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走進非洲:行走在希望與絕望之間

走進非洲:行走在希望與絕望之間

2017年12月20日起,央視新聞新媒體推出年終國際觀察《我眼中的2017》——以央視海外記者的個人視角觀察2017年國際局勢的風雲變化、感知世界發展的脈動。本期,由央視駐非洲肯亞記者張誠講述他在非洲的所見所聞。

文|張 誠

2017年的《戰狼2》將非洲大陸再次拉到聚光燈下。武裝衝突,神秘病毒,貧窮落後,電影貌似呈現了一個我們太熟悉不過的非洲。

然而,真實的非洲是這樣的嗎?炙熱的沙漠?貧瘠的土地?骨瘦如柴的當地人?還是被獅子追逐的動物們?

畢淑敏在《非洲三萬里》說:

「印象中的非洲,除了窮苦,就是酷暑難耐,幾乎不適宜人居住。追本溯源,這個看法估計來自非洲擁有撒哈拉大沙漠.....但非洲其餘的面積還是適宜人居住的寶地。那些位於赤道上的國家,美若天堂。」

非洲,50多個國家組成的大陸,國家間差異較大。既有像模里西斯、塞席爾這樣人均GDP非常高、政治穩定、較富裕的國家;也有像查德、南蘇丹、賴比瑞亞這樣最不發達國家。東南西北中,各有各的文化和風景、問題和挑戰。只有了解非洲大陸的多元化和差異性,我們才能更好地讀懂非洲。

「暗流涌動」

當我們回望過去一年,總試圖找到一個關鍵詞來表達內心的感受。2017年,非洲依舊不乏衝突、動蕩、災難和變化,但我最終選擇了這樣一個詞來形容2017的風雲變幻:「暗流涌動」。

也許這個詞不夠準確,但卻概括了我最真實的感受。2017年非洲相對穩定,但局部性衝突、疾病、政治不確定性、恐怖主義勢力依然如一股股「暗流」,撞擊著這片大陸。

2017是非洲的大選年,多個非洲國家在這一年舉行大選。肯亞經歷了一波三折的兩次總統大選,期間多次爆發衝突,政局穩定、社會經濟發展受到影響;安哥拉迎來38年來首位新總統;盧安達總統卡加梅成功連任;賴比瑞亞無限期暫停總統選舉。

肯亞大選引發社會動蕩,當地民眾「屯糧」以備不時之需

辛巴威在2017年出現政權更迭,穆加貝辭去總統職務,結束長達37年的執政之路,未來的辛巴威又將走向何方?

2017年,多個非洲國家經歷了生命的隕落。2017年8月,獅子山特大泥石流,超過400人遇難。10月,索馬利亞首都摩加迪沙發生汽車炸彈襲擊,造成超過300多人喪生,索馬利亞總統指責「索馬利亞青年黨」為罪魁禍首,政府宣布默哀三天。只是,世界的目光在這個國家身上停留的時間總是太短,也許默哀還沒結束,世界的注意力就轉移到別的地方了。聯合國報告顯示,從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14日,索馬利亞境內發生的各類武裝衝突共造成2078名平民死亡。

2017年10月,索馬利亞首都摩加迪沙發生卡車炸彈襲擊事件,造成至少358人死亡。

哈佛大學柯林特·史密斯博士在社交網站發文說:「想像一下美國、英國或法國有250人以上因汽車炸彈襲擊遇難的場景,而這就是索馬利亞現在正面對的事,遇難者值得被好好哀悼。」

2017年11月,埃及北西奈省一座清真寺遭恐怖襲擊,超過300人死亡。埃及媒體報道,這是埃及現代史上死傷最慘重的一次襲擊。儘管「伊斯蘭國」實體被打掉,但其殘餘勢力向西亞北非潰散,迴流態勢進一步加劇,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北非依然會面臨著嚴峻的恐襲威脅。

一個個數字,一條條生命,值得被好好記住和哀悼!

一場特殊的葬禮

2017年11月17日清晨,一場特殊的葬禮在義大利西南部港口城市薩勒諾舉行。

人們哀悼的是26名命喪地中海的奈及利亞少女。她們和另外100多人試圖從奈及利亞偷渡到歐洲,卻不料船隻在地中海傾覆,最終,這26名少女抵達了歐洲,只是她們的生命之鐘也隨之停擺。

偷渡者中很多是戰亂貧困地區的難民,高昂的偷渡費用使得本就一無所有的他們賣掉自己的全部家當。他們將自己的性命賭在了一場向死求生的旅途中。

在「蛇頭」組織下,他們先穿越撒哈拉沙漠到達利比亞,再從利比亞坐船經地中海前往歐洲。然而,地中海的洶湧波濤並不會給予他們更多的憐憫。數據顯示,2017年1-7月,已有近2400名偷渡者命喪地中海。

