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7年野生動物趣味攝影大賽:都要好好活著

2017年野生動物趣味攝影大賽:都要好好活著

BFF(The Born Free Foundation)是一家專註於保護野生動物的慈善組織,建立於1984年。

自2015年起,這個機構每年都會舉辦野生動物攝影大賽,鼓勵世界上的攝影愛好者去發現野生動物有趣的一面,並以此呼籲世界對野生動物的關注和保護它們的重要性。

現在我們就來看看今年的獲獎作品,哪一張戳中你的笑點了?

作品名:《Help》救我!

這是一組貓頭鷹的組圖,利用連拍記錄了其中一隻貓頭鷹在樹枝上踩空的瞬間,三個小可愛的表情可以說非常戲劇。

拍攝:Tibor Kerccz

圖中的貓頭鷹為鴞形目,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鴞形目的物種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沒有人工飼養品種。

照片中貓頭鷹在除南極洲以外所有的大洲都有分布。該目鳥類頭寬大,嘴短而粗壯前端成鉤狀,頭部正面的羽毛排列成面盤,部分種類具有耳狀羽毛。雙目的分布,面盤和耳羽使本目鳥類的頭部與貓極其相似,故俗稱貓頭鷹,別名神貓鷹。

作品名:《The Laughing Dormouse》

歡笑的榛睡鼠

一隻爬上花束的榛睡鼠,看起來真的好像20元一隻的倉鼠有沒有!但是人家笑攆如花可是鏡頭感十足啊!

拍攝:Andrea Zampatti

榛睡鼠,分布在歐洲、地中海、遠東。榛睡鼠本來是一種野生生物,在古羅馬時期被用來作肉食而飼養,但現時亦有人用來作寵物。

榛睡鼠是英國重點保護的瀕危動物。它們披著一身金棕色的毛,一雙棕色大眼睛,一條毛茸茸的大尾巴。 它特別愛睡覺,除了冬眠,夏季也常靠睡覺節約體能。它們比較挑食,除了一些花、果和昆蟲,最愛吃榛子。

榛睡鼠有冬眠習慣,榛睡鼠在平常的重量只有 17 到 20 公克,但到了冬眠之前,其體重可達 30 到 40 公克。(所以大家冬天別躺屍,會胖。)

100年前,英國林地里生活著許多榛睡鼠,後來城市和農田吞掉許多森林,榛睡鼠數量急劇減少。1993年,英國自然協會開展保護榛睡鼠的活動,政府支持農民種植榛睡鼠喜歡的樹,榛睡鼠漸漸有了良好的生活環境。

作品名:《WTF》- 儂搞啥捏!

照片中的海獅可能真的是看到了什麼天雷滾滾的畫面吧:你脖子上有別的海獅的口紅!!

拍攝:George Cathcart

海獅性情溫和,多集群活動,陸岸可組成上千頭的大群,海上多為一頭或十數頭的小群。視覺較差,但聽覺和嗅覺靈敏。雌獸每胎僅產1仔,壽命可達20年以上。

海獅在自然界只有兩大敵人——虎鯨和鯊魚。它們會對依賴於所在生活區的海獅形成威脅。當海獅進入到更深的水域尋找食物時,更有可能會遇到這樣的天敵。海獅的7個亞種中,已有一種(日本海獅)滅絕。

海獅物種的未來是不確定的,主要是人類對其殘忍捕殺和自然環境的持續惡化導致自然棲息地驟減。目前所有海獅品種已全部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作品名:《Hitching A Ride》— 搭便車

北極熊寶寶緊緊抱住媽媽的屁股往前移動,憨態可掬讓人忍俊不禁,熊媽媽突然放屁怎麼辦?

