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堪稱挖墓狂魔,申請開挖帝王陵,卻被周總理一口否決

此人堪稱挖墓狂魔,申請開挖帝王陵,卻被周總理一口否決

導讀:考古,這是一門科學,但並非是逢墓必挖,而是搶救性發掘。之前認為所謂"古不考三代以下",也就說夏商周三代以後是不應該考古的,但現在中國的考古不僅考古史前時期,歷史時期也全部都考。而近代中國出現了一個考古狂人,這個人就是郭沫若。

眾所周知,郭沫若是歷代以來少有的古字大師,在古文字的造詣上可以說是前無古人。此人在文學上的成就也不小,但就是因為其性格被魯迅先生髮文痛批。而為何說郭沫若是考古、挖墓狂人呢?

建國後我國的考古有了非常大的發展,證實或者推翻了許多史書中的記載。而建國後到70年代幾乎每一次挖掘大型古墓都有郭沫若的身影,比如中山靖王墓等許多古墓的挖掘現場都有他的身影;而且越王勾踐劍、馬踏飛燕、司母戊鼎等國寶級文物也是他親自命名的。

1965年,郭沫若向國家申請開挖明十三陵中的長陵以及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乾陵,他本以為他有生之年一定能夠親眼見到長陵中的「永樂大典」以及乾陵中的絕世珍寶,包括「蘭亭序」真跡。但誰也沒想到他這次申請會被周總理一口否決,周總理冷冰冰對他說「十年內別想開帝王陵」。

周總理為何會這麼堅決的否定呢?這得從1955年說起,當時郭沫若等歷史學家申請挖掘明成祖的長陵,但因為多種原因轉戰萬曆定陵。此墓中挖出了大量的奇珍異寶,但這此考古卻成為了中國考古史上最大的悲劇。

大兩的絲綢因保護不當瞬間氧化,幾百年不腐的金絲楠木棺被丟棄山溝,萬曆以及其皇后屍骨在文革時期被鞭屍焚燒等等。可以說這令所有國人心痛不已,這次發掘也是非常失敗,所以挖墓狂人郭沫若在申請挖掘唐帝陵時被周總理一口否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忘記歷史就意味背叛 的精彩文章:

一開國將領13歲上戰場,曾與毛主席徹夜長談,背負「全軍覆沒」痛苦
《蘭亭序》不是王羲之真跡?為何「贗品」書法也能當國寶
農民挖到一金印,上刻五個漢字,日本專家多次稱「不是真的」
五大逆天古物,最後一件科學無解,周總理曾下令搞懂原理
30年前的六大老物件,95後沒見過,見過的都40歲了

TAG:忘記歷史就意味背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