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周末了,是時候放下手機,翻翻書架上落滿灰塵的書本了

周末了,是時候放下手機,翻翻書架上落滿灰塵的書本了

「經典是那些你經常聽人家說『我正在重讀……』而不是『我正在讀……』的書。……經典永不會耗盡它要向讀者說的一切東西。」

——伊諾塔·卡爾維諾

我們生活在一個

被手機侵入了太多生活空間的時代,

我們享受著手機帶給我們的便捷,

我們的衣食住行,

包括我們的閱讀,

都已經離不開手中那小小的造物。

然而,

我仍然執著地愛著

紙質書本散發的油墨香,

在這個充斥著快餐文化的時代

享受一點「慢閱讀」帶給我的快樂。

下面是幾本也許適合您

在周末時捧起的小書。

NO.1 《論扯淡》

作者:哈里·G·法蘭克福(美國)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當某位著名的國學大媽在電視里熱情洋溢地高談闊論時,您是否意識到她正在「扯淡」呢?

這是本書封底上編者的挪揄。雖然貴為普林斯頓大學前哲學系主任,法蘭克福教授的這本暢銷的小書卻非常有趣。全書最具洞見的觀點是關於「扯淡」和「說謊」的區別。法蘭克福教授一針見血地指出,說謊者固然可惡,但他尚知道何者為真,而扯淡的人根本不在乎何者為真何者為假,他只關心能否有效的操縱別人,關注的是自己的利益。

因此,扯淡——而不是說謊——是真理最大的敵人。有趣的是,作為保守主義陣營的中堅力量,法蘭克福教授對左翼的學院派、後現代學者把持的耶魯大學頗多微詞,他毫不客氣的稱自己的母校就是「全世界的放屁(bullshit的一種粗俗譯法)大本營。」

NO.2 《擁抱逝水年華》

作者:阿蘭·德波頓(英國)

如果你熱愛普魯斯特,哪怕你根本沒有勇氣打開煌煌七卷、數百萬言的《追憶逝水年華》,這本小書都不該從你的閱讀書單上漏掉。是文藝批評、還是准傳記、亦或是小品文?媒體莫衷一是。

但這不重要,這只是一本關於普魯斯特的書,普魯斯特的大名,幾乎出現在全書的每一頁。最精彩的,是德波頓從普氏巨著中拈出的「別太快」三字,在普氏看來,別太快就是放慢腳步,這才能領略生活的妙處,才能對「現在真正佔有。

幸福生活本不應重外在的成功,重在對生活的體驗。「快」是技術,重在攫取;「慢」是藝術,重在生活。諸君共勉。

NO.3 《充滿幻覺的輕浮時代:

巴黎日記(1919.7.14-1929.10.30)》

作者:莫里斯·薩克斯(法國)

本書原名為《「屋頂之牛」的歲月》,開始於1919年7月14日法國一戰後首次慶祝國慶的喧囂的一天,此後10年是法國社會充滿瘋狂激情的年代,直到1929年的經濟危機。

「屋頂之牛」是1920年代巴黎非常著名的音樂酒吧,科克托、阿拉貢、布勒東、畢加索、紀德、克洛岱爾都是這兒的常客,當時年輕的作者追隨幾位超現實主義大師,成為文學藝術界各種活動的見證人。

這本日記見證了這樣一個也許法國歷史上的黃金時代,正如作者的朋友、法國作家弗雷尼奧所說的「一個返璞歸真的時代,一個黑人藝術的時代,一個爵士樂的時代……也是光頭、性解放、無目的的行為和無理由的自殺的時代」。這也是一個伍迪·艾倫的「午夜巴黎」所展現的那個浪漫的時代。

NO.4 《巴黎高師史》

作者:弗朗索瓦·杜費

皮埃爾-貝特朗·杜福爾(法國)

位於巴黎市中心先賢祠附近余勒姆街的巴黎高師初創於1795年,20世紀法國最傑出的思想大師幾乎都與這所學校緊密相連,因此它也幾乎是法蘭西精神文化的象徵,而本書也是「不公平」地僅僅記錄了高師的文科歷史。

