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修鍊探索:孫不二坤訣

修鍊探索:孫不二坤訣


修鍊探索:孫不二坤訣



孫不二坤訣

(清凈元君孫不二著)


一、真傳有訣


真傳有訣,真傳有訣。


夫女子秉坤柔之德,而真陰之中具有真陽,修鍊較易。今得此坤修,信乎?升天之階級,渡世之梯航也。其訣俱在有中著力,有者無之始,從有至無,即是真陽之位。此二句雖重在命功,卻合性命而言,乃坤道第一大關鍵。上句要於有中還無,下句於無中生有。

二、庚甲須知


庚甲須知


庚甲申明,命功入手處。庚者,金也、虎也。甲者,木也、龍也。其義已詳。乾集庚金為修鍊之本,甲木常畏其克,而克中反有生機。煉丹家最喜死中求活,故庚虎既降,甲龍即興,一降一興,生殺之機已伏,顛倒之理彌真。知此生殺顛倒之時,用法斬龍之頭,牽虎之尾,使龍不興雲,虎不招風,風雲息而天清月皎,龍虎降而性合情投,歸爐起煉,立結黍珠,保命之法莫妙於此。"知"字,有潛心守視之意。風欲來即須擒虎,雨將降乃可斬龍,不先不後,及時斬取,方可鍛煉。


三、學庸詳說


學儒詳說,易理易參。

不明理,又無以學道也。從經學參入,方不落空。於學庸下得轉語,斯為見道。至如丹道統於《易》中,《彖》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坤屬老陰,陰極陽生,順承乎天,則生人生物;順承乎己,則成道成真。細究坤之真陽發於何處,即知吾身真一產於何方。求得此一,固得此一,命寶乃全。此求在吾者,不得向外覓取,故曰宜參。


四、性命雙修


性宗須徹,性命雙修,陰陽相接。


性功為人道始終,於性不徹,此寶未能常住。必如秋月澄潭,纖毫不染,無始之始既已瞭然,不空之空咸歸自在,斯性命雙修,陰陽相接矣。


五、熟辯有無

教人熟辯有無,莫負一腔熱血。


陰陽即有無,要於藏經中留心三日,則真陽之來,真陰之往,俱已井然。來龍之頭可斬,去虎之尾能留,二炁相交,絪縕和洽,方成法體。不然徒費心血,又何能修鍊耶?


六、氣由此拔


機在目前,氣由此拔,上有天谷,下有泉穴,認定二處,不宜差別。

臨機切要,惟是以目始意,以意始氣,以氣凝神,以神煉真,通天達地,無往不靈。苟或天谷不熱,氣不上升;湧泉不熱,氣不下行。必須意目注視上下,其力以引之,認定二穴,不可少有差錯,子午行功,久久純熟,再行烹煉。


七、黃芽白雪


應時須悟,參修自有黃芽白雪。


以上坤道大統,研求印證,貫徹於心,然後入手下功。擒歸之龍含珠,驅回之虎搖尾,黃芽生於土釜,白雪產於瓊宮,大還到手。隨面壁以忘,忘所欲從心。尊帝天而穆穆,便到西池會王母,白旌黃斾自來迎,一聲霹靂天庭辟,脫去胎州重濁身。


孫 不 二 元 君 法 語


今 注:女 功 內 丹 七 首 注


涵真子祁峰注


一   不乘白鶴愛乘鸞,二十幢幡左右盤。


鶴者,棲山林,游大澤,獨善而已。至於鸞鳳之屬也,明王之瑞應。幢幡,儀仗。此兩句要學人發心廣大,不可獨善,必要廣度有情,同赴瑤台。


偶入書壇尋一笑,降真香繞碧闌干。


孫仙姑當時渡人無數,復念後來閨閣學人不知有坤道秘法,乃撰坤元之書,廣布宇內,俾後來閨中英雄因書而悟而修而獲解脫。


二   小春天氣暖風賒,日照江南處士家。


漢律志曰:少陽,東也,東者動也,陽氣動於物,於時為春也,正先天炁初萌之時。考先天炁,乃生人生物之大本,故《書·大傳》曰:春者出也,萬物之所出也。暖風,先天炁之徵候。夫萬物莫非一炁之變化而成。經曰:元始以一炁肇造化而生萬物之根,太一導萬物斂造化而還一炁之源。是以老聖曰:夫物芸芸,各歸其根。雖名萬物,其實終返一源,是曰賒,以明修士至其極也,不過與道合真,同於太虛。釋氏之涅槃,儒家之天人合一,莫非此理耳。以上所說,是學人最後之歸屬及理論,於實際修持尚無關係。苟無下句則不免為陰靈之鬼矣。日者,陽之精;江南處士,元神也;處士家,神舍也。吾人將神炁會於一處,神炁互載,則先天炁自虛無中來,玄關大啟。此詩劈頭從本源入手,非大力量人不克承當。或問:神舍在何處?曰:心後夾脊前便是。疑曰:吾師教人凝定神光守中抱元在中黃宮內,何故此處又曰心之後夾脊前邪?曰:乾道存神中宮無妨,坤道行之則不免血崩矣。近來有些女子修行,入手便存下田,此便大錯了。


