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毛澤東支持李宗仁歸國,李說:「共產黨到底是識貨的呀!」

毛澤東支持李宗仁歸國,李說:「共產黨到底是識貨的呀!」

1949年1月,蔣介石政權風雨飄搖,岌岌可危。李宗仁深諳蔣介石虛讓實控的政治伎倆,於是借口體恙就醫,遠走美國。李宗仁歸國一事,發軔於1955年5月,成功於1965年7月,時間跨度10年之久,其間經歷了那些波折呢?

李宗仁說:「共產黨到底是識貨的呀!」

1955年5月,程思遠隨港澳代表團來北京訪問,在與時任外交部副部長的李克農會晤時,談及李宗仁在國外的處境及其想回國的打算。但鑒於當時美國的對華政策及對台策略等諸多問題,中共中央認為李宗仁歸國事宜,不必操之過急,而應慎重行事,靜觀待變。

1959年10月,海外組織了一個龐大的代表團回國參加慶祝活動,居住在香港的程思遠應邀參加,再度來到北京。10月25日,周恩來在中南海接見程思遠。程思遠詳細地向周恩來陳述了李宗仁幾年來的思想經歷與回國的願望。周恩來聽後,熱情地對程思遠說:「你轉來的德鄰先生(李宗仁)的信,說他願意把自己珍藏的歷史名畫獻給國家,這表現了李先生的愛國精神,政府考慮接受。」程思遠當即表示:「我代表李先生謝謝祖國,謝謝政府!」

接著,周恩來講道:「德鄰先生另外有信寫給了李濟深先生,表示他樂意回國定居,我認為他回國的時機尚不成熟。我的意思是您先赴歐洲與德鄰先生晤談後再議吧。」隨後,程思遠立即著手進行與李宗仁先生在歐洲會面的準備事宜。同時,他將周總理代表政府決定接受李宗仁收藏的書畫作品一事,向李宗仁作了彙報,李深感欣慰。

李宗仁的這批字畫,計裝12箱,存放於美國。程思遠具體協助李宗仁將這批字畫運到香港。之後,程思遠當即向周恩來作了報告。周恩來立即安排有關部門派人去香港,將這批字畫接回北京。至於這部分藏品的價值,李宗仁在給程思遠的信中曾說明當年自己是支付了11萬美金購進的。隨即,周恩來委託故宮博物院的有關專家進行鑒定。結果發現,這批字畫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贗品。按時下價格計,最多值3千美元。這與李宗仁說數相去甚遠!

周恩來聞訊,殊覺意外,經反覆考慮,他決定向李宗仁撥付3萬美元,並將這一設想當面向毛澤東作了彙報。此時此刻,毛澤東聽了總理的意見,竟爽朗地大笑起來,他愉快地說:「恩來呀,我們的統戰工作要講點策略嘛,他說11萬多,就給他12萬,有何不好?投石問路喲,這明明是一筆政治賬嘛!」說辦就辦,毛澤東手握毛筆,親自批示財政部部長李先念,支付李宗仁先生12萬美元。此事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李宗仁知曉後,感慨萬端,噴噴稱讚道:「共產黨到底是識貨的呀!」

李宗仁發生了違反「四不可」的風波

毛澤東對李宗仁歸國事,一直非常關心。當周恩來向毛澤東陳述李宗仁回國的願望,又擔心其生活不習慣時,毛澤東說:「他願意回來,我們就歡迎他回來。住不習慣,可以再回去,來去自由嘛!」這一「來去自由」的政策,特別適合於李宗仁的特殊經歷和處境。於是,周恩來依據毛澤東的這一指示,提出並制定了關於李宗仁回國「四可」「四不可」政策。所謂「四可」,即包括可以回祖國定居,回來以後可以再出去,如果還願意回來,可以再回來等;所謂「四不可」,即涵蓋不插手台灣問題,不和第三勢力攪在一起,不介人中美關係等。

1963年11月,中共中央通過認真分析國內外形勢,認為李宗仁歸國的時機業已成熟。正當此時程思遠準備赴瑞士蘇黎世會見李宗仁。行前,周恩來親自向他講明任務及政策精神。 同年12月,聖誕節前,程思遠如約與李宗仁在蘇黎世晤見。程思遠向李宗仁轉達了中共中央關於他返歸祖國的「四可」「四不可」的有關政策,李宗仁當即表示:「我只要,一可』,回到祖國定居,安度晚年。」

