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漢文帝賜南越王趙佗書》賞析

《漢文帝賜南越王趙佗書》賞析

漢文帝是我國歷史上以仁賢著名的一代明君,克己復禮,溫和謙恭。農業上經常減免老百姓的稅負,財政上縮減朝廷開支,穩定了高祖之後動蕩的政治局面,為開啟「文景之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漢文帝在位時對內親民重農,對外則恩威並施。最著名的莫過於對南越採取的懷柔政策,一封文帝寫給南越王趙佗的書信,言辭懇切、情感真摯,又充滿了文帝泱泱大國的自信與威嚴。趙佗看後已然明白雙方差距太大,再度俯首稱臣。一場邊境領土爭奪因此消弭,顯示了文帝寬廣的胸懷和高超的政治智慧。

趙佗原為秦末將領,與任囂一起奉命攻打嶺南百越之地。任囂病死後,趙佗向各關口軍隊傳達據險防守的指令,並借著全國反秦起義浪潮殺死秦朝官吏,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在嶺南建立南越國,自稱「南越武王」。漢高祖建國後,派陸賈出使南越,趙佗攝於漢朝的實力,接受漢朝冊封,成為漢朝藩屬國。高祖去世後,呂后臨政,禁止與南越進行貿易往來,南越所需的鐵器等物品無法從漢朝取得,於是趙佗改稱「南越武帝」,發兵攻打長沙國。

呂后去世,諸呂和劉姓藩王對皇位虎視眈眈,漢文帝在中央群臣的謀划下取得帝位。待處理完內部權力座次後,文帝開始著手處理這件事情。在寫這封信前,文帝做了兩件事:一件是設置專戶守護趙佗父母的墳墓,並四季按時祭祀;第二件是找到了趙佗的兄弟,賜以官爵、賞以財寶。做完這兩件事後,才寫下了這封千古傳頌的書信。

書信全文可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原文是:

「朕,高皇帝側室之子也,棄外,奉北藩於代。道里遼遠,庸蔽朴愚,未嘗致書。高皇帝棄群臣,孝惠皇帝即世;高後自臨事,不幸有疾,諸呂為變,賴功臣之力,誅之已畢。朕以王、侯、吏不釋之故,不得不立;今即位。」

上文大意是,我是高皇帝側室所生,原本並不受高祖器重,被封到代地做王。請原諒代地路途遙遠,加之我平庸愚笨,未曾和您聯繫過。高祖去世後,相繼經歷了孝惠皇帝和呂后。後來外戚圖謀不軌,多虧了功臣們的力量,現已剿滅異己。奈何王公將相一定要推舉我做皇帝,如此形勢下我不得推辭,現在我已繼承皇位。

開頭即樸實真誠,給人以親切之感。先說明自己身世,再自謙愚笨,之前未和對方往來,有略有表示歉意的感覺。這樣的語氣沒有給對方居高臨下的感覺,反倒像是一位寬厚長者在給遠方的朋友寫信。後面幾句漸露威嚴,說目前漢朝內部的權力爭鬥已經結束,群臣諸王歸附於我,我是統管中國的正式合法皇帝。「今即位」三字簡短又有力,威嚴滿滿。

再看第二部分:

「乃者聞王遺將軍隆慮侯書,求親昆弟,請罷長沙兩將軍。朕以王書罷將軍博陽侯;親昆弟在真定者,已遣人存問,修治先人冢。」

這段話大意為:前不久聽說您致書隆慮將軍,請求尋找您的兄弟;又請求罷免長沙的兩個將軍。我已經根據您的書信罷免了將軍博陽侯,您的兄弟在真定找到了,並派人妥善安頓,您父母的墳墓也已安排專戶看守。

這段話恩威並施。恩指的是對於趙佗的要求,漢文帝都幫忙辦妥了;威則是指如今你的兄弟被我控制,你祖宗的墳墓由我看管,你不要輕舉妄動,否則,你懂得。

在給了對方一劑下馬威後,緊接著開始談到正事:

「前日聞王發兵於邊,為寇滅不止。當其時,長沙苦之,南郡尤甚;雖王之國,庸獨利乎!必多殺士卒,傷良將吏,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獨人父母;得一亡十,朕不忍為也。朕欲定地犬牙想入者;以問吏,吏曰『高皇帝所以介長沙土也,』朕不得擅變焉。今得王之地,不足以為大;得王之財,不足以為富。服領以南,王自治之。」

前些日子聽說您在南邊發難,不斷侵害劫掠。那時候長沙國受害,您那邊也受害不淺。即便是您統管國家有方,難道就能保證在戰爭中只獲利不受損害嗎?戰爭一旦打起,必將是將卒或死或傷,使妻子成為寡婦,使子女成為孤兒,使老人無法孝敬。我不忍心做這種得一亡十的事情。我想定兩國邊界,有官吏說這是高祖劃定的,我不能擅自改變。如今即使得到您的土地,也不會使大漢的領土擴張多少;即使獲得您的財富,也不會使大漢富裕多少。所以五嶺以南的地方,大王您盡可以自治。

這段話旗幟鮮明地表明的文帝了態度和立場:我不跟你打仗,嶺南地區還歸你管,但是邊界還是要按照當初高祖的劃定標準。該部分並沒有首先表明文帝的態度,而是一層一層闡述,我為什麼不跟你打仗。不跟你打仗並不是國力輸於你,而是不想打、不屑打。不想打是因為不想再勞民傷財,不想做不仁義之事;不屑打是因為你的彈丸之地實在看不上。分別從道德層面和戰略上鄙視了對方。最後才基於上述事實,列出漢文帝的解決方案,而這個解決方案,對趙佗來說也應當是最好的方案了。

再看最後一部分:

「雖然,王之號為帝。兩帝並立,亡一乘之使以通其道。是爭也;爭而不讓,仁者不為也。願與王分棄前惡,終今以來,通使如故。」

即使您也稱帝,但是兩個皇帝同時並立,互相之間沒有使者聯繫,這是以力相爭。爭而不讓,這是仁者不屑於做的。因此希望與大王共棄前嫌,自今以後,恢復原來的關係。

這段話更進一步闡述了文帝的要求:取消帝號,恢復從前的藩屬關係。文帝巧妙得以「仁者不為也」冠到了趙佗頭上,既委婉地要求對方去掉帝號,又給了對方一個台階下。最後一句「通使如故」,溫暖而有舊情,又明確了雙方的正常關係。

從全篇來看,漢文帝先是一種親切問候的口吻,將自己身世、取得皇位的權威性娓娓道來;接著闡述自己為南越王做的事情,恩威並施,綿里藏針;然後切入正題,從道德層面、雙方實力層面全面闡述不想打仗、允你自治的立場;最後更進一步,要求對方取消帝號、恢復稱臣納貢的關係。全文僅293字,樸實誠懇,有理有據,自有一股威嚴和自信,使對方不容抗拒。文采如此之好,以至於在《資治通鑒》第十三卷漢文帝章節被全文錄入,又被選入《古文觀止》,也就不足為怪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白說球 的精彩文章:

TAG:小白說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