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蜂蠟銅刀,靛藍水染,勾勒千年圖騰

蜂蠟銅刀,靛藍水染,勾勒千年圖騰

明星雲集,聚光閃耀,巴黎紐約的紅毯留下一個個高挑曼妙的身影。法式剪裁,意式皮革,高級定製的手工禮裙是全世界的女孩心之所想。隨著工業的高度發展,越是古老傳承匠心獨具的手藝,越是不曾沾染機械痕迹的作品,越顯得彌足珍貴。

手工禮裙如此,苗族蠟染亦如此。

誰能說蠟染、刺繡不屬於高級定製?

手藝,歲月,靈魂。

沉澱至今已逾千年的蠟染早已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在青與白的圖騰上一代代傳承,不曾改變。

2017年12月16日,恰逢農曆大雪與冬至之間,雖未見「旋撲珠簾過粉牆,輕於柳絮重於霜」的雪景,卻也是「寒天催日短,風浪與雲平。」般寒風凜冽。位於板橋藝術村內的百苗衣妝博物館給我們帶來了一場充滿歷史底蘊的苗族蠟染現場展示活動。作為一個貴州少數民族綉、織、染的博物館,最後一期的活動主題為「染」。四位從事蠟染已有30餘年的丹寨白嶺苗非遺傳承人親自來到現場,介紹蠟染工藝的原理和製作工具,並且指導來賓製作獨一無二的蠟染作品。

苗族蠟染選用的原料都是最原始最古老的天然材料。蜂蠟為線,銅刀為筆,靛藍為墨。將一幅幅神話傳說中的吉祥神獸印染於衣裳,世代相承。

蜂蠟,又稱黃蠟、蜜蠟。蜂蠟是由蜂群內適齡工蜂腹部的4對蠟腺分泌出來的一種脂肪性物質。中國使用蜂蠟的歷史十分悠久,幾乎是和蜂蜜同時發展起來的。蠟燭始於《周禮,秋官·司恆氏》有"共墳燭庭燎"。《神農本草經》將蜜蠟列為醫藥"上品"。西漢時期嶺南即製作蠟燭。晉人葛洪在《西京雜記》(340年左右)中講:"南越王獻漢高帝石蜜石斛,蜜燭二百枚,蜂蠟帝大悅。"。蜜蠟用於民間印染可從漢代開始,古稱"蠟纈"現稱"蠟染"。西晉已能將混合的蜜蠟分開提煉,分別利用。

繪製蠟花的工具不是毛筆,而是一種自製的銅刀。因為用毛筆蘸蠟容易冷卻凝固,銅製的畫刀便於保溫。這種銅刀是用兩片或多片形狀相同的薄銅片組成,一端縛在木柄上。刀口微開而中間略空,以易於蘸蓄蜂蠟。根據繪畫各種線條的需要,有不同規格的銅刀,一般有半圓形、三角形、斧形等。

在古代就有「青取之於藍,而勝於藍」,這裡的藍即是靛藍。貴州省是我國中草藥植物分布的第二大省。勤勞聰明的苗族很早就發現了從板藍根和藥用大青葉植物中提取靛藍色素的方法。把板藍根或者大青葉用砂鍋熬煮,最後加入石灰,即可制出最天然的靛藍色素。

勾勒圖騰時先將白布平鋪於案上,再將蜂蠟置於小鍋中,加溫升到60~70℃時,蠟熔化為液狀,即以銅刀蘸蠟汁畫在布上。這個步驟看似簡單,只有親身體會之後,方才知曉其中不易。握銅刀的手勢、力度,銅刀與布面的傾斜角度,沾取蜂蠟的多寡,每一個細節出了一丁點差錯都會導致蠟染失敗。真正的手藝人在不打底稿的情況下,不藉助圓規與直尺,就能行出千萬種筆法,勾勒千萬種圖騰。

常見的苗族蠟染圖騰有蝴蝶紋、錦雞紋、魚鳥紋、龍紋、漩渦紋、花草植物紋、銅鼓紋、星辰山川紋等,均代表著吉祥如意,健康長壽,兒孫滿堂等美好祝願,積澱著祖先崇拜的原始意識。

其中最具代表的則是蝴蝶紋和錦雞紋。

蝴蝶媽媽是苗族神話傳說《苗族古歌》里所有苗族人共同的祖先。苗族稱為:「妹榜妹留」(苗語,即蝴蝶媽媽)。蝴蝶從楓木心孕育出來後,與「水泡」「遊方」,生下十二個蛋,孵出了龍、虎、水牛、蛇、蜈蚣、雷和姜央,姜央是苗族的祖先,「蝴蝶」就是始祖。苗族先民把這個「蝴蝶」稱之為「媽媽」,表示她與先民們有親屬關係。供奉她,就可以保佑村寨安寧,子孫繁衍,五穀豐登。

在遷徙的歷史進程中,是美麗的錦雞幫助先祖們找到了最後定居的地方,也是她為先祖們帶來了稻穀的種子和創造歡樂的飛歌。在丹寨縣定居後,苗族的祖先們一邊開田,一邊打獵充饑度日。由於錦雞幫助他們獲得了小米種,幫助他們度過饑荒,所以錦雞就成了他們的命運吉星。

現在很多家長願意給自己的孩子花幾百元上一堂外教英語課,花上千元聽一場鋼琴音樂會。可是有多少家長願意帶孩子免費來體驗一次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呢?隨著民族復興的腳步越來越夯實,國家對於中華傳統文化越來越重視,我們是否也該重新審視自己?

其中一位手藝人自豪地說:「我們丹寨女子沒上過學,8歲就跟著媽媽阿姨學習蠟染刺繡,如今我們憑藉著這一門手藝,能夠站在大學的講台上,讓大學生們了解我們的歷史,認識我們的圖騰!」

本次公益活動旨在弘揚傳播民族古老的技藝,發掘並培養青年傳承人、接班人。讓新一代的少年兒童更加意識到保護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多彩貴州網 的精彩文章:

TAG:多彩貴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