然而,不久李宗仁卻發生了一起風波。1964年2月,李宗仁文思勃涌,在美國的《紐約先驅論壇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其內容有對中國外交政策的種種誤解。文稿見報,輿論大嘩,在國際社會引起了不良的反響。這顯然與「四不可」的精神相違背。鑒於此,李宗仁歸國一事,不得不延遲考慮。

毛澤東批示三致周恩來

1965年2月3日,毛澤東收到了中共中央調查部送呈的一份報告。報告援引程思遠提供的情況:李離美決心已定,已登出廣告,折售在新澤西州的房產。李宗仁對在美報發表的文事,深表愧憾,追悔莫及。歸國定居是李唯一可行之路,可否先請國內指示方針,俾李有所遵循。毛澤東閱後,當即提筆批示給周恩來:總理:似應歡迎李宗仁回國。去年向美報投書問題,無關大局,不加批評,因他已自己認錯了。遵照毛澤東指示,周恩來作了詳盡部署。

1965年6月18日,程思遠當面領受了由周恩來親自安排的任務:護送李宗仁順利歸國。7月9日,中央調查部再次擬出報告,闡明有關李宗仁回國的具體事項。報告稱,為安全計,建議李不要在歐洲舉行記者招待會,亦不可發表書面聲明。至於聲明發表,我們考慮方案有二:一是李不必一進國門就發表聲明,可回國後商量再發;二是同意李一進國門即於機場發表書面聲明並接見記者,唯聲明稿應事先同國內商妥。7月12日,毛澤東閱完上述報告後,旋即批示,又致周恩來:總理:似以第二方案為好,稿子事前商量好,並無壞處。請再酌。

7月14日次日凌晨4時李宗仁一行順利抵達卡拉奇機場。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丁國鈺將李宗仁一行接至大使館住下。丁國鈺大使致電中共中央調查部,重點是李宗仁至北京後擬發聲明稿的起草問題及李擬舉行中外記者會一事。7月15日,中共中央調查部給丁國鈺複電,電報內容:(一)李回國後簡短聲明請李擬定告國內;(二)如李認為需抵滬商量後再擬稿亦可;(三)同意李回國後舉行記者招待會,範圍問題待抵京後面商。此電報稿發出前,送呈毛澤東審閱。毛澤東隨即在電報稿上作出批示,再致周恩來:總理:你去上海是否多留幾天,同李面商聲明稿,並同機回北京。李回國,你似應到機場歡迎。

7月18日,李宗仁一行飛抵上海。7月19日,周恩來在上海文化俱樂部與李宗仁進行了一次長談,當面向李交待了中央在他回國問題上的政策與要求。7月20日,李宗仁偕夫人郭德潔,在程思遠陪同下回到北京。在機場,周恩來精心安排了隆重的歡迎儀式。

1965年7月26日,毛澤東在中南海游泳池接見了李宗仁夫婦和程思遠,進行了親切友好的對話交流。毛澤東興奮地說:「你們回來了,很好,歡迎你們。」李宗仁謙恭地回答:「我回到祖國感到很高興。」毛澤東幽默地說:「德鄰先生,現在台灣、香港都在罵你們哪,這不要緊,他們罵我們『共匪』,已經幾十年了。你這次歸國,也來當『匪』,是誤上『賊船』了……」毛澤東的詼諧,竟然使李宗仁一時語塞。還是程思遠反應快,連忙接上毛澤東的話茬說:「我們榮幸地搭上這條船,已登彼岸。」

最後,話題一轉,落到台灣問題上。因見李宗仁深以台灣問題為慮,毛澤東便提高嗓門說:「德鄰先生,不必急,台灣總有一天要回到祖國來的,這是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李宗仁誠懇地表示說:「主席講得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六家 的精彩文章:

開國中將孫毅為什麼屢次上書辭官
金門炮戰阻斷親情:到對岸打醬油一去50年
李鴻章與慈禧太后的緋聞是如何傳到國外的
解放戰爭時,毛澤東險死於胡宗南士兵之手
中國二炮:周恩來親點的核戰先鋒

TAG:老六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