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開國中將姚喆「大青山抗戰第一功臣」

開國中將姚喆「大青山抗戰第一功臣」


開國中將姚喆「大青山抗戰第一功臣」



姚喆,開國中將。榮獲三等紅星獎章(1934年),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55年)。

他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著名戰將,1940年至新中國成立前夕,一直擔任大青山及綏蒙地區我軍的最高軍事首長,在極其艱苦的抗日游擊戰爭環境下,率部粉碎了日偽軍的多次掃蕩,使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得到鞏固和發展。


他的臉上有一條異常醒目、與眾不同的大刀疤,這條刀疤上自左太陽穴下至左嘴角,有三寸多長、一指多寬,讓人不由得望而生畏、肅然起敬。他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著名戰將,被李井泉譽為「大青山抗戰第一功臣」的姚喆中將。



開國中將姚喆「大青山抗戰第一功臣」


毛澤東風趣地評價:姚喆同志「護駕有功」


姚喆,1906年出生於湖南省邵陽市橫塘沖村,1925年參加鄉農民協會,來年擔任本鄉農民協會主席。大革命失敗後入國民革命軍湘軍獨立第5師隨營學校學習,在校期間較為系統地掌握了軍事技戰術,為日後成為我軍高級將領打下了良好基礎。


1934年1月在紅3軍團進攻沙縣的戰鬥中,紅軍與敵人展開了激烈交鋒,戰鬥最後發展成白刃戰。時任紅10團參謀長的姚喆親率50餘人的突擊隊殺入城中,此時已是深夜,姚喆一馬當先追殲殘敵。突然從黑暗的街角拐彎處衝出一個敵兵手舉大刀向他劈頭砍來,姚喆將頭一偏,刀鋒將他的左臉頰砍開,瞬間,臉上的鮮血噴射而出,當即倒在血泊之中,敵人慾揮刀再砍,被隨後趕來的警衛員一槍擊斃。這一刀,上自左太陽穴下至左嘴角,砍斷左顴骨和左頰骨,左臉兩片橫肉大張,血流不止。姚喆被緊急送往後方搶救。當時紅軍的醫療條件有限,既無法手術,也不能縫合,每天只能用鹽水消毒,在醫務人員的精心護理下並且憑藉著自身頑強的生命力,姚喆才得以死裡逃生。傷愈後,他的左臉就留下了一條大刀疤。從此,姚喆被首長和戰友們欽敬地讚譽為「姚一刀」。


10月,戰傷未痊癒的姚喆參加了長征,擔任中央紅軍第2野戰縱隊代理參謀長、政治保衛團團長等職,率部突破了敵人的重重封鎖和圍剿。1935年1月,他擔負了遵義會議的警衛工作。



開國中將姚喆「大青山抗戰第一功臣」


姚喆閱讀農民送來的信件


中央紅軍與紅四方面軍會師後,面對張國燾分裂黨、分裂紅軍的陰謀,姚喆率部保衛黨中央一路北上勝利抵達陝北根據地。對於姚喆在長征中的表現,毛澤東曾風趣地評價:姚喆同志「護駕有功」!


賀龍等發來慰問電:「你們是八路軍唯一的鐵的騎兵」


1938年春,黨中央做出了建立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的戰略決策。八路軍120師隨即抽調部隊組建大青山支隊,姚喆任支隊參謀長,與支隊司令員兼政委李井泉、政治部主任彭德大一起率部到達綏遠地區後,橫掃陰山700里,連戰連捷。隨後,姚喆等率部剿滅土匪,建立、發展地方抗日政權,組建騎兵抗日武裝和地方游擊隊。

1940年初李井泉奉調回晉西北後,中央軍委任命姚喆為大青山騎兵支隊司令員,從那時起直至新中國成立前夕,姚喆一直擔任大青山及綏蒙地區我軍的最高軍事首長。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得到鞏固和發展,騎兵支隊擴編為3個騎兵團,連同游擊第4支隊、地方游擊隊,大青山抗日武裝發展到3000餘人。


日偽軍視我抗日武裝為眼中釘、肉中刺,對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發動了接連不斷的掃蕩。姚喆率領騎兵支隊與日寇展開了艱苦卓絕的騎兵游擊戰爭。他們在東到集寧、豐鎮,西至包頭、固陽,南抵偏關、清水河,北達烏蘭花、土牧爾台的廣大區域內,以連為單位分散活動,時而以騎兵快速奔襲薄弱之敵,時而迅速轉移避開敵之主力,時而在山地丘陵與敵人兜圈子,時而又聲東擊西迷惑敵人,粉碎了日寇發動的數次掃蕩。大青山騎兵支隊愈戰愈勇。1942年夏,賀龍、關嚮應、周士第、甘泗淇聯名發來慰問電:「你們在嚴寒的氣候中日夜不停地行軍作戰,取得了無數輝煌的成績。……你們是一支不可戰勝的、無堅不摧的隊伍——八路軍唯一的鐵的騎兵」。


姚喆:「只要大青山上還有我們一名戰士,大青山還是我們的」


1942年秋,日寇調集重兵向我綏西根據地進行了大規模的「梳篦式掃蕩」,所到之處實行「三光」政策,瘋狂捕殺抗日人員、搶奪糧食物資、增設據點,妄圖摧毀我抗日根據地。

面對嚴峻危局,姚司令率部時而分散,化整為零,利用敵人包圍的間隙突出重圍;時而抓住有利戰機,集中優勢兵力,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經過一個多月的艱苦作戰,我軍取得了綏西反掃蕩的勝利,保存了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唯一的戰略基點。


