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孩子被嫉妒的負面情緒困擾時,家長該怎麼辦?

當孩子被嫉妒的負面情緒困擾時,家長該怎麼辦?

家庭生活節節高

ID:shijinsem

懂教養

愛孩子

享生活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生活百科|人生感悟

Q

孩子愛嫉妒別人,鬧情緒,往往會讓家長擔心,那麼應該如何來教育嫉妒心強的孩子呢?

文進

嫉妒是一種負面的心理行為,一些孩子因在家中被過於寵愛而產生嫉妒心理,若不及時糾正,長大後很難與人相處,也會給自己的正常生活帶來困擾。家長發現孩子有嫉妒心時,應正確地引導,消除孩子因敵對情緒產生的憤怒。

案 例

冰冰是個可愛的6歲小姑娘,可是最近媽媽發現她的嫉妒心理越來越嚴重。一次去幼兒園接她放學,正巧碰到同事也來接孩子,媽媽誇了那個小朋友兩句,誰知冰冰就不高興了,一路上都對媽媽愛答不理的,說話都是哼聲哼氣的,怎麼哄都不行。

幼兒園老師也反映:老師誇獎別的小朋友,冰冰也會悶悶不樂;見別人的衣服、玩具比自己漂亮,冰冰的小眼睛就會發亮,回家就跟爸爸媽媽也要;有一次她沒有被選上排練節目,在課堂上就不和選上排練節目的同學說話……

媽媽真是感到很無奈,自己女兒的嫉妒心怎麼這麼強呢?

心理專家稱,嫉妒是一種原始的情感,是人類心理中動物本能的表現。

兒童的嫉妒是兒童將自己與別的小朋友作比較而產生的消極情感體驗,當兒童看到他人某些方面比自己強或有什麼好的東西,自己當時卻無法勝過或擁有,便會產生的一種不安、煩惱、痛苦、怨恨並企圖破壞他人優越感的複雜情感。

家長應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加強情緒管理的鍛煉,讓他們從小心胸開闊,大度樂觀,培養孩子的寬容心,這樣才能適應今後激烈的社會競爭。

文進分析

黑格爾曾說,嫉妒是「平庸的情調對於卓越才能的反感」。

嫉妒是一種心理缺陷。在日常生活中,嫉妒的存在是很普遍的。

英國科學家培根說:「在人類的一切情慾中,嫉妒之情恐怕要算作最頑強、最持久的了。」

嫉妒是一種普遍的社會心理現象。嫉妒是由於別人勝過自己而引起抵觸的消極的情緒體驗。

科學實驗證明,嫉妒作為一種心理活動,其產生是很早的。3個月大的孩子就會產生嫉妒心理。

孩子產生嫉妒心理的原因

(1)孩子的嫉妒心可能源於外界不當的評論。

比如父母經常當著孩子的面表揚其他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老師以成績高低作為評判一個孩子優秀與否的標準;同學之間進行不正確的比較,等等。這些都會使孩子因自己的地位、榮譽等受到威脅從而產生嫉妒的心理。

(2)孩子愛慕虛榮的結果。

虛榮心嚴重的孩子會時刻想得到他人的關注和表揚,到哪兒都想成為眾人的焦點,一旦發現自己所期望的東西屬於別人,就容易產生嫉妒的心理,把別人當成「敵人」。

(3)孩子扭曲的自尊心所致。

有的孩子有很強的自尊心,很看重「面子」,當別人的表現比自己更優秀的時候,孩子就會感覺是別人「搶」了自己的「風頭」,於是就產生了對比自己強的人的嫉妒心理。

(4)孩子具有偏執型人格。

偏執型人格的孩子敏感多疑,固執己見,做任何事情過於主觀,發現比自己優秀之人就會產生嫉妒之心,並且容易說出、做出一些對他人不利的言語和行為。

兒童嫉妒心理的表現形式

(1)不能容忍身邊親近的大人疼愛別的孩子。

(2)對獲得自己父母或老師表揚的其他的兒童懷有敵對情緒。

(3)對擁有比自己玩具、用品、零食多而又不和自己共享的夥伴進行排斥。

嫉妒對孩子的不良影響

如果兒童長期處於嫉妒這種消極不良的心理體驗之中,便會產生壓抑情緒,長久下去,就會減弱器官功能,損害機體健康。而這種損害又會加劇不良的心理體驗,使兒童產生諸如憂愁、懷疑、自卑等不良情緒,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此外,嫉妒還會影響孩子對事物進行正確客觀的認識,產生各種偏見、怨天尤人,使孩子的正常交往受到影響,最終會抑制孩子社會性的發展。

文進的建議

了解孩子產生嫉妒心理的原因

兒童的認識水平是較低的,他們對於他人擁有而自己不具備或無法擁有的東西,往往會產生一種由羨慕轉化為嫉妒的心理,這是很正常的。

父母平時應多和孩子接觸,對孩子的嫉妒心理進行及時的把握,如兵兵會唱一首我不會唱的歌,明明有一輛新玩具車等等。

只有了解孩子嫉妒的起因,才能從具體事情著手解決孩子的嫉妒心理。這是化解孩子嫉妒心理的前提。

傾聽孩子的心理感受,做情緒疏導

孩子的嫉妒是直觀的、真實的甚至自然的,它只是孩子對自己願望不能實現而產生的一種本能心理反應。

因此,父母切忌對孩子的嫉妒行為進行批評,要與孩子進行認真溝通,理解他們對自己的願望無法實現的痛苦情緒,從而為孩子的嫉妒心理開放一個宣洩的渠道。

幫助孩子正確分析與他人產生差距的原因

兒童的思維方式主要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他們一般不能對事物形成全面認識,很容易將自己的嫉妒心理歸咎於所嫉妒的對象。

因此,父母應幫助全面分析造成自己孩子和所嫉妒對象之間的差距產生的原因,這些差距能否縮短,以及如何縮短,最終化解孩子內心的不平衡。

培養孩子養成豁達樂觀的性格

平時應教育孩子理解人與人之間客觀存在的差異性,讓孩子懂得各人都有各人的優勢和長處,但同時各人也都有各人的劣勢和短處,任何方面都比別人強是不可能也沒有必要的。

引導孩子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揚長避短,在生活和學習中學會正視、欣賞別人的優勢和長處,從而能夠學習、借鑒別人的優勢和長處,以彌補自己的不足,用自己的成功來取得別人對自己的喝彩。

嫉妒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它並不可怕,關鍵在於如何戰勝它。讓我們用理智和耐心,把孩子心中的那份酸,化作生活中的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庭生活節節高 的精彩文章:

TAG:家庭生活節節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