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的孩子不是孫悟空,你為什麼活成了唐僧

你的孩子不是孫悟空,你為什麼活成了唐僧

置頂兒童心理課堂,伴你探索解讀兒童心理,閱讀、看見

1

前兩天送姐姐上學,在校門口見到一個家長送著兒子過來,那孩子下電動車後,抱了下自己說好冷。

那媽媽聽到兒子的話,氣沖沖地罵了起來,「看吧,知道冷了吧」,「明明叫你出門多穿點,就是不聽」,「每次說你都不聽,你的腦子到底裝什麼的」,「這點小事,都要我不停地跟在你後面說嗎?」,「你看,別的同學都記得自己穿件厚外套出來的」……

那媽媽啪啦啪啦地說一大堆, 然後說:「我等下拿衣服到保安室那,你到時下來拿」。

只見那孩子不耐煩地說了句「不冷了,不用了」,然後轉身走進了學校。

嘮叨式的關心似乎是中國父母普遍存在著的現象。

看《西遊記》的時候,只是覺得唐僧的嘮叨很煩,但看《大話西遊》的時候,才知道嘮叨不僅煩還會要人命的。

還沒為人父母時,我以為不會像唐僧那樣,不停地重複,不停地嘮叨。

無奈的是,人生的成長過程,往往是一個打臉過程。

曾經的自己黑白分明,但活著活著,卻發現自己待得最多的地方是灰色地帶。

曾經的自己輕聲細語,但不知何時起,自己說話聲如洪鐘。

曾經的自己簡潔明了,但為人父母后才發現自己有多啰嗦冗長。

從小忍受不了父母嘮叨的我,曾經誓言旦旦地跟自己說:以後一定不會對自己的孩子那麼嘮叨。

所以我努力做一個不嘮叨的媽媽。

然而,有時我還是會不知不覺地過度嘮叨

2

昨天,習慣自己寫作業的姐姐有道題不會,拿著練習冊出來問我。

我一看,發現是我前兩天才教過的同類型的題,就忍不住提高了聲音:前兩天不是才跟你講解過同類型的題嗎?這個又不會了?我都說了,這類型的題要多點練習。我講解完你也要在心裡再想一遍,這樣才深刻……

就這樣我邊嘮叨邊將姐姐不會的題再講解一遍。

我講解完嘮叨完之後問姐姐:明白了嗎?

姐姐「嗯」了一聲拿著練習冊進房間了。

我回頭一想,不對,姐姐的樣子不像是聽明白了。

然後,我敲門進去,跟姐姐說:你真的明白了嗎?不明白我再說一次。

姐姐聽到後說:我確實不太明白,但你剛才太嘮叨了,很煩,我都無法集中思考。

我才發現,我的嘮叨引起了姐姐的超限效應。

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是很有限的,明顯的我的講解被長篇大論的說教弱化了,同時也令姐姐無法集中思考。

每一個父母為了孩子,可以說是傾盡全力。常常我們作為父母因為各種不放心,對孩子反覆叮嚀。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嘮叨卻是一種費力不討好的方法。

3

過分的嘮叨會失去與孩子溝通的機會

朋友說她女兒現在越來越少跟她說悄悄話了。感覺女兒長大了,不需要她了。

有天我跟那小女孩聊天,說起她媽媽的煩惱。

小女孩給我的答案是因為自己的媽媽很嘮叨。她說很多事原本只是想跟媽媽發表下自己的想法,但最後反而演變成媽媽滔滔不絕的說教。所以現在什麼都不想說了。

常常有這種情況:

孩子跟同學出去玩,大人一邊說跟朋友一起玩是好事,一邊不停在叮嚀,學習是很重要的,不要只顧著玩忘了學習。

最後大人雖然允許了,但孩子出去玩的興緻乏乏了。

又或者孩子敞開心扉跟父母說自己的煩惱,但有些父母聽到了,將原本需要開解的說辭變成了長篇大論的講道理。

最後,父母覺得她的教育很到位了,但孩子再有煩惱卻寧願埋在心底了。

許多時候,家長僅僅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問題,忽視了孩子的個人想法,忽視了孩子成長階段所存在著的某些特性,強硬地將自己認為對的想法通過各種大道理反覆再反覆地灌輸給孩子。這種行為會使孩子厭煩,同時也會讓孩子對父母失去信任。

