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家居生活中尋找時間之美

在家居生活中尋找時間之美

作為人的感知來講,時間是我們任何一個人都繞不過去的可感知對象。絕大多數人如果不是成聖成賢了,基本上我們會在時間和空間的框架下來認識這個世界,而中國人其實對於時間尤其敏感,中國文化很多都是圍繞著時間這個核心來展開的。

1.中國人的時間觀

首先時間的真相是什麼?在佛學來講時間是一個幻象,沒有實際存在的時間。時間的刻度,看起來是客觀的,但在每個人的感知裡面,是相當主觀的一種感受。如果我們對於時間的真相沒有一個清晰的認知的話,我們可能對於時間所帶給我們的各種體驗缺乏一個準確的認知。

第二,如果我們沒有對時間的善意,我們拒絕某種時間帶給我們的呈現,那麼我們會憎恨時間。比如說人大概到了一定的年齡段,可能會覺得時間太快,自己快速地走向衰老,那種恐懼、抗拒,都會使人做出一些可能會使自己受傷害的行為。那麼這種心態就是對時間提供給我們的這些饋贈,並不抱以一種真誠的接受的心態,這就是我們缺乏對時間的善意。

第三層才是美。如果沒有前面兩層的積澱,沒有對真相的了解,我們也不可能對這個世界懷有善意,我們有容得下的東西,也有容不下的東西,那些我們容不下的東西,要不我們會想著去改造它使自己滿意,要不我們會拋棄它,這兩種選擇其實都是我們生命中的失去。我們生命中的匱乏,大多是由於我們並不珍惜時間饋贈於我們的東西,因為我們沒有掌握真相,我們也沒有懷有純良的善意,都是以一己之判斷來決定取捨。這種格局如果再小,事實上我們可以接受到的時間之美是很小很小的。

如果能夠了解這個真相,我們會對時間饋贈的一切都心懷感激,而且會具備發現美的能力。

中國的上古先賢,以時間作為一個架構,去建設一個關於道的闡述系統。而中國人拿時間作為一個系統,設立了若干的刻度來指導你怎麼去認識這個世界的變化。這個變化規律的背後其實是讓我們的生命最後具備一種能力,對於所有驅動這些變化背後的力量,你應該有所了解。如果你能有所了解,你應該找到跟這個世界正確的相處方式。最終中國文化是要教給我們安身立命的方式,你這個生命在天地間有一個恰當的位置,這個所謂的恰當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答案,它每時每刻都會變化。

所以中國人從這個角度教導後代子孫,能夠正確地認識這個世界的真相,正確地認識自己,正確地認識你和他人之間的關係,這是中國上古先賢深層的一種智慧,它藉由文化傳承到今天。

當我們談到中國人的時間觀的時候,會看到中國有非常多的時間標識,例如四季。四季分明的這種自然現象的變化帶給人的認知,其實衝擊力非常大,你會看到春天的繁榮,夏天的茂盛,秋天的衰落和冬天的凋敝,這麼大的遷轉,事實上會讓人看到一個生命從生到死的過程。這些感慨就是我們的精神體會,這些是由時間帶來的。如果人能夠在這種在這種四季的遷轉中能夠了解生命的變化,它對於人如何安排自己的人生,就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時間對於中國人來講,它事實上是解決生存問題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參考體系。

2.對於時間的珍惜

這是一個秋天的庭院,當我們談到秋天之美的時候,有些人說我不喜歡秋天,因為衰敗。可是衰敗難道不是一種美嗎?它是生命完整的一部分,為什麼你說我只要這個不要那個呢?我們可以看到,秋天所有的綠色就不會像春天那樣明亮,它的綠色的亮度一定是降低的,但是楓葉之紅呢?這是春天不會有的顏色,這是成熟了之後才會有的顏色。

所以秋天它美嗎?雖然看起來草色已經暗沉了,但是楓葉是如此的火紅!秋水是暗沉的,但是它深沉,它確實不像春水那麼明亮那麼純情,但是它真的有內涵有層次。所以你會發現,大自然永遠陰陽調和,它會調配,它給你一份暗沉,一定給你一份明亮。其實在四季,這種陰陽一直都是平衡的,只是它用不同的方式去表達。我有時候想說人這一輩子天天快樂多乏味啊,總歸是要有一些變化,經歷了痛苦,你才知道歡樂是多麼的可貴。所以到了秋天,我覺得大家可以去欣賞一種美,什麼美?即將失去之美。你曾經擁有過,可是現在你即將失去它,這會讓你感到痛苦。所有的最深沉的美一定讓人感到痛苦,一個人沒有痛苦,他感受到的東西是非常膚淺的,所以一定要知道秋天是多麼可貴,這些葉子都會掉下去,樹枝會變成枯枝椏杈,但是曾經的繁華,曾經的美麗它留在你的記憶里,讓你知道等待美再次出現的這種心情,讓你體會失去這些美的一種憂傷,這些就是你豐富的心。

