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不談信仰,只看體驗:索尼 SONY WI-1000X 無線降噪耳塞解析

不談信仰,只看體驗:索尼 SONY WI-1000X 無線降噪耳塞解析

前言

隨著越來越多的手機跟風iphone取消了耳機孔,以及藍牙無線技術的不斷發展,今年的無線藍牙耳機簡直像火山噴髮式的不斷湧現在我們的視線里,而我在對轉接線的各種不爽之後也入手過多款藍牙耳機(BOSE Soundsport,Airpods和BeatsX),最終不是因為沒有隔音,就是因為音質不好短暫用了不久就出手了。

入手一款音質不錯的降噪耳機也就提上了議程剛好在降噪耳機領域的兩位老大哥BOSE和SONY也將自己旗下的降噪耳機系列增添了藍牙無線的版本。索尼在秋季剛剛發布了一系列的無線降噪系列,分別是頭戴式的無線藍牙降噪耳機WH-1000X,項圈式的無線藍牙降噪耳塞WI-1000X,以及全無線式的降噪耳塞WF-1000X。

不談信仰,只看體驗:索尼 SONY WI-1000X 無線降噪耳塞解析

而我的目標也是相當的明確,就是WI-1000X。一方面是因為WI-1000X是入耳式耳塞相比MDR-1000X戴出去更加的便攜低調,一年四季都可以用。二是因為WF-1000X在沒發布之前我就覺得作為第一代產品在音質,續航,藍牙穩定性方面肯定有所不足(事實發布後確實如此)。

另外友商Bose那邊的QC35和QC30,雖然在降噪,佩戴舒適度方面做得很好,但是音質表現實在是滿足不了我的需求(qc35二代音質貌似有不小的提升,不過店裡是連著耳機線聽的)。在降噪能力相近,佩帶舒適度也不錯的情況下,我更願意選擇音質好的多的耳機,畢竟我不會帶著耳機一整天,戴著耳機主要也是為了通勤路上聽歌。雙12前把抽屜里吃灰已久的B&O H7和B&O A1以及用都不想用的Beats X出了,馬雲家1700+入手了WI-1000X。收到到現在大概一周多一點的時間,耳塞的各方面具體表現也比較了解了,趁著曬單活動的末班車,寫一篇評測供大家參考。

不談信仰,只看體驗:索尼 SONY WI-1000X 無線降噪耳塞解析

設計解析

包裝和配件

具體的開箱過程就不重複了,也沒有什麼價值,簡單的看一下包裝設計吧,包裝還是延續了索尼音頻產品的包裝風格,外面印著一堆黑科技標識,裡面高端大氣上檔次。

不談信仰,只看體驗:索尼 SONY WI-1000X 無線降噪耳塞解析

先來看看WI-1000X都有哪些配件,一個無力吐槽的只價值兩塊錢包郵的收納袋,對於一個身價2299的耳機有點說不過去了,就算不給個硬包,好歹內部也有點海綿填充,結果就是一個布袋,對耳機毫無保護作用,對比MDR-1000X的硬包和WF-1000X的金屬充電盒,感覺WI-1000X是後媽養的。(我在TB上19塊買了個硬包,後面到了再發上來)

不談信仰,只看體驗:索尼 SONY WI-1000X 無線降噪耳塞解析

耳塞套部分倒是沒有縮水,3付3重舒適耳套,3付哥倫比亞套,各有3種不同的尺寸,其中三重舒適耳套採用的是泡沫硅膠材質,在舒適度和隔音方面比較出色。大家在用入耳式耳機的時候一定要選擇一付適合自己耳朵的套子,耳塞套對於音質,隔音和舒適度的影響是極大的。至於WI-1000X具體的佩帶感受我下文會詳細說明。

不談信仰,只看體驗:索尼 SONY WI-1000X 無線降噪耳塞解析

線材部分,提供了一個飛機轉化頭和一根usb數據線以及一根耳機線,沒錯WI-1000X還支持有線模式,當耳機沒電了可以插上線用有線聽,實測關機下也能使用耳機播放音樂,這點還是非常實用的,具體的聲音表現我下文也會詳細說明。

