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了誰,葉志超的甲午逃跑之謎

為了誰,葉志超的甲午逃跑之謎

文|陳事美

甲午戰爭分為海戰與陸戰兩個戰場。海戰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愛國將領鄧世昌英勇作戰,壯烈捐軀。陸戰中,也有一個大名鼎鼎的人物,雖然沒有鄧世昌英勇,但同樣留下了大名,那就是棄城奔逃五百里的葉志超。葉志超為啥逃跑?是貪生怕死,是器不如人,還是另有原因?我們探究一下。

1894年9月15日,日軍發動平壤戰役。日軍分別進攻大同江南岸、牡丹台與玄武門、大同江北等地,與清軍展開激戰。最終,日軍以凌厲的攻勢拿下牡丹台與玄武門一線,欲攻入內城,守城將領左寶貴寡不敵眾、英勇犧牲。作為清軍的最高統帥,葉志超正在內城坐鎮。此時,雨一直下,氣氛不太融洽。

葉志超眼見日軍入城,便萌生了逃跑之意。他的意思很簡單,現在清軍糧草彈藥不足,且軍心動搖,恐難以阻擋日軍的攻擊。不如儘快放棄平壤,趕緊撤退,養精蓄銳,回來再戰。結果,葉志超手下眾將領大部分都同意逃跑。

甲午陸戰情景

葉志超逃跑還不是偷偷跑,而是在大雨中給日軍送信,說我們要棄城逃跑,你們先別打我們。日軍說,你們開、開玩笑啊,立馬都給我投降。葉志超以風緊雨大搪塞,連夜組織撤退。諷刺的是,撤退時,城內已經掛滿投降的白旗。日軍也不是好矇騙的,料定清軍逃跑後,立即組織精兵在清軍撤退的必經之路上伏擊。結果,清軍被打死二千餘人。以上基本就是關於葉志超棄城逃跑的流行版本。

有些史料記載有誤,一向權威的《清史稿》在葉志超逃跑這事上也出現了錯誤。比如認為葉志超逃跑回了國內。其實,葉志超並沒有過鴨綠江,而是邊退邊防,先是退到安州北部防守,然後又防守於義州。跨過鴨綠江回國是接到了朝廷的命令,回國也不是修整,而同樣要在九連城防守。至於回國後,朝廷給葉志超奪職治罪的事那就是後話了。

關於葉志超為何逃跑的問題,至今眾說紛紜。比如有人說是日軍實在太強大,清軍根本無法抵抗。事實上,從後來的資料分析,當時清軍的形勢遠比日軍好。日軍攻城時正值大雨期間,9月的朝鮮已經有了陣陣寒意,但日軍宿營竟然都要冒雨進行,可見日軍的條件也很艱難,至少是不咋地。最重要的是,日軍攜帶的糧草與彈藥並不多,大概只能維持不到一周。反觀清軍,城內糧草、彈藥充足,各種保障完全沒有問題,至少能維持一個月。所以,葉志超說清軍彈藥不足、形勢困難就純粹是睜眼說瞎話,為自己開脫罪責。

當然也有說法是,清軍彈藥足,但糧草缺。日軍在佔領平壤後,發現了35門火炮、1100支步槍、56萬發子彈,但沒有發現糧食。據說日軍封鎖了海岸線,糧食無法補給。陸路補給也非常困難,耗時太長。平壤戰役打響時,糧食才運到中朝邊境。這個說法感覺不太可信。平壤戰役不是突然打響的,怎可能守城的清軍沒有準備糧食呢。而且李鴻章後續又派來了幾路大部隊增援,也不可能不帶糧食。

還有說法認為,日軍人數眾多,清軍在規模上完全處於劣勢。事實上,日軍的人數確實多於清軍,但也沒有壓倒性的優勢。據史料載,當時日軍在朝鮮的總兵力大約在1.96萬人,而進攻平壤的日軍人數約為1.6萬人。守城的清軍雖然沒有日軍多,但也有1.1萬人左右。

