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9.315億,最貴中國藝術品誕生!

9.315億,最貴中國藝術品誕生!

說到齊白石作品,大家記憶最深刻且最多金的當屬2011年中國嘉德的《松柏高立圖》了,以4.255億的天價成交!然而讓人更為激動不已的,是在2017年12月17日,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再次刷新新紀錄,定格歷史,不負眾望成為最貴中國藝術品!

2011年中國嘉德《松柏高立圖》以4.255億成交

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早在北京保利預展期間就舉世聚焦,人們普遍認為它將成為中國藝術品最貴的代表,其以畫藝之精、尺幅之巨、流傳之有序等因素,成為今秋文物藝術品市場的代表,同時它也是目前可流通的尺幅最大的山水十二條屏。

齊白石 《山水十二條屏》

Lot 2806 齊白石1925年作山水十二條屏

180×47cm×12 立軸 設色紙本

可是為什麼這麼貴?歸納起來,主要三點:

其一,市場流通僅此一套。齊白石目前存世的山水十二條屏共有兩套,除了保利上拍這一套,還有一套藏於重慶博物館。

其二,一經面市就是天價。這套《山水十二條屏》原來是齊白石作為賀壽禮送給當時的京城名醫陳子林的,後者收藏了24年之久後,決定以底價4.5萬新幣售出並且不議價,要知道1955年實行工資改革,主席毛澤東同志工資才404元,可想而知,陳子林當初開出這個價格是何等自信。據說當時張汀見到這套十二條屏時激動地雙腿跪地,讚不絕口,但無奈開不出這麼高的價格只好作罷,最後由齊白石入室弟子、國民黨上將黃琪翔夫人郭秀儀以4.5萬購藏。

之後郭秀儀(1911―2006)收藏了50年之久,1989年被台灣畫商、收藏家王台慶成功說服,以近3000萬台幣出讓。當時這樣的價格也可謂是天價,儘管張大千精品潑彩已經有千萬台幣行情,但是齊白石一般作品的行情不過六七十萬台幣,這套《山水十二條屏》魅力可見一斑。據說當時王台慶也是一下拿不出這麼多錢,是買了一條又賣了一條,前後來來回回折騰三個月之久,到了1990年3月間才把12幅畫全部買齊,買主是台灣長流畫廊的老闆黃承志,之後再沒有任何遞藏記錄,直到今年北京保利的上拍。

其三,齊白石盛年成熟之作。這套《山水十二條屏》是齊白石在1925年所作,此時齊白石已經62歲了,是其在「衰年變法」後的第四年所作,儘管運用石濤、徐渭筆法,但全然已經跳脫出,呈現的是齊白石自己的面貌——平淡天真並且詩情浪漫。正如著名齊白石研究專家郎紹君說:

話不多說,我們就來細細欣賞下當今中國最貴山水畫——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吧!

《山水十二條屏》高清大圖

此山水十二條屏分別為:「《江上人家》、《石岩雙影》、《板橋孤帆》、《柏樹森森》、《遠岸餘霞》、《松樹白屋》、《杏花草堂》、《煙深帆影》、《杉樹樓台》、《山中春雨》、《板塘荷香》、《紅樹白泉》。」在十二條屏中,可以見到齊白石筆下的美好家園情景——長天照日、桂林山水、浮萍山影、小橋流水,是中國人世代相守的、文人內心裡無限嚮往的精神家園。該畫作承載著歷代文人山水家園的情懷,畫法是以石濤、徐渭的筆法為主,寫湖南家鄉和桂林的真山真水,其眷眷之心完全是沉浸在東方式的美好家園中,與觀者內心共鳴。

01

江上人家

《江上人家》欣賞:此畫山水極其簡約,完全是童趣天下的感覺。遠山一抹粉綠,中景的山與遠山分隔,並沒有複雜的筆觸,隨山勢而圓的幾筆,讓不知者迷惘,大悟者叫絕!江灘山坡用淺諸色輕抹;沙渚木橋,輕描淡寫。水是大片的空白,而水波瀲灧的感覺躍然紙上,與他的《蛙聲十里出山泉》對聲的表現有異曲同工之妙。而在近處的屋脊,片片脊瓦工筆細畫。簡約與細緻相對,空白與片景互補。這幅畫用唐代孟浩然的詩來概貌這幅《江上人家》:「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02

石岩雙影

《石岸雙影》欣賞:這是一幅絕妙的畫,構圖奇異。兩峻峭石岩分高低佔滿畫面,一輪明月浮於兩山岩之間,更顯得山岩的高大冷峭。石下的坡上蒼樹古柏。畫面著色不多,用大墨很好地表現出了那種高遠曠古的感覺。如果說范寬的《溪山行旅圖》極盡繁複的表現出那種高古蒼茫,給人一種「古木無人徑,蒼蒼何去處」的悲懷感,齊氏的這幅《石岸雙影》因為他意簡言賅的繪畫語言,雖在主題情感上與范氏同出一曲,但齊氏卻不落窠臼,另闢一片「山高天低樹,清輝月近人」的豁達境界。

03

板橋孤帆

《板橋孤帆》欣賞:這幅畫用墨及講究,山不顯墨,是為沒骨,唯有近樹獨橋用墨畫出。遠處的風帆鼓滿,卻在近景的樹柳狂草中顯現。此時的齊氏,真的達到了物無形墨有像的景界。他的畫韻和技法隨心所意,真正達到了「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的走心隨意境界。

