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他媽的教育:瘋狂的輔導班,焦慮的家長

他媽的教育:瘋狂的輔導班,焦慮的家長

據市交管局預測,進入暑期之後,輔導班、補習班集中區域,如北三環聯想橋輔路、西三環新興橋輔路以及翠微、望京等地區,容易因接送學生車多出現擁堵情況。其中西三環的新興橋區和北三環的聯想橋區受接送車流高峰影響相對明顯,上述區域的車多時段主要集中在上午的9時至10時、下午的15時至16時以及晚間的21時左右。

以上是在聽北京交通台「一路暢通」欄目時最常聽到的路況描述。其實,不僅僅是寒暑假,雙休日也是如此。課外輔導班、補習班集中已經成為很多城市特定路段交通擁堵的重要原因之一。

這幾乎是一個人人上補習班的時代,新東方、學而思、學大、龍文……有全國性的巨無霸教育培訓機構,也有專註於某個地方的培訓機構;有全科的培訓機構,也有專註於某一學科的培訓機構。

不說那些大數據,本來我也不是做調查報道的記者。咱只說(寫稿人是一名語文教師)作為一線老師的我看到的情形。很多學生早晨七點多到學校,下午五點多放學,都沒有踏踏實實吃晚飯的時間,就背著書包趕場一樣到課外輔導班。晚飯常常是家長或者輔導班的老師幫助訂好了快餐解決,兩個多小時的課外班結束,通常要到八點半甚至更晚,回到家,通常要九點多,這時候本該快要洗漱之後,上床睡覺的時間,但對很多學生來說,四五個科目的家庭作業時間才剛剛開始。

我在所教的班級中做過一些調查,完全沒有上過課外輔導班的學生屈指可數,甚至可以說近似於無,這麼多年,我只遇到三、四個這樣的學生。大多數學生每周至少有一兩個輔導班,多者有五六個,幾乎到了每天都有的程度,甚至雙休日不止一個,這種情況在畢業班尤甚。

「一對一輔導」「快速提分」「一線名師」,這些是輔導班宣傳中最常見的關鍵詞。不說那些大家都看得見的,我只說我親歷的,好玩兒,但也覺得無奈。

輔導班宣傳廣告可以說無孔不入,每一次家長會,在校園門口必然遇到各種輔導機構的小夥子,小姑娘拿著印著機構LOGO的環保袋,各種印刷精美的宣傳頁,賣力地宣傳。(他們一定都有內線,要不然怎麼能這麼精準地知道每次家長會的時間呢?)

我從校外往學校里走,距離校門還有很遠的距離,就有好幾個輔導班的推銷員一路跟著我開講,那感覺就像是聽電視直銷的廣告。

不是三四千!不是一兩千!真的只要998!八星八箭工藝、99大主流功能、上網不要錢、打電話不要錢!真的表面有金哦!不要在猶豫了!不要再猶豫了!馬上拿起電話訂購吧!

到了校門口,我微微對他們一笑:「我就是這所學校的老師,孩子剛上幼兒園,不需要輔導班!」他們突然意識到投入的感情白費了。狠狠地白了我一眼,走了!

「一線名師,多年參與中考模擬試題命制,多年負責中考閱卷,對中考試題有極為精深的研究,能夠在短期內快速提高成績,×××老師在本機構獨家授課,名額有限,報名從速。」手機上接到這樣的垃圾簡訊可謂多矣。但這條有點不同尋常,因為其中的XXX,就是我的名字,之前這個輔導機構打電話給我,請我給他們去上課,我已經明確拒絕了,居然他們還這樣宣傳,難道他們把學生招來之後,準備要找個替身來上課?