蘇州園林作為世界園林藝術的瑰寶,應該說是東方美學的結晶。人類是不可能而且也不應該徹底切斷和自然的連接的,與自然的疏離,其實會讓人類變得特別的乾涸。所以古人會在自家的私宅里,建造一個模擬大自然的生活環境,來保持他對自然的感知力,保持他和自然的連接,我覺得這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一種充滿詩意的情感訴求方式。當然怎麼才叫對自然最成功的模仿?蘇州園林里做了很多很多的探索,比如說園子如果足夠大的話,他們會在不同的別院裡面做不同的花材和植物的設計,有的庭院是專門用來賞春景的,有的是用來賞冬景的,有的是用來賞秋景的,通過這些安排來體現這種季節性的變化。

一個精巧的園林設計還會尊重晝夜的變化,我們這個時候在哪裡賞景最好?早晨的時候在哪裡賞景最好?他們還會根據光線的變化、季節的變化來安排所有的建築形式,比如說像不同的窗開的造型和位置,是為了透過這個窗口看到什麼樣的景觀。他是要用一個菱形的花窗還是方形的還是圓形的?這個是不同的選配。有一些蘇州園林裡面牆上的花窗是按照畫軸的體例設計的,你透過這窗就可以看到一幅又一幅隨四季而變化的景觀,這是一個常變常新的花窗,而採取什麼造型的花窗是主人對自己生活的一個建構。

我們看到過去中國人在尊重時間這一系列顯現的過程中,生出了多麼優美的情懷!

豐子愷先生是我非常喜歡的一位近現代的畫家,不僅因為先生人品高尚,我認為他的藝術造詣也非常之高,因為他帶給我們非常重要的提示,讓我們懂得珍愛生命本身。豐先生的畫作記載了非常多普通人的生活,大概我認為民國時期一個尋常百姓生活的那個場景,在先生的畫作裡面都有所體現。比如說我們現在看到的下面的這一幅畫,《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

我們知道新月是代表新生的,但是席散總是會讓人感到有一種蕭索,先生通過對這個場景的勾畫,其實也是在提醒你,什麼叫初時?什麼叫末時?新月看起來是初時,但是席散對於人來講是末時,你在這種初時和末時同時發生的場景裡面會感受到什麼?蘇軾那句著名的「月有陰晴圓缺」,其實就是告訴我們,人這一輩子要經歷的聚散離合是正常的,我們是要學會接受的。我們都知道新月能給我們帶來希望,但是朋友的離去又會讓我們有所失。這麼複雜的情懷,會同時交織在我們心裡,我們總是要去取捨,有取捨就有失去,但如果全接受呢?所以我覺得豐先生像這幅畫,實際上是啟動了我們內心很豐富的情懷,同時它也呈現了一聚一散的人生常態,告訴我們以平常心對待,這兩種情懷可以互相映照,由此我們才會懂得珍惜眼前所有。

在我看來先生的這幅畫記錄的是生與死的一場轉折。所有的花只要離開枝頭,其實都活不了很久。但是人類讓一朵花的死亡裝點了自己的生活,這是我們人類作為萬物靈長的某種優勢。所以當你把這枝花從枝頭剪下來插到你家裡的瓶中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這個生命,為了你所希望看到的而有所犧牲?如果你能,你將珍惜,不只珍惜這一朵花,也會珍惜大自然。珍惜這種情懷是一種非常寶貴的情懷,我們絕對不像我們以為的那樣可以擁有那麼多的東西,其實你這一生能夠擁有的東西始終都是有限的,如果你不懂得珍惜,第一,這些東西來到你生命里,你也不會好好的享受它;第二,你以為你可以無限的攫取,到有一天你真的不能攫取的時候,你將非常痛苦。

而在像梅花、桃花、菊花來到你生命里的時候,給你帶來的那些美、喜悅、感動,你也不會那麼在乎,不在乎物,其實也不會在乎人,都是一種心態。所以像先生畫這些花呢,都是在啟發我們,怎麼樣去發掘你內心的情感?一個人對自己內心的情感發掘得越深,其實你越崇高。崇高不是一個道德問題,是一個生命價值的體現,所有的生命當他內心深處看到自己生命真相的時候,都非常的崇高,非常的莊嚴,只是很多人不去看,所以自甘墮落。真正的生命非常非常的寶貴。「籬角梅初發,一枝輕折來。可憐心未死,猶向膽瓶開。」梅花雖然離開枝頭,沒有馬上謝落,它還會在你的瓶中開幾天,是因為它心還沒有死,也就是說它的生命力還在,它用它最後的生命力裝點了你的生活。這就是大自然跟我們之間非常多的關係,你有沒有體會到?你有沒有好好的珍惜?中國人看起來對時間珍惜,其實表達的是對生命的珍惜。

