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說說食物的消化的過程

說說食物的消化的過程

今天說說消化。這個問題很複雜,滿腦子亂草,想把這個問題理理清楚,需要不少的時間...

要消化嘛,你得先吃,吃進去才可以談消化。我們一般餓了就要吃,那要談消化,還得先談談餓了么。

就像我們的眼睛看東西一樣,看到的東西,不是在眼球裡面看到的,而是通過神經系統在大腦皮層看到的。所以,我們感覺到餓的時候,不是哪一個消化器官感覺到的,而是大腦皮層感覺到的。

但是首先感知到的並非是直接的「飢餓感」,而是營養素、水分、或能量不足了。最早感知到這些要素不足的是那個從來不休息,永遠都在工作的丘腦( thalamus )下面埋著的一小塊稱為「下丘腦( hypothalamus )」的地方。

說到這裡我們提提爬行動物腦的問題。有一種分法把腦的進化按照生物的進化做了區分,認為最原始的部分在爬行動物時代就已經存在了(我支持這種理論!)爬行動物腦包含了腦幹、延髓、小腦、丘腦這些區域。它負責做最基礎的工作,最不為人知的工作。比如:支配你呼吸、支配你分泌激素、支配你打架打不過就逃跑、支配你感覺到恐懼、支配你深層的進攻性和性慾...

給張圖,展示下它的位置:除了圖中那堆大腸狀的鬼東西以外,就是我們說的爬行動物腦。它遠遠比人類老。下丘腦就埋在其中,大約5g重量,有上億年的進化史,而人類只有260萬年。所以飢餓是一種遠超人類存在的,普遍的本能。而用於解除飢餓的系統,也遠遠超越了人類存在的時長。所以不要小看我的消化能力...

扯遠了,說到飢餓。下丘腦負責監視人體的各種維持要素。如果你開始缺營養素、缺能量、缺水,它就fire一個signal(這個signal通常是一丁點兒激素)隨著血液到達腸胃,於是腸胃就開始唧唧歪歪,咕咕嚕嚕,然後附著在腸胃上的神經元就fire signal給到負責思考的大腦皮層(上圖中那堆大腸狀物質的某個部分,具體在哪裡,我也母雞),於是你get到了一個idea:呃,我餓了。

正因為是大腦皮層感到了餓,所以,下一步就是要找吃的了。又因為大腦皮層具有思考的能力,所以,它也可以決定:餓就餓吧,這頓不吃了!

好吧,為了能夠繼續講消化的問題,大腦皮層決定吃東西。

今天我們不探討吃什麼。總歸一個飢餓的智人吃了東西。第一步他需要咀嚼。所以不要小看我們的口腔,它屬於消化系統的一個器官(它順帶一個功能是發聲...所以說話遠不及吃飯重要——從進化的角度來說)。在你看到食物或者聞到食物的那一刻,你的口腔已經在分泌唾液了。唾液中有唾液澱粉酶和一些消化脂肪的酶,在牙齒咀嚼食物的同時,酶和食物進行了混合。吞咽之後,經過食管,到達胃部。

實際上胃分了兩個部分,上部和下部,當然它沒有中間隔斷的結構,但是胃部是充滿了肌肉的!這些肌肉強健有力,用於控制胃部的形狀、碾壓食物、研磨食物。食物到達胃部,並非馬上接觸胃酸,而是在胃的上部先儲存一下。因為混合著唾液的食物碎,需要接受澱粉酶的進一步水解。如果並沒有吃含有澱粉的成分,食物會比較快的推進到胃的下部,攪在胃酸里,開始深加工。一旦食物碎開始與胃酸混合,唾液澱粉酶的消化就結束了。因為它們被胃酸殺死了。

這個酸釜開始攪動,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把蛋白質都分解掉。最後攪成了食糜,食糜是分層的,油脂漂在上層,下面是蛋白質的稀糊糊,還混著沒有被水解完全的澱粉,還有食物中的多糖(水溶、不溶性的纖維素一類),當然還有各種礦物質以及植物化學成分。

當然,胃是有一定吸收功能的,因為它環繞著肌肉組織,有豐富的血流通過,可以迅速的吸收:葡萄糖和果糖。葡萄糖主要來源於澱粉的迅速水解。所以我一直把澱粉稱為:快速能源。一片麵包為你提升血糖,只需要15分鐘就夠了。麵包中含有的澱粉,不必要到達腸道,才開始被吸收。在被推入胃酸之前,它已經把人的血糖推上去了。