在班級中布置一篇作文,「我因拼搏而成功」。

有學生交上來,我一看,開頭是這樣的:

「種子衝破岩層的禁錮影響,迎向光明;雄鷹穿過風暴的陰遏影響,飛向雲霄;駿馬突破韁繩的束縛影響,賓士原野;海燕則沖向更猛烈的暴風雨。我因拼搏而成功。」

再看另外一篇:

「雖然我現在還只是一株稚嫩的幼苗,然而只要堅韌不拔,終會成為參天大樹;雖然我現在只是涓涓細流,然而只要鍥而不捨,終會擁抱大海;雖然我現在只是一隻雛鷹,然而只要心存高遠,跌幾個跟頭之後,終會佔有藍天。我因拼搏而成功。」

不用說,這兩個學生一定是同一輔導機構的輔導老師教出來的。我把他們找過來,一問,果然如此。學生告訴我,輔導班老師說了,這樣一開頭就用排比句可以增強語勢,生動形象,容易給閱卷老師一個良好的第一印象,是滿分作文開頭的秘訣。

我跟學生講,我教你們寫作文最關鍵的三個字是:「說人話」!!!不要不管什麼作文,開頭一上來都是「大海如何,小溪如何;青松如何,小草如何;雄鷹如何,駿馬如何。最後是我如何。」那些東西和你半毛錢關係都沒有,別來那些「假大空」的東西,要言之有物。

雖然我告訴學生,我在負責中考作文閱卷時,凡是這樣「假大空」的作文,我都要求閱卷老師嚴厲打擊,絕不手軟。學生還是不服氣,不甘心。說這可是他們的爸媽花了大價錢,給他們請的某輔導機構的名師。怎麼可能會錯呢?還讓我上網看一段這位名師的中考試題分析的視頻。我看了十分鐘,挑出至少五個講錯的地方。其中有一處,到現在我還記得,是分析當年北京市中考的一道標點題: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北京日報與北京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聯合舉辦了《回望紅色足跡,我的親歷感動》徵文活動。

那個老師這樣分析:

這句話的很簡單,這句話中標點有明顯錯誤,其中「北京日報」作為報刊雜誌要加書名號。報刊雜誌要用書名號,這是我給你們在考前輔導的時候,反覆強調的,怎麼樣,現在考試考了這個了吧,這個標點符號的題,很簡單!如果你們都來上我的課,絕對不會丟分。

我的媽呀!I服了YOU,你真牛!這句話的標點確實有錯,但錯也不在那個「北京日報」沒有用書名號上啊!我就問你一句,你知道「與」是連詞嗎?「北京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怎麼著也得和一個機構並列吧,你把「北京日報」加了書名號,那「北京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情何以堪啊?「(這句話標點的問題是「徵文活動」不應該用書名號,而應該用引號)

還有一次,我愛人和我說,單位領導家的小孩正讀初三,作文不太好。你幫忙輔導兩次作文吧。雖然我知道作文不是一次兩次輔導就能解決問題的。領導的領導交辦的事情,有困難要辦,沒有困難製造困難也要辦,那是必須要盡職盡責地完成。我給這個學生講講怎麼審題,怎麼處理半命題作文,如何把半命題作文題目補全。突然,這孩子對我說:「老師你講的怎麼和我聽過的不一樣呢?」我一聽,覺得奇怪,「那你說說怎麼不一樣了?」

他說一個輔導班老師說了:

半命題的作文補全標題要特別注意,這裡面的講究多了去了。比如,你寫「_____並沒有結束」這樣的作文,就不要填「愛並沒有結束」,而應該填「奮鬥並沒有結束」。你問我為啥?我告訴你,因為中考作文閱卷的先後順序,是按照拼音來排列的,「愛」從拼音排序上來說太靠前,「奮鬥」就比較靠後,閱卷標準最初比較緊,你先被閱到就比較吃虧,後面的尺度會越來越松,就比較佔便宜。

我的媽呀!I服了YOU!你真牛!你這麼牛,怎麼沒有被漢字識別的公司高薪挖過去呢?考生的各種各樣的奇葩的字體,都能毫無壓力,輕鬆識別。你人才啊,你咋不上天呢!