催得臘梅先迸蕊,素心人對素心花。


梅者,最先感陽氣之木也。梅花迸蕊則一陽來複之時,乃天地之機樞也。體諸人身,系靜極生動,剝極復生之象。於此時最要小心,不可稍生妄念。若學人煉己不純,邪念不息,先天清靈之寶不免化作後天濁物。若學人不辨清濁,妄加採取,所結之丹必幻丹無疑。可不慎乎!欲得清靈之寶以結金丹,全藉煉心純熟。是以莊子曰:機心存於胸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則道之所不載。


三   資生資始總陰陽,無極能開太極光。


經云:道自虛無生一炁,復從一炁產陰陽。夫先天炁是萬物之祖,天地之根,大道之本。陰陽者,萬物之始,大道之用。夫道之本也,不可以見,所見者道之用也。故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吾人能善用陰陽,則可以還後天為先天,改凡軀為仙體。所以能者,不過將神入炁而已。


心鏡勤磨明似月,大千一粟任昂藏。


昔者神秀曰:身似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五祖責其未見性。爾後慧能之學興,只說言下頓悟,卻累後來禪和子們學幾句狂言便自謂已悟,哄弄愚夫,只說一悟之後便是佛果成矣,真實功夫少有人行。禪定不修而能悟得佛性邪?雖如慧能倡頓悟之說,伊自家亦在山中修定十餘年。今之禪師大德只聽一二次經,便說悟了佛性,誠可笑也。


四   神炁須如夜氣清,從來至樂在無聲。


夜氣一詞,最初由孟子說出,其義不過午夜夢覺,一念回光,照見本來,此時神炁清和,正是由天樞中發出的。有人於此時把持得住,自然道成。然天機生髮之時,非只於夜間有,若時時回光,念念在道,終日俱有天機發生。故崔公曰:一日內,十二時,意所到,皆可為。何謂至樂?如果你去問社會上一般人,其答案大約為錢財、地位、美色,這些固然是樂趣,但苦楚亦不少。所謂至樂,棄人爵以修天爵也。


幻中真處真如幻,且向銀盆弄化生。


吾身中先天炁者,與太虛中炁同一炁也,故曰幻中真。夫此一炁包羅天地,總括乾坤,無物不在炁中也,故曰真中幻。銀盆,月也,月本無光,借日生光,自初一至十五而盈,漸虧至月終乃盡滅,此正天機發現處,在人慧心自悟。


五   蓬島還須結伴遊,一身難上碧岩頭。


幸此詩是孫仙姑所作,若是無名氏作,則不免又作陰陽法解了。須知全真家之結伴乃結內侶,非外侶也。所謂內侶者何也?鉛汞也,龍虎也,神炁也。呂祖曰:只修性,不修命,萬劫陰靈難入聖。噫,修行之士或只行氣運精以還丹,或兀坐終日絕思慮,不免各有欠缺。修命者難脫重濁之軀,煉性者軀殼易枯。若性命雙修,則神清體健,他年跨鶴歸去,得免來日之難矣。


若將枯寂為修鍊,弱水盈盈少便舟。


古今修士不得真傳,只知枯坐,用志不分,定中出神,自雲得道,此神未得真陽配合,不免滯在鬼趣,雖曰鬼仙,實是陰靈,鬼篆注名,仙籍難登。蓬島、方丈,仙家聖地,彼等陰靈無緣可上,只可在天地間浪跡。


六   養神惜炁似持盈,喜墜陽兮怒損陰。


聞古真曰:思慮為後天,及夫思慮有得,乃先天也。聰明為後天,及夫聰明而前知,是先天也。故不用思慮聰明者,恐傷先天之神也。真人云:氣是添年葯,蓋氣能生精,精能潤身,精竭氣亡,仙道難成。故養神炁須如持盈器,不敢妄動。七情六慾伐生之斧,聖人知之,乃立十二多、十二少之法以衛養群倫,若依法行之,可以壽考焉。


兩目內明馴虎尾,朦朦雙耳聽黃庭。


此兩句有真實功夫在。夫目者心之苗,神之所託也,若目逐外物則神去矣。是以吾人下手功夫要瞑目垂簾。虎尾,腎間動氣,一陽之炁也。以腎開竅於耳,耳逐外響則真陽不生,故有內聽黃庭之工夫,是斂神炁於中宮黃庭。契曰:耳目口三寶,固塞勿發通。又曰:真人潛深淵,浮游守規中。俱指此段功夫耳。


