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梅景傳家之傳承篇:從吳大澂到吳湖帆

梅景傳家之傳承篇:從吳大澂到吳湖帆

公元1894年7月,湖南長沙。

擺在時任湖南巡撫吳大澂面前的,有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好消息是自己的長兄吳大根剛剛添了一個小孫子,取名吳翼燕;壞消息是鄰近的日本國已經和清朝開戰,大清國又一次陷入危機。

吳大澂連續發了幾封電報,向朝廷請旨,要求率領湘軍出山海關,抗擊日本軍隊。

吳大澂畫像

這位年近六十的老人,在1894年之前的仕途可謂平順:

他原名吳大淳,同治皇帝載淳登基後為了避諱,改名為吳大澂;同治六年(1867年)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光緒六年(1880年)授三品卿銜,隨吉林將軍至寧古塔(今黑龍江省牡丹江市)辦理防務。

望江樓,位於牡丹江下轄縣級市寧安,是清代寧古塔副都統容峻為迎奉督辦邊務的吳大澂所建

在寧古塔,他與沙俄多次交涉,維護了清朝的領土完整和國家主權,又移民實邊,造福百姓。1887年,他調任廣東巡撫,與妄圖強佔澳門的葡萄牙殖民者作鬥爭。1888年,黃河在鄭州決口,清政府派他治河,又獲成功。

所以,這一次的吳大澂也是信心滿滿,認為自己一定會旗開得勝。1895年1月,吳大澂意氣風發,率新老湘軍二十餘營走出山海關,希望湘軍重現當年擊敗太平天國軍隊的輝煌。

碰巧的是,吳大澂在這個時候得到了一枚漢代印章「度遼將軍印」,這更像是個極好的兆頭。在吳大澂的心中,又一次軍事勝利、又一次仕途升遷,似乎正在向他招手。

然而,事與願違。

2月,吳大澂與黑龍江將軍、吉林將軍合力,試圖反攻日軍,卻連吃敗仗。吳大澂引以為傲的湘軍,也死傷慘重,人心不振。眼看敗局已定的吳大澂,在羞憤之下想要自刎殉國,幸虧門人幕僚拚命阻止,才救下了這一條命。

甲午戰爭失敗後,《馬關條約》簽訂時的場景

對於當時的吳大澂來說,活著也許還不如死了。甲午戰爭失敗後,他不僅無顏面對湖南的父老鄉親,還成了清政府的替罪羊,被革去軍事職務。社會各界人士對他也沒有好感。晚清時期的外交家黃遵憲專門作了一首《度遼將軍歌》,諷刺吳大澂沉迷於古物收藏,導致戰爭失敗。

沒想到,同年4月,吳大澂的夫人陸氏突然去世。這對於吳大澂來說,無異於往心靈的傷口上又灑了一把鹽。而夫人的去世,也把一個重要的問題推到了吳大澂面前——

繼承人問題

吳大澂有六個女兒,卻只有一個兒子,名叫吳本孝,九歲的時候便夭折了。如今陸氏去世,吳大澂也已年逾花甲,再有兒子的可能性很小。

如果從自己兄弟的兒子裡面選一個作為嗣子,這種方法也行不通。吳大澂的哥哥吳大根和弟弟吳大衡,都只有一個兒子,不能讓別人的獨生子來給自己當兒子啊。

萬般無奈之下,吳大澂想到了吳翼燕——長兄吳大根還未滿周歲的孫子。他向長兄提出,讓吳翼燕來做自己的嗣孫,為陸氏舉喪;自己百年之後,吳翼燕還可繼承自己的家業和收藏。

從此,吳翼燕變成了吳大澂的孫子。而吳大澂也對吳翼燕的各方面教育十分用心。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被清廷「永不敘用」的吳大澂中風去世,直至臨終還囑咐家人要好好培養當時不到九歲的吳翼燕。

他當然不會想到,繼承了他收藏的吳翼燕,後來會改名為吳湖帆,成為全國知名的畫家、收藏家、鑒定家。

吳湖帆

吳湖帆繼承的,主要是吳大澂的青銅器、碑帖以及書畫藏品。

傳說吳湖帆八歲的時候,見到自己與二姐吳惠菁的合照,便在照片背面提筆寫了「二姐十歲我八歲」幾個字。當時已經卧病在床的吳大澂見到小朋友稚嫩的筆跡,竟嘆道:「此子他日當有所成。」便把家藏的金石書畫交由吳湖帆繼承,並開始讓吳湖帆學習一些金石書畫方面的知識。

