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兒童必知成語故事,學習勵志成語故事,感受故事帶來的正能量

兒童必知成語故事,學習勵志成語故事,感受故事帶來的正能量

每一句成語又是那麼深刻雋永、言簡意賅。閱讀成語故事,可以了解歷史、通達事理、學習知識、積累優美的語言素材。迎大家閱讀!

對牛彈琴

【典故】

東漢末年,有個研究佛經的學者叫牟融,他每次給儒家學者宣講佛義時,總是用《論語》《尚書》等經典來闡述道理。儒家學者對他的做法非常不理解,牟融解釋:「我知道你們都熟悉儒家經典,對佛經很陌生,如果我用佛經給你們做解釋,你們不是很難聽懂嗎?」  接著,牟融給大家講了「對牛彈琴」的故事。

古代有一位大音樂家公明儀,對音樂有很高的造詣。一天,他看到一頭牛,心血來潮,對牛彈奏一曲高深的「清角之操」,可是那隻牛隻顧著低頭吃草,根本不理親生。於是,公明儀又彈奏了一曲通俗的閱讀,那樂曲好像小牛的叫聲。那牛便豎起耳朵,專心聽公明儀彈琴。  講完故事,牟融接著說:「我用儒家經典來解釋佛義,也正是這個道理。」儒家學者聽了,恍然大悟。

【成語釋義】原意指對牛彈琴,牛隻顧著低頭吃草,不懂得欣賞優雅的親生。比如說話不看對象,對外行說內行化對不懂道理的人講深刻的道理。

大器晚成

【典故】

東漢末年的崔琰,先後做過袁紹和曹操的門客。崔琰在袁紹那裡做門客時,袁紹的士兵非常殘暴,經常掘開墳墓將屍骨暴露出來。崔琰勸說袁紹別這樣做,以免引起民憤。

GIF/442K

袁紹認為他說得有道理,於是聽從了他的建議,並且封他為騎都尉。  後來,崔琰跟隨曹操,經常為曹操出謀劃策。在他做尚書時,曹操想立曹植為嗣子,而崔琰反對,他說:「自古以來的規矩是立長子,怎麼能立曹植呢?」曹植是崔琰的侄女婿,儘管是親戚他也不偏袒,曹操十分佩服他的公正。  後來,崔琰跟隨曹操,經常為曹操出謀劃策。在他做尚書時,曹操想立曹植為嗣子,而崔琰反對,他說:「自古以來的規矩是立長子,怎麼能立曹植呢?」曹植是崔琰的侄女婿,儘管是親戚他也不偏袒,曹操十分佩服他的公正。  崔琰有個堂弟叫崔林,年輕時既無成就也無名望,親戚朋友都看不起他,可是崔琰卻很器重他,崔琰常對人說:「才能大的人需要長時間才能成器,崔林將來一定會成大器。」後來,崔林果然如崔琰所言,得到了朝廷的重用。

【成語釋義】大器:寶貴的器物,比喻卓越的人才。原指成大事者要經過長期磨練,成名往往較晚。也常用於對懷才不遇者的一種寬慰。

不恥下問

【典故】

春秋時代的孔子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一次,孔子去魯國國君的祖廟參加祭祖典禮,他不時向人詢問事情,有人在背後嘲笑他,說他不懂禮儀,什麼都要問。孔子聽到這些議論後說:「對於不懂的事,問個明白,這正是我知禮的表現啊。」

那時,衛國有個大夫叫孔圉,虛心好學,為人正直。他去世後,人們授予他「文」的謚號,所以後來人們又稱他為孔文子。  孔子的學生子貢有些不服氣,他認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於是就去問孔子:「老師,孔文子憑什麼可以被為『文』呢?」  孔子回答:「孔圉聰敏又勤學,不以向職位比自己低、學問比自己差的人請教為恥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為他的謚號。」

【成語釋義】指不以向學問比自己差或地位、輩分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為恥辱。

得意忘形

【典故】

阮籍是魏、晉交替時期的著名詩人,他幼年喪父,家境非常貧寒。但是年幼的阮籍非常刻苦勤奮,最終成為了一名有學問的文人。阮籍心存濟世之志,他對執政的司馬氏集團極為不滿,但又不敢明確地表明自己的主張,所以只採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態度,或者閉門讀書,或者登山臨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緘口不言。

當時著名的文學家嵇康是他的好友,他對當時的統治者也極為不滿。他們兩個人的思想抱負是相同的,因此關係也非常密切。  阮籍還有一些比較要好的朋友,如: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自己的侄子阮咸,他們七人經常聚在一起閑談、狂飲、作詩、彈琴,人稱「竹林七賢」。  在七人當中,阮籍大概是最哭笑無常的了,因此《晉書》上說他「當得其意,忽忘形骸」。

【成語釋義】形:形態。形容人因為高興而忘乎所以,失去了常態。

半途而廢

【典故】

東漢時,有一個叫樂羊子的人。一天,他在路上拾到一塊金子,回家後把它交給了妻子。妻子說:「我聽說有志向的人不喝盜泉的水,因為它的名字令人厭惡;也不吃別人輕視地呼喚過來吃的食物,寧可餓死。更何況拾取別人失去的東西呢?這樣會玷污品行。」樂羊子聽了妻子的話,非常慚愧,就把那塊金子扔到野外,然後就到遠方去尋師求學。  一年後,樂羊子歸來。妻子跪著問他為何回家,樂羊子說:「出門時間長了想家,沒有其他緣故。

」妻子聽罷,操起一把刀走到織布機前說:「這機上織的絹帛產自蠶繭,成於織機。一根絲一根絲一寸一寸積累起來,才有一丈乃至一匹。今天如果我將它割斷,就會前功盡棄,從前的時間也就白白浪費掉了。讀書也是如此,你積累學問,應該每天獲得新的知識,不斷提升自己。如果半途而廢,和割斷織絲有什麼兩樣呢?」  樂羊子被妻子的話深深感動,於是又繼續去完成學業,一連七年沒有回家。

【成語釋義】途:道路。廢:停止。原意指半路上停下來不再前進。比喻做事有始無終,不能堅持到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師識史事 的精彩文章:

精選元曲閱讀,元曲在思想內容和藝術成就上都體現了獨有的特色
經典對聯,上聯:寂寞寒窗空守寡,下聯:是什麼?
來源於生活,發人深省、引人深思的的成語故事,附精美插圖加解釋
韋應物及詩佛王維的五言古詩幾首品賞,心清時細讀,很耐品
醉美宋詞精選:周邦彥及蘇軾對頭舒亶的詞,配圖及賞析,值得一讀

TAG:師識史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