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新加坡榴彈炮號稱東方第一 一配套技術我軍也引進使用

新加坡榴彈炮號稱東方第一 一配套技術我軍也引進使用


新加坡榴彈炮號稱東方第一 一配套技術我軍也引進使用



或許是因為,剛剛過去的2016年,新加坡陸軍的裝甲車在香港被扣了,大家對新加坡的關注一下子多了些。


新加坡榴彈炮號稱東方第一 一配套技術我軍也引進使用



這不就是,新加坡在紐西蘭的訓練。限於新加坡的國土面積,新加坡陸軍、空軍的訓練絕大多數時候只能是在海外,只能在海外尋求訓練場地。



新加坡榴彈炮號稱東方第一 一配套技術我軍也引進使用


這次新加坡陸軍的炮兵部隊,在紐西蘭的訓練,使用的是「普賴默斯」155毫米自行榴彈炮。這型自行榴彈炮的研製也是夠早的,早在1996年新加坡技術動力公司(SKT)就聯合了新加坡武裝部隊和國防科技局開始了研發工作。在2003年首都公開亮相。或許,對於新加坡這個小國能夠研發自行榴彈炮(雖說,有著不少零部件是直接國際市場採購「現貨」)有些驚訝,但其實SKT新加坡技術動力公司,一直都是不容小覷的國際軍火商。就像新加坡陸軍裝備的FH-2000型155毫米榴彈炮,是全球第一款入役的52倍口徑的牽引型榴彈炮。至於說,「普賴默斯」/Primus,就是取自拉丁語的「In Oriente Primus」,翻譯過來就是「東方第一」。就實際性能而言,當下的「普賴默斯」已經稱不上什麼東方第一了。但在研發的90年代下半葉和本世紀初而言,性能的確是優異的。當然,如今性能上也是足夠滿足新加坡陸軍需求的。



新加坡榴彈炮號稱東方第一 一配套技術我軍也引進使用



當然,如今的155毫米自行榴彈炮,當然不只是單單在這輛自行榴彈炮,還要有配套的彈藥運輸、氣象、偵查、通信指揮等,由此才能構成自行榴彈炮系統。新加坡陸軍的這個「普賴默斯」配套的車輛中就包括「野馬」全地形車為底盤的保證車。


新加坡榴彈炮號稱東方第一 一配套技術我軍也引進使用



該車是履帶式前後鉸接的結構,有著尤為出色的越野性能、全地形通過能力。生產商也是新加坡動力公司。



新加坡榴彈炮號稱東方第一 一配套技術我軍也引進使用


這種前後鉸接式的全地形車,在我軍中已有裝備多個廠商的多個型號。



新加坡榴彈炮號稱東方第一 一配套技術我軍也引進使用



在軍事報道等官方媒體報道中,比較多見的是這個型號。


新加坡榴彈炮號稱東方第一 一配套技術我軍也引進使用



前部車體的特寫,這是戰場救護型。



新加坡榴彈炮號稱東方第一 一配套技術我軍也引進使用



這是同底盤的邊防巡邏型,可見廠家的logo銘牌,可查廠家是「詹陽動力」。



新加坡榴彈炮號稱東方第一 一配套技術我軍也引進使用



我軍裝備的這型全地形車,銘牌如圖,「駿馬」。



新加坡榴彈炮號稱東方第一 一配套技術我軍也引進使用



詹陽動力的官網宣傳中的,在南極科考中的使用。



新加坡榴彈炮號稱東方第一 一配套技術我軍也引進使用



網上信息檢索可查到,「詹陽動力」是由貴陽市工業控股公司和新加坡科技動力公司共同投資組建的合資企業。所以,詹陽的「駿馬」與新加坡客機動力的「野馬」,似乎有著「不言自明」的關係。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兵器控小火 的精彩文章:

S-400生產線曝光 電子元器件由俄大媽純手工打造
坦尚尼亞的登陸演習 武器裝備人員戰術我們看著很熟悉
美軍也要用四旋翼無人機送快遞 給前線運400斤補給
美陸軍新手槍選型公布 未選格洛克買28萬支SIG造

TAG:兵器控小火 |

您可能感興趣

朝鮮再射「北極星2」彈道導彈 一新技術開始啟用
中國近代第一次大規模引進的西方技術是啥技術?
中國海軍航母電磁彈射技術進展飛速!小步快跑或即將投入使用
中國打破西方封鎖 掌握這項核心技術讓戰機突飛猛進
殲20將採用全新方式發射空空導彈?超先進技術狂甩美俄五十條街
此國拿中國導彈空手套白狼 又盯上了我軍這項先進技術
一箭多星:印度航天技術飛速提升 可提升戰略導彈多彈頭技術
他用V1飛行導彈技術,製造出一輛火箭噴汽車
中國這技術衝破西方封鎖,一用途將讓五角大樓忐忑不安
中國新一代空天防禦導彈採用動能碰撞殺傷,這一技術僅有中美掌握
新一代「長征七號」火箭將首秀 擁有VR技術
土耳其新裝甲車先進技術於一身
這一新技術再也不怕美軍制導炸彈空襲:令俄軍親自登門求教
日本又一先進技術開始組裝,美軍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手足無措
空軍借用3D列印技術開發下一個「炸彈之母」
解放軍這一先進技術立功 美電磁脈衝導彈對中國失效
解放軍軍艦要加激光武器?這一技術讓中國美夢成真,打破西方壟斷
中國第三艘航母即將開始建造:或採用核動力及電磁彈射技術
「一帶一路」合作使農產品和技術人才引進來又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