2017年5月18日,地中海,大批移民試圖穿越地中海,被移民海外援助站和無國界醫生組織救助。

由於難民人數眾多,利比亞出現了現代版的「奴隸市場」,成百上千的非洲年輕人像商品一樣被買賣,來自奈及利亞、幾內亞、迦納、甘比亞等西非國家的難民是主要受害者。戰後的利比亞滿目瘡痍,已無力制止有組織犯罪,為「奴隸市場」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長期以來,我們關注歐洲難民危機、敘利亞難民,然而,同樣數量龐大、命運多舛的非洲難民卻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注。

查德難民營里的孩子們

根據聯合國難民署《全球趨勢報告》,截至2016年底,總共有330萬南蘇丹人逃離家園,超過敘利亞,成為增長最快的流離失所者輸出國。每四個南蘇丹人中就有一人逃離家園。

(2016年 記者張誠和即將奔赴奧運賽場的南蘇丹難民運動員合影)

除了南蘇丹,在蘇丹、剛果(金)、索馬利亞、奈及利亞、中非共和國、厄利垂亞的某些角落,每一天都有大量的人背井離鄉,孩子們失去了受教育的機會,成年人失去了工作機會,老人居無定所,不能安享晚年。

他們的未來在哪裡?他們,值得我們投去更多關注的目光。

希望or絕望?

17年前(2000年),《經濟學人》雜誌將非洲稱為「沒有希望的大陸」,這一標題連同一名童子軍的照片出現在雜誌封面上。

信息很明確——這是一個陷入衝突、經濟停滯和赤貧的大陸。然而約11年後(2011年),《經濟學人》雜誌又以「非洲崛起」作為封面,承認非洲的命運發生了巨大變化。

【左圖】2000年《經濟學人》封面 【右圖】2011年《經濟學人》封面

如今的非洲,是「絕望的大陸」還是「希望的大陸」呢?眾說紛紜。

但作為常駐非洲的記者,我的感受是,儘管這片大陸「暗流涌動」,一系列老問題沒有得到根除,但大多數的非洲國家處在一個政治相對穩定、經濟逐漸發展的狀態,老百姓的日子也越過越好。

埃里克·馬查里亞,23歲,肯亞人,蒙內鐵路的指導列車長。兩年前,他還是個經濟上嚴重依賴父母的大學生,兩年後,作為指導列車長,他管理著110名肯方員工,負責車隊的安全、服務、路風等工作,也成了家裡的頂樑柱。

埃里克和記者張誠

蒙內鐵路改變了埃里克的生活,而中肯合作也正在為肯亞帶來新的機遇。

肯亞,作為東非經濟龍頭,在2016年實現了5.8%的經濟高速增長。近幾年,常駐肯亞的朋友可能會有這樣的感受,肯亞的路越來越好,機場越來越新,火車越來越快。「要致富,先修路」是發展經濟的樸素道理,但肯亞修的不是一般的「路」,而是當下最熱門的「一帶一路」。

中國方案為非洲帶來機遇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四年多來,吉布地、衣索比亞、肯亞、埃及等非洲國家積極加入「一帶一路」的「朋友圈」,肯亞的蒙內鐵路、埃塞的亞吉鐵路、埃及的蘇伊士經濟區,一個個中國方案為這些國家帶來實實在在的發展機遇,成為中非友好合作、互利共贏的亮麗名片。

現代化的蒙內鐵路內羅畢站

央視記者張誠報道蒙內鐵路通車

目前,中國是非洲最大的經濟合作夥伴。近年來,中國在非洲大陸的投資水平大幅上升。除了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在非的商業活動愈發活躍。麥肯錫大型調研項目報告給出了新數據:在非洲大陸的中國企業目前超過1萬家,而10年前只有2500家。在這1萬多家企業中,9成是民營企業。這些企業在對當地經濟帶來顯著影響的同時,也獲得自身發展。

美國《華爾街日報》稱,尋求低成本的中國中型製造商不畏艱難險阻,漂洋過海前往非洲大陸投資辦廠,給非洲國家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的數據顯示,中國企業過去10年在非洲總計投資340億美元,僱用非洲當地員工多達數百萬人。

不僅是中國,眼下,世界幾大經濟體幾乎都提出了各自牽手非洲的發展藍圖,一些非洲國家的經濟也已經有了起色。但對於更多非洲國家而言,殖民主義後遺症的陰魂依然未散,這是非洲發展的最大掣肘。身處非洲,我能深切的感受到,越來越多非洲國家正在「向東看」,他們希望學習中國經驗,像中國那樣,找到一條符合自身發展的道路,而非西方為非洲選擇的發展路徑。

納米比亞「死亡谷」

納米比亞紅沙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央視新聞 的精彩文章:

太震撼!原來你是這樣的中國海軍陸戰隊
「地表最強80後」的大計劃
「小三通」再放寬!大陸團客赴台 3人即可成團

TAG:央視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