攝影:Daisy Gilardini

北極熊是世界上最大的陸地食肉動物,又名白熊。皮膚為黑色,由於毛髮透明故外觀上通常為白色,也有黃色等顏色,體型巨大,兇猛。

北極熊的視力和聽力與人類相當,但它們的嗅覺極為靈敏,是犬類的7倍;奔跑時最快速度可達60km/h,是世界百米冠軍的1.5倍。

由於全球氣溫的升高,北極的浮冰逐漸開始融化,北極熊昔日的家園已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在未來的不久很可能滅絕。

北極熊已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Ⅱ以及《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易危(VU)。

作品名:《All Dressed And Ready For Church》—一身正裝去教堂

三隻企鵝無意中走到了山腳下的一處教堂門口,攝影師有幸能拍到這一幕真是太難得了。不過讓人心酸的是,它們極有可能是尋找不到食物才跑到人類的居住區域。

拍攝:Carl Henry

有「海洋之舟」美稱的企鵝是一種最古老的游禽,它們很可能在地球穿上冰甲之前,就已經在南極安家落戶。全世界的企鵝共有18種,大多數都分布在南半球。

企鵝能在-60℃的嚴寒中生活、繁殖。在陸地上,它活像身穿燕尾服的西方紳士,走起路來,一搖一擺,遇到危險,連跌帶爬,狼狽不堪。可是在水裡,企鵝那短小的翅膀成了一雙強有力的「划槳」,游速可達每小時25-30千米,一天可游160千米。

南極企鵝的種類並不多,但數量相當可觀。據鳥類學家長期觀察和估算,南極地區現有企鵝近1.2億隻,佔世界企鵝總數的87%,佔南極海鳥總數的90%。

數量最多的是阿德雷企鵝,約有5000萬隻,其次是帽帶企鵝,約300萬隻,數量最少的是帝企鵝,約57萬隻。

作品名:《Must Have Three-Putted》

必須來個三連擊

一隻在「豪華廁所」方便的狐狸,不得不說,這是一隻生活很有講究和格調的狐狸。

拍攝:Douglas Croft

一般所說的狐狸,又叫紅狐、赤狐和草狐。它們靈活的耳朵能對聲音進行準確定位、嗅覺靈敏,修長的腿能夠快速奔跑,最高時速可達50km/h左右。

性格機敏膽小,常在古代神話中以"狐狸精"出現,雖在遠古也曾作為圖騰,但從不出現於正式祭祀中,皆因其"形象不雅",多與狡詐鬼祟相關聯。

狐狸生活在森林、草原、半沙漠、丘陵地帶,居住於樹洞或土穴中,傍晚出外覓食,到天亮才回家

所以能捕食各種老鼠、野兔、小鳥、魚、蛙、蜥蜴、昆蟲等,也食用一些野果。因為它主要吃鼠,偶爾才襲擊家禽,是一種益多害少的動物。

作品名:《Slap》— 一巴掌

一臉正氣的海龜在游過一條深海魚的時候無意中揮動了自己的前肢,看起來就像扇了這條魚一巴掌。海龜:早就看你不爽了,臉那麼大。

拍攝:Troy Mayne

海龜隸屬龜鱉目、海龜科、海龜屬,廣佈於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中國海龜北起山東、南至北部灣近海均有分布。長可達1米多,壽命最大為150歲左右,因此是長壽的象徵。

海龜終身生活于海洋中,以魚類、頭足綱、甲殼綱動物及海藻為食。4—10月為繁殖季節,雌、雄海龜常在礁盤或沿岸水域交配,交尾時間長達3—4小時,交配後雌龜於晚間爬上岸邊沙灘掘坑產卵。

目前海龜已分別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國家Ⅱ級、《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CITES) 附錄Ⅰ、《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 》瀕危《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極危。

作品名:《Cheering-Sea-Otter》

歡呼的海獺

拍攝: Penny Palmer

海獺是一種群居動物,除繁殖外,幾乎終生海棲。夜間將海藻纏在身上枕浪而眠,以防止被沖走,並有幾隻輪流放哨。

可潛水至50米深的海底,主要以貝類、鮑魚、海膽、螃蟹等為食,常仰泳並將食物固定於胸部,用石塊砸碎取其肉。由於生活環境惡劣,能量消耗大,海獺進食量達自身體重的1/3,為動物界之最。

海獺分布於北太平洋的寒冷海域,其皮下脂肪較薄,但皮毛極為緻密,每平方厘米皮膚達12.5萬根毛髮,亦為動物界之最。高品質的皮毛引來人類捕殺,到1911年,全世界僅存下1000頭,後經過保護才有所回升。

