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抗日戰爭的回顧與省思之南京保衛戰

抗日戰爭的回顧與省思之南京保衛戰

原標題:抗日戰爭的回顧與省思之南京保衛戰


抗日戰爭的回顧與省思之南京保衛戰


作者:王統一


自上周四由南京返回後,次晨醒來首眼見到了瀋陽今冬比以往時候來的更晚一些之第一場雪,心懷稍許安寧。祭念英靈一行之程中,余始終凝重——既有感懷光輝奮戰之先輩的敬重,又存悲憤惡毒荼戕的日寇之沉重!諸君,民國二十六年距今已八十年了,「不會忘,不能忘,不該忘」,願祥和靜謐之天降雪花能撫安那數十萬當時身故於首都的不屈魂魄,同時可庇佑我神聖大中華黃帝兒女永世和樂!


如此莊嚴之要事在當場本是姑姑黃惠珍甚及更長的王魯雲姑祖母、王志永叔祖父等這樣之老一輩,我這不才之晚生後輩能受活動邀函代表家臨此境,自不敢馬虎懈怠,全程抱持虛遜求索之謹心。走過那一處處浸透雄血之古戰跡,聽著彼一句句哽咽嘆扼的追憶敘,懷內糾絞!因心境至今沉浸於當中,吾近來也許態度表現顯得冷寂乏語,此王議歷史之史點迷津第卅節中的文字與配圖可能亦有肅穆嚴峻之感,實在萬望恕宥理解海涵!


我曾叔祖父王耀武先生就於民國廿六年之南京城率部浴血斗倭。曾叔祖父王耀武先生在同年八一三淞滬會戰中拚死抗擊日本侵略者近三個月,就是余文《王耀武與文士》里提到的歌詞「我們死守過羅店」,用血肉取得羅店大捷。其後又擔負在望亭、青浦、崑山等處掩護軍民轉移阻擊日本尾隨的重大任務。十一月十一日因首都形勢緊迫,來不及休整補充的曾叔祖父王耀武先生帶麾下八千傷兵由蘇州調駐南京進行守備。隨後,曾叔祖父王耀武先生出席蔣中正召開的保衛南京之會,會議強調南京為國父孫中山先生陵寢之所在,棄之而退則國父不能瞑目於九泉之下。廿八日,曾叔祖父王耀武先生進駐南京淳化陣地,夜以繼日修整工事,以三天之驚人迅速築成可御日本中口徑炮彈之防線,期間的十二月一日,全體即已進入戰備狀態。四日十四時,曾叔祖父王耀武先生與日寇交火,雙方激烈膠著搏戰。拼至九日,曾叔祖父王耀武先生奉命移駐毛官渡和華嚴寺等一帶,與進犯諸處之倭寇繼續死持。打到十一日,曾叔祖父王耀武先生又接命移駐水西門、關帝廟等地點守衛,同時兼在中華門與水西門間警戒,還肩協防八十八師側翼之責。在力抗日寇之中的十二日,曾叔祖父王耀武先生接到通知出席撤守南京的會議之電話,他毅然地表示:「戰事正在進行,我不能立即離開!」而未參會。就這樣,曾叔祖父王耀武先生擊打日本至深夜,為南京全體軍民儘可能地爭取寶貴出城時間,他從上海戰場帶來的八千傷殘子弟付出了傷亡七千八百五十五人之血!在十三日拂曉,曾叔祖父王耀武先生方帶領麾下已殆盡之紀鴻儒、於清祥、曹恕初、張靈甫、邱維達、周志道、李天霞等兄弟們由下關突圍渡江,一齊出生入死多年的手下弟兄程智、萬瓊、胡豪等烈士則永遠地安眠在南京城中,老學長、老長官俞濟時先生(即劉德華電影中曾飾演過的那位英挺之人物,俞先生之子俞蒼海老先生亦蒞臨了此次紀念系列活動,數天來我們一同出席了紀念南京保衛戰八十周年座談會、紀念南京保衛戰八十周年書畫展、南京保衛戰史跡尋訪及悼祭等,余懷感榮慰)特意專門用心預備了一隻小火輪放在浦口,曾叔祖父王耀武先生就以此載他麾下眾兄弟們最終破出倭寇重圍。面對日寇之戰機戰車戰炮,曾叔祖父王耀武先生一寸土一寸血地守護家邦!活動一句「您的先輩王耀武將軍,是南京保衛戰著名將領」讓余在近來寒冷之風起時候中倍感格外溫暖!



