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嚇人的「醫院停止使用耗材」,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嚇人的「醫院停止使用耗材」,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最近,醫療自媒體引發了一波恐慌:「生病不要趕年底」

為什麼呢?因為最近業內人士紛紛爆料,病人想看病,很多醫院卻不能、或是沒有材料可以給你做手術用。

事情的起因是前幾天,落款為貴州省某三甲醫院的緊急通知被廣泛傳播。從內容中可以看出,醫院將採取停止多個科室部分醫用耗材的措施,還將暫停辦理高值耗材入庫手續。已經送貨到臨床的供貨商被要求自行收回貨物。

特別容易引起恐慌的是,高值醫用耗材的定義聽起來性命攸關:

「一般指對安全至關重要、生產使用必須嚴格控制、限於某些專科使用且價格相對較高的消耗性醫療器械。」

從它的用途也可以發現,高值耗材主要屬於專科治療用材料,比如如心臟介入、外周血管介入、人工關節、其他臟器介入替代等等。

其實看時間就知道,這個通知已經是10月的事情了。但是這兩天醫療自媒體將這件事擴散開來後,引發了連鎖反應。

許多醫療業內從業者紛紛爆料,自己最近也了解到類似的限制醫用耗材的情況,並多多少少受到了影響。

來源:北京安貞醫院口腔科醫生

來源:河南省腫瘤醫院內科主治醫師

這些信息匯總起來,一時間引發了普通人的恐慌:難道我生病了去醫院,卻要因為沒有材料可用而「沒得治」?

而且更讓人費解的是現象的原因:好端端的,醫院為什麼紛紛下令停止使用這些醫用耗材?

為了搞清楚這背後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們不妨先拋開恐懼,簡單梳理一下可以了解到的事實。

1、限制醫療耗材的範圍有多大?

限制醫療耗材,不是一時一地之事。

首先,就這次的焦點貴州省來說,省內醫院停用耗材的情況其實早已出現。

早在11月初,醫療自媒體就發文介紹了當時貴州省停用、限用大量耗材的情況。

其次,其他省份也存在醫院通知停用或限用耗材的現象。

現在從新聞中能驗證的就有不少。

比如四川,有業內人士曝光了11月13日四川省腫瘤醫院發布的《關於醫療控費的通知》,其中同樣提到了根據不同條件,限制使用多種耗材。

比如河北省唐山市,計生委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強化責任嚴格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的緊急通知》,提出停用醫保目錄以外的藥品、耗材。

此外,河北、山西、山東等省也都曾有從業者爆料稱,所在醫院採取了類似的措施。

2、為什麼限制、停用醫療耗材?

但是再研究一下這些「緊急通知」,會發現限制耗材不是目的,只是手段。

真正的目的都寫在文件抬頭裡了——「控制醫療費用增長」

動靜較大的四川、貴州,都曾因為2017年醫療費用增長過高,排名全國倒數,而被國家衛計委責令整改。

今年1至8月,貴州省185家公立醫院醫療收入較上年同期增長18.05%,增幅最高,在全國排名末位,已被國家衛計委責令整改。

所以不難得出結論:醫院紛紛限制、停用醫療耗材,是為了達到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的最終目的。

而「醫療控費」這件事,確實不是、也不可能是一時一地的現象。

因為早在去年年底,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醫改規劃中就規定了具體的控費指標——

2017年,葯佔比(買葯花費/總花費)降到30%,消耗衛生材料佔比降到20%,醫療費用增長幅度降到10%以下。

而停止向病人供應耗材,顯然是從源頭上降低了耗材費用在總體看病費用中的比重。

3、為什麼要控制醫療費用增長?

這又引入了一個新的問題:為什麼要通過不惜大規模地停止使用醫療耗材,來達到控制醫療費用的目的?

一個解釋是,醫療控費是為了控制醫保基金要覆蓋的金額。

根據人社部近幾年發布的數據,我國醫保基金的收入和支出增速之間的差距已經越來越讓人擔憂。

2014年,全國城鎮醫保基金總收入9687億元,支出8134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7.4%和19.6%;

《中國社會保險發展年度報告2016》雖然沒有給出具體的醫保數據,但五項社會保險基金2016年的支出增長比前一年增長了20.3%,收入則只增長了14.1%.

