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他是第一個獲諾獎的臨床醫生,卻也是第一個缺席諾獎頒獎的獲獎者

他是第一個獲諾獎的臨床醫生,卻也是第一個缺席諾獎頒獎的獲獎者

歷來放諾貝爾獎頒獎典禮「鴿子」科學家已然不在少數。

他們中有的是被戰爭等客觀原因所累,有的則鬧個人情緒等。

而第一位缺席諾貝爾頒獎盛典的獲獎者,卻是因為長期忍受疾病的折磨而無法前往。

尼爾斯·呂貝里·芬森(Niels Ryberg Finsen)

他從小就經常生病,因為身體弱還曾遭到別人百般欺負與排擠。

成績平平的他還一度被校長評價他日後將會是個庸才。

後來他辛苦考上大學後卻發現潛伏多年的先天性絕症爆發了。

可他還是忍著病痛完成學業,廢寢忘食地待在實驗室做醫學研究。

他中止病假幫人看病,甚至還不惜拿自己和妻子的身體當做實驗對象,從而成為揭開光線應用奧秘的先驅。

在那個還未發現有效藥物治療的年代,他首創的紅光和紫外線療法拯救了無數的天花和尋常狼瘡病人。

為此,他成為了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臨床醫生。然而,每況愈下的身體也使他日益虛弱。

最後,他非但沒能親臨諾獎現場,也在獲得諾獎的第二年就離開了人世,享年43歲。

法羅群島

1860年12月15日 ,芬森出生於丹麥法羅群島的一個普通家庭里。

14歲那年,他進入了當地的一家寄宿學校。

封閉的環境里,身體瘦小的他也常常遭來了其他同學的欺負。

可他沒能從學校獲得多少幫助,反倒是因為成績不好遭來校長冷漠的評價。

「雖然性格還行,但他的天賦和能力實在很平庸。」

現在的哥本哈根大學

慶幸的是,兩年後他隨著父母前往冰島去上高中。

逃離被排擠的環境之後,他刻苦學習,克服重重困難,最終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丹麥哥本哈根大學。

從小受盡疾病之苦的芬森也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學醫。

尼曼-皮克細胞在脾臟

然而不幸的是,大二那年他的身體毫無預兆地開始出現各種不適。

諸如全身無力、腹水*,視力下降、心跳異常等癥狀都被他一一攤上了。

經過一番檢查後,他最終診斷為患上了罕見的尼曼-皮克症**

作為一種由基因突變造成的先天性疾病,它根本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

它會讓患者的器官功能日益衰竭,而緩解病情最好的方法是能得到充足的休息

可芬森還是堅持長達7年之久的帶病求學,並在1890年獲得醫學博士學位。

*註:腹水是指腹腔內有液體積聚,超過正常量的癥狀。

**註:尼曼皮克症是一種脂質代謝異常的遺傳疾病。過量脂類累積於病人的肝臟 、 腎臟 、 脾臟 、 骨髓等,甚至腦部,而造成這些器官的病變。

在求學期間,他剛好住在一間陰冷的房間里,疾病使他痛苦難耐。

可神奇的是當他去戶外曬太陽的時候,病情有了明顯的好轉。

一次偶然,他發現愛曬太陽的貓似乎是在利用陽光來治療身上化膿的傷口。

難道陽光中還有什麼我們沒有發現的東西?它是否對人體也有益處呢?

帶著一系列的疑問,他開始潛心研究光線對人體的作用。

他查閱了大量資料後,提出了光療的設想。

他認為光譜中不同性質的光線 , 由於它們對有機體作用的時間和強度不同。

因此對有機體也會產生出不同的影響。

一般情況下,以波長為標準,我們可以粗略地將光線分成紫外線、可見光、紅外線三部分。

他首先分析了陽光照射對天花病人的影響。

圖為起水泡,發燒的天花病人

通過一系列實驗後,他發現了紫外線的波長很短,穿透能力強,極容易損害皮膚組織;

它可能會引起使天花病人發高燒,皮膚髮水泡。輕則留下麻點,重則還會使患者喪命。

而紅外線的波長較長,能夠產生比較明顯的熱效應。

它讓天花病人身上的各種水皰、膿皰(統稱皮膚損害)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芬森發明的紅光燈

儘管不能透徹地解釋其原理,但他還是想方設法將不同的光線分離開來。

他特地發明了一種「紅光燈」來治療天花病人的皮膚損害。

冒著被傳染的危險,芬森親自用這個先進儀器在一些天花病人身上進行治療。

神奇的是,它不僅緩解了天花患者的病情,還保護了他們的容貌。

許多絕望的天花病人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紛紛找他治療。

然而,他在研究期間,他的心臟和脾臟早已出現了嚴重的不適,下肢也開始浮腫起來。

本該放下工作去養病,可他不顧家人的勸阻,忍著病痛在進行研究。

正當推廣「紅光燈」大獲成功時,芬森也在實驗室里倒下了。

他才不得不前往冰島的一個小漁村養病。

可就在養病期間 , 他又親眼目睹了不少整天生活在臭魚堆里的漁夫們, 染上了一種可怕的狼瘡。

狼瘡病人

與天花不同,它是一種慢性皮膚結核病 。

臉上各個部分會形成紅褐色的疙瘩,皮膚會逐漸腐爛,最後導致毀容。

患者對此束手無策,只能遠離世人,過著生不如死的痛苦生活。

他實在沒辦法眼睜睜繼續看著病人痛苦下去,便終止了休養, 開始試驗光線對這種病治療作用 。

他發現治療頑固的皮膚結核使用熱效應的光線並沒有用。

若是光線具有殺菌作用,能完全損害被感染的皮膚組織,徹底除去病灶的話,這樣是不是能使病人的臉重獲新生呢?