不談信仰,只看體驗:索尼 SONY WI-1000X 無線降噪耳塞解析

外觀設計

WI-1000X在外形設計和材質選擇上感覺就是項圈版本的MDR-1000X,不過項圈的設計少了幾分商務氣息多了一些科技感(有些人會說是閏土氣息?)。

不談信仰,只看體驗:索尼 SONY WI-1000X 無線降噪耳塞解析

不談信仰,只看體驗:索尼 SONY WI-1000X 無線降噪耳塞解析

後部採用了金屬材質,表面拉絲紋理很有質感,而貼合脖子的部分用了人造皮革和海綿填充,前部採用了塑料材質,表面手感和橡膠材質有點像。一般在耳塞設計中很少有這樣的材質搭配,導致我以為一開始看發布會流出的圖的時候以為WI-1000X是可以像MDR-1000X是可以摺疊的,結果是我想多了。

不談信仰,只看體驗:索尼 SONY WI-1000X 無線降噪耳塞解析

不談信仰,只看體驗:索尼 SONY WI-1000X 無線降噪耳塞解析

不過雖然不能摺疊,索尼也給出了一個收納線材的解決方案,WI-1000X有一個理線槽的設計,平時不聽歌的時候掛在脖子上不希望它亂晃的話可以把線嵌在凹槽裡面,最多可以收成圖二的樣子。實際在使用中還是比較有用的,特別是吃飯的時候耳機線不會掛下來掉進菜里,當然了如果設計成自動收縮的方式會更加方便,不過有總比沒有好。

不談信仰,只看體驗:索尼 SONY WI-1000X 無線降噪耳塞解析

不談信仰,只看體驗:索尼 SONY WI-1000X 無線降噪耳塞解析

另外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到,不同於Bose qc30入耳式降噪耳機的圓形項圈,WI-1000X和頸部接觸面採用了弧形來貼合頸部,整個耳機並不是平整的,而是突起的弧形設計,這種設計可以保證戴著的時候整個耳機緊貼著身體順延下來。

不談信仰,只看體驗:索尼 SONY WI-1000X 無線降噪耳塞解析

耳塞的本體也是採用了金屬和塑料的結合,造型上還好已經不是以前的U盤設計了,外側的降噪麥克風要小心不要被雨水濺到,降噪主要也是通過這些小孔收集外部噪音,然後降噪電路向其發送相等的反向消除信號達到降低雜訊的目的。如果用手遮擋住降噪麥克風,那麼降噪功能或者環境聲模式可能無法正確運作。

不談信仰,只看體驗:索尼 SONY WI-1000X 無線降噪耳塞解析

不談信仰,只看體驗:索尼 SONY WI-1000X 無線降噪耳塞解析

按鍵設計在項圈的左右兩端,左側為控制單元,分別是開關、音量鍵、多功能鍵。開關旁邊有一個指示燈,充電時顯示紅色,充滿顯示綠色。音量+旁邊的小孔可能是麥克風。按鍵都採用了密封防水的設計,這樣整機就能有一定的防水能力,對於我這樣的汗手也比較友好。按鍵的手感中規中距,播放控制按鍵和一般的線控按鍵的操作邏輯一樣,上手沒什麼難度。開機狀態下點按開關鍵會有電量提示。

不談信仰,只看體驗:索尼 SONY WI-1000X 無線降噪耳塞解析

不談信仰,只看體驗:索尼 SONY WI-1000X 無線降噪耳塞解析

右邊為數字降噪引擎按鍵,通過按壓突起可以改變降噪模式,一共有三種模式,分別是降噪模式、環境聲模式、和關閉降噪模式,長按按鍵兩秒開啟降噪氣壓優化。充電時同時按住開關機鍵和此鍵可以重置耳機,但是會保留配對信息。

不談信仰,只看體驗:索尼 SONY WI-1000X 無線降噪耳塞解析

充電口設計在底部,有防塵防水蓋。沒有給type-c有點落後,有線耳機的插口也是在這,所以意味著沒電了是充電還是連線聽還是要做出選擇的,另外防塵蓋非常的緊,第一次開要小心指甲不要蹦了,後面會慢慢松一點。