從進化的角度來說,這是好事。但是在食物過量的今天,這不是個好事。改天有空了,我又想理理亂草的時候(理亂草是件痛苦的事情...),再來說說快速能源不好的地方。

在胃裡面的消化時間通常在2小時,如果你沒有瘋狂的暴飲暴食的話。對於胃來說,最難處理的應該首選脂肪。所以胃酸不夠的人,胃部不夠健壯的人,少點脂肪的攝入是有幫助的。但是食物進入小腸並不是在2個小時之後。這個很重要的。食糜是被噴射進入小腸的,幽門控制這一程序。幽門一口一口的把食物噴進十二指腸。所以有些食物在1小時以後就開始被陸續噴進小腸了。

這裡簡單說說十二指腸。它是一個交匯的地方。因為食糜混合著酸液噴進來,酸液必須被中和掉,否則就會腐蝕後面的消化系統。所以呢,在十二指腸上,就連接著胰腺管道和膽管。胰腺分泌的弱鹼性的胰液(其實跟我們的蘇打水差不多的,就是碳酸氫鹽成分)專門用來中和胃酸。膽臟分泌的膽汁,是生物乳化劑,專門對付被胃酸「無傷大雅」的脂肪...如果需要這些腺體,精準地提供足量的消化液,我們的食物,就不能一次頭全都推進腸道,所以說是一下一下按照計量噴進腸道的(生物體的精妙之處啊...)。

生物研究多了,你就會深信我們是被engineer來的...扯遠了,拉回來。

十二指腸後面就是真正的refine食物的地方——小腸。小腸好像我們煉化石油一樣,把其中的每一個成分都細細的,不浪費的,統統拿走。小腸也分泌消化液,加上胰臟分泌的一些消化酶,它們主要對付:肽鏈!

肽鏈是蛋白質長鏈的一部分。因為食物已經被胃酸給蹂躪了2小時了,基本上不會有完整的蛋白質長鏈進入小腸——當然我指的是正常情況下。

非正常情況,有可能是過敏。攝入某種蛋白質以後,胃部根本不加工,要麼逼你吐出來,要麼趕緊推進腸道,當然那個時候,腸道也會接到指令,它會直接把那個令其過敏的蛋白質推進出體外,整個過程不過幾分鐘而已。

還有另外的非正常情況,比如頑固的,牛逼哄哄的蛋白質,可以抵禦酸釜的蹂躪,可以抵抗食物加工的高溫,嗯,比如...實在不想提它的名字:gluten(屬於種子的儲備蛋白)。不要奇怪,為什麼它們可以肆無忌憚的突破種種屏障而完好無損。聽過嗜熱菌咩?生活在極端環境下,火山口哎,開水煮就好像在沖涼...所以,生物的奇特性,由蛋白質結構決定。蛋白質是這世界上最法力無邊的東西...

肽鏈在小腸中被進一步水解,正常情況下,應該成為氨基酸。氨基酸就會被小腸壁上的微絨毛細胞壁轉運到血液中去。當然有時候也不一定水解到單個的氨基酸,有可能幾個氨基酸連接在一起的小肽鏈,也是可以被轉運的,比如:谷胱甘肽。三個氨基酸分子: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它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物學意義,我們人類需要它啟動體內的抗氧化功能,所以我們智能化的小腸不會再把它繼續分解。看...隔著肚皮,裡面的系統是極端智能的!它清楚它需要啥,不需要啥,它只是不會講話而已。

還有就是脂肪,它比較頑固,經過胃液還不足以傷其筋骨。而小腸里的綜合性消化液就可以把它打個稀巴爛了。變成無數乳化的小液滴,但它們的成分沒有發生本質變化。真正肢解脂肪的地方是肝臟(化工廠)。而把它們運輸到肝臟去的途徑是:淋巴系統。

基本上可以認為:血液運輸走了可以水溶的物質,而淋巴液運輸走了脂溶性物質。而在運輸所有營養物質之前,我們的唾液、胃液、胰液、膽汁、小腸消化液...所有這些,都需要水分的參與。所以我給點建議。吃飯前15min,少量喝點水,因為消化也是需要大量水的。同時,工作再忙,記得訂個鬧鈴,每1.5小時就喝點水。不要讓身體缺水,更不要在吃飯的同時大量的飲水。在飯後也盡量少喝水,飯後1小時~1.5小時再喝水比較合理了。

哦,說到哪裡了...小腸裡面break down了蛋白質和脂肪。遺憾的是,靠自己我們還不能徹底完成這件事情。在蛋白質、水溶性纖維素的消化中,我們也需要腸道菌群的協助。腸道菌群是good guys,它們有各種小剪刀(酶),這些小剪刀可以借給我們剪斷難以消化的蛋白質的氨基酸鏈或者水溶性纖維素的葡萄糖鏈。如果這群可愛的小愛德華們都受傷了,不夠數量了,或者消失了,那麼我們的消化能力會減弱許多。想想我剛才提到的可以穿越各種物理、化學屏障的頑固蛋白質。如果沒有這群愛德華的幫忙,恐怕它們還保留著較長的肽鏈,而這些肽鏈完全有可能被腸道內的免疫系統視作「抗原入侵」,然後事情就go south了...今天講消化,這部分autoimmunity的事情先不談!

