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冬季野外宿營:排長搶佔了個「好床位」,這份「自私」暖心了

冬季野外宿營:排長搶佔了個「好床位」,這份「自私」暖心了

《一紙命令》,這是一個年輕軍官的長篇小說處女作,寫的是他最熟悉的軍營生活。作品首次全景式展現了基層軍營的真實生活,透析基層官兵的真情實感,也是聯勤保障部隊成立一年來的首部長篇小說。讀者可由這些人物窺見當代軍人的內心世界,可以感知年輕一代軍人的精神追求。本號近日陸續刊發小說《一紙命令》中的精彩章節。謹以此向軍隊改革期間的全體戰友致敬!

第十五章:拉練·野外宿營

拉練進入第6天,行軍速度明顯放緩,旅里及時調整了行軍路線和里程,這一天只計划行軍30公里,但也通報了前期檢查中存在的問題,有的連隊行軍缺乏敵情觀念、裝具不全、行軍不注意群眾紀律等,還重點批評了一個連隊幾名同志為減輕負重,竟將廢紙箱塞進背囊。王春陽敏銳地意識到旅里將加大檢查力度,便對大家說:「大家把物資都帶齊全了,把水壺裡的水都灌滿,要能喝的水。」

果不其然,行軍的路上明顯多了檢查人員,病癒後的江耀武旅長開始檢查行軍的秩序和大家攜帶的裝具。此次,為了縮短行軍距離,連隊不再設尖刀班,原先的尖刀班跟著營里統一走,王春陽擔任連隊值班員。

隊伍行至一個路口,機關檢查人員示意大家停下,江旅長上前摸了摸大家的背囊,本以為他會命令大家打開背囊逐一檢查,他卻只說了句:「大家都嘗嘗自己水壺裡的水!」

「呸呸呸!」坦克二連不少戰士當即就吐了出來,有的戰士水壺裡的水還是拉練前灌的,早已腐敗變質,散發著一股怪味兒,還有的是早上灌的自來水。

「戰備工作不能一勞永逸做表面文章,而是要常抓常查、深抓細查,把每一個細節都做到無懈可擊,這樣才能隨時接受實戰的檢驗。」江旅長批評了二連抓戰備工作不深不細的粗疏作風。

按照軍區野外宿營不少於3天的要求,前幾天拉練,考慮到行軍速度,大家住的都是學校、廠房之類的民房,但從今天開始,大家必須自己搭帳篷了。

黃昏來臨,連隊在一個山坳里停住了腳步。王春陽站在隊伍前面說:「據上級要求,今晚我們要在這裡露營,我們需要選好地方,搭建4頂帳篷。」

聽到這個消息,楊松有點興奮,因為這是他平生第一次冬天在外過夜。他的思緒回到了兒時與夥伴們在家鄉的夜幕中捉螢火蟲的情景,那滋味實在美妙,甚至還想到了古人的那句:「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楊松,想什麼呢,今晚不睡啦?」王春陽看了看發愣的楊松,繼而提醒大家說,「冬季野外露營,一要注意避風保暖,二要按實戰要求,注意隱蔽……」

經過一番勘察,王春陽他們選中了一個三面臨坡、一面開口的小土坳。這裡地勢低,風速小,還比較隱蔽。儘管非常疲勞,但為了及早休息,大家還是立即忙開了,卸載、撐起、打釘、固定、挖排水溝,4頂帳篷很快搭好。

「最外面那個位置是我的,大家不要跟我爭!」大家剛把帳篷搭好,王春陽就先聲奪「位」,他笑著對大家說,「這個位置方便,空氣又好,我是排長自然是我睡了,大家不要有什麼想法!」

