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探尋馮小剛電影《芳華》取景地碧色寨曾有的芳華

探尋馮小剛電影《芳華》取景地碧色寨曾有的芳華

一波三折的《芳華》終於上映了,打雞血的年代裡,集體生活的痛與暖、故人的分別與重逢,撩起了多少人的部隊情結。跟畫面一樣驚艷的還有取景地,除了大眾的海南,開篇綠軍裝白大褂年代感十足的軍區醫院,藍天白雲下的黃色法式火車站,更讓人耳目一新,它將這個藏在時光中的南國兵城蒙自緩緩帶到了大眾的視野中。

《芳華》取景于海南海口馮小剛電影公社

《芳華》取景於雲南蒙自碧色寨

蒙自,被人稱為南國兵城,也有人說它經濟比不上彌勒,文化底蘊比不上建水,景色比不上元陽,唯一的記憶點……它是過橋米線的故鄉!

但就是這樣一個地方,偏偏被馮導看中,一下刷新了人們對雲南固有的昆大麗印象。大概在他眼裡,沒有哪座城市比蒙自更適合《芳華》了吧,既有宏大歷史,又親切家常,還有散落在街頭巷尾的名流韻事。電影《芳華》向國人展示一代年青人的芳華時代,我們就隨著鏡頭,來探尋《芳華》取景地碧色寨曾有的芳華吧!

探尋中國米軌火車第一站——碧色寨

文圖|田戈

NO1:中國米軌火車第一站

碧色寨火車站位於蒙自縣城北面10公里的草壩鎮碧色寨村山樑上,居犁耙山東麓。宣統元年(1909年)4月13日滇越鐵路鋪軌至碧色寨,建碧色寨車站。宣統二年(1910年)滇越鐵路全線通車,逐漸繁榮起來,原為滇越鐵路滇段一大站。民國10年(1921年)個碧鐵路通車,碧色寨成為換裝站,滇南進出口貨物都由碧色寨中轉,後成為個碧石鐵路的終端站,滇越鐵路與個碧石鐵路的換裝站;是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及我國人民與侵略者抗爭而修築的最早、曾經「繁榮」一時的一個火車站。1987年12月21日公布為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毗鄰火車站有個小村莊,它先於火車站存在,原名叫「坡心」,卻因一個法國駐蒙自的官員發現這裡依山面海的美景,取名「碧色寨」,小村莊便因火車站而得名,並與之同名。滇越鐵路的開通,使最初只有十幾戶人家的碧色寨,成為鐵路線上的一個特等站,迅速成為一個異常繁忙的中轉站及貿易集市,成為雲南進出口貿易的重要集散地。從1910起的30多年時間,碧色寨一直扮演滇越鐵路沿線第一大站的角色。等待運輸出國的大錫、皮毛和大米裝滿了倉庫,火車的汽笛聲,搬運工的號子聲晝夜不停,法、英、美、德、日本和希臘人接踵而至,紛紛在這裡開設洋行、酒樓、百貨公司、郵政局。每天有四十餘對列車在此經停,拉人裝貨,洗車加水,熱鬧非凡;美女富商,洋酒咖啡,錯落雜陳。其開放和繁華程度,在滇南一帶無首屈一指,昆明人、越南人艷羨地將其稱作「小巴黎」。

「雲南十八怪」中有兩怪:火車沒有汽車快,鐵路不通國內通國外。這說的是滇越鐵路。而人們提起這條歷史悠久的滇越鐵路,就必須要到碧色寨去看一看。在這裡火車經這裡北上可以到達昆明,南下可以直達越南。眾多國內外遊客紛紛慕名來到這裡,探訪歷史的遺迹。

碧色寨車站建造猶如一個法國式浪漫玩笑一樣,在火車所到之地,無不類外地沾染了法國氣息。儘管碧色寨那些法式建築的黃牆紅瓦早已斑駁,半開著的百葉窗已無昔日的風姿,哥盧士酒吧已變成農家堆糧的倉庫,網球場變成曬穀場……可是,那些紅瓦、黃牆卻依舊在風中招眼。這座現在仍然在使用著的小車站,每天迎送著來自滇越線上的列車,依然保留著當年的站房、機車房和部分鐵軌。擋雨棚下的法國老鍾,沿山而建的法國職工宿舍,鐵路公安分局舊址等古老的遺迹彷彿向來訪人們述說著當年的繁榮。

NO2:歷經革命風霜與戰爭洗禮

滇越鐵路是一條飽經革命風霜與戰爭洗禮之路。在這條百年鐵路上,最富傳奇色彩的車站莫過於碧色寨火車站了。

在碧色寨火車站站台一側,豎立著一塊刻有「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字樣的石碑,斑駁殘破的碑面彷彿在向人們訴說曾有的厚重歷史。

1915年12月21日6時30分,一列火車緩緩駛出河口站,在朦朧中向碧色寨火車站方向駛來。車上,坐著由日本轉道越南、再乘滇越鐵路專列入滇,準備在昆明舉行「護國討袁」起義的蔡鍔將軍。當時的蒙自關道尹周沆奉袁世凱密令,在碧色寨設下「鴻門宴」,準備在此行刺蔡鍔。得知消息後,蔡鍔未在碧色寨站下車,並在唐繼堯的保護下,於22日晚順利抵達昆明。3天後,蔡鍔聯絡各方力量,在昆明宣布雲南獨立,轟轟烈烈的「護國戰爭」由此開始。

