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洪秀全祖墳「九腦芙蓉帳」的風水傳說

洪秀全祖墳「九腦芙蓉帳」的風水傳說

洪秀全(1814年1月1日-1864年6月1日)是太平天國以宗教名義發動民變的領袖,漢族客家人,原籍廣東嘉應州。原名洪仁坤,小名火秀,清嘉慶十八年十二月初十生於廣東花縣(今廣州市花都區)福源水村,後來移居到官祿布村。道光年間屢應科舉不中,遂吸取早期基督教義中的平等思想,創立拜上帝會,撰《原道救世歌》以布教,主張建立遠古「天下為公」盛世。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國,稱天王,1853年以南京作為首都,改名天京,1864年在天京病逝,太平天國在他死後不久滅亡。洪秀全以一鄉村塾師走上武裝鬥爭道路,領導了規模空前的太平天國農民戰爭。

風水之法尋龍點穴,以龍為尊,得水為上,藏風次之。大地大局必是以龍定向,小地小局才以水口定向或以局定向。

芙蓉嶂

歷史記載:洪秀全上溯清第五代祖宗洪公三,從嘉應州(現在的梅縣)舉家搬遷花縣落戶,於嘉慶二十年安葬此地。相傳,宋朝風水大師賴布衣路過此地的時候相過此地,留下風水詩一首,詩如下:

頭頂芙蓉嶂,腳踏土地壇,

右有覆船崗,左有鶯蜂竇,

鰲魚把水口,獅象守門樓。

誰人葬得中,代代王公侯。

正是此首風水留題詩,詩句里的「誰人葬此中,代代出公侯」的詩句讓人廣流傳。有易學專家風水大師點出:洪秀全是中國歷史上屈指可數的農民運動領袖,其祖墳有一定研究論證價值和旅遊價值。傳說芙蓉嶂山南麓有三個小山崗凸起,右叫「覆船崗」,左叫「鶯蜂竇」,居中的叫「土地壇」。

據一位對太平天國並無敵意的英國翻譯兼代理寧波領事富禮賜在其所著的《天京遊記》中有記載:「天王有王冠,以純金製成,重八斤;又有金制項鏈一串,亦重八斤。他的綉金龍袍亦有金紐。他由內宮升大殿臨朝,亦乘金車,名為聖龍車,用美女手牽而走……」洪家祖輩只是農民,為何洪秀全會富貴煊赫至此呢?這跟洪家祖墳風水大地選址是否有關係?洪秀全的敗亡是否又與祖墳風水被挖斷有關?

木芙蓉

九腦芙蓉山形圖

芙蓉嶂就像芙蓉花,所以叫芙蓉嶂。

洪秀全的祖墳位於廣東省花縣之北的芙蓉嶂山上,芙蓉嶂位於芙蓉鎮之北,海拔360米,距廣州47公里,佔地面積約22平方公里,風景區以山、林、湖、泉景觀構成,處於縣北群山之中,又因綿亘於該縣中部平原之背,重巒疊嶂,連綿數十里,狀若芙蓉屏嶂,主體山上的石頭無論大小,表面均有煙墨色的芙蓉花圖形,故稱芙蓉嶂。山之南,有「白水穭」,又名「西山瀑布」,其狀如同白練自50米高處分五級瀉下,濺石飛花,傾注入潭,其聲轟轟。有詩詠之為:

峭壁中懸一段雲,青山橫為玉龍分。

勢傾河漢難窺測,聲雜風雷駭聽聞。

當暑向人寒瑟瑟,凌空觸石雨紛紛……

洪秀全的祖墳剛好葬在土地壇上。洪秀全起義不久,清廷便詔令花縣知縣牟崇齡,將洪秀全的祖墳掘毀,以斷其風水。兩年後的咸豐三年(公元1853年)二月,見太平天國運動越搞越大,清廷再次密諭當地官員,將洪秀全祖墳的後脈鑿斷,意謂斷其「龍脈」。洪秀全最後落敗,是否就是其祖墳龍脈被鑿的原因?