簡單來說,就是醫保基金支出越來越多、越來越快,但醫保收入的速度卻跟不上它。

而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對醫療保險的巨大需求可能會變得更加窘迫。

2016年第一財經日報就曾撰文指出,國際上雖然有研究證明老齡化並不直接增加醫療費用,但中國的情況比較特殊:老年慢性病住院率提升和藥費佔比過高,是醫療總費用增加和醫保支出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全國醫保的嚴峻形勢,也早在幾年前就被專家反覆提起、預測。

清華大學醫療服務治理研究中心最新的一項測算顯示,……如果不加以控制,中國醫療衛生總費用將由目前的3萬億增長到2040年的273萬億,……清華大學的該項預測稱,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缺口將出現在2024年,倘若加入人口老齡化、一次性躉交等因素,醫保基金收支缺口將在近期出現。(來源:第一財經日報,2016)

基於這樣的現狀,貴州三甲醫院的事情一被曝光,就紛紛有人猜測這麼做的根本原因是貴州的醫保基金已經入不敷出。

不過目前,貴州省衛計委已發布官方聲明否認了這一點,並稱停止使用的耗材是可用可不用的輔助性耗材。

4、控制耗材能起到什麼作用?

不管醫保基金收支平衡狀況如何,醫療控費的指標確確實實是在那裡擺著。而為了完成今年的指標,早在7月,《醫用耗材專項整治活動方案》就已經從中央下發給各省,整個行動將持續整個下半年。

這就能解釋,為什麼控費指標是年初就下達的,各省醫院卻集中從年中開始通知限制耗材使用。

對於大家的猜測,其實此前已經有業內人士曾在接受採訪時承認,控制醫療耗材的使用的確有助減輕醫保資金的壓力。

北京煤炭總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鄭山海向搜狐號鑒聞承認,控制醫療耗材使用的確會減輕醫保資金的壓力,畢竟「醫保的收入有固定的限額」,不能無限制使用。

但在官方的通知中,控制醫療耗材也有其他的為民生著想的目的。

據《方案》,這次專項整治活動的背景和目的,是「規範醫療秩序,凈化行業風氣」——減少過度醫療給病人看病造成的經濟壓力,整頓醫用耗材採購中涉及的商業賄賂、捆綁銷售等不健康行為,也可以減緩很多病人一味對高價耗材的迷信。

但也有業內人士指出,醫療耗材行業的弊病以及它帶給醫療費用的壓力,可能不止是這些。

業內人士@白衣山貓 發文稱,他從台灣業內人士處得到的信息是,中國大陸的醫療耗材費用所佔比例遠高於台灣。

而從同一個海外供應商進口的醫用耗材,台灣的價格僅僅是大陸的五分之一。

@白衣山貓 指出的這個角度暗示,許多醫療耗材的價格高昂只是「醫療費用過高」的替罪羊。

這引出的又是另一方面的質疑了:錢都去哪兒了?為什麼要花過於高昂的「冤枉錢」?

從@白衣山貓 的這個角度考慮,也許停用醫療耗材的舉措只是層層鏈條遞進下來後、最容易操作的一個環節罷了。

大概了解了以上信息,我們已經能得知,年底屢屢被曝出的醫院停用醫療耗材,是為了完成今年醫療控費指標。

但最讓普通人擔心的,是醫院臨近年底為了完成指標的操作方式。

可以從新聞中看到,有些醫院——特別是控費不達標的省份——下了一劑猛葯,手段相當嚴厲,比如把控費指標和醫護人員、領導的工作績效掛鉤。

而「年底趕KPI」一般的火熱行動,一切向指標看齊,這種做法之前就被專家稱為「鋸箭法則」——

清華大學醫院管理研究院教授錢慶文稱其為「鋸箭法則」,也就是病人中箭受傷,外科先鋸斷,然後內科再治療。體現在醫保基金上,就是根據「總額預付」方式,即到年末醫保基金用完之後,醫院就不願意再接受病人。

醫療耗材整改這件事上也是一樣,費用指標已經用完了,不得不使它降下來,那麼在完成指標的關鍵時刻,就醫治病的正常秩序就可能被打亂。

作為普通就醫者,我們當然希望對醫用耗材的整改、控制就醫費用過高增長能有積極的成效,能讓普通患者切實分享到整治亂象的成果。但目前來看,指標的設定、整治的執行,會不會存在過於急迫而一刀切的現象?會不會因此對正常的病情治療造成負面影響?

這是目前普通人最關切的事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ista看天下 的精彩文章:

江歌案:四個版本的真相,你相信哪一個?
那些你追問過的熱點事件,後來都怎麼樣了?

TAG:Vista看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