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你知道嗎?針灸最開始用的是石針!

你知道嗎?針灸最開始用的是石針!

你知道嗎?針灸最開始用的是石針!

針灸歷史悠久,從石針到鋼針,銀針,電針,再到今天的脈衝針灸,針型變化很多,中間也有很多故事,但是針灸治病原理卻不曾變過。

針灸主要是根據人體經絡學來治病的。人體有十二條經,三十二條絡組成的,它內連心腑,外連肌膚通透全身。中醫學講通則不痛,痛則不通,通過針灸舒通經絡,調活氣血,平衡陰陽,調節神經,放鬆神經,起到消炎鎮痛,活血化瘀的功效。

針灸是一種中國特有的治療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種「內病外治」的醫術。是通過經絡、腧穴的傳導作用,以及應用一定的針法,來治療全身疾病的。臨床中醫通過中醫診療方法診斷出病症,找出關鍵,辨別性質,明確病變對應經脈,對應臟腑,辨明表裡、寒熱、虛實類型,做出診斷。然後進行配穴治療。達到通經脈,調氣血,使陰陽歸於相對平衡,臟腑功能趨於調和,從而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針灸療法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民族醫療方法。針灸的偉大之處就在於,千百年來,對保衛國民健康,民族繁衍生息,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直到如今,雖然也有很多新式的治療預防辦法但是針灸依然承擔著不可或缺的責任,為國人多信賴!

針灸醫學起源於我國遠古時期。古代原始社會的人類,由於居住在山洞,地處陰暗潮濕,加上與野獸搏鬥,故多發生風濕和創傷。當身體某處有了痛楚時,除祈禱鬼神外,很自然地會用物去揉按、捶擊以減輕痛苦,或用一種楔狀石塊叩擊身體某部,或放出一些血液使療效更為顯著,從而創造了以砭石為工具的醫療方法,這就是針刺的萌芽。

1

第一代針灸:銀針針灸

到現在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主要通過針刺穴位,用體擦、捻轉、彈撥等手法,會使人體產生一種脈衝,這種脈衝會隨著人體的經絡傳導,達到疏通經絡、調理陰陽、扶正祛邪、活血化瘀的功效,從而達到治療的效果。

第二代針灸:電針灸

通過科學的驗證,在針上加上電流後,可增強針灸產生脈衝的效果,也更方便現代醫學針灸治療的使用,從而避免了傳統針灸需要每隔三五分鐘就需要捻針轉針的方式,針在通上電流後,能自動抖動,代替傳統的手法,但電流會破壞表皮細胞組織,容易讓人產生針刺疼痛,而滲透性不大。

3

第三代針灸:生物電脈衝針灸

中頻-高頻從生物電流轉換成脈衝,形成許多的隱形針,能直接滲入人體1.2--2.4cm表皮內部,達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而且能模擬中醫針灸的五大手法(拍、打、捻、揉、按),更有效於治療人體病痛,避免了傳統針灸的手法體驗單一,也使療程大大的縮短,同時避免了針刺所產生的疼痛,是現代醫學常用的一種康復理療手段!

針灸有多少治療作用?

疏通經絡

疏通經絡的作用就是可使淤阻的經絡通暢而發揮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針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療的作用。經絡「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運行氣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經絡不通,氣血運行受阻,臨床表現為疼痛、麻木、腫脹、瘀斑等癥狀。針灸科選擇相應的腧穴使經絡通暢,使氣血運行正常。

2

調和陰陽

針灸調和陰陽的作用就是可使機體從陰陽失衡的狀態向平衡狀態轉化,是針灸治療最終要達到的目的。疾病發生的的機理是複雜的,但從總體上可歸納為陰陽失衡。針灸調和陰陽的作用是通過經絡陰陽屬性、經穴配伍完成的。

3

扶正祛邪

針灸扶正祛邪的作用就是可以扶助機體正氣及驅除病邪。疾病的發生髮展及轉歸的過程,實質上就是正邪相爭的過程。針灸治病,就是在於能發揮其扶正祛邪的作用。

針灸可以治療哪些疾病呢?

1、頸椎、腰椎、肩周炎、骨關節炎等疾病;

2、治療宮寒,痛經,等女性婦科疾病療效最好;

3、治呼吸道疾病可一針見效;

4、治胃腸道疾病可針到症除;

5、善治神經肌肉骨骼系統病;

6、高血壓、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疾病的控制與治療效果也非常明顯;

當然,針灸能治百病,像一些腎炎,肝炎等五臟六腑的疾病治療效果也非常明顯。

頸養之家曾在陝西省三甲醫院做了一年多的臨床試驗數據做了分析發現,頸養微電腦治療儀的電子針灸對很多些疾病都有著明顯的治療優勢:

1、使用方便,哪裡痛貼哪裡,貼阿是穴,而且不受環境影響,專業與非專業人士均可操作使用;

2、不用刺破皮膚,不會引起交叉感染,避免了針孔和感染;

3、脈衝滲透力度強,手法多,克服了傳統針灸手法少,力度難控制的弊端,避免了較多的醫療事故;

4、使用安全,一般適用於各種人群。但是體內植有金屬器械,做過心臟起搏器,腫瘤病人,孕婦,低於五歲人群勿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頸養 的精彩文章:

頭暈手麻脖子疼,頸椎病預防八步走,99%的患者都需要!
頸肩痛、脖子僵硬、頭暈手麻、頸椎病,運動有沒有好處?
請不要再去「惋惜」「痛心」被腦溢血奪去的生命了!

TAG:頸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