洪秀全的祖墳墳墓沒有特別之處,同花縣民間普通墓式一樣,青磚灰縫構築,經水浸30多年,墓仍完好無損,也算難得了。碑文右上方刻「嘉慶二十年秋月吉日重修」,中間刻「清顯考諱沿三洪公大人之墓」,左下方刻「祀男英經、英綸、英緘、英緯;孫會玄同立」字樣。嘉慶二十年(1815年)正是洪秀全出生的第二年,洪沿三是他的高祖。

芙蓉峰:芙蓉峰最高海拔350.60米,詩句「頭頂芙蓉嶂」指的就是此芙蓉峰,風水先生稱之「前呼後擁,左右逢源,招財進寶」謂其為真正「龍穴」所在。站在芙蓉峰廣場面向東南是山下水庫,北靠西山是峰上的主山嵴,前低後高。又像是張開雙臂迎接來客。所以說這裡是「至尊至貴」之位。站在主峰之巔,可以看到雲團在腳下山腰飄忽,叢林呼嘯,令人真正感覺到身臨「八面來風」的境界。這裡歷來是重陽登高的好地方!

九腦芙蓉全景圖

芙蓉嶂雖為風水寶地,但長期以來,外地人很少知道。直至宋代才讓風水大師賴布衣發現,芙蓉嶂才逐漸名聲遠播。

賴布衣的預言是否真能變為現實呢?1851年,洪公三的第六代傳人洪秀全在廣西發動了震驚中外的太平天國起義,席捲半個中國,定都天京,成為太平天國的天王,應了賴布衣「六百年後必有王者出」的預言。但他只當了十三年天王,太平天國就失敗了,實現不了賴布衣:「世代出公侯」的預言。有人說,這是因為清廷派人挖了洪秀全祖墳的緣故。這是怎麽一回事呢?

太平天國起義爆發後,一路勢如破竹,這引起了咸豐皇帝的極大恐慌,他一方面下罪己詔,穩定人心;另一方面卻又下令:查明逆賊洪秀全、馮雲山、韋正祖,先經廣東花縣、廣西桂平發掘……密飭各該州、縣明察暗訪,務得該首逆及逆諸三代確實墳墓,悉加掘毀,並其坐山後,概行鑿斷,以消逆焰而懲大憝。花縣知縣牟崇齡收到上諭後,即奉命急將洪秀全之祖墳掘毀。洪秀全的祖墳雖然被毀了,但是,或許是芙蓉嶂積聚的王者之氣太強吧!洪秀全還是當了十幾年的」天王",直到病死。而清廷挖掘洪秀全祖墳彷彿也起到了部分作用,賴布衣"代代王公侯"的預言並沒有實現,愛新覺羅的清王朝仍然苟延殘喘了幾十年。

洪秀全祖墳

實測亥龍入首,立癸山丁向,真龍正向

洪秀全的祖墳是亥龍入首,立癸山丁向,真龍正向

青龍方(已被破壞,影響洪秀全與楊秀清等反目)

白虎方(沒有遭破壞)

故居四周還有一口魚塘,塘中能看到遠處丫鬢山的倒影;村前有洪秀全讀書、任教的書房閣;一棵他親手種植的有100多年歷史的龍眼樹。

1851年,廣西鬧災荒,人們實在過不下去了,洪秀全帶領他們在金田村發動了起義。一開始他在家鄉砸毀孔子牌位受到當地官紳的迫害,使他無法在家鄉立足,才在廣東、廣西的交界處起義。

洪秀全原故居於金田起義後被清軍焚毀,清政府到他家鄉來殺人放火,差不多所有的親人都給殺光,村裡所有的房屋都給燒光,什麽都推平了。1961年廣州市文物考古隊發掘出房屋牆基,參照客家民居形制重建。建築為泥磚瓦木結構,一廳五房,六間相連,客家人稱為「五龍過嵴」;坐北向南,東西寬16.5米、南北深5.5米,每間房子約13平方米。西端第一間為洪秀全夫婦住房,室內陳設簡陋,僅有彷客家樣式的床、桌子和凳子。

洪秀全紀念館是為紀念太平天國領袖洪秀全而建立的紀念性博物館,位於花都市新華鎮新華路52號。1991年11月對外開放。紀念館為青磚琉璃瓦彷古建築,主體館為二層半樓,佔地面積1.3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715平方米。

西征是賴漢英指揮,一路奪取安徽、湖北、湖南、江西,佔領了大片土地。

東征奪取揚州,攻破江北大營、江南大營,太平天國在軍事上達到了全盛時期。

北伐就打得比較苦了,出發時一路順風,直打到天津,北京震動,鉅賈富民舉家遷徒,清政府嚇得發慌,派出了他們最厲害的大將軍王爺僧格林沁一路攔截。由於洪秀全以及他的主要將領都是南方人,從不知北方的嚴冬會寒冷到什麽地步,以至於睡在露天的士兵們凍死在冰凌上,沿路皆有。最後北伐軍一路浴血奮戰兩年,全軍覆沒,但連僧格林沁都說他們被圍時「糧米斷絕,但或戰或守,從容不迫,毫無潰亂情形」。