3.活著與生活的區別

這個我覺得是非常典型的中國人對季節變化所持有的一種審美態度。荷花是中國花藝里非常重要的一個主題,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時候是一種造型方式,然後到這個殘荷的時候,就有著名的那句「留得殘荷聽雨聲」來確定殘荷的審美價值。中國人過去是不拒絕把這類花材作為花藝設計的材料的,因為什麼?它真實發生了,它在這個季節就是這個樣子,你要掩飾什麼呢?你說我只插小荷的時候,到殘荷的時候就不要了,那你是拒絕什麼呢?作為一種荷花完整的生命過程是存在的,各個階段自有其生命真相,如果你拒絕,就說明有一種美你還不懂得欣賞。所以日本人為什麼那麼重視賞櫻?因為櫻花開的時間太短暫了,這個如此短暫的花期,就提醒日本人,生命是無常的。可是我們今天常常對於無常十分之拒絕,十分之不接受,這個其實使我們喪失了一種生命的堅強,一個人能夠承載無常,說明你足夠強大。我們現在很多隻喜歡看繁盛的,不喜歡看已經走入生命晚期的狀態,我們只能欣賞一種美,沒有多樣性了,這說明這個民族心理是脆弱的。一個民族如果他的心理足夠強大,他可以接受美的多樣性是極其寬廣的。

這個設計是一種關於時間長短的考慮。時間的長與短其實是非常相對的,一個好的設計事實上是應該留得住人的設計,這個留得住除了在身體上在人體工程學上能夠照顧好人的身,同時視覺上不會讓人感覺視覺疲勞,在觸覺上也不會讓人感覺到有疏離,會讓人覺得屢觸不倦。我一直覺得如果不是受財力限制,盡量選擇實木傢具,原因是在於實木是最接近人體溫的一種材料。對於和自己體溫差距太大的材料,人會有不舒適感。一個好的設計,能夠留住人的設計,事實上是對人全方位的照顧。我在那張桌子前坐了六個小時,從下午一直談到晚上,我的體會就是因為它的尺度是對的,像我這種對於觸感也有要求,所以我摸它的時候,覺得它跟我沒有疏離,視覺上因為它沒有特別多讓我覺得累的設計(有些設計線條太多,你看久了就會覺得累)。還有其實聲音也很重要,大家認為傢具設計里不包括聲音,這是錯的。所有的器物在這個面上移動是有聲音的,有些聲音人聽了以後可能會覺得很刺耳,只不過可能有些人很糙不在意。所以好的設計要考慮的緯度是非常多的。

大自然既然有晝夜,有春夏秋冬,所有我們感官的感知一定都有明暗的變化。一件好的傢具,它在明暗變化上必須是有節奏感的,今天很多照明的失敗,是因為沒有按照變化的層次來。哪個點是你家裡光照或者說這個亮度最高的地方?什麼地方它是適合暗下來的,以便烘托某種氛圍,這是情緒上的節奏,視覺上有節奏,情緒上也有節奏。一個豐富的家居生活,不能只在一種節奏下生活,那讓人太累了。有這些節奏變化,人的情緒有轉換的餘地,人會覺得很豐富,能放鬆。

所有的努力、了解,其實都指向一件事情,我們對生命的真相到底有多少了解?我們知道不知道什麼叫做呵護生命?這個是我的一個朋友做的,家裡面的一個食器,一次性使用,為了聖誕節。怎麼做的呢?兩個模子之間倒上花、倒上水,放到冰箱里冷凍,端出來就是這個,一次性的。吃飯過程中它會逐漸的融化,你可以看到生命的無常,但是它曾經這麼美,所有的美都會消失的,但是如果你有能力,它也會再次生成,這就是我們可以利用時間創造美的能力。我們不能假設我們天生就有這種能力,但是確定這是一個可以通過學習、磨鍊,會不斷成長的創造力。

(作者:資深媒體人、曲美家居國人生活方式研究院院長 殷智賢)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刊發或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再寒冷的北京冬天,為了「她」我都願意出門
權威專家熱議行政體制改革:要體現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的現代化
直播改變生活 主播領創新創業風氣之先
四環製藥專利被齊魯製藥質疑「造假」

TAG: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