回顧這些史料之時,讓我很清晰地想起以前充斥在部分社交平台上的一些妄語,是不會忘的!有的人謅俞濟時、王耀武、張靈甫、邱維達這些74軍(整編74師)的重要人物在南京保衛戰里都有出現,為啥還沒守住城池?74軍不是抗日鐵軍、御林軍、虎之隊、抗日第一恐怖軍嗎?咋在此戰中不好使了呢?紙老虎吧?我在此可以告訴這一小撮人,的確,俞濟時、王耀武、施中誠、張靈甫、邱維達、勞冠英、余建勛七大74軍主官里,登場在該戰中就有四位,但南京最終的淪陷非74軍之過,通過我言的上述史料可見,曾叔祖父王耀武先生所部堅持到最後一刻時已經完全殘破不堪了,74軍是完完全全踐行了國父「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貫徹始終」的訓示的,不可謂不儘力。當時中華與倭國軍事實力相差懸殊,最為寶貴的、在整個亞洲及全華規模最大之軍械製造單位——東三省兵工廠在丟盡張作霖大元帥顏面的張漢卿「哪管東師入瀋陽」九一八後落入日本之手,且當時在環球除了德國如余第十五節《歷史為我們留下了什麼》述「德對於我抗日禦侮之光輝衛國戰給予了援助」、「以塞克特、拉貝等為代表的眾多受使遣華之德人們盡職盡責」、「在我方輸入軍事物資中德方佔比最高時為六成,德對華軍火供應於其整體對外輸出量佔比最高時近四成,雙方皆在對方佔比最大」外,諸多強國皆袖手旁觀,咱彼時貧弱之神州在透耗一己全力對抗發動二戰的首凶元惡日本。正是因為74軍等絕對主力們之冒死堅守才使得裝備精良的日本用了近半個月才艱難霸據南京,74軍在護南京中發揮了它最大的功用能量。還有的人諷74軍在南京為何不全員戰死?竟然還突圍出了殘餘?對得起南京民眾嗎?曾叔祖父王耀武先生當時之所以帶領所剩無幾的麾下弟兄們突出重圍,是為了保存有生力量之火種,若沒有那刻殺出去的余部,好得以繼續轉戰大江南北抵禦日寇,那麼之後會有比南京遇難人數更多的九州兒女無辜遭倭罪,試想這支鐵血勁旅要是真消在民國廿六年的南京,抗戰日後之吃力可想而知。74軍於南京、對家邦都問心無愧,民國卅四年八月抗戰勝利時,74軍被再次調駐南京並對日受降,且之後74軍主官始兼首都警備司令,可見獨獲兩面飛虎旗的抗日鐵軍威武風采依舊,已完全能說明人民對這支御林軍有著像八年前一樣之足夠信任。姑姑黃惠珍在親自撰寫的那篇有關談曾叔祖父王耀武先生抗戰時間簡史傳略之感受言里有一句話放在此處再合適不過了,就是我座談會當場用了更大高聲調著重的那句,朋友們,我想在此再次重複一遍——「堅定如恆,臨難不苟」!這便是74軍的抗戰精神寫照!



