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左輪手槍為何不叫「右輪」?與軍火巨頭百年恩怨相關

左輪手槍為何不叫「右輪」?與軍火巨頭百年恩怨相關

左輪手槍,為什麼要叫左輪而不是右輪呢?難道是專門為左手設計的嗎?其實不是為左撇子設計的,左輪手槍其實直白的翻譯應該是轉輪手槍,而且其實還是有右輪的,到底是怎麼分辨一起看看。



左輪手槍為何不叫「右輪」?與軍火巨頭百年恩怨相關


左輪手槍或轉輪手槍(英語:Revolver),是一種屬手槍類的小型槍械。其轉輪一般有6個彈巢,也有少至4個,多達12個彈倉的設計。外擺式彈巢的轉輪手槍為了配合多數人使用右手的習慣,多為向左90度轉出彈巢以裝填彈藥,因此中文常稱為左輪手槍,其實英語名稱字面為轉輪手槍。



左輪手槍為何不叫「右輪」?與軍火巨頭百年恩怨相關



左輪手槍的轉輪設計早在1718年燧石槍時代就已經開始,英國律師James Puckle發表裝彈9發的轉輪燧石槍(Puckle Gun),英國人Elisha Collier更於1818年取得轉輪燧石槍的英國專利。但早期轉輪手槍,多是用笨重的多槍管,或者無法防止轉輪逆轉,所以無很大實用價值。左輪手槍在19世紀出現,因其可靠和威力強大而風靡一時。後來裝彈量更多、體積更小的半自動手槍逐漸取代了左輪手槍。但左輪手槍因為可靠、便於維護和便宜,目前在一些警用、運動射擊和私人防衛的領域仍然有人使用。


左輪手槍為何不叫「右輪」?與軍火巨頭百年恩怨相關



19世紀末出現了(通常向左方)甩出式彈倉和中折式構造的的轉輪手槍,而其時雙動式槍機也開始成為主流了。單動扳機型每次射擊前需先將擊錘後扳到底(同時轉輪彈倉會先旋轉,讓下一發子彈對準槍管進入待髮狀態),然後扣扳機擊發。雙動扳機型在扣扳機到一半時轉輪彈倉會先旋轉,讓下一發子彈對準槍管進入待擊髮狀態,同時擊錘會向後移動,扳機扣到底的同時,擊錘向前撞擊子彈底火,子彈擊發;雙動扳機型可直接扣扳機擊發,射速比較快,也可壓動擊錘進入待髮狀態後,再扣扳機擊發子彈。絕大多數標示"雙動"的左輪手槍同時俱備單動和雙動這兩種發射機構。


這意味退彈很快而且不需要預先打開擊錘便可以裝彈,大大減輕了走火的危險。 英國人韋伯利則發明快速裝彈器,為以後供彈具進入新的紀元,甚至為他後期設計的「自動轉輪手槍」繼續使用。因為普通人大多是右手持左輪射擊,子彈打完後將彈巢向槍的左邊彈出,然後使用左手來完成退彈殼和重新裝填子彈,因此被叫成了左輪,但現實中右輪也是存在的,只不過很稀少而已,畢竟日常中左撇子的還是佔少數。早期還有向上,或向下掰下槍管,露出彈巢裝彈口的,那時候主要是因為還沒有出現金屬外殼包著裝好彈藥的子彈,或者子彈太貴了,大部分人買不起。因為固定彈倉式轉輪手槍的精度和堅固,所以當時仍有相當市場,阿巴德發明改良的設計,便是裝填口蓋打開時擊錘自動鎖定,減少了在裝彈過程中走火的危險,但按動槍機仍然會轉動轉輪,再使用橡膠彈夾將子彈對準彈巢後裝填,便可以加快裝彈速度,使很多廠家一度重新生產固定彈倉式轉輪手槍。而這種橡膠彈夾在香港警方使用到1990年代中,才被快速裝彈器代替。


而左輪手槍是眾多手槍中的一種,其設計的最早目的是製造出讓一隻手就可以發射子彈的防身武器,那為什麼通常的左輪手槍只有6個彈巢,甚至5個彈巢的槍,是因為考慮到武器對生理機能的限制,單手的射擊武器不能做的太重,否則會影響使用者的瞄準和發射,又考慮到手槍射擊時都是近戰,所以大部分裝彈都在8發以內,一些5彈巢的是因為槍支使用的是較大口徑的彈藥,彈巢的直徑變大了,數量就得相應的減少了。