04

柏樹森林

《柏樹森森》欣賞:衰年變法,齊氏很清楚的認識到自己的「變」全在一個字:「趣」字。他說:「始知余畫猶過於形似,無超凡之趣」。意思說:我的畫不好在過於太像,因為太像,就沒有趣味了。正如齊白石的超級粉絲,大畫家畢家索所說:「我十幾歲時,技法就達到大師級了,到了晚年,我又像兒童一樣的畫畫了」。他天天在畫室揣摩齊白石的畫,又說:「我為什麼不敢去中國?因為中國有個齊白石,我怕他。」齊氏的技法來自一本《芥子畫園傳》,學八大、觀吳昌碩,終成自己一個「趣」字。再觀這幅《柏樹森森》,其趣真正體現了他題詩中的「我欲結鄰居嶺上,喜看山色少遮攔」的景界。雖然柏樹森森,但畫家猶如童稚的筆墨讓人全然沒有那種「關城樹色摧寒近」的悲天憫人老態,反而一掃暮容,在古柏森森中也能童趣橫生。

05

遠岸餘霞

《遠岸餘霞》欣賞:疏林漪水,齊白石在這幅畫里畫了水紋。依舊是簡石淺灘,但最來神的是上部三分之一處的餘霞天空,整幅畫面讓人美不收勝。想想,任何一幅逼真的晚霞山水攝影又怎比得這廖廖數筆的《遠岸餘霞》呢?我們的視覺感悟大都到了逼真形似就止步了。再往前一步,從亂墨簡形中發現另一種概括的美,可能你的人生觀就有了個質的飛躍。這幅畫用一句晏殊的詞來形容:「斜陽只送平波遠」。

06

松樹白屋

《松樹白屋》欣賞:齊白石已經完全從對物像細節過份的關注中走了出來,在抽象中找到了自己的繪畫語言。在這幅《松樹白屋》條屏中,遠山像兩團雲一樣飄浮在上空,既乾淨又空靈。中景是幾點墨樹和白牆黑瓦的房子。最下端左邊三棵簡單寫意的墨松半伸半出。如果說浮在上端的山和中間的白屋之間的距離太空太大,正好寫上一段書法,人文氣息一下就躍然紙上。整幅畫無著色,乾乾淨淨三片風景,雖距離相隔遙遠但又有一種說不出的韻味把三者連接了起來。這幅畫在構圖布局,著墨上都極有講究,非常的美。這真是:「浮雲白屋對無語,二三古松出禪意。」

07

杏花草堂

《杏花草堂》欣賞:這幅畫可反覆玩味,一擊三嘆。整幅畫面美得無法用言語形容。下幅畫面的江堵沙灘錯落簡明,如墨玉般乾淨。一筆赭色把獨木橋橫抹而出,這一片水色江石橋地,可以說美得玲瓏剔透。往上方看去,草堂之間,幾樹紅杏如春顏,整幅畫面就歡歡喜喜地活潑起來。用宋人宋祁的一句詞來形容最貼切不過:「綠楊煙外曉寒徑,紅杏枝頭春意鬧」。

08

杉樹樓台

《杉木樓台》欣賞:此幅風景頗有古人山水風格,一峰突兀,二峰相擁。畫幅下方杉木抱樓台,突出了主題。畫幅雖滿,但畫幅上面的右方空白,恰到好處的流了一個氣眼。用筆凝鍊、老鈍,變化多端,墨色變化豐富,十分耐看,這就應了王維的一句詩:「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09

煙樹帆影

《煙深帆影》欣賞:這又是一幅意景無限的作品。把簡單之美髮揮到極致。猶如賈島做詩,字字推敲。疏密對稱、濃淡適宜。遠處三二點濃墨成山,淡墨畫水,隱隱中有波紋起伏。畫幅下大片空白處三隻木船張帆迎風。全畫不著一色,清朗稀疏之間有滿江的風浪聲細細入耳,彌久不散。這幅畫的高明處是讓你不但觀畫,還有無限的想像空間讓你自由發揮,由觀達悟,猶如京劇《打魚殺家》里的那個漁夫,在舞台上只手執一槳,用飄搖的身形在舞台上來回往複,就把江湖的風高浪急表現得淋漓盡致。好的藝術,不可說盡,三分亦可,餘下的內容,任觀者情由心發,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用一句李白的詩概其意境為最妙了。那就是:「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10

山中春雨

《山中春雨》欣賞:這又是一幅春雨無點滴,有形於彎樹的傑作。這幅畫的大山沒有前幾幅畫的簡略,用了好多墨點去點繪山的結構,是為了表現出雨的點滴感覺嗎?天空有霧雲壓頂,畫幅下面墨樹斜彎,似乎被春雨打濕了身子。全幅畫不見一滴水珠確顯得雨水沛然。這就是寫意的高明之處。音在畫外,這才是藝術的最高景界。這真應了一句唐人張旭的詩:「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

11

紅樹白泉

《紅樹白泉》欣賞:這是一幅色彩溫暖的傑作。他的紅色用的特別好,不會特別「火」過頭而顯「燥」。這幅畫的主調是紅,很溫暖的朱紅。一道匹練的白泉從稀疏的紅林間蜿蜒而出後,有如弦琴一般自上而下的破面流下。整幅畫秋色暖意,美如紅玉。這應了唐代詩人王維的一句詩:「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12

板塘荷香

《板塘荷香》欣賞:見過好多畫荷花的作品,寫盡荷花纖毫,有哪一幅能讓人感到滿塘荷香赴鼻來呢?只有視覺的技,沒有感覺的香。而齊氏這幅作品,只是用淡青略略幾下,片片寫荷意,大紅中加點墨降低一下紅的純度,點點成花香。遠處淡青三抹山,近處焦墨二間廬,整幅畫面,夏荷花香的意一下子活潑自由地赴面而來。用一句楊萬里的詩來貼切此畫最好:「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Tel:0571- 8608 771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月印池文化 的精彩文章:

這個蘇州古鎮的售樓處,裝著一棟絕美的老宅子!

TAG:月印池文化 |