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姥姥家的寬巷(二)

姥姥家的寬巷(二)

中篇小說『姥姥家的寬巷』(一)發出後,得到社會各界強烈反響,大家表示迫不及待看到下一章,因此由原來的每周三發一篇改為每三天發一篇。

俗話說:「龍生九子,各個不同」,這話也應在了王家第二代的這兄弟四人身上了。比較起來,我的姥爺是兄弟們中間最不「出貌」的一個人。他生性善良,人身子勤快但不愛說話,一母同胞卻和他的大哥截然相反。他的大哥極像他母親的個性,眼明嘴快人精幹,年輕時就是農業社裡的管理人才,為人熱情好管閑事,在他名下沒有什麼辦不了的事情,一直到他七八十歲的時候,坐在西門臉子上的「曬太陽一族」中,他仍然是說話最硬氣的人。

我的姥爺自小就默默無聞老實巴交地跟在他這個頂事的大哥後面,渾身的本事凝成一個字:「受」,就是幹活、勞動。他十二三歲開始就架起沉重的木桶擔糞,隨著年齡的增長,什麼耕地、點種、澆地、打掐、收割、回茬、脫粒、磨面、種菜一條龍業務做的非常漂亮。如果評選的話,我姥爺絕對能領『特級農業技工合格證』,以至於我姥姥一輩子對我姥爺的評價就是:「太勤快了!」

很可惜人無完人,勤快的姥爺毛病也非常突出,他性格內向不善表達,被別人擠兌欺負了,從來不會為自己辯解,一輩子也沒有和誰吵嘴打架鬧意見,心裡受了什麼憋屈,就只會回來蹲在屋裡嘆氣、抽煙。

但是老天有眼,就這麼一個不出色的老實人,卻娶了一個好媳婦。

話說公元一九四九年,里屯村一個叫張萬強的生意人,年前在焦市(連福村)集上賣農具,將幾把鐮刀賒給了迎遠堡一個叫韓守年的人,且約定了年後給錢。這一天,張萬強接到迎遠堡韓守年捎來的口信,讓他去迎遠堡取鐮刀錢。來到韓守年家,但見一幢整整齊齊的小四合院,臨街的院門小巧秀氣,進來先是偏院,左拐進二門,便是正院,左右各三間廂房,幾步台階上去是正房。雖然不是樓房大宅,卻清新爽利乾淨整潔。

張萬強和韓守年及他的母親在院子里談話,看見一個姑娘端茶倒水,行事進退有度,問起時才知道這是韓守年的大女兒,今年18歲了。有心的張萬強隨機做起了媒人:「女兒這麼大了,怎麼還沒有問下婆家?」韓守年回答說老家原來住在後崖頭,一方面主要是躲避戰亂,又因為迎遠堡有不少自家的地,和村裡人也相熟,才買了迎遠堡的院子。他的父親和其他幾個兄弟都在上海做生意去了,家裡現在只有他的母親和他一家,新居落定,閨女還沒有來得及問婆家。張萬強介紹說:「我里屯很好啊,我給你家說一門親吧,已經有幾個迎遠堡的嫁到我們村了,看看你家想要嫁什麼樣的人家,生意人家還是其他行業的也行?」韓守年的母親說:「我家就是生意人家,兵荒馬亂要緊三關不得音訊,我們要普通人家,人勤快就行。」張萬強繼續介紹:「我里屯這後生弟兄四個,他排行老二,他爹老了,但是他媽很精幹,16歲嫁過來,對一家下親上孝,生了四個兒子沒女兒,一連把兩個守寡的嬸嬸養老送終,享受下樓房院,娶媳婦子不成問題。」韓家老母認為:「沒有女兒這很好,免得將來姑嫂鬧閑話,只要人品好,肯勞動就行。」

