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論《夏日龍井書事》

論《夏日龍井書事》

GIF/1K

自古對西湖盛景的描寫詩詞歌賦就有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今日所說的《夏日龍井書事》也是其中一顆蒙塵明珠,雖說該詩不如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這般聞名天下,但是細細品讀卻也是另一番小家碧玉的風味。在詩僧道潛所作的西湖詩中,《夏日龍井書事》是較為傑出的作品,被收錄在《瀛奎律髓》之中。

翠櫪高蘿結晝陰,驕陽無地迫吾身。石崖細聽紅泉落,林果初嘗碧奈新」為詩一的首句二句,雖未直接寫出是何處景色,但根據詩中的景物描寫可以大概看出應該是西湖十景中的柳浪聞鶯。正是驕陽似火的六月天,高聳的柳樹相互依偎著,為過往的行人結出了喜人的綠茵。正是因為著涼爽的綠茵為詩人開闢了一處蔭庇,所以才使驕陽「無地迫吾身。」在詩中最直觀的感受就是色彩的交錯;從翠櫪,紅泉,碧奈這些意象可以窺見西湖的艷麗盛況,而首句寫了詩人的視覺感受,後兩句則從聽覺來打動人心。便是在已經相隔數百年的今天,即使沒有到過杭州的鑒讀者,也彷彿能感受到成群的綠茵,溫柔拂面的柳枝,更不必說那恍若天籟的泉水叮咚,和那新發的林果所帶的生氣勃勃。不覺想起楊萬里筆下詩句「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所謂不同之處,如此而已吧。

揮塵已欣從惠遠,談經終恨少遺民,何時暫著登山履,來岸烏紗漉酒巾。」這是該詩的後四句,從這幾句詩也看出詩人的志向便是不問世事,只希望過一個瀟洒閑人罷了。但是詩人自幼便出家為僧,過的本就是出世的日子,又怎麼會又這個想法呢?而根據材料可以得知道潛是蘇子瞻交往的最為密切的詩僧之一,而眾所周知蘇子瞻是為政敵所害才貶官杭州;所以我們不妨想一下詩人這首是會不會是寄予摯友的願心呢?你既然做官難以施展抱負,也沒有機會能為百姓謀福求安,不妨換上這個登山的鞋子與我共賞美景,到岸邊還可以盡享美酒,要這頭上的烏紗又有何用?如此一想,倒也是感恩詩人這一番良友之情了。這種感情尤其在自己陷入絕境之時,身邊出現一個很了解你的朋友告訴你,就算全世界都拋棄了你,你也可以來和我喝酒聊天,可以想像是何等交情的朋友才會如此,也可以想像詩人道潛是如何的了解他的好友蘇軾,二人的友情可謂高山流水了。全詩雖是勸誡好友疏解心結,但是卻並未給人一種頹敗之感。相反,在詩的四五句會給人一種哀而並傷的感覺,在詩的最後兩句更加展示了一種苦中作樂的豁達。讓人不禁感嘆,蘇道二人不愧是摯友,連排解煩悶的方式都那麼相像,正如蘇軾有詩云「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衣煙雨任平生」,不就和本詩的最後兩句有異曲同工之妙嗎?

《夏日龍井書事》其三是四首詩裡面最為哀怨的一首。首句「自憐多病畏炎曦,長夏投蹤此最宜。青石白沙含淺瀨,碧桐蒼竹聒涼風。」該詩也沒有寫描寫何處之景,但是我們也是根據自己的推斷可以看出應該是西湖十景中的平湖秋月;詩人說自己身體孱弱最害怕暑氣的炙烤,盛夏之際來到這裡看看青石白沙,聽聽碧水流觴也是極其悠遊自在的。個人感覺道潛是一個極其擅長應用色彩組合的人;在他的筆下,閉眼就能感受到青石,白沙,碧桐,蒼竹,每一件意象都是那麼的獨立卻又相互映襯著。色彩雖然眾多,但是卻沒有紛繁之感,因為同屬於冷色調,除了不會感覺雜亂之外,清涼的氣息也撲面而來,方回曾經稱讚說這四個顏色字的描寫「不艷不冗,大有幽寂之味」。

雲中雞犬聽難辨,谷口漁樵問不知。」四五句詩寫景,我突然想到五柳先生陶淵明筆下的「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閑。」陶淵明作為一個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雅士,一生不願為凡事所累,做一個隱居山林的閑士也是令人敬佩。而道潛的這兩句詩,與陶淵明之詩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點;陶史最後兩句為「就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由此可見,詩人已在凡塵中經歷依舊,如今終下決心去追逐一下許由之步。但是根據道潛的生平可以得知自幼出家的人又怎麼會有追逐浮塵之心,所以我們並沒有在道潛的詩中讀到陶淵明那種熱烈的渴求,因為每天過的就是這種平凡歲月,便沒有那麼激動的感受。

