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秦始皇死後,經過歷史檢驗,竟發現真相是…

秦始皇死後,經過歷史檢驗,竟發現真相是…

原標題:秦始皇死後,經過歷史檢驗,竟發現真相是…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29年),始皇嬴政第三次東巡時,在武陽博浪沙(今河南原陽)遇刺,身後一輛副車被刺客用大鐵錐擊得粉碎,坐在副車中的幾個隨從被砸得肝腦塗地、一命嗚呼。


據說此事事涉原韓國貴族遺少、後西漢初年開國名臣張良,正是他招募力士於博浪沙冒死刺秦,只可惜功虧一簣,未曾得手。


驚魂未定的秦始皇回咸陽後又繼續了他的第四次東巡行程。不久有人又發現一塊刻有「始皇帝死而地分」的來歷不明的神秘隕石,在路旁還遇見一位預言「今年祖龍死」的「大師」,時人認為他是個能預知過去未來的「仙人」,一時傳得沸沸揚揚。


始皇一貫迷信,聞聽傳言後心下十分忐忑,這些明顯有人為操作痕迹的「不祥神跡」,讓他驚恐不安,夜不成寐。


為消災避難,同時去尋找傳說中長生不老的仙藥,秦始皇聽從一位非常有名的筮者(占卜人)的建議,開始了第五次也是他人生的最後一次巡遊。這次出巡不僅沒有實現他的預期,反而使他因過於疲勞和緊張而誘發了癲癇病。


史料記載嬴政端坐於龍車內顛簸趕路,癲癇症突然發作,倒下時他的頭重重地撞在安裝在車內用來消暑的青銅冰鑒上,頓時血流如注,不省人事。


秦始皇腦部遭重撞,導致他自幼即有的結核性腦炎複發,隨行御醫全力搶救,但終因人在旅途,條件有限,這位橫掃六和、統一天下的一代霸主,最終命喪沙丘(今河北邢台廣宗縣)。


史載秦始皇35年(公元前221年)後,那秦皇嬴政深居宮中,幾乎不直接上朝接見諸臣。但每天都有多如牛毛的國家大事等著他處理,還要裁決臣民奏議,這些都是他無法迴避和推脫的職責,於是他選擇宦者趙高作自己的「傳聲筒」。


宦官趙高是秦始皇的「全權傳詔代言人」,也是秦皇意志的具體實施者。史書記載趙高為人陰鷙狠毒,詭詐多謀,表面上對秦皇唯恭唯謹,一副老實得力的憨樣,其實心裡的小算盤撥弄的比誰都精。


一生經歷過無數颶風惡浪的秦始皇不是傻瓜,趙高拉大旗作虎皮,他早有耳聞,更深諳其道。只是他認為一個「去勢」的閹人容易控制,也掀不起多大風浪,再說,一個宦官假若野心畢現欲圖謀不軌也易除掉。


於是,他對趙高十分信任,幾乎任他肆意胡為,對他言聽計從,那趙高漸漸坐大,一時權傾朝野,無人敢惹。



趙高身為秦皇的唯一代言人,難免會幹些欺上瞞下、作姦犯科的尷尬事兒。史料說他錯判、誣陷、濫刑、索賄之事沒少干,早已是千夫所指的對象。

秦皇在世時,大樹底下好乘涼,人們敢怒不敢言,卻也奈何他不得。


秦皇一死,壓抑已久的沉默的火山必會爆發,眾人定會找他報仇雪恨。


以趙高之聰明,不難料到這種後果,他必然想有個如秦皇般信任、庇護自己的皇帝當接班人。秦始皇心目中的最佳繼位者是扶蘇,這早已是盡人皆知的事兒,而扶蘇極度厭惡太監趙高早已不是秘密。