不談信仰,只看體驗:索尼 SONY WI-1000X 無線降噪耳塞解析

不談信仰,只看體驗:索尼 SONY WI-1000X 無線降噪耳塞解析

無處不在的索尼LOGO,右側還有NFC標識,有NFC功能的播放設備只需要貼著這個部位就可以實現和耳機的快速配對了,不過我是iphone就享受不到了。

不談信仰,只看體驗:索尼 SONY WI-1000X 無線降噪耳塞解析

總的來說WI-1000X在靜態的外形設計上我還是較為滿意的,做工上也是保持了大法的高水準,只是一開始看CES的圖以為是可以摺疊和自動收線的,結果是我想多了,項圈皮質的部分夏天的使用感受還有待考察。當然了對於這種項圈式耳塞,大家更關心的肯定還是實際戴在脖子上的樣子,那麼下面就是實際的佩帶感受。

不談信仰,只看體驗:索尼 SONY WI-1000X 無線降噪耳塞解析

佩帶感受

我想應該大部分人都對項圈這種耳塞持保留態度吧,一方面覺得不如全無線耳機方便,甚至不如像BeatsX這樣的無線耳機方便,項圈不能摺疊,帶著還奇怪,感覺會有滿滿閏土氣息,美其名—狗圈。老實說我一開始對項圈耳機也是嗤之以鼻的,在WI-1000X還沒發布的那段日子裡,我買過BOSE Soundsport,Airpods和BeatsX,這3款也算是比較熱門的無限耳機了,基本都是一周就出了,一方面是因為這3款耳塞裡面,我認為聲音可以入耳的只有Airpods,不說素質多好,完全是因為蘋果的調音還不錯。但是我的耳朵非常奇葩,無數人說不會掉的Airpods我帶著走走路都會掉...而且一點隔音都沒有,沒辦法只好出了。後來大街上看到過幾次路人帶著QC30,老實說,以我的審美來看的話,其實實物帶著還是挺有科技感挺有逼格的,完全沒有什麼所謂的狗圈的感覺。從我身邊的女性朋友的反饋來說這種掛脖子的耳塞還是挺有逼格的,反倒是airpods身邊的人一致認為很醜....

WI-1000X整體的重量還是蠻輕的,只有70克,掛在脖子上基本沒什麼壓力,緊貼頸部的皮質和海綿填充部分在現在這個季節的體感還是非常不錯的,但是夏天熱的時候出汗可能會略微難受一些。

不談信仰,只看體驗:索尼 SONY WI-1000X 無線降噪耳塞解析

之前最擔心的前部的突出部分現在看來也比較和諧,因為人體工學設計,前端部分也是貼著鎖骨的,不會翹起來。實測走路的時候也不會像QC30那樣歪脖子,也不會晃動,可收納的線材在各種使用場景中還是挺方便的。但是跑步的時候項圈部分還是會打鎖骨的,想要跑步用的朋友可以放棄了。

不談信仰,只看體驗:索尼 SONY WI-1000X 無線降噪耳塞解析

然後是很多人比較關心的入耳的舒適度問題,我的感覺是,除了BOSE的鯊魚鰭,WI-1000X的佩帶舒適度是我用過最好的一個,當然了前提是附贈的耳塞套中有適合我的耳塞套(我用了最小號的3重舒適耳套),佩戴的穩固性不如BOSE的鯊魚鰭,但是只要一開始帶好了,正常走路基本不太會鬆動。

不談信仰,只看體驗:索尼 SONY WI-1000X 無線降噪耳塞解析

聽診器效應也是有的,不過如果不是經常穿高領的衣服,耳機線不和衣服摩擦的話基本可以忽略不計,相比有線耳機是小的多的。但是冬天外面氣溫很低的情況下耳機線還是會變硬,這樣一來聽診器效應相應的會嚴重一些。建議冬天佩帶的時候不要放在衣領裡面,套在衣服外面會好很多,因為聽診器效應的來源主要就是耳機線與衣服的摩擦產生的。

不談信仰,只看體驗:索尼 SONY WI-1000X 無線降噪耳塞解析

總得來說在佩帶上,WI-1000X無論是造型還是佩帶舒適性我是基本滿意的,我一般帶個兩三個小時耳朵也不會有什麼不適,當然了,每個人的耳朵都不一樣,還是建議去實體店試過比較好,如果默認的耳塞不合適就讓店員多提供幾幅試試,對於耳機和耳塞來說最重要的一點永遠是能帶的舒服和穩固,這一點BOSE系的耳機確實是佼佼者,舒適度方面可以無腦買的只有BOSE。