七   荊棘須教剗盡芽,性中自有妙蓮花。一朝忽現光明象,識得渠時便是他。


此詩若不註解,恐有虎頭蛇尾之譏,若要註解,更無下手處。吾只有數語可告:靜中若覺妄念紛至,是靜定已有功夫,切要在煩惱海中牢把舵,任它狂風巨浪,吾只一念真如。久久連此真如一念並絕,則塵垢盡除,現出本來面目,原來日日相會不相識,今日才識自家人。


坤 道 功 夫 次 第 詩 注


涵真子祁峰注



吾師祁峰,幼而穎異,見道教器物,則愛不釋手;遇道士作法,則隨從觀賞,流連忘返。年十七,始遇師爺。師言,師爺身材頎長,長發披肩,長須垂胸,鬚髮黑多白少,齒牙齊全潔白,面無一絲皺紋,相貌極其清秀,冬夏一件道袍,不食人間煙火,霄漢精神,煙霞氣概,時年九十六歲。師爺斥師所煉之采日精月華法為旁門左道,乃打坐示師,口鼻呼吸斷絕,心跳脈搏俱停。師乃悟「六脈全無,非仙即佛」,遂叩拜求度。侍師三載,一意苦煉而得閉陽關,兼得師爺示導而見本來面目。師言,當時見得本來人,原來日日相伴不相離,真是可笑!直欲大哭一場!此時方知師恩浩蕩,乃向師爺叩謝不已。師爺遂回四川成都老家解化,時年九十九歲。


師自得真傳後,慨世多偽道,思欲濟度有緣,乃作《孫不二元君坤道功夫次第詩注》,補陳攖寧先生未泄之秘。有緣者得之,兩注互參可也。


時公元 2000 年 12 月 25 日,門下弟子蔣真顛謹序


收心第一


吾身未有日,一炁已先存。


夫人者,外包骨肉,內含精神,苟無先天一炁以為運用,不可謂為生人也。老子曰:「萬物負陰而抱陽,沖炁以為和。」於是知此炁者,吾人之根本也。此一炁實是一點生機,又名曰道。其體則寂然不動,為真空,為一,其用則感而遂通,為妙有,為精炁神。


似玉磨逾潤,如金煉豈昏。


吾心本自靈明,唯自生身而來,日被圬塵,故昏昧不能鑒物。須痛加刮磨,去其駁蝕,庶幾天仙可期。


掃空生滅海,固守總持門。


生滅海,謂起心動念的識神。《經》曰:「人心好靜,而欲牽之。」故學道之人,下手便要煉心。然則煉心不可著於念頭上下功夫。以神抱炁,以一念代萬念,才能拴住心猿意馬。昔日庄師曰:「煉心修命本是一貫,休作兩樣看了。如今之氣功家有調身、調息、調心之說,雖調身調息是命功上事,調心是性功上事,又豈可作兩截看?」又曰:「吾宗下手功夫凝神入炁穴,初固是以後天神氣為用,出諸強制,久久自然後天神氣絕而先天神炁生,是性命雙修之真諦。」庄師再曰:「若知性即是命,命即是性,許汝獨步雲霄。」


半黍虛靈處,融融火候溫。


管子曰:「虛其欲,神將入舍;掃除不潔,神乃留處。」庄師曰:「修道之士,入手以煉心為要。心若安泰,則清明在躬,道自來居。」然治心不可妄求速效,宜緩緩行之,不然恐罹狂躁之疾。此句正指神炁相抱,不即不離之候。


養炁第二


本是無為始,何期落後天。


莊子曰:「人之生,炁之聚也。」《難經》曰:「炁者,人之根本也。」夫此炁為先天之靈苗,處聖不增,處凡不減,聖凡一體,無有異也。或問:聖凡一體,何故又有賢愚之別?曰:聖凡一體是自本源上說。若究其日用行事,則不免仲尼所謂:「性相近,習相遠。」


一聲才出口,三寸已司權。


子在胞中隨母呼吸,雖名呼吸,實非呼吸,卻是先天一炁流行耳。十月胎全,既生而後,一啼出口,先天炁遂隱於規中,而後天呼吸用事矣。攘攘數十年,荒於外務,獨於此規中一竅、生身受氣、離父母重立胞胎、救死回生之地,不肯稍留意,終此一生,只聽口鼻呼吸以為主宰 ; 一旦氣絕,身沉泉下,而委諸天命,良可嘆也。俚語曰:「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旦無常萬事休。」哀哉!


況被塵勞耗,那堪疾病纏。


夫先天炁,上焉養神,下焉化精,救死回生,實一身之至寶。然自生身以來,每每為外物所誘,耗散精神,年深日久,真炁衰微,邪氣侵人,遂罹奇疾,唯死而已。


子肥能益母,休道不迴旋。


子者後天呼吸之氣,母者先天無形之元炁。學道之人將神入炁穴,以後天凡息引動真息,所謂「後天呼吸起微風,引動真人造化功。」復歸於嬰兒,何患命不能延而道不能成耶?