當孩子再想跟父母說什麼的時候,第一時間的反應是:如果我跟他們說,他們又會啰嗦了。

最後,孩子有什麼想法也不會跟父母說了。

4

頻繁的嘮叨會讓孩子啟動「選擇性失聰」

記錄片《零零後》里,錫坤的媽媽打電話提醒他穿衣服:感冒那你要穿長袖睡行嗎?把那個綠的穿上好嗎?綠的好看,盡量穿著那個綠的,黃的好像不好看,紅的也挺好看,啊,還有一個另外一種綠的挺好看,一定要換衣……

原本只需簡單地提醒自己孩子記得穿衣服就好了。結果,過多的關心,變成了讓人厭煩嘮叨。

最後,覺得煩的錫坤假裝信號不好,掛掉電話了。

父母對孩子反覆嘮叨就像病人感冒長期吃同一種感冒藥一樣,會產生抗體,久而久之,孩子對父母的嘮叨產生免疫力。當父母再嘮叨時,他雖然人在面前,自己卻在想其他的事情。對於父母的說教他一句也聽不進去。

引起孩了的逆反心理

當孩子做錯事時,父母不停地反覆嘮叨會讓孩子厭煩,從而產生逆反心理。結果父母越不讓孩子去做,孩子偏要做。

那媽媽怎樣才能改掉嘮叨的習慣呢?

相信孩子,適時放手

綜藝節目《不可思議的媽媽》里,何潔原本以為自己的孩子不可能完成任務,結果七寶順利地完成了任務。

作為父母的我們總想著孩子什麼都不懂,無法解決自己的問題,處理不好人際關係等等。然後一直跟在孩子身邊,反覆囑咐,事無巨細地照顧,這樣孩子自然「長不大」。

《愛的代價》有這麼一句歌詞「人總要學著自己長大」

每一孩子都需要自己長大,需要懂得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媽媽們只要相信孩子,適時地放手,孩子會比我們想像中做得好。

5

教育點到即止,不要翻舊賬

有時候孩子犯了錯,並且已經知道自己做錯了,但父母還是不停地指責,這樣只會讓孩子反感、抵觸。

孩子犯了錯誤,我們父母只需要告訴他哪裡做錯就可以了。如果孩子不知道自己犯了哪些錯,父母再具體指出哪裡做錯,並且語言盡量簡潔易懂。要接受孩子自己的改錯的方式,更不要動不動就翻舊賬「你之前就是這樣,我看你都做不好」等,這樣只會讓孩子越來越沒自信,從而產生破罐破摔的心理。

給予足夠的耐性,等待孩子成長

有些家長總希望自己說完,孩子馬上就能懂。

但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規律,他的成長有著一定的局限性。他能力能到達的地方只能是他那個年齡限段所能觸及的地方。大人以自己的標準訂立的目標對他們來說太遙遠了。孩子或者有一天能到達,但那需要時間。作為父母應該耐心地等待孩子成長,而不是反覆嘮叨令孩子退縮。

父母對孩的嘮叨是出於關心,但無節制地嘮叨往往會成為破壞親子關係的利劍。

所以,家長與其不停地嘮叨,不如用實際行動來教育孩子,這樣的教育效果也會更顯著。

-END-

喜歡這篇文章,別忘記分享到朋友圈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兒童心理課堂 的精彩文章:

父親虐待親生女兒!誰來拯救父母的靈魂
二胎又是女兒,讓我見證了什麼是人性
「無界限」的中國式家長,正在影響孩子的婚姻家庭
你給不了孩子全世界,就不要讓他做霸王
這一條,是決定婚姻幸福與否的關鍵

TAG:兒童心理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