「排長這是怎麼了,平時挺替兄弟們著想的,今天怎麼好事盡往自己身上攬?」楊松一時想不明白,反正好位置也輪不到自己,就沒再多想。

經過了一個星期的急行軍和途中演練,大家腳上普遍都起了泡,楊松腳上有5個血泡,他一邊用熱水泡腳,一邊問魏磊:「班長,您腳上咋沒起泡呢!」

魏磊從鞋裡掏出早上墊的衛生巾,自豪地說:「讓你買你不買,把它墊在鞋裡又軟和,還吸汗,腳底板還不會打泡,這是我新兵班長傳給我的經驗。」

「班長,能給我一片嗎?明天讓俺也試試唄!」楊松聽後覺得有道理。

魏磊正準備給楊松拿衛生巾,被王春陽制止了,王春陽語重心長地說:「老魏,其實拉練第二天,我就知道你往鞋裡墊那玩意了,我想著你是老同志,自己用也就算了,可他們還年輕,要練就一副鐵腳板,不吃點苦是不行的。軍人腳上打幾個泡算什麼,靠投機取巧算什麼男子漢!」說著,王春陽給大家看了看自己的腳,也滿是血泡。

魏磊一開始還想作為經驗在連隊傳授,聽排長這麼一說,感到了無比地羞愧。「排長,你說得對,要做就做男子漢的事,明天我也不用了!」楊松也打消了用衛生巾墊腳的念頭。

大家實在有些累了,一個個倒頭便睡。半夜,楊松被尿憋醒,本想忍到天亮再解決,無奈憋著實在難受,就胡亂披上件大衣往帳篷門口摸索前行。

快接近門口時,楊松的腳被硌了一下,隨著「嗯」的一聲,他意識到自己踩著排長了。還好,排長沒醒。這時,一陣寒風從「門縫」颳了進來,楊松不禁打了個寒戰。他這才發現,那些哼著「呼啦調」的冬風,一直都在毫不客氣地往裡鑽,外邊這個位置並不像排長說得那樣好。

「你們沒凍著吧?睡得好才能走得好。」早上起來,王春陽笑著對大家說,「夜裡,好像有個人被我硌了一下吧?」

楊松心頭一熱,發現帳篷門上結了一層冰,排長的被子和衣服上也潮乎乎的。再看看排長,兩眼都是紅的。楊松在心裡狠狠地「摑」了自己一耳光,暗罵自己「不是玩意兒」。他想,晚上無論如何也要搶到排長的「好位置」。

大家照例行軍,魏磊鞋裡沒再墊衛生巾,大家行軍的速度卻一點未減。他們途經一個村後的十字路口,迎面遇到由南向北和由東向西的兩支迎親隊伍。

王春陽讓隊伍靠在一邊,示意迎親車隊先過,但兩個迎親的車隊卻都示意隊伍先行。東西方向的迎親車隊走下了身穿紅色禮服的新娘。「解放軍同志,你們先過吧!」新娘笑眯眯地說,「今天我要嫁的就是軍人,在成為軍屬前,讓我再擁一次軍!」聽到這兒,大家為她鼓起掌來。

南北方向的送親隊伍以為出了什麼事,有人過來看個究竟。不一會兒,那邊的新娘也緩步走了過來:「解放軍同志先過!幾年前的長江大水,我被困在家裡,當時孤立無援的,很是害怕,是抗洪的解放軍救了我。今天是我大喜的日子,又在這裡碰到你們,真是有緣啊!剛才那位姐姐說得對,今天你們一定得先走!」

連隊官兵和迎親的群眾都被眼前的一幕感動了,全連官兵列隊向兩位新娘敬禮致意,王春陽帶領隊伍繼續出發了,人群中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原地休息一小時,以班排為單位組織野炊!」機關導調組下達了大休息的命令。