藍牙連接

開機之後進行配對,配對需要長按開機鍵約3s,此時藍燈和紅燈交替閃爍,打開手機藍牙,即可搜索到WI-1000X。當然如果你有支持NFC的設備,可更加快速的進行觸碰連接。連上iphone之後在頂部藍牙標誌上會顯示設備的剩餘電量。需要說明的是不支持多個設備同時連接,切換設備需要手動去設置里關掉現在的鏈接再去連下一個。說實話都要2018年了,索尼還是沒有給多設備快速切換的功能,實在是不應該。

不談信仰,只看體驗:索尼 SONY WI-1000X 無線降噪耳塞解析

藍牙穩定性方面,我在多天的使用下來看穩定性還是非常不錯的,出現過一兩次的卡頓,也就是一下的事情,Airpods偶爾也會抽風一下,所以穩定性上不用擔心,還有大家比較關心的藍牙延遲方面,降噪豆已經翻車了,實測WI-1000X看視頻的時候感覺不到明顯的延遲,這點也可以放心,果然選擇Wi-1000X還是明智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播放控制,其他基本上所有的操作都會有中文女聲提示,關鍵是這個女聲相較於bose那機器人式的聲音真的悅耳太多了,聲音甜美,完全不虛志玲姐姐,果然還是日本廠商比較貼心。

Headphones Connect體驗

連接到手機後,會跳出來一個對話框,提示你安裝對應的APP,也就是索尼這次為新發布的藍牙降噪耳機開發的一個Headphones Connect手機應用程序,而在這個軟體中則集中體現了索尼的多項黑科技。

不談信仰,只看體驗:索尼 SONY WI-1000X 無線降噪耳塞解析

軟體頂部顯示連接的耳機的型號,剩餘電量和連接的藍牙編碼方式等信息。下面的第一個黑科技功能就是,可開關的「自適應聲音控制」功能,開啟這個功能後耳機會通過感測器檢測你的運動狀態和外部的噪音環境,自動切換至降噪模式或者不同量級的環境聲模式。

不談信仰,只看體驗:索尼 SONY WI-1000X 無線降噪耳塞解析

比如像我在搭乘地鐵的時候,耳機會自動切換到降噪全開的模式,耳機認為在交通工具中要儘可能的屏蔽掉環境雜音,讓我有一個更加舒適安靜的環境,而走出地鐵過不了多久就自動切換到了12級的環境聲模式,因為在街上走動和跑步時,聽不到環境聲音不僅人的平衡感會變差對突髮狀況也做不出第一時間的反應,在大街上開啟降噪會比較危險,所以在這種環境下耳機就會讓你聽到環境音。而當我走到公司坐在位置上大概10分鐘之後,WI-1000X就自動開啟了環境聲和語音模式,耳機認為你在停留時需要更多的關注語音,不會錯過重要的語音提醒。

不談信仰,只看體驗:索尼 SONY WI-1000X 無線降噪耳塞解析

理想很好,但是實際的使用場景中遠比軟體設計的複雜得多,比如當我想在公司午睡的時候,耳機還是會默認我需要關注語音提醒,這時候我就需要關閉這個功能轉化為手動調整為降噪全開模式。實際在使用中我也是基本關閉自適應聲音控制這個功能的,我還是更願意自己去選擇我需要哪種降噪模式。

手動調整環境聲模式中,除了降噪全開模式,還有風燥降低模式,因為降噪耳機的降噪麥克風的位置一般都在外側,當戶外有風的時候,會產生呼呼的風聲,這在之前一直是個降噪耳機的未解決的難題,但是索尼今年提供了解決方案,實測開啟風燥模式後,呼呼的風聲能有效的被削弱,同時會帶入一些環境聲,我平時馬路上都是開啟的風燥模式,索尼的這個邏輯還是很正確的,開啟風燥模式的時候大部分都是在戶外走路,跑步或者是騎車的時候,開啟風噪模式的同時帶入環境聲保證用戶的安全。

然後環境聲模式總共有20級可以調節,越高你聽到的環境聲就越大,同時還有單獨的關注語音按鍵可以勾選,選擇之後WI-1000X會適當的放大人說話的聲音和屏蔽一部分環境噪音,從而讓你能更清楚的聽到別人的交談,實用性還是挺高的。