秦皇長子扶蘇聰慧穎悟,有勇有謀,是當接班人的不二人選。他因反對「焚書坑儒「而惹怒開罪秦皇被遣發到上郡(今陝西榆林南),被罰到由名將蒙恬統領的戍邊部隊作監軍去了。


秦始皇雖然性情殘暴且剛愎自用,但能幹出如此驚天大事的人絕不會是個糊塗蛋,知子莫若父,重要的抉擇他十分清醒,也十分理智。


秦皇有二十多個子女,長子扶蘇雖不十分順從他,經常和他意見相左,但此子聰查決斷,剛柔並濟,而且大仁大義,又飽經錘鍊,是大秦帝國和自己身後接班人的首選。


其他幾個兒子才具平平,難當大任,小兒子胡亥雖然是自己最為鍾愛的心肝寶貝,但此子自幼昏聵無能,且整日里聲色犬馬,穢名遠聞。


他想過花天酒地的生活只能隨他,但不能給他任何機會,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秦始皇權衡再三,心中早已認定那有些桀驁不馴的長子扶蘇堪當大任,是難得的社稷之才。

狡獪的趙高知道,假如扶蘇即位,自己絕沒有好果子吃。如果將那個和自己私下裡來往密切、無話不說、相交甚厚、易於擺弄的「萌兒」胡亥扶上寶座,應是最理想的結果,自己的人生等於多上了一道保險,何愁富貴不保?


於是趙高一有機會就在始皇帝面前誇讚胡亥,沒少說胡亥的好話。


始皇深知胡亥朽木難雕,但喜他從小乖巧聽話,經趙高一番美言,胡亥的行市好比烈火烹油,錦上添花,「祖龍」舔犢惜幼之情油然而生,幾次東巡,諸子中唯獨胡亥被允許陪伴從行。


秦始皇第五次出巡途中,腦部遭重撞引發宿疾,有些史料認為他不幾日後就病重而亡。


現代醫學認為,癲癇和結核性腦炎雖難以徹底治癒,但都不是致命的惡疾


。因此,秦始皇雖然病重,但絕不至於在幾天之內就會斃命,只要御醫施救方法得當,這種病維持十幾天應該是沒啥問題的,這段時間也足以返回帝都咸陽。


在返回咸陽的途中,秦始皇的神志仍很清楚,為保萬一,也為大秦王朝的穩定,他親筆在木簡上寫下遺詔,大體內容是傳位與太子扶蘇,封好木簡後,命趙高派人以五百里加急速度,送往遠在西北邊關戍邊的扶蘇手上。


趙高思前想後,卻並未遵令而行,他找到伴駕隨行的丞相李斯,對「焚書坑儒」的主謀李斯曉以利害,李斯也擔心扶蘇繼位後會清算自己,遂一拍即合。


二人密謀私改遺詔,將帝位傳與胡亥。


二人商量了半天,放膽私下篡改遺詔,將內容改為「賜死扶蘇、蒙恬,傳位與胡亥」,然後將木瀆依原樣重新封好。


秦始皇雖然病重,整日卧在車裡昏昏沉沉,但「病虎」餘威猶在,他的存在對心虛的人來說猶如芒刺在背,趙李二人害怕他醒轉過來追問此事,所以猶豫再三,遲遲不敢派人將改過的遺詔送出去。


第二天一早,二人趕往御車內去探虛實時,卻驚見「祖龍」身子僵硬,雙眼圓睜,右耳流著黑色的污血,顯然已經死去多時。二人面面相覷,目瞪口呆,顯然並不知情。


以郭沫若為代表的部分學者認為,是胡亥擔心夜長夢多,又擔心趙高、李斯畏懼始皇淫威內心發生動搖,遂一不做二不休,對其父痛下殺手。


胡亥這個自幼一直倍受始皇溺愛的「乖孩子」很可能用一根長三寸的尖銳鐵釘貫穿他爹腦顱,致其頃刻間喪命。


這事是胡亥一人所為,趙李二人事先並不知情。當然,這只是現代學者的一種推斷,不能作為史實來定論。


還有一種由來已久的說法是趙高用備好的毒藥將始皇鴆殺,也有鐵釘刺斃一事乃趙高、李斯二人親手所為,而不是由胡亥動的手。這種說法古已有之,一直存有爭議,也未達成史家共識。