斑杖芒鞋隨步遠,歸來幽火認茅茨。」芒鞋斑杖兩個意象在很多詩中都有出現,比如蘇軾的詩《定風波》中便寫到,而上面也引用到這首歌,所以在此便不再贅述。而蘇詩的句末「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和本詩的最後兩句表達了同一種寄託與期許,所以我們可以知道,芒鞋和斑杖也算是處事不驚,自然隨心的代表意象了。通讀詩歌兩首,好像已經找到了道潛西湖詩的共同點了,寫景,抒情,表達不慕榮利,醉心山水的情懷,那麼是不是《夏日龍井書事》的一組詩都是這種道路呢?那麼我可以堅定的告訴你,並不是這樣的。

看過《夏日》組詩其二就可以發現,二詩應該是四首詩中最別緻的一首了,何以見得?「雨過千岩爽氣新,孤懷入夜與誰鄰。」不同以往的首句寫景,本詩首句就開始抒情,從詩最末兩句的「露華冷」和「飛蚊息」可判斷該詩的寫作時期應該是在夏末初秋之時,雨後的山谷之中空氣清新,沒有了夏日的烈日炎炎,只有一種秋高氣爽的愉悅感受,但是詩人卻想起這麼好的季節與氣候卻無人相伴,周圍的摯友為何全然不見?有人曾評論過西湖之景道,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雪湖。我想大概是雨後的西湖洗去眾多遊人的浮躁之氣,又為西湖增加了一層「煙波江上使人愁」的哀婉,似梨花帶雨的美人一般讓人憐惜。而雨後的西湖也給了詩人一種凄涼的感覺,雖是美好的風光眼底盡收,但是這樣的美景無人共賞,又怎能開心?而後兩句「風蟬故故頻移樹,山月時時自近人。」更是將孤寂之情刻畫致勝;連冷蟬都頻繁的更換地方,而自己卻無奈的守著這孤單寒冷之地,只有山中的明月相伴而已。

禮樂汝其攻我短,形骸吾已付天真。露華漸冷飛蚊息,窗里吟燈亦可親。」詩人的意思已經非常明確了,禮樂制度方面我實在不算精通,年紀也老得不似天真少年之時了。門外的植物已經漸漸上了露水起了涼意,這種季節已經很少有喧鬧蚊蟲的蹤跡了,只有我一個人對著燈來吟誦這首孤獨之歌罷了。如此我們看來,通篇的感情基調應該是悲傷而孤寂的。那為何身為僧人的道潛會有這樣的無奈感呢?只有聯繫詩人的生平事迹來看,詩人在元符元年的時候入獄,而後還俗為官;宋徽宗即位之後,又命令其斷髮為僧。由此可見,《夏日龍井書事》其二的感情基調與其他三首的不甚相似,更為哀婉應該是有原因,其二這篇詩文應該寫在最晚時期,詩人感受世事浮塵之後才由此感嘆。

其四的詩句描寫也和其二有相似之處,開篇抒情,然是借景抒情。比如首二句寫到「朅來人外慰棲遲,谷遠山長萬事遺。好鳥未嘗吟俗韻,白雲還解弄奇姿」開篇抒寫遠在深山不理世事的空虛之情,思想自己曾經出世為官應是存後悔之情,所以才好羨慕不曾吟誦俗韻的好鳥,以此來表達自己對俗世的厭倦之情。「藤花冉冉青當戶,竹色娟娟碧過籬。不羨故人探禹穴,短橈孤榜逐漣漪。」詩人為我們大概描繪了一幅世外之景,一如陶淵明筆下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而他說道,並不羨慕古人曾經探索過禹帝的家,我只想順水方舟,追逐漣漪而已。由是觀之,其四和其二應該都是寫作作者因罪而被迫出家之後,而四首詩都表達了詩人不願為仕之情,將詩人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清高之志寫出。

《夏日龍井書事》是道潛所作的西湖詩中最佳的四首,都採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描寫;而在他的筆下,我們也看到了清高的詩人在晚年時期的孤獨和無奈;亦有對好友的思念與勸誡,實在是感人至深,令人稱嘆。

圖片:網路

編輯:魏素素

請您贊一下

支持有美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美堂 的精彩文章:

萬頃波中得自由
西湖遊記 西子湖畔
西湖遊記 「夢」游西湖

TAG:有美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