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她身上有味兒」,那又怎樣?

「她身上有味兒」,那又怎樣?

周末小八去看了馮小剛導演的《芳華》,在電影院哭了三次。

但是這部電影並非每個人都能沉下心去觀看的,所以小夥伴們可以先了解一下這部電影,再決定是否觀看。

PS:觀影時,小八旁邊的一位中年阿姨就如坐針氈,全程有一多半時間在看手機。

小八一直認為:看電影是件很私密的事情,如果不能懷揣一樣的心境去看,那麼其實一個人去看,會更好。

小劇透(但不影響觀影):

何小萍是這部電影中的女主角,她這輩子都不順,確切的說從六歲開始,坎坷便找上了她。

她一直都是人們拋棄的那個人,但是她身上的『讓人厭煩的氣質』,主要原因卻並不在她。

女孩們會孤立她,任何不好的事都會聯想到她;男孩們更不會接近她,連伴舞的男伴都說「我和誰都能做到完美,只要不是和她!」

事實上,不僅僅因為別人說的「她身上有味兒」那麼簡單。從她出現在這個集體的那一刻開始,她就已經被認定是『笑話』了。

很多時候孤立一個人並不需要多大的理由,這件事幾乎是自動篩選的。而且未必不合群的人有多招人討厭,也許只是因為沒有順應別人的心。正是這樣,別人似乎可以將孤立一個人變成理所應當的事,更不會想著要去道歉。

1970年代,發生了很多事,多到當時的人們沒有即刻意識到,其實他們的故事本身就很有時代感。

馮小剛帶著自己的「私心」給觀眾講述幾十年前文工團的「芳華」,那段看起來會轉瞬即逝,但其實歷久彌新的過往。

無論是60後,70後,80後還是90後,都可以在影片中捕捉到一些屬於自己的年代感。

「一個始終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識別善良,也最珍惜善良。」,正是因為這部影片將美好青春回憶獻給我們的同時又給予了一份看不見的殘酷,才讓很多觀眾去稱讚。

可以帶來反思的電影,可以通過幾個人的命運折射時代變遷的電影。當這些角色不再是銀幕中的人物,而被我們「自以為是」的對號入座時,自然變得有價值。

小八和大家分享一下電影中最喜歡的旁白:

「我不禁想到,一代人的芳華已逝,面目全非,雖然他們談笑如故,可還是不難看出歲月給每個人帶來的改變。倒是劉峰和小萍顯得更為知足,話雖不多,卻待人溫和。原諒我不願讓你們看到我們老去的樣子,就讓熒幕,留住我們芬芳的年華吧。 」

諾大的影院,有的人觀影后匆匆散場,有的人卻在座位上,捧著臉,盯著唱片尾曲的熒屏。這就如同電影一樣,「芳華」——短暫而又深刻的華麗,只獻給懂的人們。

這部電影的原著作者——嚴歌苓,她本人的故事也如同電影一樣精彩。

她,12歲從軍,13歲隨部隊到西藏演出,15歲時瘋狂愛上了一名30歲的軍官,6個月里寫了160封情書(這段經歷後來屢次出現在嚴歌苓的小說里,包括《芳華》),但男方交出了情書,留下她面對無盡的被談話與寫檢討。

她的祖父、父親、前夫、公公都是作家,她在魯迅文學院的同學是莫言、余華、畢淑敏,她做過李安、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電影的編劇。

她,30歲才開始學英文,但她用英文寫的小說,多次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前十名。當然,她在中文小說上的成就,絲毫不弱於她的那些同學們。

她60歲的人生,本身就是一個傳奇。而《芳華》只是她截取人生的一小段寫就的故事。

她的代表作:《扶桑》《第九個寡婦》《金陵十三釵》《小姨多鶴》《陸犯焉識》《媽閣是座城》及用英文寫作的《赴宴者》等。

看完這部影片後,小八也決定再讀一遍原著。

好作品真的很多,希望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從讀書中獲得慰藉。

GIF/1K

每日安利

小提示:

誰身上還沒點兒味兒呢?

希望我們可以在最好的年代珍惜每一天!

而不是去研究別人的味道!

明天BOSS請我們大家去看這部電影,小八很開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不可能的世界 的精彩文章:

這十種痛會讓你哭爹喊娘

TAG:不可能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