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歷時七年,我國乏燃料運輸容器「龍舟」成功打破國外壟斷!

歷時七年,我國乏燃料運輸容器「龍舟」成功打破國外壟斷!

在核電發展中,如何將使用過的乏燃料從核電站外運,鮮少被人提及。

一個事實是,隨著我國核能規模化發展,核電站乏燃料產生量日益增加。按照我國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目標,2020年我國大陸運行核電裝機容量將達到5800萬千瓦,乏燃料累積量將達到7000餘噸,2025年累積量將達到14000餘噸。

現有容器運輸能力無法滿足乏燃料外運需求

乏燃料是在核反應堆或核電站中使用一個周期(12—18個月)後卸出的核燃料,但它並非「廢料」,除含有一定數量的放射性廢物外,還含有許多有價值的物質,如未裂變和新生成的裂變核素(鈾-235、鈾-233、鈈-239等),以及可用作放射源的裂變產物同位素(如鍶-90、銫-137等),這些核素均具有循環利用價值。

我國採取核燃料閉路循環方式,核電站的乏燃料組件從反應堆卸出後,一般在乏燃料水池貯存一定時間後外運至離堆貯存設施貯存,或直接運往後處理廠處理、處置。

乏燃料運輸容器是運輸核電站乏燃料組件的專用設備。

然而,我國絕大多數核電站位於東南沿海地區,乏燃料後處理中試廠卻位於西北。上千里的距離,再加上乏燃料的特殊屬性,除了選擇一條最佳的運輸路線,確保核燃料完好無損的運輸容器,也是保證核燃料運輸萬無一失的關鍵。

但一直以來,我國核燃料運輸容器技術始終受制於人,市場被國外企業壟斷,直接引進的兩台運輸M310 堆型乏燃料運輸容器,每台每次可裝運26組乏燃料組件,每年最多可以運輸4 次,兩台容器每年最多只能夠完成208 組M310堆型乏燃料組件外運工作。

根據我國核電發展規劃,這樣的運輸能力遠遠無法滿足乏燃料外運需求。為滿足乏燃料運輸需求,需要大量購置運輸容器,推進乏燃料運輸容器國產化正當其時。

我國乏燃料運輸史上的里程碑

記者23日從中核集團獲悉,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及中核集團科技專項「龍舟-CNSC 乏燃料運輸容器研製」項目成果——大型乏燃料運輸容器原型樣機通過驗收,並具備了批量化生產能力。這是我國乏燃料運輸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

該大型乏燃料運輸容器註冊商標為「龍舟」,可裝載 21 組乏燃料組件,由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工程公司)研發、西安核設備有限公司製造。

相關人士介紹,2009 年 2 月,工程公司通過「大型先進壓水堆及高溫氣冷堆核電站」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申請了「乏燃料運輸容器研製」科研課題。2010 年 12 月,國家能源局正式下達任務合同書。同年,中核集團把該課題納入集團重點科技專項。

因具有放射性和衰變熱,為實現安全運輸目的,乏燃料運輸容器需要中子吸收材料保證次臨界安全;需要具有足夠的屏蔽厚度和適當的屏蔽材料來屏蔽γ輻射和中子輻射;要具有良好的散熱結構,以便及時將衰變熱導出,防止組件包殼的溫度過高;要能夠有效地阻擋外部熱量的傳入,使容器能夠在半小時持續800 攝氏度高溫條件下確保安全。

為實現這些目標,容器最後被設計成長約7 米、重達100 噸的「龐然大物」。

乏燃料運輸容器,圖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工程公司相關人士告訴記者,運輸容器研製是系列工程,包括新燃料和乏燃料容器,可運輸實驗堆、壓水堆的所有燃料型號,還有後續的高溫氣冷堆等新型核燃料。

該人士告訴記者,乏燃料運輸容器要滿足《IAEA運輸規程》的規定,各國毫無例外地均對容器進行正常和事故運輸條件下的各項調試。前一種條件下的試驗項目包括噴水試驗、自由下落試驗、堆碼試驗、貫穿試驗,其中某些項目若經嚴格論證可滿足要求則可不進行試驗。但容器在假想事故條件下的試驗則必須進行,這些試驗包括下落試驗、貫穿試驗、耐火試驗、水浸沒試驗。

他特別提到,工程公司特地建設了試驗台架,進行數字模擬與試驗驗證。

「設計的工作量非常大,其中一個跌落姿態的計算,僅計算機就需要24 小時不停地運行計算一個星期。」工程公司燃料容器研發項目負責人王慶說,國際上通常採用 1:4 比例模型,為更接近原型容器、對比更加準確,研發團隊設計了 1:3 比例模型容器,以驗證力學計算模型及其參數的選取是否合理有效。

相關人士認為,乏燃料容器原型樣機實現了幾大突破,成功在新燃料運輸容器研製基礎上,突破乏燃料容器的技術難點;成功在監管當局取證,讓技術研發、樣品製造和試驗驗證實現全過程監管。

註:文中圖片除註明外均來自網路

編輯:朱麗

審核:管晶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像切蛋糕一樣來處理稀土!中國輕稀土提取分離技術告別三廢污染
乳香是樹脂、馴鹿有公有母、槲寄生的吻……聖誕科學,竟然如此奇妙!
媽媽26歲,女兒卻已「25歲」?冷凍胚胎移植成功率竟高於新鮮胚胎!
天下第一劍是怎樣煉成的?
我國首台「民營火箭」發動機試車成功!將於2018年首飛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