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香港街頭攝影「一代宗師」:何藩的傾城之戀

香港街頭攝影「一代宗師」:何藩的傾城之戀

巷弄里,老人正在燒飯,一個小販牽著幾隻色彩鮮艷的氣球經過;街市上,霧氣與熟食的蒸氣瀰漫,賣土豆的小姑娘若有所思;陽台上,晾滿了衣服,小孩和貓同時探出了頭……

這是20世紀40年代的香港,也是國際攝影大師何藩鏡頭下的凡間市井。

香港一直是一個複雜的城市,高樓起得太快,但歷史卻沉澱得穩固。穩固來源於一種接近於膨脹的自信和驕傲,裡面有150年的中英興衰史,也有老一代香港人白手起家的堅韌。

在何藩的作品裡,你兩樣都能看到。

(何 藩)

何藩在攝影界最大的影響,恐怕就是在中國攝影相對西方世界起步相對晚,且形態也未受到當時的東方藝術家青睞的情況下,在世界攝影史上為華人攝影師牢牢佔據了一席之地。

他是一扇西方了解中國攝影、中國人與中國社會的窗口。

13歲那年何藩收到一份父親送的一部 Brownie 相機,從此便迷上了攝影這門藝術。18歲那年與家人移居到香港,並把這個都市的每一面,由繁華的大街至孤寂的小巷,都通過膠片表現出來。

(年輕時的何藩)

他憑藉捕捉光與影的天賦,以及對社會民生的觸覺和熱愛,利用照片記錄五、六十年代的老香港街頭寫照,至今成為經典之作。

在20世紀50至60年代,何藩在世界不同的攝影比賽得到超過280個獎項。從1958至1965年,連續贏得八屆由美國攝影學會所舉辦的世界攝影十傑的榮銜。他以新派攝影手法,打破墨守成規的傳統尺寸。

當年,何藩在銅鑼灣的英皇書院看到一面白牆,他就思考加入一些元素構圖,於是找了表親站在角落拍攝,然後在暗房裡加工出三角陰影效果。

何藩十分了解香港,十分熟悉香港人的生活,他善於捕捉香港最具魅力的城市風貌,樂於展現香港的市井百態。憑著從小對光影的敏感,何藩打破了攝影陳規,捕捉運用自然光線,形成天然的幾何圖形與線條來呈現畫面感和戲劇性。

曾有記者問為何將鏡頭對準普通的香港人,何藩說,「我對他們充滿關懷和同情,想通過鏡頭讓更多人看到,這些人如何為生活打拚。」

「你可以毀滅我,但不能打敗我」,這是海明威的一句話,何藩覺得香港人就是有這種拼搏精神,為生活奮鬥絕不言敗的決心。咬緊牙關去力爭上遊,對於這種草根精神,他想要人道主義地去歌頌他們,所以他的很多照片都是拍這些籍籍無名的小人物的喜怒哀樂。

如今,他的作品也獲世界各地的博物館收藏,包括香港M+博物館、法國國家圖書館、美國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等,他也是英國皇家攝影學會及英國皇家藝術學會會員。

每一張照片都有一個故事,每一張照片似乎都在說話,每一張照片都是那麼的生動,構圖工整充滿創意,各種角度、取景、光影的大膽嘗試。雖然是黑白作品,但是似乎充滿了色彩。

2016年6月19日,在家人的陪伴下,因肺炎惡化在美國加州聖荷西的醫院與世長辭,享年84歲。

大師已去,作品長存,眼睛捕捉的鏡頭只能稱之為照片,用心靈捕捉的鏡頭才是真正的藝術。

- End -

你可能還想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赤椒生活 的精彩文章:

彼埃·蒙德里安:格子與直線間的抽象藝術
從劉亦菲主演花木蘭,看迪士尼的公主之路

TAG:赤椒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