行功第三


斂息凝神處,東方生炁來。


斂息,調息也。《小止觀》曰:「不聲不粗,出入綿綿,若存若亡,資神安穩,情抱悅豫,此是息象。」凝神者,寂然不動,內觀形軀也。涵虛子曰:「凝神調息,卻非兩橛功夫。」庄師曰:「吾人但冥心規中,借外呼吸引動內呼吸;內息既生,則可勾引先天炁自虛無中來。」所謂先天炁者,生炁也,一點生機也;內呼吸亦是。問:內呼吸與太虛中炁同否?答曰:本是一炁,如何不同?正因為相同,故「同類易施功」,否則「非種難為巧」。但身中此炁少耳,故須在太虛中攝取之。


萬緣都不著,一炁復歸台。


初習靜,妄意紛紜,求其已而不能也。或問:如何是除妄法?曰:老子曰:「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觀復便是除妄妙訣:既不順隨妄念,亦不剋制妄念,只是冷眼旁觀妄念之起伏來去,任妄念自生自滅,行之久久,元神自然顯露。能悟之者,萬念都絕,纖塵無著,如千斤重擔一時釋肩,正是玄機初露,元炁生髮之時。長生之基,由此築矣。


陰象宜前降,陽光許後栽。


只因前降後栽四字,此句近人多誤作河車看了。茲依庄師口訣解之曰:身中元炁既生,更要安心守靜,任彼元炁在規中自升自降,不可稍加意想,但純任自然足矣。亦不可不加觀照,至令元炁化作後天,則道不能成矣。安心守靜是體,觀照為用。觀照仍觀照規中。此時功夫非口筆所能傳,在人慧心自悟。直坐到清靜虛寂,則神炁混一,真陽大生矣。按此句大意,先安靜以養神炁,次後神炁合而真陽生。是以庄師口訣曰:「要得真陽生,先覓玄冥境。」


山頭並海底,雨過一聲雷。


山頭,絳宮。海底,氣血海。蓋內息之闔辟在心下腎上腔子里,故以山頭海底示其所耳。會神炁於中宮,氤氳不已,如雨露之潤澤,是其效也。於此時更要冥心守靜,任彼神炁在中宮自升自降,吾自默默觀照,久久自到虛極靜篤之地。兀的一震,是真陽發動之機。神炁在中宮自升自降,何以還要觀照?蓋自升自降乃是由神不外馳而產生,如不加觀照,神一散則口鼻呼吸又起,落於後天矣。


斬龍第四


靜極能生動,陰陽相與模。


女子初功與男子本無異也,俱在除妄念,伏塵心,抱元守一以養和。及夫靜極陽生,則更加死心守靜以養之,如陰陽之動靜各循其時也。故修道之士莫不法於陰陽,和於術數。只此陰陽相與模一句,便將仙道秘旨盡底吐露。吾聞於庄師曰:「修行之士仰觀俯察,知陰陽之用,而後可識丹道之本。」蓋修道須先明陰陽動靜起止,一陰一陽之謂道,一切生死起伏皆是一炁之屈伸,其用名之曰陰陽,其體則是道,一點生機而已。然未見道之前,須從陰陽動靜起止以返還乎先天一炁。


風中擒玉兔,月里捉金烏。


風,外呼吸也。玉兔,身中真息。月者坎卦,炁也。金烏離卦,神也。學道之人將神入炁穴,以後天呼吸引動真人之息。元炁一動,元神必應。故於是時更要將神伏於炁中,不可稍涉於外境也。神伏炁中,指以炁載神,只是任炁自動,加以元神觀照。《中庸》曰:「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


著眼氤氳候,留心順逆途。


神炁交會,一點真陽沛然而生,順則生人,逆則還丹,可不慎乎?此中更有天機秘妙,不敢輕泄。且更有不便明言之處。庄師曰:「汝要識得『正』真陽生之機,方能成道也。」真陽生時,身體和暢(活子時),心境明朗(活午時)。


鵲橋重過處,丹炁復歸爐。


鵲橋有上下之分,一在山根處,一在會陰際。吾人但將神炁會於規中,日夜存之,久久積累漸厚,自有生髮之機。若此炁在腹中上衝下撞而不能沖開尾閭者,是元炁未充故也。古今學道之士子,此時多以私意存思導引以行河車。庄師曰:「是無益之行,不可為也。於是時只宜存神養炁,抱元守中,一切付諸度外,待元炁積累厚時,自然沖開關竅,運轉河車,河車運罷而炁返規中矣。」


養丹第五


縛虎歸真穴,牽龍漸益丹。


虎者炁而龍者神。此兩句承上文而來。吾人俟河車運罷,炁返規中,遂凝神於中涵養之。《契》曰:「真人潛深淵,浮游守規中。」運行河車,有的走周天,有的則中黃直透——乃道門之上乘法門,但仍非識神運作,是先天炁自然運行。