再看下面一段我課堂上的對話:

「同學們,我們今天來講一講《×××××》這篇閱讀。」

「老師,這篇閱讀我們已經在課外班做過了!答案我都記住了,講別的吧。」

「老師,您講得太慢了!課外班的老師,一節課能講三篇閱讀,您三節課都講不完一篇!」

「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是不行的,並不是真的懂!」

「老師,我們知道結論就行了,考試不就是考這些結論嗎?」

「那我問一個問題,這篇文章的第一段有什麼作用?」

「這個簡單!激發讀者閱讀興趣,課外班老師說了,問文章的第一段有什麼作用,不管你讀沒讀懂,都要答激發讀者閱讀興趣。」(學生是一臉的得意)

「那我換一個問題來問。這篇文章的第一段寫得很好,能夠很好地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你來說說,作者是如何激發讀者閱讀興趣的?」

「這……」(學生是一臉尷尬)

這回輪到我得意了。

「我告訴你們,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是不行的,我給你們舉個例子,11年北京市中考說明文的一個試題,請你說出兩句話不能調換的三個理由,當年的參考答案的一個要點是『兩句話調換了表達重點與原意不符』,於是,接下來的一年的模擬題,學生特開心,遇到這樣的問題,都要把這句話答上,至少能拿1分。」

「我在區里出模擬題的時候,為了避免學生無論讀沒讀懂,都能拿1分的情況,就出了個主意,把題干改成了『文中劃線兩句話調換之後,表達重點與原意不符,請你具體說出三條理由』,這時候,你再不能答『表達重點與原意不符』這樣的理由了吧,因為我題干中已經告訴你了。我要你說出具體的理由。」

「老師,您可真夠壞的。」

「不是我壞,而是如果你們真的懂了,就不怕這種變化了。哪怕沒有那些技巧,那些套路,也能把題做對。」

類似這樣的對話,在課堂上經常發生。課外班對語文課尚且有這樣的影響,對數理化的影響尤甚。

學生和家長都特別願意相信十節課搞定中考化學,二十節課搞定中考物理……這樣的宣傳,這麼短的時間,就能夠達到這麼好的效果,覺得這個錢花得值。但有沒有人想過,既然課外輔導班能夠做到這一點,為什麼那些在課外輔導機構兼職的老師,在學校里不這麼干呢?幹嘛還要花那麼多的時間做實驗給學生演示,還要讓學生親自動手在實驗中發現問題呢?乾脆直接告訴學生結論不就得了?

各種課外輔導機構,竭盡忽悠之能事。我們家長似乎也越來越明白了,為了免去一層中介的費用盤剝,於是,開始自己攢班。十來個人,商量好了,組好班,找口碑好,靠譜的老師過來上課。雖然給老師的課費還是那麼多,甚至比補課機構還多一點,但可以節省一大筆要交給補課機構的費用。各得其所,大家都開心!

來看幾年前的我和家長的一段簡訊交流:

「於老師,我們攢了個班,聽家長說,您講中考題講的特別好,我們這幾個孩子語文成績不好,我們都擔心將來中考語文成績拉後腿兒,來給我們上課吧,費用您不用擔心,一定比補課機構給您的高。」

「您哪位啊?我不認識您啊!」

「我們是初一學生家長。是聽畢業班的學生家長說起您的。」

「才初一?!這不才剛剛上初中兩個月都不到,沒任何必要上課啊。把用來上課外班的時間,踏踏實實讀點兒好書,比什麼都強,一定會有更大的收穫。」

「您還是來給我們上吧,我們都相信您!」

「不是上不上的問題,是讀書比做練習重要得多。」

「那您就不講做練習的事情,就講讀書的事情。」

「以我的經驗,只講讀書,不講做練習,用不了四、五次,你們就會散了,因為太多的人太功利,希望立竿見影,馬上就出成績,但讀書這事兒是慢功夫,不是短期就能出成績的。」(備註:曾經有一個課外班,朋友的情面,實在推不了,我說那我不講考試,只講讀書。結果,一共十個學生,第五次之後,只剩仨,於是散夥了事。)

「我們都不功利,您給我們講講讀書的事兒也沒問題,絕對不會四五次就散了!」

「這樣吧,你們不是有地方嗎?咱們協調一下時間,你們家長都過來,我給你們好好講講,怎麼學好語文,怎麼讀書。免費!一個小時兩個小時都行,一次講不完,可以兩次!然後你們踏踏實實在家帶孩子,按照提示的方法去讀書就是了,又省錢,又有效!」

