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西湖遊記 「夢」游西湖

西湖遊記 「夢」游西湖

於杭城而言,

西湖是美的搖籃,

也是夢的故鄉。

我本是一個不愛遊山玩水的人,但西湖卻去過三次。第一次年紀尚小,並未留下什麼深刻的印象。第二次十來歲,上了學,讀了蘇軾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對西湖充滿了好奇。那一年是在夏天遊了西湖,天氣很熱,明晃晃的太陽曬得人掙不開眼睛。遊玩的很多細節我都忘了,記憶中殘留的是湖中「無窮碧」的荷葉和「別樣紅」的荷花。我記得那時水中綠葉如扇,左搖右擺,憨態可掬,一抹一抹的嫩紅隱藏在其中,花朵擎出水面,蕩漾起一湖碧波漣漪。荷花有大有小,大的如瓷碗,小的如凝拳,姿態萬千。有的荷花全開了,粉色的花瓣黃色的嫩蕊一覽無餘,無拘無束,熱情奔放;有的半開半掩,拘謹小心,害羞靦腆;有的三五朵成群,簇擁在一起,彷彿在竊竊耳語;有的孑然一身,高傲冷漠;有的高高地抬著頭,立於高處凝神眺望;有的隱匿於荷葉之間,好奇地在葉隙間探出腦袋,偷偷地看著這個世界。夏日暖融融的風吹來,這西湖便成了盛極一時的大舞台,碧葉與紅花互相搖曳著,正如從大唐盛世的《霓裳羽衣曲》中走出的一群衣著華貴的少女,翩翩起舞,裙袂飛揚,在無數游者視野里舞出歌舞昇平的盛況。

第三次游西湖就在今年十月放晴的一天。在杭州求學,沒有不去西湖遊玩的道理。天時,地利,人和,便促成了這一趟西湖之行。

適值十月,秋風微涼,吹走了杭州的滾滾熱浪卻沒有帶走氤氳著的潮氣。湖山信美,人文殊勝的西湖,春夏秋冬各具神韻,午未申時皆有不同。西湖十景:蘇堤春曉、麴院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柳浪聞鶯、花港觀魚、雷峰夕照、雙峰插雲、南屏晚鐘、三潭印月,光聽名字就醉了,更不用說身臨其境。

站在西湖邊,往湖中心看,雖在秋日,我卻不覺想起了明人張岱寫雪夜遊湖心亭的文字——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小舟如「芥」,人「兩三粒」。想必那日獨往湖心亭看雪的張岱,一定感受到了有如誤入陶潛筆下的桃花源的美好。寒冷的冬天,萬物都失去了生機,但那一方「落英繽紛,芳草鮮美」的凈土在他心中悄然永存,如同在夢中。心境淡泊,情致高遠,無塵事之喧囂,無世俗之紛擾,心之所向,情之所往,便是桃源。如今的西湖,遊人如織,人頭攢動,人們往往「到此一游」,可能也不會有這等閒情逸緻了。

去西湖的第一站必是斷橋。「千年等一回」的無悔傳說中,白娘子和許仙在這裡相會,,演繹了一段流傳至今的凄美愛情故事。斷橋之謂,非橋之斷也,其實後面還有兩字「殘雪」,斷橋殘雪,是乾隆帝所題西湖十景之一。每當瑞雪初霽,站在斷橋後面的寶石山上向下眺望,西湖銀裝素裹,斷橋的石橋拱面無遮無攔,在陽光下冰雪消融,露出了斑駁的橋欄,而橋的兩端還在皚皚白雪的覆蓋下。依稀可辨的橋身若隱若現,而涵洞中的白雪奕奕生光,耀人眼目;橋麵灰褐暗淡,與積雪形成反差,遠望去似斷非斷,故稱斷橋。只可惜從未親眼目睹斷橋殘雪之美,只能從攝影作品中一覽風采。

斷橋上遊人不少,人們駐足拍照留念,擺著各種pose,歡聲笑語不斷。我們在斷橋上眺望著雷峰塔,回憶著白娘子和許仙的一眼萬年。「人倚斷橋雲西行,月影醉柔情」的美麗惆悵,從白娘子定情於許仙那一刻,就都逃不掉了。斷橋似乎有一種神奇的力量,來到橋上,自然而然開始對美好愛情與婚姻產生嚮往,這是任何人、任何年齡段、任何階層的人都有的本能追求。腳下的斷橋已經充滿了歲月的痕迹,經過洗禮的斷橋的美不再僅僅局限於凍湖殘雪,帶給人們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滿足。站在橋上,靜靜默念,歷經千迴百轉,回首時發現良人未離,心生歡喜卻依舊為你。

沿著孤山路步行到孤山島北面,那裡沒有山南熱鬧繁華,反而樹木蔥蘢,遊人稀少,是一處難得的清靜世界。我們沿著小徑走近山崖,一座亭閣立於平台之上,石壁、石階上長滿青苔老藤,真有幾分「應憐屐齒印蒼苔」的感覺。站在石階下面,遠遠看到亭中懸掛著一塊「放鶴亭」匾額。原來這就是那位梅妻鶴子的林居士所隱之地。

