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五福臨門之善終@PT啟示錄

五福臨門之善終@PT啟示錄

五福臨門——一句在春節到來之時很多人都在常用的祝福之詞。卻是沒有多少人能夠完全數得出是哪五個福。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五福是也。但是今天我們不是討論五福的所有,而是最近朋友經常提起的如何放下如何善終的問題,我們今天就談談——善終。

首先我們看歷史名人張良,字子房,河南潁川城父(今河南寶豐)人,秦末漢初傑出的謀士、大臣,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其祖父、父親等先輩在韓國的首都陽翟(今河南禹州)任過五代韓王之相。曾勸劉邦在鴻門宴上卑辭言和,保存實力,並疏通項羽叔父項伯,使劉邦得以脫身。後又出謀協助漢高祖劉邦在楚漢戰爭中最終奪得天下。幫助呂后扶持劉盈登上太子之位,被封為留侯。據說他精通黃老之道和奇門遁甲,不留戀權位,晚年跟隨赤松子云游天下得以善終。張良去世後,追封文成侯。《史記·留侯世家》專門記載了張良的生平。漢高祖劉邦在洛陽南宮評價他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歷史名人范蠡(禮),字少伯,春秋時期楚國宛地三戶(今河南淅川縣滔河鄉)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學家和道家學者。范蠡為早期道家學者,楚學開拓者之一。被後人尊稱為「商聖」,"南陽五聖"之一。雖出身貧賤,但是博學多才,與楚宛令文種相識、相交甚深。因不滿當時楚國政治黑暗、非貴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國,輔佐越國勾踐卧薪嘗膽,任用大夫文種、范蠡整頓國政,經過十年的忍辱負重和勵精圖治,使國家轉弱為強,終於擊敗吳國,洗雪國恥。越王勾踐滅了吳國,在吳宮歡宴群臣時,發覺范蠡不知去向,第二天在太湖邊找到了范蠡的外衣,大家都以為范蠡投湖自殺了。可是過了不久,有人給文種送來一封信,上面寫著:「鳥盡弓藏、兔死狗烹。越王可患難,不可同安樂。大夫不離去,難免有禍。」 文種此時方知范蠡並未死去,而是隱居了起來。他雖然不盡相信信中所說的話,但從此常告病不去上朝,日久引起勾踐疑忌。一天勾踐登門探望文種,臨別留下佩劍讓文仲自刎,文種明白勾踐的用意,悔不該不聽范蠡的勸告,只得引劍自盡。傳說范蠡遨遊於七十二峰之間。後定居於定陶(今山東菏澤市定陶區),期間三次經商成巨富,三散家財,自號陶朱公。世人譽之:「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後代許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稱之財神。他是范姓始祖范武子的玄孫,並被視為順陽范氏之先祖。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宗聖曾子七十世孫。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其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奮好學,6歲入塾讀書。8歲能讀四書、誦五經,二十四史等文選。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進士,入翰林院,為軍機大臣穆彰阿門生。累遷內閣學士,禮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與大學士倭仁、徽寧道何桂珍等為密友,以「實學」相砥礪。太平天國運動時,曾國藩組建湘軍,力挽狂瀾,經過多年鏖戰後在1863年攻下南京後,可以說現已操控了全國最大的軍事力量,就軍事實力而言,他比清政府現已超出了很多,手下和兄弟等人都在遊說是一個反上京城建立功勛的時機到了。可是,他一直沒有心動。後被封為一等勇毅侯,變成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後歷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官至一品,身後被追封「文正公」。領袖毛澤東和國民黨的蔣介石同時都是稱讚曾為官當學之典範。後來有詩詞點贊曾國藩: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為師為將為帥一完人。

什麼是」安分守己「呢?通過以上三位傑出之古人的事迹想必我們各位易友應該找到太多值得學習的地方了。什麼是進退自如看來莫過於此了……當然今天我們說的善終只是「廣義」上的解釋,而狹義上的解釋我們以後再和大家一起探討……

歷史看今朝,人性不變。過中的人事由不同風流人物輪流演繹……實在有意思……誠結易友、智會良師!分享周易文化……歡迎各位多多指教……

歡迎關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