不談信仰,只看體驗:索尼 SONY WI-1000X 無線降噪耳塞解析

第三個功能是降噪優化器,可以根據大氣壓進行優化,比如說在乘坐飛機的過程中,大氣壓發生了變化,聽覺感知會降低,這個功能可以對耳機聲音重新進行優化,只需要在APP中點擊優化或者是長按項圈上的降噪按鍵2秒就可以開始優化。當然了這個功能因為我還沒有坐過飛機沒有測試過,體驗過的小夥伴可以在評論里補充。

不談信仰,只看體驗:索尼 SONY WI-1000X 無線降噪耳塞解析

不談信仰,只看體驗:索尼 SONY WI-1000X 無線降噪耳塞解析

第四個聲音方向控制是個很有意思的功能,可以選擇耳機在播放音樂時聲音從哪個方向傳來,比如我想為了聽到更多左邊馬路上傳來的環境音,我就可以調整耳機內的音樂聲從右邊傳來。常規狀態下選擇最靠近耳朵那個點。這在實際生活場景中還是有用的到的地方的。

不談信仰,只看體驗:索尼 SONY WI-1000X 無線降噪耳塞解析

第五個功能是索尼這次增加的強大的音樂個性化的功能,換言之這套東西就是從以前的老的walkman mp3播放器上搬運過來的,7,8年前的老用戶肯定看到會很熟悉。第一個VPT音效有舞台、俱樂部、音樂廳等音效可以選擇,開啟後聲場會發生變化,某些時候聽聽現場的LIVE還是有點感覺的,不過我一直都關著的,聽音樂時建議不用開啟。

不談信仰,只看體驗:索尼 SONY WI-1000X 無線降噪耳塞解析

個人比較期待的是這個均衡器,除了豐富的預設和自定義均衡器,我看到這個Clear Bass簡直淚流滿面,當年mp3隻用索尼的就是因為Clear Bass和索尼的人聲調音,現在不買索尼的mp3了也是因為沒有了Clear Bass和以前的那種調音了。索尼當年的Clear Bass音效不同於很多三流廠商的低音增強音效會讓聲音變得非常沉悶,開啟Clear Bass後,不僅僅能感受到低頻的量感增加了許多,在中高頻方面竟然沒有一絲的劣化甚至中頻還更加的靠前好聽。而在Headphones Connect裡面的Clear Bass我試了試,能接近當年的水準,開到10後WI-1000X的低頻量感一下子就上來了,中高頻也不會變得沉悶,不過我現在用都開到一半,開到10的話絕對能滿足大部分的低音黨。

不談信仰,只看體驗:索尼 SONY WI-1000X 無線降噪耳塞解析

除了以上的主要功能之外,軟體中還可以控制正在播放的媒體資源,竟然還有歌詞顯示。此外還可以選擇藍牙連接方式為聲音質量優先還是連接穩定優先,當藍牙連接收到的干擾過多出現播放音樂卡頓的時候可以選擇連接穩定優先模式,但是傳輸音質會變差,不過我在使用中也很少會出現藍牙連接的卡頓現象。而DSEE HX的開啟則可以補償有損音源中細節部分,使音源音質更好,建議開著。

還有一個節電模式和一個通話提醒可供選擇開啟,開啟節電模式後,如果耳機超過10分鐘沒有播放音樂的話就會自動休眠,這時候降噪也會關閉從而節省電量。如果喜歡不聽音樂只想單純的降噪的時候可以關閉這個功能。另外通話提醒功能也建議大家打開軟體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它關閉了,因為來電話的時候耳機會通過震動來提醒用戶,但是這個震動力度實在是太強了,都快可以趕上某種女性玩具了,我嘗試著開著幾天,每次都快被突然的強烈震動給嚇死。

不談信仰,只看體驗:索尼 SONY WI-1000X 無線降噪耳塞解析

降噪體驗

作為目前市面上僅有的在民用降噪領域可以和bose齊頭並進的品牌,索尼今年發布的兩款無線藍牙降噪耳塞中,WI-1000X必然是拿來對抗bose qc30的產品,出色的降噪能力肯定是放在第一位設計的。我通過3個常見的使用場景來檢驗WI-1000X的降噪能力,分別是辦公室,搭乘地鐵和馬路上步行這3個使用場景。這也是大部分用戶日常通勤的使用場景。