放鶴亭背靠悠悠青山,面臨淼淼銀湖,四周有叫不出名字的古樹,還有梅林。亭下有一個大鶴池,池邊芳草如茵,繁花似錦,池內奇石顧盼,水明如鏡,數枝荷花爭芳鬥豔,還有幾隻飄然欲飛的白鶴。只可惜這白鶴全是雕塑品,雖有凌雲之志,卻無奮飛之翼,只能在此與居士長伴。放鶴亭西南側有片台地,濃蔭之下是林逋的墓,環石圍砌,青草封頂,顯得清新平淡。墓頂上叢生的青草,在輕風中微微擺動,似乎在為寂寞而無聲嘆息 。

當年一個叫做林逋的人,隱居在西子湖畔,種下一株株梅花,養大一隻只白鶴,以梅為妻,以鶴為子,過著遠離塵世優哉游哉的生活。他喜歡駕著一葉扁舟,在西湖上漫無目的地游賞,舟上載酒,臨風而飲。醉後長歌,歌聲中他便感覺到自己和西湖融為一體,自己是西湖的一部分,這是多麼愜意的事啊。他常常坐在岸邊,望著梅花投在水裡的疏影,婆娑的姿態,醉人的清香,再加上手中那盞似溫未溫的米酒,比神仙的生活還要快活呢。「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也許只有這樣的日子才能讓他寫下如此精妙的絕句。

林逋生於盛世,卻淡於名利,布衣終身 。這就是西湖的韻致,也是西湖的魅力。西湖可以使一個人忘卻名利,放棄塵世的誘惑和紛擾,投奔到一個只屬於自己,永遠也不會厭倦的神仙世界中。西湖是一個你一見到就想歸隱的地方,一切狂妄的心思被西湖的水過濾之後,最後剩下的是恬淡和無欲無求。

蘇堤位於十景之首,自然有它獨特之處。蘇堤南起南屏山麓,北至棲霞嶺下,堤岸細細綿延,兩岸夾雜種植這著垂柳和桃花。歲月崢嶸,蘇堤沒有消失在時光的長河中,而是越發夯實,成了翠柳夾道的長堤。走在蘇堤上,讓人自然而然地就想起了蘇軾——那個風塵僕僕的老頭,與西湖有著不解之緣。來到杭州,他在西子湖畔暢遊,讓自己疲憊的身心得以休憩。他被眼前的景色所迷倒,也許這是老天對他在官場的不平遭際的補償吧。蘇軾作了杭州的地方官,看到西湖被水底的淤泥所累,湖盆日益抬高,湖面面積萎縮,他疏浚河道,治理西湖,將挖出的淤泥雜草堆砌成堤,於是蘇堤因此得名。蘇軾在杭州留下了一條堤,一道菜,還有那膾炙人口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是蘇軾眼中的西湖,宛如溪畔浣紗的美女西施,無論從哪個角度欣賞都很美。每個人心裡的西施都是不一樣的,但毋庸置疑都是驚人的美麗。或許,西湖是名副其實的大眾情人,每一個貼近它的人,都能夠從中尋找到與自己心目中的西施相符合的影子。

在西湖轉了大半天,我突然想起了「西湖如妓」的說法,這雖不雅,細細想來似乎是有幾分道理。西湖的美並不凌厲,是江南水鄉女子身上的溫婉隨和,達官貴人可以欣賞,村野山夫也能觀看,文人騷客也可玩味。不同出身、不同閱歷的人都可以找到西湖身上的美,得到各自身心的大愉悅。西湖就像一個靜坐杭州城邊的女妓一樣,應承著聞聲慕名而來的各種各樣陌生人的目光。

不過西湖可不是一般的女妓,她是女妓中的佼佼者,是跨越時空的名妓,似柳如是,如蘇小小。她有才,有見識,有品位,否則她的美的生命就不會延續那麼長久了。自然的遠山近湖之美吸引人們領略觀賞,而她歷經千年所流傳下來的無比瑰麗豐富的故事傳說更使她魅力無窮。在蘇堤你會想到東坡,在白堤你會想到樂天,雷峰塔、寶淑塔的身影在西湖的水面微微晃漾,三潭映月的神奇吸引著一代代遊人好奇的心,更不用說歷史上留下的那麼多有關西湖的燦爛文章和美麗詩篇了。

描繪西湖的美的文字太多了,怎麼用心用力,也很難在眾多的蘊藉和華麗詞藻中脫穎而出。不過我想說的是,西湖的美是直指人心的,美得讓你的心靈為之顫抖,而到底是怎樣的如痴如醉,還需要親自體會。

如果要問中國人最想去的地方,西湖大概是很受青睞的。那麼多的故事,那麼多的傳說,更有數不清的情思和夢幻縈繞其中,詩人的浪漫,女人的愛情,將軍的忠骨,隱士的孤逸,羅漢的固執,郎中的奇緣,烈士的吶喊……它們是西湖水裡的浪花,只有在風的吹拂下才能顯現,吹進遊人沉思中的夢。

西湖的夢,既讓人纏綿,也讓人迷惘

圖片:網路

編輯:熊璐璐

請您贊一下支持有美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美堂 的精彩文章:

頗似故友遠道來
從江湖詩看陳起
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
唐宋詞 詞中有真意

TAG:有美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