芮公鬲,西周晚期吳大澂舊藏,現藏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圖自蘇州博物館官網

吳大澂生前並沒有撰寫過全面、系統的藏品目錄。他藏品的具體數量,至今還是一個謎。我們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的收藏極為豐富。因為《馬關條約》簽訂後,吳大澂曾聯繫張之洞,希望把自己的一部分藏品送給日本人,抵扣一些戰爭賠款。

這些藏品有青銅器、玉器、璽印、陶瓷、磚瓦、封泥、古錢幣、書畫等,共計3200件。而著名藝術史學者白謙慎則認為,當時吳大澂計劃拿出自己藏品的五分之二,用來抵扣賠款。所幸,吳大澂的這一建議,被張之洞嚴詞拒絕了。

哥窯盤,吳大澂舊藏,現藏蘇州博物館,圖自蘇州博物館官網

但張之洞的拒絕並不能阻止吳氏藏品的流散。甲午戰敗後,吳大澂被革職,生活越發貧困,迫不得已只能變賣藏品。吳大澂去世的時候,吳湖帆年僅九歲,也沒有力量阻擋各方勢力覬覦吳氏家藏。

在吳湖帆和潘靜淑編纂的《吳氏書畫記》中,吳湖帆也寫道:「尚書公之薨,余年才九齡,其間紛紜多故,遺佚尤繁……迄今二十餘年。中復斥鬻畫之資,略事收羅,得二百餘事,並將家遺殘編重加整理,得十餘事。」可見吳大澂去世後,藏品的流散越發嚴重,直至吳湖帆成年後,才回購了其中一些。

金石文物可以流散,對古物和古代文化的熱愛,卻在吳氏一脈傳承了下來。成年以後的吳湖帆擁有的,不僅是吳大澂的金石書畫,還有蘇州另一名門望族潘氏的部分收藏——源於吳湖帆第一任妻子潘靜淑的陪嫁。

另外,吳湖帆的親生母親沈靜研,是晚清著名金石學家沈樹鏞的女兒。吳湖帆也獲得了沈樹鏞的一部分藏品。

由於收藏有宋刻本《梅花喜神譜》,吳湖帆將自己的居所命名為「梅影書屋」,後又因獲得米芾《多景樓詩帖》,將書屋更名為「梅景書屋」。1924年,吳湖帆從蘇州移居上海,梅景書屋也隨之入滬。

「梅景書屋秘笈」朱文長方印

在上海,吳湖帆結識了一批那個時代的頂尖收藏家,如龐元濟、張大千、葉恭綽、沈尹默等。有了這批朋友的助力,他的收藏事業和書畫事業都又上了一個台階。

由於具有豐富的書畫鑒藏經驗,他曾出任上海博物館籌備委員董事、故宮文物評審委員、內政部古物保管委員會顧問、第二次全國美術展覽會籌備委員及審查委員等職。

當時,中國的書畫去海外參加藝術展,「梅景書屋」的圖章就像是書畫的護照。有了這個章,它們就能順利出國。

1949年以後,吳湖帆又任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委員、蘇州市文物保管委員會顧問等職。1960 年,上海中國畫院成立,吳湖帆任畫師。而他的大量藏品,則存放在梅景書屋旁邊的一座低矮的小樓里。

1966年,「文革」的爆發給梅景書屋帶來了劫難。據吳湖帆的孫子吳元京回憶,吳家是上海中國畫院被抄的第一家。當時來抄家的人像接力一樣,車水馬龍,藏品從樓上運到樓下,外面的人再把東西送出去,裝了整整17輛卡車。抄家時,吳湖帆正在華東醫院養病,回到家後看到藏品已被查抄一空,一個月後便去世了。

白玉雕「蒼龍教子」帶鉤,明代

原為吳湖帆贈予女兒、女婿之物,後被吳家捐獻給蘇州博物館

「文革」結束後,吳湖帆的藏品被一些文博機構收購。而更久之前的吳大澂藏品,已經散落於世界各地:大英博物館、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

誰也沒有想到,五十年之後,吳大澂、吳湖帆祖孫的部分藏品,又回到了蘇州老家,在「梅景傳家——清代蘇州吳氏的收藏」展覽上重聚。以前擺放於文人士大夫案頭、輕易不得見的藏品,如今出現在博物館展廳,供廣大公眾欣賞、學習,無疑是對吳湖帆,也是對中國傳統文化最好的紀念。

展覽信息

梅景傳家——清代蘇州吳氏的收藏

展覽時間:2017年12月16日—2018年3月11日

展覽地點:蘇州博物館二樓吳門書畫展廳、負一樓特展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博物館丨看展覽 的精彩文章:

TAG:博物館丨看展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