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把肺癌變成「慢性病」?權威專家為你解密肺癌「防治秘笈」

如何把肺癌變成「慢性病」?權威專家為你解密肺癌「防治秘笈」

GIF/1K

對於肺癌,我們有很多疑問:

體檢查出肺部結節,該怎麼辦?

肺癌早期癥狀有哪些?

確診肺癌中晚期,等於毫無治療希望嗎?

新興的免疫治療,能在多大程度上幫助患者?

近日,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臨床研究部主任、內科副主任,中山大學肺癌研究所副主任、肺癌內科首席專家張力教授就這些疑問為大家做了深入淺出的解密與講解。

肺里有結節?未必一切了之

體檢查出肺里有結節,該怎麼辦?首先,應儘快去做排查,尤其是高危人群。「爭取早一點確診是否屬於肺癌,不要等到很嚴重了才去治療。」此外,一般不主張有肺結節的病人進行穿刺確診,可通過微創技術對結節處進行取樣檢測。如果是腫瘤就擴大切除,如果是普通的良性結節,可盡量保留正常的肺組織。

對於早期肺癌來說,手術是唯一可以根治的治療手段。然而,在我國,大部分肺癌患者確診時,往往已經出現了腫瘤轉移。

總體而言,我國Ⅰ期和Ⅱ期肺癌患者,約有三分之一可以馬上做手術。隨著微創手術的進步,可以把損傷控制到極小,很多八九十歲的老人甚至也能承受。

Ⅲ期肺癌可選擇綜合治療的方法:通過放化療,讓腫瘤縮小,然後再去做手術;腫瘤縮小以後,依然沒有辦法做手術,則繼續做放射治療。Ⅳ期患者,則以靶向治療和化療作為主要治療手段。

肺癌治療新手段

近年來,免疫腫瘤(I-O)治療(主要指免疫檢查點抑製劑)作為一種新興的治療手段,成為腫瘤治療領域的熱點之一,目前在某些特定的癌症類型中,有望不斷提升難治癌症患者的生存預期和生活質量。

不少患者及其家屬諮詢是否可以進行I-O治療。張力教授表示,只有經過「免疫逃逸」的腫瘤才能從免疫治療中獲益。

什麼是「免疫逃逸」?

在人體免疫系統里存在著B淋巴細胞和T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負責抵抗細菌感染,而T淋巴細胞則負責抵抗腫瘤細胞。基礎研究發現,T淋巴細胞在識別是不是腫瘤細胞時,會根據細胞表達的信號進行判斷。

如果該細胞發出「我是自己人」的信號,人體的免疫系統就不會攻擊它,選擇放行,這就是我們說的「免疫檢查點」,相當於一個哨卡。最近研究發現,腫瘤也會利用這個機制逃過人體免疫系統的監視,在腫瘤生長時發出信號,使T細胞在接觸腫瘤時錯誤地將其當成「自己人」,進而躲過遏制腫瘤生長的「哨卡」,這種情況就叫做「免疫逃逸」。

如果設法把這個「哨卡」重新建立起來,恢復免疫檢查點對腫瘤的監控機制,免疫系統就可以抓住逃逸的腫瘤細胞,這個機制就叫做免疫檢查點或者免疫檢查「哨卡」的抑製劑。研究發現,肺癌的腫瘤細胞是通過一個叫做PD-L1的「哨卡」進行逃逸。

張力教授坦言,I-O治療可能出現諸如皮疹、肝功能異常、免疫性肺炎等常見不良反應。若長期使用I-O治療,還會出現甲狀腺功能、腎上腺功能等內分泌功能的紊亂。但是,相比傳統化療無差別的殺傷,接受I-O治療的肺癌患者生存期更長,不良反應也更輕。

用過靶向葯 I-O治療效果不好

採用靶向藥物治療,產生耐葯後,還能不能進行I-O治療?

研究發現,靶向治療有效的病人,往往I-O治療效果不好。原因就在於採用靶向治療的肺癌患者的腫瘤細胞並不是通過免疫檢查點來逃逸的,而是由基因變異造成,關掉這些導致癌變的關鍵基因(也叫驅動基因)才是其適宜的治療方案

當前I-O治療主要用於晚期不能做手術的肺癌患者。數據顯示,哪怕藉助靶向治療,晚期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也僅是5%左右。通過I-O治療,最新數據顯示,病人的五年生存率可達16%,提高了兩倍之多,有望把晚期肺癌變成慢性病進行管理,甚至可以實現帶瘤生存。

小調查

最後佔用您1分鐘回答幾個小問題,以便我們未來能夠針對您的需求,提供更有價值的科普知識並組織相關活動,數據結果將不對外發布。

小學堂

2011年,全球首個I-O治療藥物CTLA-4免疫檢查點抑製劑就已被FDA批准用於晚期惡性黑色素瘤的治療。2014年7月,全球首個PD-1免疫檢查點抑製劑成功獲批上市,用於治療黑色素瘤。2015年3月,美國FDA批准其用於治療非小細胞肺癌和腎癌。截至目前,美國FDA已批准了其用於治療黑色素瘤、肺癌、腎癌、頭頸部鱗癌、霍奇金淋巴瘤、尿路上皮癌、結直腸癌、肝癌和胃癌9種疾病。I-O治療目前尚未在國內獲批,但值得期待的是,有多項III期臨床試驗已在中國開展。

來源:

部分內容轉載自廣州日報健康有約,已獲授權

部分內容參考BMS新聞資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肺癌 的精彩文章:

鄉下的這種野菜竟然可以預防肺癌,這麼吃它一輩子不得癌!
周光彪:正在研究通過中藥抑制分裂因子治療肺癌
小細胞肺癌來了,還能活多久?醫生,能否活命關鍵看「它」

TAG:肺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