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浙大連續引進文科領域優秀人才,補齊「短板」

浙大連續引進文科領域優秀人才,補齊「短板」

浙江大學

以工科見長的浙江大學(以下簡稱浙大),正在加快步伐補齊「文科短板」。

近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通過權威渠道獲悉,知名社會學家、南京大學社會學院前院長周曉虹即將「轉會」浙大。這是浙大繼2016年9月成功引進著名翻譯家許鈞之後,聘請的又一位人文社科領域重量級學者。

事實上,不僅僅是許鈞和周曉虹,浙大官網近日發布的「擬錄用人員名單公示」顯示,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公共政策系教授顧昕、美國鮑爾州立大學教授徐峻、中國農業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梁永佳、中央民族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菅志翔等等文科領域學術人才也已被「擬錄用」為浙大教職工。

多位文科「大咖」加盟浙大

12月4日,浙大官網發布「2017年擬錄用人員名單公示(十九)」。

公示顯示,經公開招聘,院(系)、單位組織考評,人事處審核,並報學校同意,擬錄用名單中的11人為浙大教職工。

澎湃新聞發現,這份名單提供的崗位大多涉及文科院系,如光華法學院、公共管理學院、社會學系等。擬招聘人員中,除本校博士後,相當一部分來自國內外知名高校。

比如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公共政策系教授顧昕。

公開資料顯示,顧昕,1980年考入北京大學生物學系,1997年獲得荷蘭萊頓大學博士。曾在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新加坡國立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北京師範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工作。2005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007年開始擔任國家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北京師範大學方案報告(即所謂「第七套方案」)的主筆。2010年至今擔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公共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社會政策專家。

比如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社會學系教授菅志翔。

公開資料顯示,菅志翔,1968年12月出生,寧夏靈武市人。曾就讀於中央民族大學和北京大學,長期在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工作,2007年進入中央民族大學任教,2011-2012年在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做訪問學者。長期從事民族工作和民族研究,研究方向包括民族社會學、歷史社會學及西北地區族群關係。

再比如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社會學系教授梁永佳。

公開資料顯示,梁永佳,曾就讀於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北京大學,之後進入北京師範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擔任博士後。1995年起先後在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外語系、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院、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研究院任教,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宗教組織與宗教儀式、民族與民族主義等。

澎湃新聞發現,上述幾人只是浙大加強人才引進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該校通過實施「百人計劃」「學術大師匯聚工程」等方式廣發英雄帖,盛邀海內外學術人才加盟。

特別是文科領域,2016年以來,包括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學研究生院原常務副院長許鈞,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前院長王傑,西安博物院原院長張穎嵐,蘭州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所原所長馮培紅在內,多位知名學者進入浙大任教,為該校人文學科發展建設帶來有力支撐。

連續多年發力文科建設

說起浙大,很長一段時間,外界對它的印象往往是工科和農學實力雄厚。相較之下,其人文學科稍顯弱勢,特別是1998年「四校合併」組建新浙大以後,曾有一批文科教授、學者陸續「出走」,也讓人們一度擔憂浙大文科或將全面衰落。

一心想打造世界綜合性一流大學的浙大不是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

早在2003年4月,該校就首次舉辦文科大會,強調發展繁榮人文社會科學的重要性。

2010年7月,浙大時隔七年之後再度召開文科大會,宣布設立文科資深教授崗位,出台《關於加強文科教師隊伍建設的若干意見》,進一步加大對文科人力資源建設的投入。

2011年3月,浙大對外發布「文科領軍人才全球招聘計劃」,承諾對確定聘用的學科領軍人才提供在國內同類高校間具有競爭優勢的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包括不低於25萬元的年薪。

一年半後,也就是2012年9月,該校第三次召開文科大會,出台《關於進一步發展繁榮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

上述意見提出,到2017年前後,爭取引進200名左右具有長遠學術發展潛力、能支撐哲學社會科學特別是基礎學科未來發展的中青年骨幹人才,重點引進從世界一流大學或領先學科中獲得博士學位的優秀青年人才。

此後幾年,浙大對發展繁榮文科的渴望從未減弱,腳步甚至有所加快。

2015年8月,浙大成立人文高等研究院,首任院長由國家「千人計劃」學者、芝加哥大學社會學系終身教授趙鼎新和浙大副校長羅衛東共同擔任。

兩年多來,該機構通過實行駐訪學者制度,吸引了馬戎、靳希平、許紀霖、查屏球等人文社科領域知名學者前來交流研討。

2015年12月,浙大啟動「高峰學科建設支持計劃」,對社科、工學、信息等領域的20個學科給予經費、人才引進、人才建設等方面的支持。

4個月後,浙大發布「一流骨幹基礎學科建設支持計劃」,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中國史、世界史、考古學、哲學和社會學七個一級學科入選。

上述計劃提出,對骨幹基礎學科給予長期穩定的經費和政策支持,通過兩個五年時間(2016-2025年)的建設,實現浙大基礎學科的全面復興。

2016年11月,浙大人才辦公室官網再次面向校外發布「文科領軍人才」招聘啟事。

此次招聘涉及哲學、經濟學、法學、社會學等22個學科,開出的條件包括提供良好的薪酬社保待遇及50萬元科研啟動經費等。啟事同時明確,相關崗位「長期招聘,不定期組織開展會議評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中國留學生在澳大利亞遭侮辱毆打,索煙遭拒後施暴
時尚零售業那些擁抱高科技的新嘗試

TAG: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