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和孔子齊名,學生比孔子還多,孔子掌權後立馬將此人殺死

此人和孔子齊名,學生比孔子還多,孔子掌權後立馬將此人殺死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每個人的性格養成都是由於多種因素造成的,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缺陷,即使是孔子、孟子這種在古代被萬眾敬仰的「聖人」,也並非道德方面完美無瑕的人。

孔子作為儒家學派創始人,被歷代帝王尊稱為「萬世師表」,可說是千古道德典範,然而孔子的個人道德也談不上完美無瑕。孔子一生最為後人所詬病的誅殺「魯國聞人」少正卯,就多少有些私心在裡面,絕不是完全秉公執法。

魯定公在位的第14年(公元前496年),孔子得到魯國權臣季桓子的賞識舉薦,被任命為魯國大司寇,同時「攝相事」,為此孔子很高興。「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攝相事,有喜色。」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做了魯國大司寇的孔子走上了人生巔峰,喜不自禁,僅僅七天之後,孔子就新官上任三把火,將魯國一個大名人少正卯給誅殺了,使得朝野上下議論嘩然。少正卯是誰,為何孔子要殺他呢?

少正卯,名叫卯,因為官至少正,所以人稱「少正卯」,少正卯不僅是魯國的大夫,也是當時魯國的著名學者,聰慧善辯,學識淵博,粉絲和門徒很多,與孔子並駕齊驅,堪稱是當時兩大巨星。

東漢大學者王充在《論衡·講瑞》中記載:"少正卯在魯與孔子並。孔子之門,三盈三虛,唯顏淵不去。……門人去孔子,歸少正卯……"

由此可知當時孔子和少正卯都開辦了私學,招收學生門徒,開課講授自己的知識和學說,都想要開宗立派。不過根據當時的情況來看,孔子的授課與招生水平遠不如少正卯,因此孔子的門徒多次離開孔子前去拜少正卯為師,只有顏淵(即顏回,字子淵)始終不離開孔子。

按照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少正卯搶了孔子的飯碗,讓孔子非常沒有面子,孔子自然不舒服。後來孔子被任命為魯國的大司寇(執掌魯國司法大權),機會來了,找了個「亂政」的借口將少正卯誅殺,還暴屍示眾。七日而誅亂政大夫少正卯,戮之於兩觀之下,屍於朝。

孔子誅殺少正卯在當時引起了軒然大波,即使在後世孔子也因此遭人詬病。孔子的得意門生子貢就非常不理解孔子為何要誅殺少正卯,曾經當面質問孔子原因。

孔子對子貢解釋了一大堆,他說:少正卯乃是「小人之桀雄」,一人而兼有「心達而險、行辟而堅、言偽而辯、記丑而博、順非而澤」這五種惡劣品行,日後有可能會憑藉花言巧語蠱惑人們造反,這是非常危險的,少正卯的這五大缺點有一個就應該殺頭,何況是同時具有五個缺點,因此少正卯「故不可赦也」,必須將他殺死以絕後患。

孔子說了這麼一大堆,都是他的一面之詞,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孔子給少正卯強加的這些缺點都是孔子自己說出來的,並非當時人們的公論,如果少正卯真的罪大惡極,魯國之前為何沒人將少正卯治罪?

何況子貢是孔子的高足弟子,智商極高,能言善辯,極具經商和外交才幹,位列孔門十哲之一,是孔子「受業身通」的弟子之一,被孔子譽為「瑚璉之器」。如果少正卯真的是奸惡之人,子貢不會看不出一點蛛絲馬跡。

孔子給少正卯加的罪名是「亂政」,那麼何為亂政呢?根據《尹文子》的記載:亂政的根源在於「下侵上之權,臣用君之術,心不畏時之禁,行不軌時之法」,這幾條亂政的行為少正卯一條都沒有觸犯!如果說少正卯講學招門徒涉嫌「聚眾滋事」的話,那麼孔子自己也是這麼乾的,孔子應該自我懲戒才對啊?

所以說,孔子誅殺少正卯無非就是孔子借著手中的權力,私自給少正卯定罪,然後藉機將自己最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剷除掉而已。孔子當時所處的時代,魯國的王權旁落,大權掌握在魯國大夫季桓子家族手裡,孔子不去和這些人爭鬥,忠君報國,反而將與自己一樣「收徒講學」而毫無實權的少正卯殺死,要說不是出於「公報私仇」的私心,誰信呢?

參考文獻:《史記》 《孔子家語》 《韓詩外傳》 《論衡》 《說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綉夢才人 的精彩文章:

年羹堯小時候不愛讀書還打老師,為何還考中了進士,全靠一個老頭
年羹堯小時候非常調皮頑劣,不愛讀書還敢打老師,為何還考中了進士
年羹堯最落魄的時候,此人天天對年羹堯行禮,得到了年羹堯的愛妾
清朝最牛知縣,當眾仗打雍正皇帝身邊的太監,後來成了三品大員
年羹堯十三歲那年做得事情,預示了他日後死於非命的悲慘結局!

TAG:綉夢才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