「謝謝老師!」

結果怎樣呢?這段對話就是最後的結果!免費的講座沒有開成。這樣的情形,我這些年遇到不止一次了。或許大家覺得免費的,不夠上檔次或都是糊弄事兒的。我看到太多的家庭,寧願每小時花一千塊找老師補課,做各種練習題,但不願意花一百塊給孩子買幾本好書來讀。

「有一種冷,叫你媽媽覺得你冷」,有一種焦慮,叫「別人的孩子都上輔導班了」。

經常聽到家長之間這樣的對話。

「您家孩子在哪上輔導班呢?怎麼樣?老師講的好不好!」

「好!特別好!我們家孩子特別愛聽這個老師的課,成績提高得也很快!」

「哦,那您有這個老師的聯繫方式吧,方便給我個電話,我要讓我們家孩子也去上他的課。」

「好啊,沒問題啊!」

這樣的對話聽起來再正常不過,但有沒有意識到這其中的問題呢?我不妨模仿著這段話,來一段,您看看問題在哪裡?

「我們家孩子病了,找個大夫,給開了兩副葯,吃了很快就好了!」

「哦,那真好,哪個大夫,有電話嗎?方便給我一個。我也聯繫一下這個大夫,去開兩副葯,給我們家孩子吃。」

「這……」

感覺課外輔導班就是那靈丹妙藥,太上老君的仙丹,王母娘娘的蟠桃。有病治病,沒病強身!一說到輔導班,「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不能「拔苗助長」;每一個孩子都有獨特個性,有各自的優點和不足,要「因材施教」,這樣的一些最基本的最為常識的教育道理就都被拋到九霄雲外了!

寫到這兒,已經快有五千字了,可事實上,即使再有五千字,也不一定能夠把這個問題說得清。

我雖然在舉例的時候,說的都是輔導班或者家長的反面例子,但不意味著一杆子打翻一船人。

也有課外輔導機構的老師,真的不僅僅考試弄得很明白,而且,對學科的本質把握的也非常到位。上課風趣生動,學生很愛聽,他們確實能夠給學生提供很多幫助,

也有體制內學校的老師,如果是像課外輔導班那樣,讓學生來去自由,覺得你講的好,我就聽,講得不好,我就不聽,怕是一個班的學生要走一多半,所剩無幾。

也有體制內的老師,課內不講課外講,想聽的更多,到我的課外班去上課,恨的家長們咬牙切齒,如果是當事人,又不得不屈從,這些人是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

也有體制內學校的老師,堅決不補課。兢兢業業踏踏實實研究教育教學,憑著一顆良心,一腔熱情,要把每一個學生教好。

也有家長確實很明白,知道自己的孩子需要什麼樣的老師,補足什麼樣的短板。

雖然不是一杆子打翻一船人,但歡迎對號入座。要虛心,不能心虛。阿喀琉斯刀槍不入,但就怕被刺中腳後跟,那地兒致命。當你對號入座,如果忍不住會發怒,一定是被刺中了腳後跟。

前些天在楊東平先生髮表在《北京大學教育評論》上的一篇文章「重新認識應試教育」,寫下了這樣一段讀後感。

刑場眾生相

刑場上,有受刑者,有劊子手,有監斬官,有旁觀者,還可能有劫法場者。受刑者最苦,伸頭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無論如何要挨這一刀。劊子手雖然可能被鮮血濺到身上,卻也可能因為刀法漂亮,引來陣陣喝彩。監斬官因出色完成任務,在步步高升的同時,也或許難免內心的譴責。旁觀者最漠然,但說不定哪一天他們也成了當事人,到時候就甘苦自知了。劫法場者冒著生命危險發起襲擊,但常常是非但救不了受刑者,反而自己也搭上小命一條。成了人們心目中的悲劇英雄,或者也更可能成了很多人眼中自不量力的可笑的小丑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美華人瞭望 的精彩文章:

16個你不會相信的歷史八卦,驚呆了!
老鐵,你知道自個兒是怎麼出生的嘛?那是你第一次獲得第一!
江歌案:陳世鋒上訴,誰來支撐一個母親充滿仇恨的人生?
在紐西蘭唯一的死法就是「舒服死」!

TAG:北美華人瞭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