過濾紅外線的濾鏡

他大量翻閱資料後,大膽地猜測過去使用的光線強度可能還不夠。

然而,如果想要提高光線強度,同時保證足夠的光照時間,病人的皮膚很有可能被紅外線燒傷。

那怎樣才能將會灼燒人的紅外線徹底過濾掉呢?

他使用藍色的硫酸銅氨溶液或甲基藍溶液作成一種濾鏡,成功地將紅外線過濾掉了。

人造光源裝置

為了獲得光療的最佳效果 , 他還製作了人造光源。

他甚至不惜在自己和妻子身上進行試驗以取得光線穿透皮膚的最佳條件。

經過反覆研究後,他得到的紫外線照射細菌培養皿,證明它的確有殺菌的效果。

同時他還意外地發現血液會阻擋紫外線。

所以在缺血情況下,紫外線穿透皮膚組織的效果會更好。

芬森為設計的壓皮器,中央是皮損部位

因此,芬森又發明了一個叫「壓皮鏡」的東西,

它將纏有彈力帶的玻璃壓在病患皮膚上,就可以使皮膚缺血,同時還能讓紫外光能精準照射。

1895年11月,他正式在尋常狼瘡的患者身上進行每天1-2小時的光療。

他以陽光為光源,通過一定的透鏡組合將光線分離,並排除掉可能導致燒傷的熱光線。

最後將用壓皮器將光束集中於皮膚結核的部位。

患者前後對比圖

很快,他們的受照部位開始發紅,幾天後開始發炎(這是光線損害了皮損部位的表現)。

當它繼續進行光療照射的話,就會形成疤痕,最後脫痂、皮膚趨於正常。

芬森治療的59名患者中,有58名患者的癥狀都出現了明顯緩解,最後有一半的患者痊癒。

就這樣,從來沒有人能夠治療的尋常狼瘡也被光線治癒了!

可就在發現光療法治療皮膚結核不久,芬森的病情再一次惡化了。

他的心功能開始衰竭,腹水可竟已經累積了足足六升。

這使他肢體腫脹、極度虛弱,只能坐在輪椅上了。

無數絕望的狼瘡病人聽說他的療法之後,都從世界各地慕名前來哥本哈根請求他的治療。

倫敦醫院,國王愛德華八世和皇后一起觀看治療過程

當他們看見坐在輪椅上、全身水腫的芬森,嚇得下巴都掉了。

可就這麼一個極度虛弱的人卻治好了一個又一個的皮膚結核病人。

也許是知道自己時日不多了,芬森抓緊一切時間為病人治病,總結和分享自己的成果。

1896 年,芬森發布了《聚焦光線在醫學中應用》的科學論文。

芬森光學治療研究所成立。他們開創了日光浴治病的新方法。

各國醫學界派學者來研究所求教授,許多著名的大學邀請他去講學。

由於芬森用集聚光線照射治療疾病 , 特別是治療皮膚結核病的成功 , 他獲得了1903年諾貝爾生理和醫學獎。

可他卻沒有能力長途跋涉去領獎了。

芬森的諾貝爾獎章

在獲獎後,芬森將全部諾貝爾獎金捐贈給了光學治療研究所,以及他自己建立的心肝疾病療養院。

大半年後,芬森於1904年9月24日與世長辭,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儘管隨著時代的發展,光線治療的主流地位已經逐漸被藥物和放射線治療所取代,但如今光生物學已經成為了一門獨立的學科。

光線不僅可以用來防病治病,在生物學上應用紫外線顯微鏡來觀察生物標本,在工業上運用光線測礦層,用紅外線配製食品等。

紀念芬森的郵票

人們也不會忘記他開闢出來的新道路,他捨身忘我的探索精神,為後世帶來無盡的啟迪。

而作為一名身患絕症的病人,他也用短暫的一生完成了造福人類的使命。

*參考資料

Niels Ryberg Finsen,Wikipedia

190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N.R.芬森發現利用光輻射治療尋常狼瘡[J].醫療裝備,2016,29(17):206.

李慧敏.敲開光線治療大門的先驅——芬森[J].醫學與哲學,1986(03):49-51.

____________

作者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作者

內容為【SME】公眾號原創,歡迎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METalk 的精彩文章:

二話不說就燒掉一顆鑽石,公然暴殄天物也能稱寶藏紀錄片?
他超前了一個世紀,開創了一個領域,卻至死都被打成庸醫
他超前了一個世紀,靠以毒攻毒治癒不少癌症,卻至死都被打成庸醫
用核彈滅火、開礦、造水庫,原來蘇聯才是最大的反核武器化國家
用核彈滅火、開礦、造水庫,原來蘇聯才是最大的「反核武器化國家」

TAG:SMETal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