今天出發前,上級安排連隊隨身帶上攜帶型炊具和糧食給養等,原來是為了中午野炊呀。

王春陽趕緊安排人搭灶的搭灶、撿柴的撿柴、生火的生火,廚藝生疏的尚思遠看到火苗燃起,鍋里冒著熱氣,竟一時亂了手腳,慌亂地翻找著調料。

「先放肥肉片,熬出油後再放姜蒜!」王春陽接過尚思遠手中的鍋鏟擔當起「大廚」,大家很快就聞到一股誘人的香味。

「來來,加水!」大家紛紛把水壺中的水倒入鍋中,楊松趕緊往鍋下塞乾柴,火頓時旺起來。10分鐘後,鍋里的水翻滾起來,王春陽把麵條放入鍋中。

不一會兒,鍋里的麵條翻滾起來。「麵條熟了!」醬色的麵湯引得眾人垂涎欲滴,每人都盛了滿滿一碗,很快現了鍋底。

吃完麵條,王春陽又用水壺中剩下的水煮了半盆姜水。大家喝著薑湯感嘆道:「真暖和呀!」

下午,上級沒有安排行軍,接到的命令是利用就便器材就地宿營。山腰上、斜坡處、溝坎下,到處閃動著掄鍬揮鎬的身影。時間不長,王春陽他們便各自安好「家」。這些利用雨衣、枯草、樹枝等就便器材搭建的「房舍」,有屋脊形、斜坡形、拱形,還有坑道式、地穴式的,可謂千姿百態。

為了錘鍊官兵野外露營的本領,旅里這次特意採取了「欠充分保障法」,不讓帶制式帳篷,就是想逼著官兵們動腦筋、想辦法,在惡劣的環境中求生存。

王春陽利用斜坡搭建的「多人間」,裡面鋪滿了厚厚的枯草、四周被沙土圍得嚴嚴實實的。這時,同在一處宿營的杜長偉來探訪,王春陽笑著問:「怎麼樣,我們的『開掘式』套房還行吧?」

「行是行,可費那老鼻子勁幹什麼?」杜長偉壓低了聲音,「昨天我們都是在老百姓家住的。我帶了10來個人,一個人出了20塊錢,老鄉給我們騰出一間房,還給燉了只雞吃,帳篷壓根就沒卸下來。」

「你怎麼能幹這種事,萬一被查出來咋辦?」王春陽一聽,嚇了一跳。

「機關我都打點好了,根本沒有人去查。再說了機關也有人住老百姓家的。」

「那你們今晚還準備住老百姓家?」

「那是自然了,你沒看我們有一個班沒搭帳篷,準備跟我混的。」杜長偉一臉的得意樣,王春陽擺擺手說:「趕緊走,別在我這裡說你那些歪門邪道的,我可不想學。」

「我還告訴你一個秘密,一個絕對的機密。」見王春陽不買賬,杜長偉想耍一耍他。

本想讓杜長偉快點走,王春陽還是忍不住問了句:「啥機密?」

「今天晚上可能搞緊急集合,旅領導要拉動。」王春陽半信半疑,杜長偉還特意強調,「情報絕對可靠,而且還有夜間行軍。」

「夜間行軍不是安排到明晚嗎,難道是提前了?」想到這,王春陽趕緊讓連隊悄悄做好準備。見王春陽信以為真,杜長偉內心一陣竊喜,拍拍屁股走了,讓他們白忙活吧,他要到附近村子找自己的「窩」去了。

「嘟嘟嘟……」誰知深夜23點,一陣急促緊急集合的哨聲把大家從睡夢中驚醒,「接上級通知,明晚的夜間行軍調整到今晚。」大部隊集合完畢後,立即向深山開拔了。

杜長偉帶領的一個班由於住在村裡,接到通知較晚,帶到集合地點已是凌晨以後,被江旅長抓個正著。第二天在全旅通報批評。杜長偉為自己的小聰明暗暗叫苦:唉,這不是自己耍自己嗎?

未完待續

作者簡介

王禮光,男,1982年12月生,安徽阜陽人,少校軍銜,現任鄭州聯勤保障中心宣傳處幹事。先後在《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前衛報》等軍內外媒體發稿千餘篇。

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 王禮光 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圖說軍史 的精彩文章:

TAG:圖說軍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