在這東征西討的過程中,留在南京的領導集團卻發生了變故,因為太平軍到底是一支農民的軍隊,封建意識非常嚴重,動不動就鬧什麽「降神」的活劇,東王楊秀清為了奪權,常常表演上帝附身,讓洪秀全都要向他下跪,而許多人也都深信不疑,這樣內部的領導就亂了套。於是先是韋昌輝殺了楊秀清,然後韋昌輝又被殺,然後石達開又出走,太平天國元氣大傷,洪秀全也病逝,最後被曾國藩率領的湘軍擊敗,堅持14年之久、勢力發展到18個省的太平天國革命終於失敗了。

洪秀全故居前方有一口魚塘,塘中能看到遠處丫鬢山的倒影

洪秀全故居為一排六間的橫屋,坐北向南,面寬16.5米,縱深5.5米,每間約13平方米,泥磚木瓦結構,三合土地面,是當地極普通的民宅形式;書房閣是官祿的村塾,坐東向西,面寬10.8米,縱深12.2米,泥磚木瓦結構,是客家傳統的「三間兩廊」結構。

洪氏宗祠為該村洪姓祠堂,建於清代,坐北向南,三間兩進,面寬12.9米,縱深20.5米。舂牆基,青磚牆,硬山頂,「人」字山牆,龍船灰嵴。故居水塘旁邊有一棵形狀奇特的龍眼樹,是洪秀全青少年時期親手種植的,在太平天國失敗那年,它被雷電從中間噼成兩半,奄奄欲絕。當時清政府曾藉此殘枝示眾,並揚言誰敢再造反就像這棵樹一樣遭雷噼死。可是這棵樹非但沒有死,反而奇蹟般活了下來,並以它頑強的生命力長成一棵青龍體態的大樹,象徵著太平天國將士們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金田起義後,清政府於1854年和1864年先後兩次進村「誅九族」,官祿成為一片廢墟,村子現存的一段破爛的牆基,正是清政府迫害人民的罪證。書房閣與洪秀全故居於1959年同期復原,洪氏宗祠於1911年由洪氏族人修復。

洪秀全的降生地,廣東省花縣福源水村,這裡風景秀美如畫,地局四面環繞,層層群山環抱,屬於快速出人物的少陰迅力局。福源水村處於群山之中的最低處,是融結陰穴的大格局。這裡是出帝王的大格局,也造成滅族的因素……。

洪秀全的父親洪鏡楊,母親賴氏,共生兩女三男,洪秀全上有兩個哥哥一個姐姐,下有一個妹妹,洪秀全排行老四,實為老三少男。

2003年冬,福源水水庫大壩維修,庫容水位低下,洪秀全的降生地福源水村遺址得以重見天日,又恢復了往日美麗的容顏。

福源水村,後龍隆起彎曲,直落平地融結,陰陽交配恰到極點,右邊有個直立的文筆,格局緊束聚氣,陰穴主文,洪秀全文才橫溢是得陰穴所蔭生,從故居格局看,立向為坐乾向巽兼亥巳(周天319度),乙、辰、巽、巳、丙、午、丁方均為水塘(半月形),後龍高大威勐,此格局為太陰從月格,屬一發即敗的短運凶格,最後洪秀全也應此格局走完他的帝皇生涯,終結了太平天皇國的歷史命運,從登基到滅亡經歷短短的十二年。

再說,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乃花縣官祿村人。其祖墳不知如何竟葬在土地壇的腳下(新中國成立後芙蓉嶂水庫建成後,墳墓被水淹蓋,不可複睹)。西元1851年。洪秀全揭竿發難之初,花縣知縣牟崇齡奉命將洪秀全之祖墳掘毀。越年,清廷再密諭務必將其山墳的坐山後脈鑿斷,意謂斷其「龍脈」,毋使發跡。

洪秀全之祖墳,在花都市芙蓉帳度假村內,人稱此穴為:九腦芙蓉帳;石龍行來,形成九腦芙蓉帳,橫樑枕嵴,中心出脈,兩側盤龍四條有情,可惜主龍臨穴直硬不化,欠高大。無帖穴砂;前面龍虎情意欠佳,局不美,無外秀,水口關攔不夠密實,故逆天而行,同誌異心,只能英雄氣短,慘局收場。