性須澄若水,心欲靜如山。


庄師曰:「學道之士煉心最為吃緊。心若不煉,則水源不清,所成之丹便是幻丹,豈能脫生死而朝上皇?」又曰:「心若不靜,縱得真陽生產之機,亦不能采之。」


調息收金鼎,安神守玉關。


調息是調真息,藉以勾玄之用也。真息(內呼吸)之根在臍內,為一點生機之所在,生身受炁之本。內息產生後,在規中上下屈伸升降,因為柔和,對人體無傷害,稱為真陰,乃相對於太虛中先天一炁而言,因先天一炁其性剛烈,如身中之真陰內息未經煅煉,則先天一炁到身時,真陰不能融化真陽,反為真陽所制,則將極大地傷害身體,以至自焚而死。故必以神抱炁,以炁載神,神炁合一,此一點內息之生機方有主宰,用以勾引先天炁到身,自不致有焚身之患,且真陰真陽合而為一,便可煉化色身。腔子里內息本來就存在,不是煉出來的,玄關亦然。清其心,凈其炁,以神抱炁,心息合一,自然人心滅而道心生,外息微而內息現。俟先天炁自虛無中來,收入鼎中烹煉之,不過一時半刻,自成丹頭矣。庄師曰:「修士不能空其心,定其神,必不能得先天祖炁。可不慎乎?調息是命功,安神是性功,莫作兩樣看,要一貫作去,方是性命雙修。」


日能增黍米,鶴髮復朱顏。


先天炁者,救死回生之至寶。雖垂絕之人稍得些許,亦可續生機。丘祖曰:「一絲陽炁不絕者不死。」庄師曰:「此法簡易,奈何世人以其易知易行而視之如遺,更於虛妄夸誕中求之,日日耗散元和之炁,未能添得一星半點生機,只俟氣竭,一命嗚呼,再入輪迴,牛胎馬腹,何處不鑽,欲再求人身而不可得,何況聞道乎!」是以馬自然曰:「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又曰:「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死生多少人。」勉哉!


胎息第六


得丹成速,先將幻境除。心心守靈藥,息息返乾初。


庄師嘗問余曰:何謂幻境?余答曰:修行中因心所生種種煩惱俱是幻境。師曰:此其小者。至於大者,舉手投足莫不是幻。世間一切皆是幻也。子其思之。古人曰:「心死神活。」但能除妄心,元神便可見矣。使元神安守規中,與炁相和合,則炁載神而神抱炁,兩者自升自降,我自不容心其間。久久行持,口鼻之息微而胎息生矣。


炁復通三島,神忘合太虛。


口鼻之息絕而真息自動,氤氳於三田,三田是指身體上中下三段,非指竅穴,實指全身上下。學人於此際一切付諸不聞不問,依三忘訣(忘形以養炁,忘炁以養神,忘神以還虛。)行持,自有真應。或問應在何處?曰:應在玄牝。夫規中乃求玄之所,凝神是求玄之法,先天炁者玄關之體也。庄師曰:「炁穴如鼓,神似鼓槌。擊鼓尋聲,叩關求玄。」此數句是天機,吾幾翻欲說還休,今日盡底吐露,休輕看了。


若來與若去,無處不真如。


真如借指先天炁。此炁滿布太虛,無處不有,為萬物之根本。萬物因此炁而生,元炁藉萬物以顯現。故萬物之生滅,一炁之屈伸耳,如浮漚與水本自一體,豈有異哉!


符火第七


胎息綿綿處,須分動靜機。陽光當益進,陰魄要防飛。


規中真息動乃正陽生,動已復靜是陰長。陽生宜運火烹煉之以益炁,陰長要安定溫養之以養神。(進火退符並非是河車搬運,要注意!進火指陽生,外陽感入自身;退符是身中陰氣漸退。進火退符均要保持心中清靜。)此四句是火符大綱,次半首是細微節次。


潭裡珠含景,山頭月吐輝。


山頭,神之府,指心也。月者,神也。山頭月吐輝,心靈明柔和,指元神初步現象。珠,黍米寶珠,元炁之所凝。珠含景,指金丹初結。修行功夫初以神抱炁,次以炁載神(以陽炁點化陰神,正所謂捉坎填離),至於神炁無離,方為功成。此時尚在初乘,丹珠猶在規中,全藉元神照顧,故有珠含景、月吐輝之景象。


六時休少縱,灌溉葯苗肥。


一日十二時,何以只言六時?蓋承上文來。起始四句是總綱,次兩句則釋進火一段功夫以聚為主(以神抱炁,招報先天一炁到身);此兩句是釋退符功夫要以涵養為主(常清常靜,忘形忘炁忘神),須將心澄之又澄,直到太極未判之初,大葯之生可翹足而待矣。