辦公室中的降噪表現

辦公室中主要的噪音來源是空調運行的噪音,滑鼠鍵盤的敲擊聲和同事間談話的聲音。帶上WI-1000X後,空調運行的聲音幾乎就聽不到了,能聽到自己的鍵盤和滑鼠敲擊的聲音,隔壁桌和對面的同事的鍵盤敲擊聲也還是能微弱的聽到一些,離自己方圓3米內的說話聲也還是能聽到的,但是不太能聽得清內容。離我兩個位置的同事拆外賣的聲音顯得異常的清楚(因為其他噪音變小了,一些無法有效屏蔽的高頻噪音會顯得非常的突出)。公司樓上本來經常會有很響的咚咚咚的敲樓板的聲音,在WI-1000X的抑制下聲音變得輕微了很多很多。總的來說在辦公室里的降噪體驗還不錯,基本上能聽到的聲音都是在自己身邊3米範圍內的聲音(如果公司里不是非常嘈雜的話),如果再加上播放音樂那就基本不會聽得到外界的聲音了。

地鐵中的降噪表現

在交通工具上的降噪表現是我非常看重的,也是大多數人最需要用到的降噪場景,在地鐵中WI-1000X的降噪能力讓我略微有些失望,首先在相對人聲嘈雜的環境中,WI-1000X對人聲的抑制能力有限,雖然聽不清周圍的人在講什麼,但是人聲音量我覺得還是稍微偏高了一些,然後地鐵上的報站聲,開門關門的聲音也是可以很清楚的聽到的。地鐵運行時的震蕩聲幾乎聽不到了,只有當地鐵高速運行的時候的呼嘯聲才會有些明顯。然後在地鐵中我是一直需要播放音樂的,單純的降噪並不能讓我感到較為舒適的安靜狀態,雖然雜訊確實少了很多,但是這時候就算是播放音樂(百分之50音量),也無法做到完全聽不到地鐵高速運行時的雜訊。

馬路上的降噪表現

使用場景切換到馬路上,開啟降噪後,馬路上的大部分噪音都有一定的削弱,能聽到的一般都是車的胎雜訊,喇叭聲,除非是在公園裡散步,這時候如果你還是一邊開著降噪一邊放著音樂的話,在戶外其實是挺危險的,一般在馬路上都建議切換到環境聲模式。

總體來說,WI-1000X的降噪能力如果滿分為100分的話我能打70分,對於生活中的大部分低頻噪音都能有很好的抑制,但是中高頻段的聲音抑制能力相對要差一些,對於高頻段的雜訊抑制能力基本還是靠的耳塞本身的被動降噪能力。實際我在實體店中和qc35和MDR-1000X時對比也能感覺得到WI-1000X在降噪能力上還是離兩位大哥還有有些差距的。和MDR-1000X相比WI-1000X也沒有快速專註模式,只能通過實體按鍵一鍵切換到環境聲模式,但是音樂還是在播放的,這時候還是需要按左邊的播放暫停鍵才能更清楚的聽到別人講話,還不如直接拿下耳塞。下一代產品希望增加一鍵停止音樂和開啟環境聲的模式,應該不難實現,這樣我就可以假裝帶著耳機然後聽背後有人在討論我帥的話題了。

音質體驗

如果說WI-1000X的降噪能力還有一些提升空間的話,那麼WI-1000X的音質表現足以讓它成為目前市場上音質最好的藍牙耳機之一。以往我們在討論藍牙耳機的時候,總是覺得和音質沾不上邊,什麼藍牙就不要想著音質啦吧啦吧啦的言論,更別說再加上降噪了,但是索尼這次確實是已經打破常規了。

首先WI-1000X的耳機內部單元據說是採用了和自家售價1899的有線耳塞N3AP(也可能是N1AP,不敢確定)一樣的9mm的動圈單元加上動鐵單元的配置,並且為了解決藍牙傳輸的損耗問題,索尼把市面上所有的藍牙傳輸方案:SBC、AAC、aptX、aptX HD,以及自家的無損藍牙傳輸LDAC都給WI-1000X配置上了(bose你怎麼連個aac都不給...)。另外,再搭載全數字放大器("S-Master HX?"),擁有更廣的帶寬降低了噪音和失真,加上DSEE HX技術則可以補償有損音源中細節部分,使音源音質更好。單從配置上看,真的是無線耳塞裡面的頂配了(只是說的一體式藍牙耳機,那些用SE846加藍牙線的不在討論範圍內)