但是,日寇欲將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變為「隔絕地帶」,困死、直至消滅我軍。根據地所轄範圍由原來最大時的10 多個縣,縮小到只有幾個山區縣的範圍,人口由50萬減少到不足10萬,大青山抗戰進入了最艱苦的階段。賀龍、關嚮應等考慮到姚喆的安全,數次電示建議他暫回晉西北工作,但姚喆為了隨時掌握敵情的變化指揮部隊,決定不顧個人安危繼續留在綏西地區領導大青山的對敵鬥爭。在此期間,姚喆僅帶領1個騎兵班進入日寇掃蕩後的綏中地區,一方面了解當地情況,一方面鼓勵當地堅持地下鬥爭的同志樹立戰勝日寇的堅定信心。返回綏西後,我軍駐地已全部被日寇摧毀。此時已是隆冬時節,氣溫達到零下30多攝氏度。許多戰士鞋子爛得不能再穿,只能用破布片、皮片綁到腳上在鋒利如刀、冰冷刺骨的亂石叢和沒過膝蓋的大雪中行軍。同志們化冰雪止渴、燒篝火取暖,以莜麥糊、凍土豆、灰菜籽充饑。最艱難的時候,曾經斷糧數日,許多同志因營養不良患上了夜盲症。姚喆帶領大家搭窩棚、挖窯洞,給戰士們講紅軍長征爬雪山、過草地的故事,鼓勵大家戰勝暫時的困難,並堅定地說:「只要大青山上還有我們一名戰士,那就證明,大青山還是我們的。」



開國中將姚喆「大青山抗戰第一功臣」



長徵到達陝北後,毛澤東等中央首長與部分紅軍高級將領合影,後排左六為姚喆


1942年底,中共中央晉綏分局決定成立八路軍晉綏軍區塞北軍分區,姚喆任司令員,負責統一指揮大青山及雁北地區的抗日武裝。部隊組建了數十個精幹的武工隊,深入敵後,充分發揮人民戰爭的巨大威力,逐步恢復了抗日游擊根據地。在抗日鬥爭形勢好轉之後姚喆陸續派出八路軍主力部隊,挺進綏南開展游擊戰爭,並向綏中發展,連戰連捷。


1945年7月,姚喆發動了對日寇的大反攻,相繼攻克武川、陶林、清水河、和林格爾、涼城等重要城鎮,收復了大青山南北廣大地區,奪取了大青山抗日游擊戰爭最後的勝利。


英魂與大青山相伴永存


解放戰爭時期,姚喆指揮部隊在綏蒙地區同敵人戰鬥,為綏遠地區的和平解放建立了卓著功勛。


1951年,姚喆率部入朝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回國後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高級步兵學校第一副校長、校長,武漢軍區副司令員等職, 1955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軍銜。1979年5月27日,姚喆在北京病逝。在姚喆逝世一周年之際,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派代表到武漢,將姚喆的骨灰接回呼和浩特市。時隔27年,姚喆的英靈又回到了內蒙古,他的英魂與巍峨的大青山相伴永存!


姚喆(1906年8月—1979年5月27日),曾用名姚秩章,湖南省邵陽縣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0師358旅參謀長,大青山騎兵支隊副司令員、司令員,綏蒙軍區司令員。


解放戰爭時期,任西北野戰軍第八縱隊司令員,第一野戰軍八軍軍長。


新中國成立後,任武漢軍區副司令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五屆全國常委,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人觀天下 的精彩文章:

他是抗日戰爭中犧牲的最高將領,用生命踐行了自己的誓言
金三角最後的華人霸主:三十年異域孤旅,說與山鬼聽
毛主席人生最後一詩,為什麼要送給病重的周總理?
他是師弟,也是上司,一生的成就不在朱德之下

TAG:華人觀天下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古代五大平民出身皇帝,劉備上榜,第一大肆屠殺開國功臣
唐初的淺水原之戰:唐朝開國後的第一場大戰
犧牲在朝鮮戰場上的六大開國戰鬥英雄都是誰?
唐朝五員扛鼎大將:第一打下半壁江山功超李世民,卻不算開國功臣
北宋開國十大猛將:第四位富可敵國,第一位被遼人奉為戰神
抗美援朝雲山戰鬥:重創參加兩次世界大戰美軍王牌「開國元勛師」
唐朝開國大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程咬金
唐朝開國功臣秦叔寶,在二十四功臣中為什麼排名最後
宋朝四大將之一曹彬:平滅後蜀南唐的開國重臣
歷史上八大統一王朝第一開國功臣,第八個權力極大,皇帝都叫父親
唐朝開國大將二十四功臣之一程咬金傳奇一生
抗戰時立下赫赫戰功的四大獨臂將軍 他們是開國的真英雄
中國史上最強六大鐵血王朝,開國皇帝都是一代天驕!
中國皇帝之四十六:東晉的開國皇帝司馬睿
大將灌嬰是劉邦手下屢立戰功的開國將臣
新中國唯一擁有雙重國籍的開國上將,曾指揮新中國第一戰
開國少將馬白山:曾在那大之戰大敗日寇
中國歷代各朝開國第一武將與文臣 商——太平天國
朱元璋開國十大功臣,劉伯溫排第四,第一名無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