而這一次「護國討袁」起義的人物中,還有一位與碧色寨火車站有關係的人物――當時的蒙自駐軍上校團長朱德。

1915年12月中旬的一天,朱德在蒙自偶遇一位老朋友。那人匆忙傳話,叫朱德當晚到蒙自城外與他會面。當晚,朱德來到約定地方。老朋友從衣襟里拿出一封蔡鍔的密信,信中寫到:以12月25日拂曉為期,蔡鍔將在昆明進行「護國討袁」起義,要求共和派愛國官兵共同行動。

接到密信的朱德立即與共和派軍官進行起義準備。12月25日黎明前,朱德率精銳部隊,在蒙自城打響滇南「護國討袁」第一槍。「護國起義」告捷後,朱德又率部隊從碧色寨火車站乘火車開赴昆明,並編入蔡鍔的第一軍,共同「討袁」。

碧色寨火車站的厚重歷史還與抗日戰爭緊密相連。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當時的中國國民政府想把它作為抗戰後勤補給線和連接外界的通道,而日軍則想以控制它來遏制後勤補給,並通過它實現從越南進入雲南、進而佔領整個中國的目的。

為抵抗日軍入侵,1940年9月11日,滇越鐵路以每天4000米的速度由河口站拆向碧色寨站。拆除鋼樑橋、破壞石拱橋、挖斷鐵路路基、阻止日軍沿鐵路進攻雲南……碧色寨火車站目睹了滇越鐵路反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和平之路。

同時,在抗日戰爭關鍵時期,碧色寨與滇越鐵路其它車站又在為運輸抗戰物資和人員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從抗戰爆發至1940年9月滇越鐵路截斷的3年時間,這條功勛卓著的鐵路共運送物資130萬噸(其中軍用物資40萬噸)、人員數百萬,並把北大、清華、南開等中國高等學府的大部分師生和聞一多、李公朴等大批中華民族精英,以及珍貴的教學器材、科研設備轉移到抗戰大後方昆明和蒙自,為最終奪取這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貢獻。

1910年滇越鐵路通車以來,碧色寨火車站作為滇越和個碧石鐵路的交匯點,為早期雲南地下黨組織的建立、發展和壯大以及革命活動的開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1926年中共雲南特別支部成立後,許多優秀共產黨員、共青團員被派往滇越鐵路和個碧石鐵路開展工作。從此,雲南鐵路工人運動進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火紅年代」。1937年11月1日,滇越鐵路華員職工工會組織發動滇越鐵路工人大罷工,這場為「不減員、不減薪、改善工作環境」而進行的大罷工讓滇越鐵路全部癱瘓,也使雲南《民國日報》發表 「此種大規模之罷工,在本省尚屬創舉」的重要評論文章;還有1946年至1949年間,經過反美、反蔣民主愛國運動後,在滇越鐵路日益壯大的革命力量,他們在中共地下黨的領導下,為雲南和平解放精心準備思想、組織和群眾基礎。這一切,都在中國革命史上留下了重彩的一筆。

1962年4月,碧色寨火車站至蒙自火車站間寸軌線路拆除,米、寸軌貨物換裝和旅客換乘業務由碧色寨火車站移到雨過鋪火車站辦理,碧色寨火車站結束「黃金時代」,從昔日滇越鐵路第一大站變成4等小站,但它依然記得:1964年援越抗美戰爭爆發後,中國政府毅然通過滇越鐵路源源不斷運送部隊和軍用物資,全力支援越南人民抗擊美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之舉;更難忘1978年以來,滇越鐵路滇段將我國對越自衛還擊戰參戰部隊和作戰物資運送到前線,把傷病員及時轉移到後方的「和平使命」。很多參加過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的參戰老兵更不會忘記,他們便是乘坐這「火車沒有汽車快的」小火車「奔赴戰場,為祖國的安寧,奉獻了他們的一代芳華。

NO3:打造國家鐵路遺址公園

蒙自市正在打造蒙自市碧色寨國家鐵路遺址公園。同時還準備開通城區到碧色寨的旅遊觀光火車。

蒙自市準備打造的碧色寨國家鐵路遺址歷史文化公園,被列為省、州、市三級政府重點旅遊開發項目。規劃總佔地面積1362公頃(合20400畝)。蒙自市旅遊局負責人介紹,碧色寨國家鐵路遺址公園的開發和保護,對研究滇越鐵路史和我國鐵路史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該規劃把碧色寨劃分為民俗文化觀演旅遊區、滇越鐵路中央旅遊區、歷史老街旅遊區、法式風情旅遊區、影視文化產業旅遊區5個旅遊區,其主要建設內容包含少數民族文化展示、北回歸線和天文學科教館、蒙自生活博物館、老火車展示、開放式鐵路博物館、火車旅行、微縮的滇越鐵路精華展示、水火油的歷史、互動式鐵路工程展示。規劃充分利用當地文化旅遊資源,將碧色寨打造為以發揚歷史文化、民俗文化為主的旅遊村寨。讓遊客感受到鐵路發展史中最深的文化內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山記憶 的精彩文章:

一位沒有獲得英雄稱號的戰鬥英雄
「血染戰旗紅,衛國當英雄!」將士出征前留下宣誓芳華照,他們很多人卻芳華永逝
《芳華》上影!參戰老兵千里迢迢南疆陵園憶芳華
「老山神炮連」遺址的地雷方陣
在戰火中那不是愛情的愛情

TAG:老山記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