Okay,基本上消化完了,消化的殘渣被推進了大腸(此時距上次吃東西大約4小時),大腸裡面也有愛德華,他們也幫忙再從纖維素一類的頑固殘渣里榨取點脂肪給我們人體用用。大腸自己就被剛才用於消化的水分、礦物質都再吸收回來。然後最後一步就靠馬桶了。當然,實際絕不像我講的這麼簡單,大腸也老辛苦了,只是想起它的長相,我也不想多說了。這裡僅僅提一下纖維素的問題。

纖維素水溶的,可以在小腸和大腸被破壞並部分吸收。不溶性的纖維素,我們基本上拿它無能為力。但是我們非常非常需要它。因為纖維素是一種很好的水分固著劑。它吸水,膨脹,可以將食糜的體積變大,這樣子容易在整個消化系統推進。因為食物的推進靠消化系統的肌肉收縮,但是如果食糜體積大,那麼肌肉收縮產生的推力就大。所以,纖維素是很好的一個推進劑。而且它能夠讓酶和食物的附著面增大,更利於吸收。最後,即使到達了大腸,因為它飽含水分,不會被大腸過度回收水分,也可以幫助排便,並保持大腸的健康。

但是也有研究說,如果把纖維素從食材中提取出來,作為保健品添加到食物中去,卻不能帶來等同的效果。恩,這個不奇怪,就好像提純出來的植物雌激素,讓人服用,效果還不如喝豆漿來的好。食物也是辯證的,食物也是有整體性的,就好像我們人一樣,當一個部件出問題的時候,不是補上這個部件就能解決問題的。所以我常常看到萬寧在賣給人補充的纖維素,我總在問,誰會買?為毛不能多吃點蔬菜?

所以,對食物的敬畏,是尊重它的整體性,並尊重自己消化系統的整體性。可以用正常飲食解決的問題,不必要去補充亂七八糟的東西...

,是不是又跑題了...

理亂草,就是這點不好,控制不住說多少...相關的和能說的太多了。止不住的跑題,sorry。繼續。

===============

這個消化過程說完了。我再說一個問題:消化的時間問題。

有些人問我說:是不是晚上不能多吃,白天要多吃,早飯要怎麼吃...我其實不是專家,我也沒有專家的建議。我只能告訴你一個事實:消化是一個原始的過程,除了兩個時間段,消化不開工,其他時間它都可以開工。這兩個時間段是:睡覺的時候,和逃跑的時候...sorry準確的說是:運動的時候。在進化的歷程中,任何生物都需要有逃跑的能力,除了那些雄踞食物鏈頂端的獵食者,但它們也需要跑...跑著逮逃跑的食物嘛。所以,運動時身體會調動血液到運動器官中,那麼消化就會變得不靈光了。睡覺嘛,整個身體都shut down下班了,消化系統也要下班的,當然這時候大腸還是會繼續吸收水分和礦物質的,大腸裡面的愛德華也在繼續工作,這就是為什麼早晨醒來,第一件事通常是問候你家馬桶的原因。

金剛經里說佛陀: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與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嗯,佛陀一天就吃一次,這就是所謂的過午不食。

我去過北方,有好些地區的人一天吃兩頓,早上一頓,幾點吃我忘記了,下午3、4點鐘再吃一頓。在廣東,我懷疑他們要是不去上班,一點要吃5頓:早茶,午飯,下午茶,晚飯,夜宵...

所以什麼時候是我們最好的消化時間呢?沒有答案。只要你想吃,可以吃,你的消化系統就會隨之而工作。有些建議說晚餐不要吃太晚,主要是還沒有完成整個消化過程,人就要睡覺了。那麼工廠一斷電,半消化的食物無法繼續在產線上推動,就會進入異常發酵的過程,這個對我們腸道裡面的愛德華們是很不好的。

要記住一點:飢餓是在大腦皮層獲得的信號,而大腦皮層是可以做決定的地方。吃什麼、怎麼吃、什麼時間吃,都是可以被決策的。了解整個過程,根據自己的情況做最好的決策,是非常重要的。想一想,如果你活到80歲(May you live longer),每天吃三頓,平均每頓吃800g的食物,那麼你的一生要處理的食物總重量大約是:70噸!而這70噸的食物是決定了你一生健康與生活質量的關鍵。它不在一時,它伴你一生,它可以打造你,也可以摧毀你。

以後再理其他的亂草...餓了,我要吃飯去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