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明天入職,今天又拿了個offer怎麼辦?

明天入職,今天又拿了個offer怎麼辦?

明天入職,今天又拿了個offer怎麼辦?

聽起來像是個小概率事件,然而現實職場里卻經常發生。

我經常收到來自友人的此類江湖告急,馬上就要入職甚至已經入職了,這時候一個讓人心動的offer從天而降,於是,當事人糾結到死。

其實我自己也曾遭遇過這糾結,比這更慘!

那一年,我經歷了一場曠日持久的面試,最想加入的公司走了4個月流程還沒有發我offer,為了等這個offer,保底的其他offer已快消失殆盡,還剩下最後一個,也搖搖欲墜。我此時能做的只有:接!

命運多舛,造化弄人。入職第一周,那家讓我好等的公司給我發了offer,我心裡那叫一個罵:早點告訴我會死嘛。接下來的幾天,我經歷了職業生涯迄今為止最艱難的一次抉擇:剛入職就提離職?

也許很多人會說:那還不簡單,選給錢多的啊,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但你總覺得對不起這家已經讓你入職的公司,況且給錢多不是你選擇工作的唯一衡量,哪份工作未來發展更好,你並沒有底氣,擔心自己折騰了半天最後並沒有得到好的結果。這時候,你想到了聽天由命,也許這就是命運最好的安排?可兩年後,你又開始折騰換工作了,比起兩年前,年紀和經驗漲了,你卻更難轉型了,你又想起了那家你曾經心心念念但最終選擇放棄的公司,於是開始埋怨自己當日的逃避與懦弱。

無獨有偶。我的一位好友,目前是某全球頂尖的PR公司的總監,若干年前遭遇了一模一樣的境遇。她回國後入職了某頂尖投行的PR崗位,入職第一天,她出國前任職過的前僱主誠邀她的加入,舊日情誼和新的機遇疊加,她做了與我當日同樣的選擇,今天她依舊在前僱主那裡工作,實現著自己的理想,當年的事情已距今過去了6年,成為了生命中的小插曲。

我並不是在鼓吹,入職前後又拿到心儀的offer時,離開是最好的選擇。在時間期限內,每個人最終都會做出選擇,只不過,這真的是最好的選擇嗎?面對同樣情況,我又該如何選擇?


第一步:認清事實。

不要煩惱,這是職場中正常會發生的情況。

這件事情,並沒有誰做錯了什麼,只是發生了預料之外的狀況,有了狀況就要分析和解決。無論選擇留下還是離開,總有人得到了或者是失去了,我們要做的就是在複雜下,試圖尋得最優解。

第二步:理性判斷。

你的每一個選擇,都影響每一個人的得失。

你答應要入職的公司裡面的人,包括歡喜於自己剛得了一枚助手的經理,包括又完成一個招聘KPI的招聘專員。

發給你offer的公司裡面的人,包括在面試中就對你表示滿意,一心期待你加入他們團隊,還為你爭取過薪水的lineManager,包括幫你refer過簡歷的朋友。

當然,還有你自己。

我們會在某一個單獨的利益點面前糾結不前,而忘記去考慮如何做,綜合利益才能最大。如果提離職帶來的當前公司損失和自己滿腹的愧疚感相加,相比離職後,新公司的得益與自己職業生涯的得益相加,答案是遠遠低於的話,離職可能是更優的選擇。反之亦然。

沒有完美解,只有最優解。

理性分析可以幫助我們無限接近最優解。


第三步:妥善處理。

越拖著不解決,越是對所有人的不負責。

用最短的時間權衡利弊,做出理性判斷,然後將結果告訴相關的人,是更成熟恰當的做法。很多人在溝通離職理由時會編纂一堆借口。其實離開從來不是錯誤,只是個人選擇,而編纂借口, 才是無法解釋的錯誤。

記得當年快速離職時,我與直線彙報的經理坦白了所有真實情況,她之後的一席話我每每回想起來都很感動:雖有遺憾,但員工離職不是員工的錯,是作為Manager自己該承擔的風險,而聽了我的情況,如果她是我,她也會做同樣的選擇。

職場有時比我們想像的要真誠的多,成熟的多,不要讓小心眼限制了想像力。


第四步:事後補救。

事後補救,不如事前預防。

為了彌補心中的虧欠,我事後也向當時的僱主推薦了不少合適的候選人,但是畢竟這一步不是總有資源去實現,補救的力量也微乎其微。所以事後補救,不如事前預防。

做好以下兩件事,可以降低再發生概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MBA智庫 的精彩文章:

網站優化有也生理周期(二)
《芳華》:鋒芒你的善良,善待你的平凡,捍衛你的尊嚴
今天毀滅你的,正是你昨日所仰仗的
那些混得好的人,總結起來就是6個字
清華寧向東、朱武祥等6位重磅大咖,帶你突破領導力發展!

TAG:MBA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