回到里屯,張萬強就把女方的情況向王家老太做了介紹:「這家姓韓,剛從後崖頭遷到迎遠堡。姑娘叫韓秀蓮,下面有一個弟弟一個妹妹。姑娘的爺爺韓永慶19歲考中秀才,在老家後崖頭是數一數二的名人,她有個伯伯和一個叔叔,都隨她爺爺在外做生意,她有個姑姑嫁的是姓史的一個軍官,具體多大的官不清楚,反正很大。姑娘的父親叫韓守年,15歲起就當了會計,在後崖頭當過村長,威信很高,為人和善好交朋友,一肚子歷史典故,村裡唱戲開會辦熱鬧寫文書,沒有他不會做的事情,書香門第商業家族,好人家... ...」

在張萬強的熱心說合下,兩家非常滿意,約定了彩禮是一百斤麥子,另加三身衣服。結婚的前一天,在老王家幫忙的鄰居李克儉和王增順,把這些東西送到了女方家。六月十九日,老王家的院子里喜氣洋洋熱鬧非凡,敲鑼打鼓鞭炮聲中,一頂花轎落地,裡面扶出來一個新娘,成為了這個小家庭的女主人,這就是我的姥姥。

▲作者的姥姥在迎遠堡娘家,送她的侄子韓偉到部隊。從左到右:

一排:姥姥的侄媳武玉花(韓斌家,懷裡抱著他們的女兒韓詩濤),姥姥的弟媳田華,姥姥的母親陸連英(農曆1912.4.18~1992.4.15),姥姥的父親韓守年(農曆1908.2.18~1992.2.13),姥姥,姥姥的弟弟韓秀成。

二排:姥姥的侄女韓麗、韓英,韓紅,侄子韓斌,韓偉,韓強。

我的姥姥不愧是書香門第出身,與她精明強幹的婆婆很合得來,婆媳關係那是非同一般的好。她明理通達、善於溝通的性格與我姥爺木納的個性形成了良性的互補。

「互補」是現代人的漂亮詞兒,外人眼光評論用的。對於我姥姥來說應該叫「覺人」。在家,她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寶貝女兒,吃喝穿戴比一般人家強。嫁過來以後,變成了這個家庭的主要勞力和「外交部長」。由於我姥爺不「出貌」這個問題,許多事情就得自己出面,但有的時候出面了也不一定做得了我姥爺的主,抬杠是比較常見的事。就在這種磕磕絆絆中,他們的孩子陸續降臨到這個家庭:我大舅,我母親,我二舅,我三舅,我小姨。養育這五個兒女的年代,真是不容易,兩口子都是農業社的主要勞力,期間五八年大搞鋼鐵、吃食堂餓肚子、六零年吃樹皮草根、文化大革命……最小的孩子成年的時候,才迎來改革開放。

我的母親在姐弟幾個當中是比較幸運的,被推薦到義安上高中,成為那個年代為數不多的高中生。學校沒有宿舍,畢業之前就住在我太姥姥的娘家,即我母親的老舅舅家。太姥姥還有個四妹妹,排行算來我母親稱四老姨,嫁的是義安許姓人家。四老姨給許家生有三兒一女,租住在我家。許家的二兒子許二保和我父親由於年齡相仿,自小一起玩耍,成了拜把子弟兄。

某年某月,許二保向我父親說起里屯村他家姨表兄家有個女兒不錯,感興趣的話去相看相看。幾次來往,雙方都比較滿意,特別是我的姥姥,認為義安家普遍條件不錯,又是有正式工作的,又看到我父親這個年輕人一表人才能說會道,對比起自己一輩子跟著「不出貌」丈夫受過的苦難,不想讓女兒也受自己的苦了,換一換風格吧,於是,我父母的親事就成了。

對於許二保來說,等於是把侄女介紹給兄弟做了弟媳婦,後來許多年以來,也沒有搞清楚他因此到底是虧了還是賺了,因為到現在為止,我一直叫他伯伯,而我的母親則一直喊他叔叔。

我的姥姥因為女兒的婚事親自登門到家拜訪,我的奶奶接待,話題自然是從一個門道住過的我姥爺的四姨開始了,談起遠在里屯的我姥爺的母親,我奶奶也是相熟的,之前見面一直稱:「大姐」。這樣一來,輩分上又開始錯位了。

