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夢齋心語:一心三藏作何解

夢齋心語:一心三藏作何解

GIF/591K

一心三藏作何解

1、佛法探討:一心三藏作何解?

請問山人,如何是一心三藏?

答:你問的這個題目有點大,這不是一句半句就可以說明白的。山人盡量用簡短易懂的言辭解釋。三藏就是空如來藏、不空如來藏、空不空如來藏。若用實相法解釋就是,空如來藏是諸法的本體,也就是實相無相。諸法的本體,本來無一物,不立一法。不空如來藏,是諸法的相用,也就是實相無不相。這個如來藏啊,從本體而言空空不立一法,但卻本具十法界善惡染凈種子。依緣可以生妙用。這就是不空如來藏,也就是實相無不相。就是說十法界任何一相多相,都是這個如來藏的妙用。

可以舉例說明:把水的濕性比喻為空如來藏,你看這個水依味緣可成酸甜苦辣咸五味水;依色緣可成赤橙黃綠青藍紫七色水;依型緣可成大小方圓無數形狀水;依溫度緣可雨、露、冰、雹、雪、霧、霜。空不空如來藏,就是本體和相用達到一如,也就是實相無相無不相。你看諸法從本體而言一法不立,本來無一物,平等平等。可是在相用上就是千萬變化,差別迥異。剛才舉水之例說明了。不論從味從型狀從種類上如何變化,都沒有離開水,沒有離開濕性。離開了水和濕性,也就沒有了雨露霜雪等,離開了雨露霜雪等,也沒有獨立的濕性。空不空如來藏,就是說諸法如義。

體性不離相用,相用不離體性,二者不一不異。不一是說諸法的差別相,雪雨冰等,在相用上不能說是一;不異是說諸法的體性,諸法的體性是一,就如同雨露霜雪等,體性都是濕性。所以不是一也不是異,佛陀說不二。不二就是一如。一如就是說,用不離體,體不離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空不二,性相不二。色是相用,空是本體。金剛經說:如來者即諸法如義,就是這個意思。

一心三藏是說,不論諸法的體性也好,諸法的相用也好,諸法性相一如也好,皆在一心之內,心外無法,心外無佛。華嚴經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就是平等,一切就是差別。我們既不能執著一的平等,也不能執著一切的差別。因為一和一切,平等與差別是不二的,是相融相攝圓融一如的。一心三藏的內容,也正是大乘佛法一實相印的所要闡述的內容,其具體有三個層面:實相無相、實相無不相、實相無相無不相。南無阿彌陀佛。

3、解一真法界:

一真法界中,具足十法界, 依正本融通,生佛非二別。 心性體不動,清凈而無染。 豎窮盡三世,橫遍達十方。 大中可現小,小中可顯大。 毫端現寶剎,塵里轉慧輪, 通達無障礙。凡夫用此性, 六道苦輪轉,聖人用此性, 法界度眾生。聖人與凡夫, 迷悟在一心。迷了是六凡, 覺悟是四聖。凡聖在一念, 轉念為硬功,精進在修行。 南無阿彌陀佛。

論人間凈土之四

夢齋山人

我們要立足於世間弘揚佛法,就是要把佛法在世間紮根開花。就如同老跳水運動員,要給新跳水運動員一塊好用的木板和先進的跳水方法一樣。我們要把人間佛教和移民凈土有機的結合起來,兩者合則為美,離則為敗。諸大經典中,常說發菩提心,何為菩提心?一是出離心,二是空性慧,三是慈悲心。不論修那個法門,都要有出離心,出三界之家,出三惑之家。空性慧是說,要對世間的一切看破放下,同時要做好本職當下之事。就是在五濁惡世之中悟得空性,又在空性之中生出妙有。我們既不能留戀世間,這是指發願出離三界得證佛果;我們又不能舍離世間,因為離冰無水,離煩惱無菩提,無木板不能跳水,無污泥濁水長不出蓮花來。

菩提本性,不可著相取,不可寂滅求。楞嚴經說:如來藏心,本非因緣,非自然性。這就是說不是因緣自然,不離因緣自然。如此方可契入中道。我們要在人間積攢資糧往生極樂成佛,成佛後倒駕慈航回來度眾生的。我的頭像有偈:發願今生得解脫,成佛駕航入娑婆,眾生無邊誓願度,慈悲喜舍無休歇。大願如斯,做好當下,不離兩邊,圓融自在。南無阿彌陀佛。

人生佛教的思想是民國時期太虛大師提倡的,其目的是使佛教不脫離社會,不脫離現實,把佛教普度眾生的思想融入社會,達到廣度眾生脫離苦海,離苦得樂。 中論說:若不依俗諦,不得第一義,不得第一義,不可得涅槃。惠能大師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猶如覓總角。祖師大德的開示,都是在講佛法不離世間法,佛法不壞世間法,修行必須從現前的一念心性和事相入手,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最終達到出世解脫自在。

而今有些人把人生佛教逐漸庸俗化和低級化,只講人天善法不說出世佛法,以人天善法掩蓋了出世佛法的真實理念,進而要以人天善法取代出世佛法。說什麼把人做好了就是佛;什麼家庭和睦妻賢子孝社會安定,人間就是極樂凈土;又說什麼不念誦弟子規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等等。以致於出現了這個善人講病,那個老師講因果治病,這個先生講治百病保長壽的秘訣,那個居士講什麼另一世界神鬼的秘密等似是而非的說法及諸多不良現象。

佛法雖說不離世間法,但在事相上講,世間法絕不是佛法。法華經說:三界如火宅;華嚴經說:三界是魔鄉。事相上講應在火宅中,把慈悲喜舍廣度眾生的思想融入社會,而不是讓人們留戀這個五濁惡世。華嚴經說:忘失菩提心而修諸善法是為魔業。

點擊念佛堂聽念佛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心定慮 的精彩文章:

《人生哲理》不要輸掉自己
《人生哲理》為別人就是為自己
蓮花般若屋:大度寬宏是佛子成道之基
夢齋心語:是不見一物為見道嗎
《人生哲理》學會釋懷

TAG:靜心定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