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鄂爾多斯——成吉思汗陵所在地

鄂爾多斯——成吉思汗陵所在地

成吉思汗陵 簡稱成陵。是蒙古帝國第一代大汗成吉思汗的衣冠冢,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草原上。由於蒙古族盛行「密葬」,所以真正的成吉思汗陵究竟在何處始終是個謎。史料記載吸收成吉思汗最後一口氣——也就是靈魂的駝毛,幾百年來就收藏於成吉思汗陵。現今的成吉思汗陵經過多次遷移,直到1954年才由青海的塔爾寺遷回故地伊金霍洛旗。 地址:內蒙古鄂爾多斯伊金霍洛

郡王府 鄂爾多斯七旗一區內現存唯一完整的王爺府。之前歷代王爺的世襲更替,其王府亦不斷遷徙。郡王府始建於台吉召,之後又遷於昌汗伊力蓋召、吉蓋特拉、獨貴什里等地,其間住所多為蒙古包。光緒二十八年(一九零二年),郡王旗第十四代扎薩克特克斯阿拉坦呼雅克圖襲位後,王府正式遷至現存郡王府所在地。 地址: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阿勒騰席熱鎮王府路西南

准格爾召 蒙語名為額爾德尼?寶利圖蘇莫,明朝賜名秘寶寺,清政府賜名為寶堂寺。建於明朝天啟二年(公元1622年),歷經380餘年的不斷擴建修繕,規模逐漸擴大,以其規模宏大做工精巧的寺廟殿堂,美輪美奐彩繪雕塑;神秘多姿的佛事活動和至聖至潔的舍利塔而名揚大漠南北,長城內外。因其坐落於准格爾旗西部,當地人俗稱「西召」。准格爾召是鄂爾多斯現存最大型的藏傳佛教格魯派寺廟建築群 地址:准格爾旗西部

阿爾寨石窟 在茫茫大漠草原懷抱之中的一塊丘陵地上,聳立著一座孤零零的紅砂岩石小山。山雖小,但岩壁陡峭,在險峻的峭壁上分布著許多大大小小的石窟,是謂「百眼窟」。在漫長的歷史歲月里,由於風吹雨打自然風化侵蝕,岩石疏鬆,山崖坍塌,部分古窟已遭到破壞。目前,還能看到的石窟尚存49座,這些石窟不很規則地排列在岩壁上,以南壁為最多。 地址:鄂爾多斯高原西部鄂托克旗阿爾巴斯蘇木

百眼井 蒙語稱「敖楞瑙亥音其日嘎」,或稱「敖倫諾亥因忽都黑」,用漢語講就是「眾狗(犬)之井」,。由分布於東北至西南向,面積約三萬平方米的凹形區域中的一百多眼配石制槽櫪、石制井檻深探水井組成,其水井分布之集中、數量之眾多,在全世界也實屬罕見。 地址: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

阿貴廟 阿貴廟是內蒙古本部唯一的紅教寺廟始建於清仁宗嘉慶3年(1798年),蒙名為「杭瑞瑪阿貴」,俗稱阿貴廟。阿貴廟因其四周的懸崖峭壁上有5個天然岩洞而得名,屬藏傳佛教紅教派道場,尊蓮花生為師祖。清廷理藩院曾賜名「宗乘寺」,並贈與鐫刻滿、蒙、藏、漢四種文字的寺名大匾一塊。被譽為中國西北地區最大的紅教廟宇和內蒙古紅教派唯一的活動場所,。 地址:內蒙古阿拉善盟

王愛召 明朝廷賜名「廣慧寺」,又名伊克召(大廟)。1941年日軍侵入王愛召,珍寶被洗劫一空,放火焚燒了王愛召。被毀之後,喇嘛曹德納木化「布施」籌資在王愛召遺址西側新建了一座規模較小的寺廟,將本旗塔並召的法器用具移至這座小廟中,繼續進行宗教活動。這座小廟又毀於「文革」,現僅有王愛召遺址「卧龍土崗」留存著一個小倉房,原班弟子喇嘛洛布森津巴對本門宗教矢志不移,還繼續在這間小倉房中念經理佛,潛心修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八月的月光 的精彩文章:

包頭盡有如此多值得遊覽的古遺址、古建築!
天津名人故居游——北洋系列
赴韓遊客大量減少,韓國人民大呼「救不起」,向中國頻頻示好卻無人理
到大連必去的幾大景點!牆裂建議收藏!
為了這點「名堂」 老夫妻拉拉扯扯一輩子

TAG:八月的月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