秦始皇猝死後,趙高這廝果然飛揚跋扈,頤指氣使,視胡亥如傀儡,將他肆意玩弄於股掌之間,一人發號施令,為所欲為。


在返回咸陽的漫漫旅途中,趙高下令封閉屍車,嚴密封鎖始皇帝死訊,一如始皇在時,隨行百官每日照常奏事請安,趙高站在車前似模似樣的執答。


因趙高一直是始皇的代言人,眾人被蒙在鼓裡,竟無人起疑,只有趙高、李斯、胡亥和少數幾位近侍知情。

車仗人馬一路逶迤如常態返歸咸陽,不料赤日炎炎,天氣暑熱,屍體腐爛發出臭味,為免惹人猜疑,趙高命人將一堆已有異味的鮑魚放在屍車上,以混其味,始皇帝已死的塌天大事竟然被他矇混過關,搪塞了過去。


9月抵達咸陽下葬時,不用猜也知道屍體早已腐爛,衰朽莫辯了。


持這兩種觀點的人,幾乎打了兩千多年的嘴仗,誰也拿不出令人信服的證據駁倒對方,至今尚無定論。


之後趙高串通胡亥、李斯冤殺公子扶蘇與勇將蒙恬,趙高「指鹿為馬」,獨霸朝堂。


胡亥紙醉金迷,不理朝政,惹得天下擾動,四面煙塵,八方告急,大秦歷二世而亡諸事,則如大家自幼耳熟能詳的故事中所公認的那樣,在此就不一一贅述了。


秦國如此強大,其兼容並蓄、海納百川的人才觀,其攻城拔寨的絕世武功出類拔萃,滅六國時一路摧枯拉朽,幾乎罕逢對手。


但秦始皇歿後不數年即遭滅頂之災,原因被賈誼一語中的,賈誼在《過秦論》中說:秦「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所以秦被六國餘孽稱為「暴秦」,於是大家蜂擁而起,皆欲亡之而後快。


秦王朝不施仁義而行暴政,雖然也會導致覆滅,然而會是一個緩慢的過程,絕不會如此神速。


在史料中搜尋秦亡的主因,會發現在加速不可一世的秦王朝迅速走向滅亡的過程中有一個起推手作用的關鍵人物,那就是趙高。


亡秦者,表面看是項羽、劉邦等人所為,實則是趙高、李斯、胡亥也。


而養虎為患,使這些人尾大不掉的,正是秦始皇本人,實際上大秦王朝的堡壘是被自己人攻破的,秦實乃自取滅亡。


一代霸主秦始皇的死因之謎,似乎不像別的歷史謎團那般難解,學界一直對解開謎底充滿信心。


因為據當年中日聯合考察得出的事實顯示,巍峨的秦始皇陵雖歷經劫難,但也只是地表建築被項羽焚毀,陵墓內部並未遭到破壞性盜掘,基本還完整如初。


《史記》記載墓中灌有大量水銀,用以模仿山川地理、江河湖海的形制,現代科學證實水銀蒸發後形成的氣體有冷凝防腐的奇效。


假若有朝一日,驪山秦始皇陵發掘之時,迷惑人們長達兩千餘年的「祖龍」死因之謎不就迎刃而解了嗎,或許還能親眼目睹這位掃滅六國、統一天下但「略輸文采」的一代雄主入殮時的尊容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那些事兒 的精彩文章:

一牛人太有錢,給朱元璋送四百斤金條,結果悲劇了!
明朝的皇帝都莫名其妙的死亡,都因為睡覺前點了這個香?
人生緣何不通透,只因未讀紅樓夢
第一猛將張定邊的衝鋒,驚心動魄
10歲登基稱帝,僅用13年便打造一個強盛的大帝國,歷史上卻無人知

TAG:明朝那些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