不談信仰,只看體驗:索尼 SONY WI-1000X 無線降噪耳塞解析

在實際的音質體驗中,WI-1000X也沒有讓我失望,就算是連接我的iphone只能使用AAC的藍牙編碼方式,無法使用更加優秀APTX HD和LDAC,我也可以感受到WI-1000X不同於以往的藍牙耳塞的強大解析力。為了對比我給WI-1000X請了一個強勁的對手—來自著名音箱品牌的Bowers & Wilkins C5,C5算得上是千元級有線耳機裡面的標杆,雖然比較冷門,但是C5那不俗的素質加上無可挑剔的音箱味的調音,是我一直留著它到現在的原因。

不談信仰,只看體驗:索尼 SONY WI-1000X 無線降噪耳塞解析

以往我在用過C5之後再去聽BOSE Soundsport,Airpods之類的藍牙耳機都會有巨大的落差,一耳朵無論是解析還是三頻的表現都相差太大了,但是換上WI-1000X(藍牙狀態下)卻沒有這樣的落差。總的來說WI-1000X是個三頻均衡的塞子,低頻上雖然不如C5那樣那麼量足,下潛也沒有那麼深,但是低頻還是非常的乾淨的,也有一定的下潛,在軟體裡面用Clear Bass加個幾檔之後也能有非常大的低頻的量,中頻上人聲略微突出,帶著索尼一貫的中頻人聲染色,聽一些人聲和流行樂非常的適合。唯一的缺點可能就是高頻會略有些毛刺。特別是聲場定位和解析上我覺得都能無限可以接近C5的水平。綜合音質表現完全有千元價位的有線耳機的水平。關鍵是降噪開和關的狀態下,聲音表現也沒什麼區別。這點我很滿意。

不談信仰,只看體驗:索尼 SONY WI-1000X 無線降噪耳塞解析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關機狀態下用自帶的耳機線線聽聲音會有很大程度的劣化,聲音乾癟無力,聲場小了一大圈,開機後連線聽會好很多,解析上相比藍牙好一些,其他三頻方面我的木耳也感受不出來太多了。總的來說,在音質方面Wi-1000X能給你在兩千元內的藍牙耳塞中最好的體驗。

續航表現

官方聲稱WI-1000X有10小時的續航使用時間,實際使用下來續航時間大概在9小時左右,在藍牙無線降噪耳機中算是中規中矩的水平,我正常使用下來大概2天半要充電了(一天用大概4小時)。支持快充15分鐘使用70分鐘,但是比較奇怪的是,要完全充滿WI-1000X的電量竟然要將近4小時之久,看來應該是是進行了電流限制。

總結

優點

  • 音質上配合自帶的均衡器非常滿意,整體音質水平接近千元級別的有線耳機
  • 各種環境聲模式非常實用,特別是風噪模式解決了降噪耳機的一大難題
  • 降噪能力滿足日常使用,但是還能更近一步
  • 佩帶舒適
  • 做工材質上不錯,具有一定的防汗能力
  • 可收納的線材設計

缺點

  • 不支持多設備快速切換
  • 充滿電時間將近4小時過長
  • 對中高頻聲音的降噪能力有限,還未達到qc35,mdr-1000x的水準
  • 附送的收納包過於摳門
  • 續航能力一般
  • 沒有很好的解決項圈的收納問題

總的來說,把WI-1000X稱為目前最全能的無線藍牙耳塞也不為過,在降噪耳塞裡面,WI-1000X做到最好的音質效果;在高音質藍牙耳塞領域裡,WI-1000X也做到了最好的降噪效果;相比對手Bose,索尼WI-1000X在軟體APP上也領先很多,各種降噪和環境聲的模式在日常使用中也是非常實用的。後面的產品如果能把續航再提升上去,把機身能做成摺疊,降噪能力能更強一些的話用戶口碑應該也會更好。至於大家最關心的和Bose QC30相比該選哪個的話,我暫時不能給予最公平的回答,因為我只在bose店裡單獨用過qc30,降噪上的差別我無法對比,音質上差距還是比較明顯的。建議大家還是實體店對比過再選擇,什麼都沒有自己的耳朵收貨最重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數字尾巴 的精彩文章:

TAG:數字尾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