接葯第八


一半玄機悟,丹頭如露凝。雖雲能固命,安得煉成形。


功夫至此,已是小成,可以駐世不老,已證地仙之果。然因形骸未化,不能升騰九霄,故古之聖賢每教人移爐換鼎,再參上乘。修士初下手固離身不得,然亦著身不得。無奈世上圓通無礙者少,故古聖教人先養身中神炁,次後乃離執悟道。若有上根利器,當下承當,盡性了命,一步作去。


鼻觀純陽接,神鉛透體靈。哺含須慎重,完滿即飛騰。


修行之士每於此際自謂得道,一味執著於凡軀上,雖有延壽之效,卻無化形證果之驗,遂貽愚人之譏,而謂世無仙道。若要鍊形成真,法有數則,然以真空鍊形為最上乘。余雖不敏,幸叨天緣,蒙莊師指教,授以口訣,戒曰:「寶而藏之,勿示非人。」余自受訣而來,稍行試驗,果有大效,乃知師不我欺,愈加寶藏,未敢輕泄。今欲要緘口不言,則喪我道門之秘旨;欲吐露真訣,則又犯盟戒。遂稽首上啟李祖、庄師,幸蒙恩示,乃敢略言之,以俾後來者自悟。訣曰:行功依凝神炁穴一段功夫作,意存規中,與身中元炁和合交媾,別運一神駐於天人交會之處,依其闔辟,所謂意守於內,神馭於外。其中一神一意非我強分,純是自然,不假絲毫人力。依法行持,能到內外一塵不著,清靜圓明,身心與虛空混然無別,則太虛中一點真元勃然而入(神鉛透體),遂操飛升之券矣。噫!若非素日煉性功純,焉能感得此寶入舍?(吾宗弟子初下手行凝神炁穴功夫一段時日後,可加行鍊形功夫。不可謂此乃上乘,必要待初功成後方可煉,如此便誤大事矣!)


煉神第九


生前舍利子,一旦入吾懷。


舍利子即堅固子,又名佛骨,此處借指上文所言之神鉛(太虛一炁)。按此炁是吾人生命本源,無論視聽言動、喜怒哀樂,莫不由此發動,年深日久,元炁耗盡,唯死而已。養生家有鑒於此,乃教人少思寡慾以為養壽保生之術,雖可稍延歲月,而不能長久。神仙家鑒於此,乃從本源下手,教人奪天地之正炁以為補益,使之長盈不虧,更進一步,作到長生不死地步。


慎似持盈器,柔如撫嬰孩。


先天景象頗異於常時。先天景象如何,古人不著於文,怕人執著妄想。張三丰言「十個有九個都嚇死了也。」正言其時。學道之士但於此時更要慎重,任彼屈伸變化,我自不聞不睹,即生死亦置之度外。如此,何患道不能成!


地門須固閉,天關要先開。洗濯黃芽凈,山頭震地雷。


地門者,口也。天關者,鼻也。按地者坤也,內象則脾胃,包羅水谷,上通於口,故口者地戶也。乾者金,其內象則肺,下覆諸藏,上通於鼻,是為天門。此句是指修士功夫已達辟穀,可以長餐靈炁,不進火食,每日唯兀坐單床,洗心滌念,不使塵圬污我靈明,則神炁自然合和。當此之時,便有震動之機。庄師曰:「此一震是萬竅齊開之時(與前次之小震不同),天人合發之際也。」


服食第十


大冶成山澤,中含造化情。


大冶指元初之時,靜中之動,因此一動便生陰陽,陰陽分則鴻蒙判,天地生,萬物育焉。故聖人仰觀俯察以見道也。學道之士能知靜里動,陰中陽,大事畢矣。


朝迎日烏炁,夜吸月蟾精。時候丹能采,年華體自輕。


朝者陽時,夜者陰時,非僅指天地之朝昏,是兼指吾身中之陰陽而言。功夫到此,身中陰陽與天地盈虛相呼應,故吾人宜俟其時以候天人合發之機。或問:年華、時候,何解?曰:時則吉時,年則吉年。重陽子曰:「口訣心應遇佳時。」其中秘旨深深,不得其人盟誓告天,不敢言也。(日月初升是行鍊形之功最佳之時。庄師言此是仙家真言,切勿語人。)


元神來往處,萬竅發光明。


吾人一身,神無主則炁不生,炁散亂則神不靈。兩者更互為用也。故凡修行之士,俱以神馭炁、以炁養神,神炁合一則道成。丹道豈有他哉!


