此實相之理,非文莫顯,是名文字般若。

五【金剛般若】

金剛者,金中最剛,比喻也。具有堅固、光明、銳利三義,以顯般若之體真常清凈,不變不遷,煩惱不能亂,邪魔不能動,堅固不壞,永劫常住。般若之相,光明遍照,無所障礙,慧日之下,無有暗處。般若之用,銳利能斷,能斷眾生難斷之惑著,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教 的精彩文章:

長亭外 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佛弟子應如何看待儒、道思想?
佛教音樂:彌陀心印
佛教中的法身、報身、化身 是何意義?
佛教音樂:祈請阿彌陀

TAG: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