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見者增福!最美《心經》大會,音樂、電影、高僧、書法家齊聚!

見者增福!最美《心經》大會,音樂、電影、高僧、書法家齊聚!

這是一段神奇的文字,好多好多的人因為誦讀她而受益。

王菲誦讀《心經》:

王菲法門寺誦《心經》現場版:

《心經》紀實微電影:

《心經》全文翻譯:

觀自在菩薩

(觀世音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在他很深很深的禪定境界中)

照見五蘊皆空

(發現人是由色、受、想、行、識這五大因素組成的,當這五大因素一解散,人身就空虛了,沒有了)

度一切苦厄

(菩薩因此而開悟,超脫了一切的生死苦難)

舍利子

(啊呀,舍利子)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凡是有形狀、佔據一定空間體積的東西,就它們的本質而言,都是由其他的微小因素組合而成;這東西本身並沒有自性,因而是空虛的,因此可以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反過來,這些有形狀、有空間體積的東西在本質上就是空,而空也就是色。)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如果你用這種思路去觀察,你會發現,組成人體的肉身、思想、行動和意識,也都是空虛不實。)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

(舍利子呀,我說萬物都是空的,是指它們都是由四大和合而成,沒有自性,因而為空;至於說這個空本身倒並不是一無所有,相反,萬法和合這個空相背後,卻有一個實實在在的東西。)

不生不減.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那東西不生也不滅,不垢也不凈,不增也不減,是萬古長青、永恆不變的東西。)

是故空中無色.

(修行佛道的人,應當對人生、世間萬物的空性有所覺悟,要看到,那空裡頭既沒有形狀體積,)

無受想行識.

(也沒有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沒有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體、意根,)

無色聲香味觸法.

(沒有色、聲、香、味、觸等等外境)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以般若觀照,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十八界都無,十八界空,十八界清凈,便是諸法實相,便是佛性。)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

(在這種對空的悟境當中,無所謂無明愚痴,也無所謂無明愚痴的消滅)

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甚至於無所謂還有沒有生、老、病、死)

無苦集滅道.

(和苦、集、滅、道這些事情)

無智亦無得.

(那真是一種無心求知,也無心求德的超然境界呀)

以無所得故.

(但是,正由於你內心無所求,無所得,你因此獲得開悟)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因此,按照我說的這種方法進行禪定)

心無掛礙.

(你的心境就不再有任何牽掛)

無掛礙故.無有恐怖

(因為心境無所牽掛,你的內心坦蕩,沒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因而遠離了世間一切顛倒混亂的錯誤觀念,心靜如水)

究竟涅槃.

(最後終究可以達到至高無上的覺悟)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事實上,過去、現在、未來的諸佛,有哪一位不是像我這樣進行甚深的禪定)

得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

(從而獲得無上正等正覺的呢?)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

(由此可見,正確的修習禪定之道,乃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

(大明咒,最高級的佛法。)

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它能夠拔除眾生一切苦難,這一點是確定無疑、毫不虛傳的。)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

(因此,有這麼一段般若波羅蜜多咒文要奉勸大家,這咒文說的是: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

(渡過去呀,快渡過去呀,)

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要皈依佛法僧三寶,快一些到達覺悟的彼岸呀!)

心經啟示:

心經對為人處世的啟示

《心經》的全稱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該經是佛教經論中文字最為簡短精鍊,而內容又極為豐富的一部經典。

自古以來,此經一直在佛教界廣泛流傳,每個朝代的很多信徒都能流利地背誦。歷朝歷代都有不同的高僧翻譯和註解了這部經典。

據不完全統計,《心經》共有七種譯本,對本經的註疏至少有百家之多。該經也是漢傳佛教寺院每天晚課必誦的經典。

全經雖然只有短短的二百六十二個字,卻涵蓋了六百卷《大般若經》的內容精華。

《心經》所揭示的緣起性空之理,是大乘一切經教建立的理論基石。如實準確地把握此經的思想內涵,對於學習經教,指導修行,都具有重要意義。

《心經》不僅對人的修行有重要的指導作用,而且還對人的為人處世有多方面的啟示。

《心經》對人的啟示主要有以下兩點:一、使人看破世事;二、勸人心無掛礙。現分別簡析如下。

一、使人看破世事

《心經》主要是講般若空性的經典。在經中說,觀世音菩薩以般若之智,觀察到色、受、想、行、識等五蘊皆是一種假有,最後都歸於空無。

此經所說的「空」,是性空,是本來空,是與一切萬有相和合的,不是相對的,不是沒有的,是有而空的。

所謂宇宙間一切形形色色,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下至一切用物,植物、動物和我的身體,都是有相的;我們的思想、道理、人事、人情、喜怒哀樂,都是無相的;這一切有相無相的東西在因地上總是空的。

因為一切事物都是由眾緣和合而成;因為是因緣生,所以無有實體,求其究竟相,畢竟不可得。

所以一切一切,無自性,無實體,因緣生,不可得的,所以是性空。觀世音菩薩在修般若空觀之時,觀照到五蘊都是空幻不實的。

所以,在後面經文中佛陀告訴舍利弗,既然五蘊皆空,那麼色也就是空的,受、想、行、識也都是虛幻不實的。

在此基礎上,佛陀進一步對舍利弗說,一切事物和現象都是虛幻不實的,最終都將變為虛無。也就是說,現存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因緣和合而生,無自性,無實體,不可得,本性是空。