早期的手槍只能單發,所以當有可靠的連發手槍,便會壓倒性地佔優。19世紀中後來引入史密斯威森發明的黃銅殼定裝彈,和亞當斯發明的雙動式槍機,變成美國西部拓荒者的武器,對於之前只能以散裝彈火槍勉強跟印第安人的弓箭夠打成平手狀況,起了決定性的改變。這也引起了歐洲殖民者在廣大非洲和遠東殖民地戰爭使用,即使是一個平民,對著只有弓箭和早期火槍的原住民和當地文明人,在個人戰鬥都有絕對的優勢。


現代的轉輪槍已經分成了兩大派系,柯爾特和史密斯威森,柯爾特是最早申請了轉輪手槍專利的,但還不確定在他之前是否出現過同種輪轉槍,其中專利中包括轉輪向左旋轉,因為當時所有的槍支都是採用火帽、火藥和彈丸分離的分裝葯系統的方式來裝填彈藥,裝填都比較費勁,包括了柯爾特手槍,所以柯爾特(Colt)手槍仗著活力持續性才使用的廣泛。


但是到了後來全金屬彈殼的定裝彈藥出現後,史密斯威森(Smith & Wesson)也打算開始製作轉輪手槍,由於專利權的原因,史密斯威森採用轉輪右轉的方式避免了柯爾特的專利權問題,所以定裝彈藥後來取代了分裝彈藥,由於專利權的原因,柯爾特不能生產定裝彈藥的手槍,直到後來史密斯威森的專利失效,而這兩種槍的外觀最大的不同就是彈巢的打開方式,柯爾特轉輪槍需要抽拔一下彈巢前的退檔桿,而史密斯維森想到了更好的做法,只要按動槍身左側的退彈鈕,彈巢就會向左滑出。


到了20世紀末,因為更為先進的半自動手槍問世,有些甚至同時擁有勃朗寧和瓦爾特的機械結構,而亦有部分半自動手槍使用能夠使用馬格南子彈。而火力更強大的衝鋒槍亦被廣泛裝備軍隊,於是實際上所有國家軍隊都把左輪手槍從制式裝備中淘汰,甚至連很多地方的警察也開始採用半自動手槍。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空軍世界加特林 的精彩文章:

中國三代重型軍用卡車揭曉,衝破外國技術封鎖的枷鎖
豹2坦克最新戰敗慘狀,歹徒大肆炫耀繳獲先進穿甲彈
中國對俄制武器公開吐槽,俄軍也氣得要買西方貨
美空軍放話:中國殲-11作戰效能只有F-22四分一
殲-15一大缺失環節被解決,航母上起降更穩當

TAG:空軍世界加特林 |

您可能感興趣

打一發就是一輛奧迪天上飛,我軍火箭炮高原開火,震懾對手!
我軍火炮落伍?炮手為何遠遠地拉著繩子擊發?
中國武器與傳統軍火巨頭「掰手腕」;特朗普「鬆鬆韁繩」 日韓軍力欲狂飆?
烏克蘭軍火庫爆炸,數百枚炮彈亂飛,2萬人緊急撤離!
買軍火錢從何而來?拉斯維加斯槍手利用不動產致富
「長像」比較古怪的英軍火炮 曾熏的炮手們睜不開眼
明軍火器每次都被騎兵蹂躪:清朝火器手為啥能打垮蒙古騎兵衝鋒?
烏克蘭繼承了相當多的軍火遺產,卻是因為看守士兵的一個煙頭,毀於一旦!
周末補片:槍與火的碰撞——三十四期《軍火女王》
直擊二戰時期世界第一軍火巨頭飛機生產線 密集程度令人乍舌!
土耳其火箭炮山寨於中國,卻成軍火市場上有力競爭對手
這些堆成山的槍不是軍隊所有,而是地下軍火,一個師都沒這麼多槍
刀劍本無眼!在軍火匱乏的年代,我國大刀隊殺出一片血路
台灣這次真是想多了!解放軍火箭炮亮相讓台軍緊張
巨大的地下軍火庫槍堆成山,讓軍迷看著「口水直流」
驚人場面,煙花般密集的美軍火力,只為殺死一名北越狙擊手
火箭炮下寸草不生!敘反對派神奇躲過 俄軍火箭炮洗地:突襲糧庫
彈道導彈砸向軍火區,百萬枚炮彈擺了一地,美軍真該感謝上帝保佑
解放軍火箭軍前身二炮部隊相當厲害 那你知道一炮三炮在幹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