作品名:《Caught In The Act》

捉姦在床

此處省去300字說明。。。。。。

拍攝:Bence Mate

20世紀80年代,朝鮮人的「活熊取膽」術發明後,這種「技術」在短時間內得到狂熱追捧,尤其是黑熊主要的分布國——我國。一時間大批野生黑熊,特別是幼仔被人類捕獲(要獲得幼仔恐怕還得殺死熊媽媽),這些不幸的動物又有許多死於引流手術感染或飼養不當,而僥倖倖存下來的則被迫在活著的時候受盡痛苦折磨,並在痛苦中逐漸耗盡生命,直到最終悲慘死去……

中國黑熊的野生種群估計為12000~18000頭,最高估計也不過兩萬頭。全世界每年有七千多隻亞洲黑熊在四百多個熊場上受著殘酷的活熊取膽折磨。熊場上的熊最多只能活它們正常壽命的1/3。

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於1994年起開始在中國資助亞洲黑熊的保護項目,在廣東番禺成立了黑熊養護區,號召人們不買熊膽製品,盡量使用草藥代用品;不吃有熊掌或其它熊器官的食品;不參觀熊場,不光顧出售熊類製品的商店、飯店;向有關機構和新聞單位揭發和舉報非法狩獵、非法交易以及虐待動物的行為等。

保護級別 CITES瀕危等級:附錄I IUCN的紅皮書瀕危等級:易危(vu) 國家重點保護等級:二級。

作品名:《Monkey-Escape》— 猩猩大逃亡

拍攝:Katy Laveck-Foster

照片中的猩猩屬於倭黑猩猩,在剛果河流域有一個不連續的分布範圍。估計其潛在的範圍約50萬平方公里。

杜克大學研究人員發現,倭黑猩猩有與其同類分享的愛好。分享曾被認為是人類獨有的特徵,但倭黑猩猩的奇特之處是,它們更愛與陌生猩猩而不是熟悉的同類分享食物,此舉旨在擴大社會網路,類似我們在社交網路上的行為。

由於棲息地正逐漸喪失,以及在內戰中獵尋獸肉的活動,倭黑猩猩已瀕臨絕種,至多也只余留數千隻。


作品名:《What"s up ?》— 幹啥?


拍攝:Olivier Colle

野兔,是指兔屬下的動物及粗毛兔屬與岩兔屬中四個物種的合稱。野兔十分靈活,腿和耳朵比家兔長。當中歐洲野兔能以時速72公里奔跑。在北美洲的北極地區較為普遍的是白靴兔,南部則以加利福尼亞兔、草原兔及其他物種較為普遍。

野兔隱蔽性很強,在它不動時,其毛色與周圍雜草混在一起,即使人走近一米以內也不易察覺,而且野兔似乎也知道這一點,在人們不注意時突然在腳下竄出,反而把人嚇一跳。

不論是野兔或是家兔,通常是聽不到它們叫聲的,有的甚至以為兔子不會叫喚,但其實不然。在受到驚嚇或被捕捉時會發出尖叫聲,尤其是被捕捉時會發出類似嬰兒啼哭的聲音,膽小的會覺得害怕。

作品名:《Animal Encounters》

動物大戰

拍攝:Jean Jacques Alcalay

野牛體形巨大,兩角粗大而尖銳呈弧形。亞洲水牛是世界上現生野牛中體型最大的種類,在沼澤地區中,幾乎沒有動物可以傷害它,歐洲野牛數量稀少,現處於半野生狀態,美洲野牛因商業獵殺和居住地的喪失而逐漸滅絕,目前處於保護恢復期,同樣也是最大的野牛種類。

野牛喜歡群居,草原亞種群體龐大,數量多達數千頭。森林亞種群體不大,由數只到20-30多隻不等,以雌獸、幼仔和亞成體組成,其中有一隻體形較大的雌獸為首領,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

這場攝影大賽的初衷,是希望通過動物有趣可愛的一面,引起人類對野生動物群體的關注,人類能夠圈養保護的數量畢竟有限,大部分還是生存在肉弱強食的大自然中。

能夠從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中存活下來本就極其困難,更不用說還要面對人類的侵略和殺害。我們能做的太少,我們能做的也不僅僅是觀望。

分享,是你現在能做的

讓更多人關注野生動物保護

- End -

你可能還想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赤椒生活 的精彩文章:

香港街頭攝影「一代宗師」:何藩的傾城之戀
彼埃·蒙德里安:格子與直線間的抽象藝術
從劉亦菲主演花木蘭,看迪士尼的公主之路

TAG:赤椒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