經文所講的一切法,如十八界、十二因緣,四諦法、六度萬行的智得等,都是無相,都是性空的。

《心經》啟示我們要看破一切身外之物,無論是親眷、財色,名利,地位等各種身外之物,最後都是虛幻不實的,我們不能執著於假有,而捨不得,放不下。

只有你能看破這一點後,才能夠去掉參透世事的苦空無常,從而放下對功名利祿、榮華富貴的執著。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以這種心態來對待世事,那麼我們就能以平和的心態來為人處世,塵世之間也會少很多紛爭,則人世間也會成為一片凈土。

二、勸人心無掛礙

菩薩能夠以般若之智而修六度,達到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目的。菩薩正是由於依靠般若之智,能夠做到心無掛礙。

因為菩薩心中沒有掛礙,也就沒有恐怖,並且遠離各種顛倒夢想,從而達到不生不滅的究竟涅。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諸佛都是依此般若之智證得無上正等正覺。

因為菩薩修觀照般若,心常清凈,遠離雜念妄想,就超越了世俗名利的困擾,因而能做到心無掛礙,自然不會有恐怖和顛倒夢想。

覺者看破了世間的是非、得失、榮辱,無牽無掛,自然不會有任何恐怖。就象死亡這樣大的事,在世人看來是最為可怕的,而禪者卻也一樣自在洒脫。

三、做到心無掛礙方法

究竟如何做到心無掛礙,我認為應當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著手。

首先,善於把握當下。時光流逝很快,世事變化多端。我們正在做的或者已經做過的事,轉瞬之間就成為過去。過去的事我們無法去把握,將來的事還沒有到來,我們也無法預測。我們唯一能夠把握的就是現在。

孔子曾說:「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意思是說,已經成為事實的事就不要勸說了,已經做過的事就不要再勸誡了,對已經過去的過失或過錯不要去責備了。

如果我們能夠不為過去的事而後悔,也不為未來的事而憂心,只是將心思關注於現在,那麼我們就會少很多牽掛。一個人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現在,就不可能創造光輝燦爛的未來,所以,對任何人來說,現在才是最重要的,沒有了現在就沒有過去和未來。

其次,正確面對得失。在人生之路上,每個人都會有成功的喜悅和失敗的教訓。有很多人一旦在某方面取得成功,他就會得意忘形,盛氣凌人。因此,一個人在春風得意之時,應當保持平淡的心志,這樣才不會掛礙太多。

一個人若是心中沒有閑事掛礙了,你就會每天過得閑適自在,這樣你會感到日日是好日,夜夜是良宵。沒有了世事的牽掛,你是一個完全自由的人,你就可以去過一種閑雲野鶴般洒脫自然的生活。

正如詩云: 「幸為福田衣下僧,乾坤贏得一閑人。有緣即住無緣去,一任清風送白雲。」

名家書法欣賞:

晉 王羲之行書《心經》

唐 張旭草書《心經》

唐 歐陽詢楷書《心經》

元 吳鎮 草書《心經》卷

元 趙孟頫 行書《心經》

明 文徵明 行書《心經》

明 董其昌 行書《心經》

明 傅山 小楷《心經》

明張瑞圖行書《心經》

乾隆御筆大士像並《心經》圖

清 成親王 小楷《心經》

清 鄧石如 篆書《心經》

清 弘一法師楷書《心經》

清 于右任草書《心經》

明 八大山人(朱耷)

明 文徵明

明 張瑞圖

明 董其昌

明清 傅山

清 乾隆

清 成親王

清 劉銘傳

清 丁汝昌

清 鄧石如

清 于右任

清 吳昌碩

現代 溥儒小楷《心經》

弘一法師(李叔同)

[日本]准三宮真覺 草書《心經》

啟功 小楷《心經》

沈鵬草書《心經》

佚名《心經》

沈尹默

葉聖陶

張旭光

余秋雨

周慧珺

沈尹默

王冬齡

白謙慎

白砥

殷延國

范斌

葉武

陳佩秋

高式熊

崔偉

黃惇

林仲興

劉正成

祁斌

石開

蘇士澍

王超鵬

蘇澤立

吳建賢

張海

張森

張樹(慧樹居士)

趙朴初

朱培爾

周子瑜(慧禪)

饒敦頤

孫曉雲

陳振濂

吳健

啟功

宿悅

崔寒柏

張滄

陳鴻翎

盧中南

羅一鳴

閆世勛

祝嘉

張榮慶

儲雲

於明詮

曹寶麟

崔學路

張德林

程義濱

王友誼 心經九條屏

張哲 篆刻《心經》

篆刻《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來源:書畫半畝

更多名家書畫特賣

————————END————————

將畫廊置頂後,您可以第一時間獲取畫廊的信息和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畫廊 的精彩文章:

張大千想用五百黃金買房,結果買了一幅畫!此畫禁止出境展覽!
韓美林畫雞,真有意思!
備受紅杏出牆之辱,卻將悲憤化為筆底風雨,終成畫界一代宗師

TAG:畫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