有趣的是,這個學校的神話更多是建立在它的叛逃者和邊緣人身上的:那些辱罵它的人,比如貝璣和尼贊;滿不在乎的人,比如薩特;或者被它親手扼殺的人,比如左派的精神導師阿爾都塞夫婦。這所嚴格的學校至今還保留著1847年以來近乎殘酷的選拔程序:大哲學家雅克·德里達也是兩考才中。

值得一提的是,1928年春天錄取新生的頭兩名是兩個偉大的西蒙娜——排名第二的波伏娃和排名第一的薇依。

無論如何,本書第一次系統地介紹了這所獨具神秘色彩的名校歷史,描繪了一幅20世紀高師出身的傑出人物群像,並探討了法國師範教育的獨特傳統以及20世紀以來高師所呈現的法國當代社會形態與文化精神。

NO.5 《法國文人相輕史:

從夏多布里昂到普魯斯特》

作者:安娜·博凱爾

艾蒂安·克恩(法國)

「人艱不拆」!這兩個法國年輕的作者真是太不善良了。讀罷這本小書,最大的感覺有兩個:一是如果你認識其中的某位大作家,一定會非常由衷的對他說「貴圈真亂」。

19世紀前後法國的文人圈子,可以說浪漫得有點超出了我們所能理解的範疇——應該用「混亂」來形容。作者說,「愛情是在文人之間引起無休無止的怨恨的源泉之一。」這已經是相當克制的說法了。

第二個感覺就是,那些文學史上神一般存在的偉大作家被還原為了人,甚至因為嫉妒和怨恨而表現出來的拙劣的互相攻擊表現得像市井潑婦:朱爾·勒納爾把喬治·桑比喻成「文學界的布列塔尼母牛」,多爾維利評論說「左拉就是大便一樣的米開朗基羅。」……正如朱爾·勒納爾所說的那樣,「別人的成功讓我難受,如果是名副其實我就更加難受。」

怎麼說呢,讀這樣一本書,一定要放棄憤青的心態,文人也是人,他們也追求榮耀,也追求金錢。時光過去。今天看來,他們之間風風火火的爭鬥其實也是相當有趣的。Why so serious?不是嗎?

NO.6 《莎士比亞書店:巴黎左岸,

一個女人和她的傳奇書店》

作者:西爾薇婭·畢奇(美國)

「幾分鐘後,我拿著第一本《尤利西斯》去按喬伊斯家的門鈴。那天是一九二二年二月二日(喬伊斯的生日)。」

出版《尤利西斯》無疑是美國人畢奇小姐和她一手建立於20世紀20年代的莎士比亞書店最偉大的成就。位於巴黎左岸的莎士比亞書店以紀德作為第一批會員為開端,以海明威的解放而告終,有人甚至贊其為「文學史上現代主義的震央和核心」。

在本書中,畢奇寫道,「作家之間的紛爭像野火一樣四處飛濺,但是根據我的觀察,最後都會像火堆一樣熄滅下來。」

但事實上跟19世紀的文人之間相當沒有風度的爭鬥相比,20世紀的文人之間的交往可以用「小清新」來形容了——至少我們從西爾薇婭·畢奇小姐的回憶中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也許這部分是源於畢奇小姐秉持的無與倫比的謙卑和最大的善意——

畢奇小姐以率直風趣的文筆,將繁華熱鬧的左岸風景徐徐展開:喬伊斯禁書《尤利西斯》的出版盛況,安塞爾《機械芭蕾》的瘋狂演出,海明威解放迪皮特朗街的神勇英姿,醉酒差點跳下樓的菲茲傑拉德,拿烏龜捉弄人的紀德……

守著這座書本砌成的城堡,一個單純的愛書人西爾維亞,看遍作家百態,嘗盡人世冷暖,見證一段以書結緣的文壇傳奇。

與畢奇締造的極為晦澀難懂的意識流巨作《尤利西斯》相比,本書的文字淺顯易懂,但情真意切,讓人如沐春風,可以說是以上這幾本書中最輕易就能打動人心的作品。

編輯:趙方圓、程維

圖片:源自網路

最貼近你的廣州生活圈

主張把日子過得活色生香

廣州日報報業集團出品

版權所有 轉載須經授權

掃一掃關注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意花城生活圈 的精彩文章:

TAG:詩意花城生活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