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 > 馮小剛,這些沒整過容的女孩子能幫你回到那個年代嗎?

馮小剛,這些沒整過容的女孩子能幫你回到那個年代嗎?





儘管青春之觴早就是萬年老梗,如果這幾天如果你去影院看了《芳華》,還是很可能會在《絨花》的旋律里動情一把。除了懷舊的音樂和特殊的年代背景,《芳華》最吸引人的一點就是它的審美趣味。




最近有太多分析《芳華》劇情和馮氏炒作的文章,

今晚我們決定從審美的角度開聊

。這篇是舊文重發,當時《芳華》還未經歷未播先紅的撤檔風波,想必現在大家看完了電影,會有更深的感觸。



·  

426TH 

· 





《芳華》應該是馮小剛審美的集大成者







一直以來,媒體、觀眾對於馮小剛電影的故事主題、演員表演甚至台詞聚焦較多,但很少有人注意到,馮小剛作品在審美上的特點。與國內同段位的大導演諸如張藝謀、陳凱歌、姜文比(大概能相提並論的也只有這幾位了吧),

馮小剛電影的審美好像是比較模糊,甚至不穩定的。







可以說,與攝影師羅攀的兩次合作(《我不是潘金蓮》和這次的《芳華》)之後,才算水落石出,可以作為相對獨立的話題去講。相對於前者,藉助南宋團扇畫去傳達「私語」、「傳奇」的概念,略刻意和概念先行,我覺得《芳華》在美工這一塊是磨合得更好了,更加自然,當然也更容易走進現代受眾的內心。




概況地說,馮小剛在《芳華》中的審美特點就是寫實和工整。








特殊年代的寫實




馮小剛是以美工身份進入影視圈的,他曾經接受採訪時說那個時候經常素描,模仿的對象也是偏寫實的作品。成為導演之後,偶爾小試身手的作品也都是此類風格。馮小剛的家裡收藏了一副價值2072萬人民幣的作品,就是當代藝術家艾軒的《聖山》,價格令人咂舌不是重點,重點是可以感受一下這幅畫的寫實畫風。






需要注意的是,所謂寫實不等同於完全的照搬與復刻,還是藏著創作者的情感。




《我不是潘金蓮》的開頭是馮小剛親自旁白的民間傳說,一個叫潘金蓮的女人怎麼被世代誤解。畫面用了畫家魏東專門為電影創作的畫。魏東的這一系列畫作,雖然用了扇畫的框架,但具體到角色的創作,就還是西方油畫的技巧。而寫實主義基本上就是西方繪畫最傳統的基石了。





△ 魏東的畫作




當然,馮小剛並非徹底地西化,他是把東方的情趣雜糅進去,就像《潘金蓮》里有一場戲,就是即將退休的法官在會所里吃飯,如果仔細看站位和影調,會覺得神似宋摹本《韓熙載夜宴圖》。




而到了《芳華》,不少畫面都很像特殊年代的宣傳畫,軍裝、舞鞋、主席像,但是它有意味的地方在於,馮小剛將宣傳畫作了一次巧妙地解構,從而誕生出超越當時時代的寓意。







舉個例子,有一場戲是文工團女兵在澡堂里洗澡,畫面正中間是一個女孩背對觀眾,手臂背過來去解那種古舊胸罩的扣子,濕漉漉的長髮就披在肩上,旁白的女孩或坐或站,或遠或近,靈動的是甩著水滴的長髮,這種構圖就是蠻典型西方油畫的風格。




馮小剛有個畫家朋友是曾梵志,當初拍《潘金蓮》的時候,本來是想請曾梵志去畫「潘金蓮」故事,曾梵志推薦了魏東。




曾梵志有一副拍賣價破億的作品,是《最後的晚餐》。我想到這幅畫,除了因為馮小剛和曾大師的淵源,還有就是在畫面上某種神似。就是西方油畫的構圖如何被「革命」語境異化,從而產生的微妙觀感。可以說,《芳華》的畫面給我的就是這種雜糅感,它是有間離效果的。




△ 曾梵志《最後的晚餐》





在第五代導演中,張藝謀是與馮小剛最大相徑庭的兩種風格,前者的任何大片就是完全超出現實的大寫意——大色塊,大陣仗、大主題,大大大。









最「原生態」的女演員群





馮小剛堅持的寫實,應該在挑選女演員出演《芳華》中也得到了貫徹,就是挑選沒有整過容的純天然女孩。而這些並非完美、略有瑕疵的女孩面容反倒也成了「畫作」中很給勁的創作元素,這是看美圖秀秀的PS臉做不到的賞心悅目。