我們後人一定要牢記為守護南京灑血之英烈,每一位參與活動者之言談皆擲地有聲。南京非不戰而陷,南京師範大學經盛鴻教授表示:「難忘那些為保衛南京慷慨赴死的普通士兵!他們放棄了生的希望,讓生命為正義而升華!」南京非疏於警備,頂級軍史資深專家丘智賢博士云:「告慰浴血奮戰的先烈,告慰不幸遇害的同胞,告慰南京,這一座準備抗戰最久,為抗戰受創最深,迎來不朽勝利的城市!」南京非一觸即潰,民卅一年壯殉的戴安瀾英烈之子戴澄東老先生講:「長城抗戰如此,南京保衛戰如此,抗戰的戰場都是如此,我們的將士們不怕犧牲,前赴後繼,與日本侵略者作殊死的搏鬥!」

南京保衛戰不會被遺忘,它之血色悲壯存於自發奔走在民間大街小巷多年搜集史料的南京保衛戰戰跡尋研團之張定勝先生、張育松先生、黃存增先生等成員的腳步內,留在參戰南京的36師宋希濂師長外孫潘啟強先生、87師陳頤鼎副師長之子陳萬中先生、259旅易安華旅長孫子易超平先生、261旅倪國鼎參謀主任孫子倪凱生先生之回憶中,銘之犧牲戰內的馬家山炮台劉秉勛少校孫子劉朝輝先生、教導總隊姚步青上尉女兒姚泰陵女士之聲聲哭喚里!



咱抗戰精神必須被承揚,它之光輝高偉彰顯在趙錫南先生、石寧女士、姚遠小姐、石擎先生、王剛先生、董道如先生、張修齊先生等黃埔軍校同學會先進的辛勤工作中,展示於黃志毅畫家、尹文教授、敏群樂師、王文歡先生等傑出文傳工作者的卓越作品裡!


要永遠為三十萬痛泣同胞吶喊!——負責衛戍南京工作的訓練總監部唐生智總監之子唐仁和先生及他侄孫唐開元先生認為:「我們要對南京大屠殺的罪魁禍首——侵華日軍及幕後主使聲討歷史罪責!」南京民間抗戰博物館薛剛副館長呼籲:「收集展示實物資料,紀念抗日英烈!」抗日協會楊思聖理事建倡:「當站在中華民族的立場將中國的抗日戰爭提前到甲午戰爭!」


必時刻對歷史予以至高尊重恭敬!——辛亥元老、張作霖之前的東北風雲人物、關東大都督藍天蔚前輩曾孫女藍薇薇小姐曰:「去尋找先人們想要尋找的道路!」教導總隊桂永清隊長侄女桂元貞女士道:「我們應該珍惜這歷史的過程!」


我神聖大中華上下五千年歷程中,南京居重大位置,自孫權孫仲謀虎踞江東吳地以來,司馬晉、劉宋、蕭齊、蕭梁、陳代、朱明六大中央皇朝定都於此,更有民國奠基,中華王氣根脈締於此處,是從不向任何邪佞低頭的,有太多人像第廿九節《由歷史看細節》提到的劉繼章先生一樣,在犯南京之慘戮日寇面前挺直脊樑獻身。雖未至周三祭奠儀式的中心主會場——紀念館廣場,但有姚泰陵女士等老人家能前往,我心裡一樣感動深刻:這次不管多冷的寒冬風吹,作為黃帝兒女余都來到了南京告慰先魂。任何引發痛苦之歷史教訓都不應被忘記!


還有件事須言,在南京路遇一老奶奶問路,且用「這位先生」的尊稱來呼我,余當時卻很後悔地指錯了,讓她繞遠多行,至今心中不安!


生在南京的大詩家余光中老人四天前駕鶴,一首《鄉愁》感動世界。臨近元旦,在外之游漂辛累兒女們,茫茫群體中你在哪?回家吧!

十年前之五月首赴南京,八天前又復往此地,活動中國父之黃埔訓示無時不刻不在耳畔迴響,對於南京的抗戰紀念能更加凝聚起我海內外全體黃帝兒女尤其是像我這樣年齡的85後以及90後、00後的青少年復興我神聖大中華之壯志雄心……余寫到這處已「涕零,不知所言」,那就先說到這吧,「不僅僅是為了銘記歷史,更是希望和平和正義能夠長存」,願樂真善美永在神聖大中華與五洲七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統一 的精彩文章:

由歷史看細節
歷史之和談
汗青長綿永續
起名改名,想要好名字先問歷史吧
歷史讓你懂尊重:尊人與自尊

TAG:王統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