芙蓉嶂水庫,陳濟棠所葬的「土地壇」母墓及其附近土丘,一直被水淹沒。近年,由於氣候乾旱,雨量稀少,水庫蓄水逐年減少,到1990年底,幾乎乾涸見底,許多過去被水淹沒的墳墓,因而露凸了出來。在「土地壇」腳下,南距陳母墓100多米的地方,凸起古墳數座,墓碑漬滿污泥,長滿青苔。嗣將墓碑洗淨,則見「嘉慶二十年秋月吉日重修,清顯考諱三洪公老大人之墓,祀男英經、英倫、英緘、英緯,孫會玄同立」的碑文。「洪三公」者,系洪氏十一世祖,於嘉應州(今梅州市)遷來花縣福源水村定居之洪族始祖。據此,完全可以證實,洪氏始祖墳既未被毀,也未被挖,亦未改姓,所傳避禍改姓即可否定。

在「土地壇」腳下,除洪三公之墓外,還有洪三的夫人葉氏,洪門譚氏十五世祖洪梧楊公、洪雲輝公等四座洪氏祖墓,以洪三公墓為頂點,成菱形排列。

經過翻山越嶺,看遍附近所有山頭,發現在水庫東南端名叫「將軍勒馬」的山窩上,找到了一座被雜草遮蔽,荊棘叢生的古墓,將污漬斑斑的青苔除去,即現出:「顯祖考英倫洪公墓」碑文。查《洪氏宗譜》,洪英倫即為洪秀全之高祖父,洪公之次子。其墓未被毀、未被挖,亦無改姓又得一證明。

在土名為「文武點兵」的山坡上,發現一座曾為其後代拜祭過的古墳。由於年深日久,風雨侵蝕,字跡已經模煳,但其碑文尚可辨認:「清顯考瑄儒洪公老大人之墓」。此瑄儒公者,按《洪氏宗譜》所載,是為洪秀全之曾祖父。其墓未被毀,未被挖,亦無改姓,又一有力證明。

據其旅港父親洪錦堯(系洪氏19世,現年已90多歲)老先生所示:洪秀全之母賴氏夫人,葬於今新華、獅嶺兩鎮交界處之「吊鐘型水庫」附近山嶺。因解放後修築水庫時,所有山墳、碑石,皆被挖用。故此,無從考證。但據調查了解,洪秀全母墓不葬於芙蓉嶂,則可以肯定。

廣州花都芙蓉山的洪秀全祖墳,已經遷走多年。斯地龍起祖於西北方向,明顯偏離正脈,穴場左右兩水在穴前合流從丁未方流出,左水長,右水偏短。水口處現在建了攔水壩,一潭碧水環抱穴前。水壩中央偏左位置尚可看見一個圓形的小山頂。西元1935年,陳濟棠購買此地,讓洪氏後裔遷走祖墳,在此葬母。陳母墳墓李壬山兼亥,扦癸亥水龍穴。洪氏祖墳因已遷去,所立之向沒有辦法勘定,根據地的來龍和水局,民間地師推測可能是立亥山巳向正針,扦己亥穴。

陳濟棠高價買得此地葬其母。來源於:1935年5月16日上海《申報》一則「陳濟棠母安葬芙蓉嶂」消息,記載了當時的情況:陳濟棠月前斥資,購洪秀全之祖山芙蓉嶂一穴,並撥款三十萬,經營墓地,移葬其母,現已工竣。陳濟棠十五日晨九時,偕夫人莫秀英暨衛隊等一行四十餘人,由省乘車赴花縣轉芙蓉嶂。其母骸骨載以精緻小棺,下午二時安葬。穴已安好,但以智慧與手腕游刃于軍閥混戰之中的陳濟棠,由於雄心勃勃,反蔣態度從猶豫轉向堅決,義無反顧發起「兩廣事變」。但是,芙蓉嶂風水在奠定了洪秀全的「天王」歷史地位後,沒有再次給陳濟棠通往成功之路增加任何分數。陳母下葬後僅一年零三十三天,「兩廣事變」發起當月便無疾而終,廣州空軍全體駕機投蔣,陳濟棠連夜逃往香港,多年經營的基業毀於一旦,再無翻身之日。

後有民間風水地師論證道地乃風水大地,可惜前洪秀全後陳濟棠,前後都沒有安中穴,導至最後還是功虧一簣,何謂穴點錯?其中傳統風水口訣里說到天蒙師法眼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