△ 苗苗





△ 鍾楚曦





△ 楊采鈺





△ 李曉峰





△ 王可如





△ 隋源




《芳華》里「文工團女戰士」是一群敢在發布會上當著媒體洗臉、素顏的姑娘,馮小剛選擇的標準也是本著百花齊放的原則,找自然的花骨朵,哪怕不夠完美,哪怕缺乏星味兒、沒有完全綻放長開,但要的就是青澀稚嫩感和獨特性,與整齊劃一的服裝夠成矛盾統一,就算都是綠軍裝,就算是演繹規定的舞步,你也覺得她們各個不一樣。







我記住了幾個女孩子,女主角何小萍扮演者苗苗,真正的舞者出身,大眼睛很傳神,眉目間竟然神似馮小剛的夫人徐帆,有機會我很想知道馮導是不是隱藏一點自己的情結。







△ 苗苗的素顏生活照,長相非常有特點。





鍾楚曦的角色,原型據說就是嚴歌苓,五官骨骼突出,屬於利索疏朗的長相。





△ 五官立體的鐘楚曦是片子的女演員里長相最現代的。




楊采鈺,相對來說有些名氣了,被認為神似山口百惠,是於無聲處聽驚雷的風情,藏著勁兒。






△ 最右邊的是楊采鈺,側顏非常古典。




從表達上看,人物的面容是可以傳達時代屬性的。影像中,這些女孩子看著就像是紅旗下長大的一茬人,純天然無添加,風華正茂。網上流傳的芭莎雜誌為這些姑娘拍攝的一組大片,也非常清新。















每個人都是線條上的點





還是說《潘金蓮》,圓形遮幅帶來的限制性是很大的,但好處就是逼著畫面必須工整,有條不紊。近景幾乎沒有,更別說特寫,主要是中遠景。人物的走位、出入都得好好規劃。比如李雪蓮上訪,無論左到右,還是反之,都是沿著畫面下方三分之一的一條直線。到了《芳華》,雖然放棄了圓形遮幅,但據說馮小剛本來還是想採用更大膽的方式,還是被勸住了,也是考慮到《潘金蓮》公映後的爭議。




不過影片中還是能看出很工整的設計。片里有一場戲,是文工團女兵排練,就是從視線的左方魚貫推進,特別工整,與鏡子中的倒影幾乎形成對稱;還有就是一個腳步旋轉的鏡頭,也是如此,也是從左到右,然後與地面始終保持垂直。




《芳華》這次在畫面上是充分利用了線條的美感以及割分的功能。這樣的例子在預告片里都蠻多的,比如女孩游泳划過游泳池的水面,比如黃軒靠在坦克上,犧牲的戰友屍體拍成一排。




這種線條的工整感帶來的不是禁錮,而是極大地刺激並拓展了畫面的空間感,有點像哲學。有了規矩,就有了方圓。與此同時,線條的運用,是與電影發生的年代和主題又形成微妙的對應。在一個個性被壓抑的年代、集體里,每個人只是線條的一個點,而我們所有的情感,對於世界的認知是通過線條去完成的,只有時代變遷,進步,這條清晰的線才有了變型、蜿蜒的可能性,個人才會被釋放。




堅持工整,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創作者得很龜毛,要時刻去摒棄破壞整體美感的紕漏去朝著純粹的方向跑,希望成片做到了。




陳凱歌的電影是最有知識分子視角的,哪怕《無極》都要去講時間與人的關係。


姜文的電影,是有歷史觀。




馮小剛最受歡迎的電影,是喜劇,其實都是有鮮活的普通人角色,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接地氣,有煙火氣。而他最被質疑的幾部電影,則往往想去駕馭一個更大的主題,可能就產生了創作上的困惑,以及並沒有找到合適的平衡方法,比如《一九四二》。




《芳華》從畫面來看,寫實和工整的風格都是去輔助電影故事的角色,一群文工團的年輕人,類似《潘金蓮》的官場現形記,《芳華》里的「小花」們,是通過一個敘事上的編織去帶出時代感。














??

戳這裡,發現更多好玩的生活小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夜美學 的精彩文章:

趣店周榜 | 如何在布達佩斯大飯店裡,喝上一杯咖啡?
日本最好的生活雜誌,評出了一份2018終極手帳指南
這本2018年電影日曆里,據說藏著365個彩蛋
論顏值,我們宣布這些2017年聖誕限定品完勝
你可能沒聽過這位攝影師,但你一定在windows上用過他的照片

TAG:一夜美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