首先葉志超自己的兵真的不多,從牙山失敗後,僅剩2千人。但李鴻章急派四名大將率兵增援。他們分別是盛軍衛汝貴、毅軍馬玉琨、奉軍左寶貴、練軍豐盛阿,總共兵力約為1.05萬人。加上葉志超原有的兵力,共為1.25萬人。在平壤戰役打響前,葉志超又抽調了1500人回防肅州。也就是說,真正守城的清軍有1.1萬人。但也有說是清軍為1.7萬人。即使以1.1萬人抵抗日軍1.6萬人,也並不能說是完全處於劣勢。況且人數規模也不是戰爭輸贏的決定性因素,而且清軍還具有彈藥與糧草明顯強於對方的優勢。當時,朝鮮政府也是站在清軍一面,甚至還為清軍暗中傳遞情報。

如果說葉志超貪生怕死、臨陣怯戰是他逃跑的主要原因,但手下的幾員大將並不是與葉志超一樣的鼠輩。比如左寶貴、衛汝貴作戰都非常英勇,身先士卒,衝鋒在前,甚至左寶貴還中彈犧牲。強將手下無弱兵,有這樣的將領,軍隊的戰鬥力可想而知。還有說是軍紀散亂,但事實證明也是不存在的,一些史學家認為,完全是欲加之罪。

再說葉志超本人,此人出身淮軍,是絕對的一員猛將,真正的草根英雄,一步步提拔上來。這種猛將作戰勇猛,經歷過無數的槍林彈雨,真的會被日軍嚇住嗎?顯然是不可信的。再者,從葉志超逃跑的情況來看,也不是為了保命而抱頭鼠竄那種狼狽樣,而是邊退邊防守。如果真是怕死,那乾脆一路猛逃就算了。

從後來的史料發現,在日軍攻入內城時,葉志超並沒有躲在內城,而是在城外指揮抵抗日軍。也就是說,葉志超是與大家浴血奮戰在戰鬥一線的。得知內城被攻破後,葉志超緊急回防,發現城北已經失守,大將江自康沒有得到上級命令,自行就撤了。北門失守,意味著清軍已經沒有退路,如果日軍對清軍進行包圍,清軍將遭受兩面夾擊,不說全軍覆沒,恐也將慘敗。就是在這種形勢下,葉志超與眾將領商議,決定立即連夜突圍。

還有一種說法是,葉志超為了李鴻章保存實力。這種說法認為,僧格林沁為了鎮壓太平天國、捻軍,自己軍隊損失慘重,最後落了一個非常凄慘的下場。僧格林沁的教訓深深刺痛了李鴻章等重臣,他們非常害怕自己失去權力,成為又一個僧格林沁,便想方設法保存實力。這種說法也是有一定的道理,因為在平壤戰役打響前兩個月,甲午海戰就已經爆發,北洋水師損失慘重。北洋水師是李鴻章一手打造的,沒有了北洋水師,就相當於斷了李鴻章的一條胳膊。而葉志超作為李鴻章培養起來的一員武將,真的會有這樣的智慧嗎?這很值得讓人懷疑。

再者,如果葉志超真的要為李鴻章保存實力,那對手下眾將的英勇抵抗就要有所反對,甚至是打壓。事實上,這點並不存在。另外,李鴻章如果真的想保存實力,就一定會想辦法讓葉志超知道這層意思。比如在通信中暗示這點。但兩人的通信也看不出這層意思。

葉志超是逃,還是撤?人們更傾向於他是逃。這種認識都是因為清廷的原因。甲午一敗塗地,總要找個人頂罪。李鴻章負領導責任,下面執行的只有葉志超的級別最高,便只能治罪於他了。朝廷的大帽子一扣,葉志超便真的沒處逃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晚清陳事美 的精彩文章:

李鴻章如何「槍口抬高一厘米」
號稱兩大活寶,慈禧與名妓賽金花真的有什麼聯繫嗎?
悲壯至死!晚清尸諫的人為什麼級別越來越低?
八國聯軍侵略遼寧丹東?純屬造謠!
日本一言不合就預言清朝滅亡,結果真的預測對了

TAG:晚清陳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