不管如何,這門親事很快就成了,雖然窮的什麼都沒有,我父親當新郎那天衣服都是借來的,且依據當時的社會紀律,不許大操大辦擺桌子辦酒席,不管多大的親戚來了,都是「各執一碗」吃飯。幾輛自行車就把我母親娶回來了,比起姥姥姥爺結婚時的彩禮嫁妝和排場,那是差的很遠的。

第二年,即1975年農曆三月十三這天早晨,我母親準備了一堆衣服正要洗,她里屯一個叫「翠」的閨蜜來到我家,之前約好了今天要一起去三佳村給她相親。她是步行著從里屯到了義安,我母親推著自行車準備和她出發。臨行前,我奶奶囑咐她,說我母親懷孕了,車子讓她騎,讓我母親坐。但是翠只會騎不會帶人,告訴我奶奶說準備和我母親相跟著到義安火車站她舅舅那裡騎個車子去,一人一輛騎著走,我奶奶才放心地讓他們走了。

兩個人來到義安車站她舅舅家,才發現他舅舅不在,自行車也不在,這樣,只好由我母親用自行車帶著她去三佳村了。

到了三佳村北門,我母親就感覺肚子里不對了,下來推著走。到了媒人家匆匆忙忙說了些話,就急著往回趕。回來的路上,還是我母親騎車帶著她,一直到了義安村口,兩人分手,她回里屯去了,我母親騎著車子回家。走到自家門口,肚子疼的厲害了,實在難受,就推著回來了。

回到家裡,我母親和我奶奶說肚子里難受起來了,我奶奶生氣地說:「走的時候我就感覺今天要出問題!」隨即趕緊叫來義安婦產專家胡玉梅,胡大夫來了檢查了一通說恐怕孩子要早產,但是大概要晚上九、十點鐘,要求認真監護,到時候再叫她,就走了。

我父親看到這個情況,就趕緊騎著自行車到里屯把我太姥姥接到我家,因為我太姥姥在里屯也經常給人接生。

家裡只剩下我奶奶和我母親,我母親肚子疼的一陣賽過一陣,我奶奶慌了神。我家西面的鄰居郭建勛爺爺是義安醫院的大夫,她的妻子我們叫梅香奶奶,也懂接生,這個時候正好趕上他們回來了。我奶奶急急忙忙把這二位請過來一看,郭大夫說這孩子快出生了,留下他妻子看著我母親,他回去拿一些東西。

忙活中間,我父親把我太姥姥也接過來了,就在老屋的炕上,郭建勛爺爺、張梅香奶奶、我太姥姥三個人悉心安排、通力合作把我安全地生下了。

我,就是這麼令人措不及防地出世的。

俗話說母壯才能兒肥,由於糧食缺乏造成營養不良,再加上早產,我落地凈重才三斤多,腳腕子只有大人的大拇指那麼粗,額頭上的抬頭紋層層疊疊就像八十歲的老頭,皺紋中夾雜的胎痂有一銅錢那麼厚,梅香奶奶看著像猴子一樣的我,感嘆道:「你怎麼這麼小?」

這邊,忙壞了毫無準備的我奶奶,產房裡安排:「找一塊棉花和一塊棉布來,要包孩子。」我奶奶翻箱倒櫃好不容易找出幾塊薄布,老化的一捅就破的那種,但是棉花是一點也沒有,決定出去和人家借,但在這節骨眼上誰家正好給你準備棉花?情急之下,我奶奶突然發現院子狗窩裡給狗墊著一件破棉襖,就把狗攆出來,拖出破棉襖一頓摔打把塵土抖落了,把周邊壞了的棉花一頓撕扯,剩下的棉花一看還行,就回屋交給大夫,這才把剛落地的我包起來。

這樣,里屯老王家有了第一個外甥子了。

▲最右邊站立著的是5歲的作者

————— END—————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作者-

鄉村秀才,1975年生人,介休某上市公司中層幹部,介休市文聯促進會會員,介休市作家協會副秘書長,介休「行余書社」特聘社員,介休市書法家協會會員,介休方言藝術研究者,網路稱為「介休山藥蛋派教父」。

本文首發於知彼

圖片均為作者提供

編輯|陳樂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彼 的精彩文章:

周末詩詞專欄

TAG:知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