辟穀第十一


既得餐靈炁,清冷肺腑奇。


真元充盈,氣足不食者是自然之辟穀。體力強健、肌膚光潤、氣生蘭香,是功夫之效驗,有益無損。若夫強自枵腹忍飢者,面容枯槁、神昏氣衰,非長生之正途,實求死之捷徑。


忘神無相著,合極有空離。


仙道功夫到此,當行混化之法,將神炁合而為一,返於太虛。修士於此時忘神養虛,直到本來元初真源之地。此中口訣,老聖五千文言之最詳。


朝食尋山芋,昏飢采澤芝。若將煙火混,體不履瑤池。


所謂山芋澤芝,非體外之物,是身中固有之至寶也,乃是體內一點生機,或從虛空中攝取,自然滋潤色身,無須煙火食也。修士到此早絕飲食,奚假芋芝以充饑哉?仙姑恐人昧於比喻,故再曰:若將煙火混,體不履瑤池。


面壁第十二


萬事皆雲畢,凝然坐小龕。輕身乘紫炁,靜性濯清潭。


功夫至此,已是無象無作,莫言龍虎鉛汞,便身心也無須染著了。庄師曰:「但尋無利名、絕塵境的去處安身,不分晝夜寒暑,只是守中抱元,一味靜定,任他神魔鬼怪,一切可憎可愛,我只付諸不聞不睹。」


炁混陰陽一,神同天地三。


此時神炁合一,已返還到先天一點生機,死藉落姓,仙籙登名,陰陽不能拘,鬼神不可測,吾人反能陶鑄陰陽,叱斥鬼神,當此之時,人方能與天地並列為三才,正是大丈夫功成名就之時,視諸拘拘於利名之徒,寧不可哂!


功完朝玉闕,長嘯出煙嵐。


玉闕,帝京也。學人功成行滿,飛升玉清,禮天尊而謁道君,永作大羅仙侶,傲然天外,歷劫不壞。此句實指陽神從泥丸宮脫體而出。純陽祖曰:「辛苦二三載,快活千萬年。」


出神第十三


身外復有身,非關幻術成。圓通此靈炁,活潑一元神。


身外有身所出之陽神與己肉身一般無二,此乃天仙正途、玄門正宗。元炁與元神一也,以其流動謂之炁,以其靈通謂之神,神炁實一物也,名之曰金丹。紫陽翁曰:「學仙須是學天仙,唯有金丹最的端。」金丹大道,難遇易成。要知此天仙大道,乃出離生死之要訣,非積功累行不能得之。法殊簡易,別無他巧,只須神炁為素材。故曹還陽曰:「仙道簡易,神炁而已。」此一言泄盡天機。


皓月凝金液,青蓮煉玉真。烹來烏兔髓,珠皎不愁貧。


皓月、青蓮,元神也。金液、玉真,元炁也。烏兔,真陰陽。珠,金丹。修行之道,不過神抱炁,炁載神,以至於神炁混一而無離,則功成矣。此數句將仙道全程和盤托出,大泄玄機,用心可謂至矣。


沖舉第十四


佳期方出谷,咫尺上神霄。玉女驂青鳳,金童獻絳桃。


谷指天谷泥丸,棲神之所。咫尺喻近。修士道成,與道同體合真,太虛即我,我即太虛,不存在出神不出神的問題。學道之士三千行滿,八百功圓,乃得元皇詔命,遂奮身沖舉,直上九重,謁玉清,禮玉皇,受誥封。於是時也,動有群真擁護,玉女金童隨侍。或曰:金童玉女俱是仙真,又何故來侍於人?豈天上亦有拘束?曰:金童玉女隨身眷屬,俱是吾人三部八景諸般陰神,受吾純陽丹炁所煉,故化作護法諸神,豈是身外部屬?


花前彈錦琵,月下弄瓊簫。一旦仙凡隔,泠然度海潮。


花前月下,極言仙家樂耳。一旦仙凡隔句,則是傷心世人不信仙道真實,反在迷夢中胡混,苦海中浮沉,以苦作樂,執妄為真。若遇一二奉道之士,反加嗤笑。故庄師曰:「不說玄,不談道,閉口不與凡夫噍。說至口乾唇又焦,無有一個肯受教。」


坤道詩一十四章,其間或以一句總括前後,或以一章詳述節次,故前後互有關聯。學人細心體悟,將前後各章互參,可見全程法訣。


孫不二元君坤元經


爾時元君在華陽洞天,與諸天延那仙姑,十二溪女,說坤元妙經。


曰:天陽地陰,天動地靜,乾行坤順,元亨利貞。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獨陰不長,獨陽不生。剛柔得其中庸,水火始能既濟,孕生萬物。蓋載蒼生,慈忍無爭,敬順輔相。是故居母道之仁,為後元之配,致功論化,其道一焉。


自辟乾闔坤以來,有聖母、有后土、有天姆、有女媧、有斗母、有佛母、有元君、有王母、有仙姑、有玉女,至於麻姑、天妃、天女、玄女、無極女仙、女菩薩、比坵【丘】尼、那延溪女、紫姑、湘妃、洛神、巫女、電母、青娥、素女、織女,皆以坤元柔順,修真得道,證明高果,是與天元同氣不二。今善女人,各具坤元,咸能入道,俱以修力,可證極樂妙果,萬劫常存。若以己身,礙漏難修,則其心原無走漏,汝何自蔽?無始以前,何有色相?何有身跡?惟一惟空,原無二心。汝何修身?汝何棄心?如能返思其原,更有修真捷徑。我今為汝女眾,說是捷徑。汝當諦聽。


夫乾道動,坤道靜,欲修性命,務須從靜。汝今原靜,又何以修?坤道濁,乾道清,欲修性命,務須從清。惟能以濁修清,是以入道證果。吾今為汝說是修清之道。夫清濁雖別於形質,而本元出自心神,汝欲心凈神清,務修其性,能悟修性,便是立命,汝能悟者,即是汝性。汝性非性,汝心非心。心即是心,性即是性。性非汝心,心非汝性。若問汝性,性即說性。若問汝心,心即說心。心無所心,性無所性,亦非無性,亦非無心。性亦非心,心亦非性。性無有心,心無有性。性本無心,心本無性。心若有性,即非道心。性若有心,即非道性。道性 我性,道心我心,是真實性,是妄想心。性若真實,即見道性。心若妄想,即非道心。雖曰道心,又有雲說,名何雲心?有肉團心、有虛靈心。此虛靈心,是名何心?是真道心,是真實心 。彼肉團心。是名何心?是非道心,是妄想心。汝能剔肉團心為虛靈心,悟非道心為真道心,破妄想心為真實心,加以勇猛心,精進心,除卻煩惱心,礙障心。惟礙障心是執著,故欲除執著,務加金剛心,虛空心、死了心、不動心、智能心、堅固心、圓滿心、成就心、菩提心、慈悲心、歡喜心,如是諸心,是名道心。能名【明】道心,心即是道。若入是道,務守是心。若遇色相,如如弗動;若遇患疾,如如不變;若遇霹靂,如如不驚;若遇是非,如如不亂;若遇刀斧,如如不懼;若遇死亡,如如不壞。惟是不壞,即是不死,惟是不死,即是道心。惟是道心,即是修道。惟是修道,即是修性。性若無明,非是真性。舍此真性。更何有心?舍此真心,更何有道?是故神通智慧,皆從心道而生;清靜虛靈,皆自性道而出。三寶一而無二,四大總是幻空。務向濁處存清,惟自靜中防動。能防其動,即明其性,能明其性,即守甚【其】心。心若常修,六賊難入,惺惺覺察,五蘊何來?智能光明,恍朗煉【純】和,性明命立,以鉛製汞,賴土成功。以汞投爐,幽潛真默,鍊形化炁,鍊氣歸神,煉神還虛,即是本來,又何劫之不存?何果之不證?何身之有漏?何心之有障?何道之有二哉。汝善女人,又何疑之不修哉?


於是元君說是經巳,告諸仙眾,吾今所說不二之旨,吾曾拜受於玄女元君,貞一坤元,無上妙道,為汝善女人道海津梁。即有善男子,亦不離是。吾今恐汝暗昧疑退,再說偈曰:


男女本一炁,清濁動靜異。女人慾修真,切使真元聚。


陰中有元陽,存清勿以棄。明此色與欲,本來無所累。


屏除貪嗔痴,割斷憂思慮。去濁修清性,不墮諸惡趣。


靜寂守無為,我即男子具。無無無其形,有有有無【其】意。


內視色聲空,絲毫無沾滯。仗土為坤基,一陽本自地。


鉛汞固不同,炁神無二義。渺渺空靈心,心神能為製。


一炁返春和,飛出雲霄去。偕汝太清游,是曰真如偈。


元君說是偈已,諸天延那天女,十二溪仙,香雨散花,寶珠纓絡,洞章飛舞,歡喜信受,讚嘆希有,禮謝而退。


附註:元君姓孫氏,道號不二,寧海人也。生於宋徽宗宣和元年,己亥正月初五日。幼適丹陽馬宜甫,生三子。重陽以分梨十化,夫婦同修,道成夫婦同升。二月二十九日衝舉,封清靜淵真玄虛演正順化元君,七真之一也.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修鍊探索 的精彩文章:

修鍊探索:卧式氣功,卧禪功
動畫片《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采日精月華功

TAG:修鍊探索 |

您可能感興趣

修鍊探索:斬赤龍秘訣
修鍊探索:女性修鍊者須知
修鍊探索:仙道口訣
道家修鍊探索:女丹訣
修鍊探索:修真圖詳解
修鍊探索:女功煉己還丹圖說
修鍊探索:四禪五眼通
修鍊探索:九轉金丹修鍊法
修鍊探索:《指印通脈訣》
修鍊探索:佛教十小咒
修鍊探索:麒麟內丹功修持法
修鍊探索:九轉金丹修鍊法實修
修鍊探索:站樁治病的秘訣!
修鍊探索:以「道」養顏
修鍊探索:《西遊原旨》
修鍊探索:樵陽經女工修鍊
修鍊探索:道教煉丹術的真相!
修鍊探索:仙道轉世的特徵
你不知道的宇宙,探索宇宙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